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竖流式沉淀池的原理

2024-04-10 来源:易榕旅网


竖流式沉淀池的原理

竖流式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当颗粒发生自由沉淀时,其沉淀效果比在平流沉淀池中低得多。当颗粒具有絮凝性时,则上升的小颗粒和下沉的大颗粒之间相互接触、碰撞而絮凝,使粒径增大,沉速加快。另一方面,沉速等于水流上升速度的颗粒将在池中形成一悬浮层,对上升的小颗粒起拦截和过滤作用,因而沉淀效率有可能比平流沉淀池更高。

竖流沉淀池多为圆形、方形或多角形,但大多数为圆形,直径(或边长)一般在8m 以下,常介于4~7m之间。沉淀池的上部为圆筒形的沉淀区,下部为截头圆锥状的污泥区,二层之间为缓冲层,约0.3m。污水从进水槽进入池中心管,并从中心管的下部流出,经过反射板的阻拦向四周均匀分布,沿沉淀区的整个断面上升,处理后的污水由四周集水槽收集。集水槽大多采用平顶堰或三角形锯齿堰,堰口最大负荷为 1.5L/(m·s)。当池的直径大于7m 时,为集水均匀,还可设置辐射式的集水槽与池边环形集水槽相通。

沉淀池贮泥斗倾角为 45°~60°。泥可借静水压力由排泥管排出,排泥管直径应不小于 200mm,静水压力为1.5~2.0m。排泥管下端距离池底不大于2.0m,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少于0.4m。为了防止漂浮物外溢,在水面距池壁0.4~0.5m处可设挡板,挡板伸入水面以下 0.25~0.3m,伸出水面以上 0.1~0.2m。

为了保证水能均匀地自下而上垂直流动,要求池直径(D)与沉淀区深度(hz)的比值不超过3∶1。在这种尺寸比例范围内,悬浮物颗粒能在下沉过程中相互碰撞、絮凝,提高表面负荷。但是由于采用中心管布水,难以使水流分布均匀,所以竖流沉淀池一般应限制池直径。

竖流沉淀池中心管内流速对悬浮物的去除有很大影响,在无反射板时,中心管流速应不大于30mm/s,有反射板时,可提高到100mm/s,污水从反射板到喇叭口之间流出的速度不应大于40mm/s。反射板底距污泥表面(缓冲区)为0.3m,池的超高为0.3~0.5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