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婚俗与传统文化
摘要:孟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人把婚姻与饮食放在相提并论的地位,看作人类必须做的两件大事,认为婚姻是维系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头等大事。由此可见,作为缔结婚姻的形式规范的婚俗,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一个侧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婚俗的形成与该民族的社会环境、经济制度、风俗文化、自然条件等因素密不可分,能反映出该民族的特征,折射出该民族的风俗风貌。
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从中国的婚俗及礼仪中,能看到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深远的影响,反映出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一)婚俗的起源及发展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婚俗由来已久,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婚礼原意是“昏礼下达”。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在黄昏时下达礼品,后来逐渐发展成如今的婚礼。郑玄注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并且,“主人爵弁、 裳、缁 ,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亦即迎亲的人均穿黑衣,车马也用黑色。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
此俗与后世以白天迎亲、穿红色服饰的婚俗,迥然不同。自唐代开始,始将迎亲的时间改为早晨。据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晓即拂晓。此后相沿至今。
人类婚姻习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一种由性本能向性文化发展,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嬗变的过程。中国婚礼习俗文化的演变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它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原始婚礼习俗文化、传统婚礼习俗文化和现代婚礼习俗文化。
(二)婚俗礼仪及习俗
所谓婚俗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婚俗现象及文化。
1.恋爱习俗,专指结婚前的男女爱慕行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婚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各民族的恋爱习俗,或迥然不同,或大同小异,可谓五彩缤纷。婚前恋爱期的恋爱形式主要有开放型、保守型和固定型三种。
开放型的恋爱亦平时人们常说的“自由恋爱”,是指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表白爱情,自己选择恋人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自由恋爱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古代却难见确切的记载。在后来的封建社会里,开放型的恋爱受到抑制,而在现代社会里受到人们的推崇并已成为主要的恋爱方式。
保守型的恋爱绝无自由可言,其婚姻完全由父母包办——实际上也就是并不存在恋爱这一过程。中国古代自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后,主要发展了这种恋爱方式。古代男女的婚姻就完全听凭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有什么自由可言。
固定型的恋爱,是介于开放型和保守型之间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恋爱习俗,平时也禁止男女青年的自由交往,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要举行一次类似“狂欢节”的活动,而在这种活动中,男女青年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心目中恋人。先秦时期郑国等地的婚姻习俗,即类似于这
重类型,现在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这种习俗并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
2.结婚是婚恋的重头戏,而结婚礼节也是婚俗礼仪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结婚这种大事自然有许多的礼数。如果礼节不够就会被人认为礼数不周。
中国的传统婚俗较之现在要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家请每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彩用雁。” 问名是男家拖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
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3.婚后习俗主要有三种:一是女到男家——即女嫁男娶。把女子送到男家成亲,谓嫁;将女子接到男家成亲,曰娶。这种习俗流传甚广,汉民族大多采取这种方式。
二是男到女家——即从妻居住,民间俗称“倒插门”、“招女婿”。但有些地区则为成俗,即将男子街道女家成亲才是正常现象。这种习俗多存在于东南亚一些国家,如泰国的暹罗人即有此俗。中国古代也有这种风俗,《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有“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之句,一般认为就是反映了先秦时期从妻居住的婚俗
三是独立成家——即既不到男家、也不到女家成亲,而是一旦成亲就自立门户。喀尔喀的蒙古人即有此俗。但是,虽然是独立成家,婚礼却仍在男家举行。
(三)婚俗中的传统思想
儒家思想作为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正统思想,直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婚姻作为儒家传宗接代思想的直接实现方式,必然充分地体现儒家的思想。婚俗背后的文化心理是人类求爱、结婚不是纯粹的性本能的要求,而是性文化的内在驱动,这就是说,在男女两性的求爱、结婚过程中,综合了当时当地所具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心理主要表现为膜拜神灵和崇拜生殖。
传统婚礼习俗文化严密完整的民俗形式、礼仪程序、媒妁制度、结婚、离婚与再娶再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择婚标准和婚姻观念。这种婚礼习俗文化是与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相适应的,起到了稳定家庭、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婚礼的社会功能表现为:象征性、宗教性、整合性、功利性、姓氏延续、求福避祸,加强家族联系,追求喜庆祥和的特点。
在古代中国,婚礼的真正意义在于“别男女”。在儒家看来,家庭的基础在于夫妇,而夫妻关系的确立在于婚礼。婚礼即然是人伦之本,风教之始,所以必然要有庄重而严格的程序,
严其男女之别,而后才可以使夫妻关系有一个稳固的基础。正因为婚礼担负着如此重任,所以历代对于婚礼都十分重视,有载于典籍、行于民间的所谓六礼,程序分明,极为隆重。
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儒家思想在仪式形态领域内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认为个人的存在是融于社会中的,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团结和合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国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在婚俗中得到淋漓的体现。
中庸是儒家主要思想之一,和谐则是中庸的最好表现。传统民间文化理想中的最完善境界,无论是个人的身体健康以至于整个宇宙的运作,都以此最高的均衡和谐为目标。在婚俗中,算八字便是一例很好的体现。生辰八字是否有冲克,通过五行阴阳等推算,八字不合,两命相克,婚事自然不成;如无冲克则可以婚配,婚姻取决于偶然的因素。婚期的选择也是运用阴阳五行来推算一个黄道吉日,以达到天人合一。
儒家信奉的祖先崇拜的迹象随处可见。祖先崇拜是我国宗教信仰形态最重要的特色,同时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影响。所谓祖先崇拜就是相信祖先的灵魂不灭,并且成为超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加以崇拜。如婚俗中比较隆重的仪式即是给祖宗献饭,在新郎新娘双方的家中都要举行献饭仪式,以得到祖宗的认可,整个仪式十分严肃隆重,在献饭之前众人不可以入座吃饭。祭祀的二重性质也同样表现在祖先崇拜上,如孝道、忠诚、家族的延续等。寄望于超自然的帮助以及恐惧超自然的惩罚是给予亲属系统稳定的有力影响。祖先崇拜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借以与同家族的人聚会、联络,加强家族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象征性地表达对共同财产的权利与责任。
人伦关系体现为以父子为主轴的家庭形式。主要的人伦关系的特性不仅成为各种不同形态的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典范,且往往更进一步发挥为整个社会文化的特性。父子为主轴的家庭形式,其特点之一是延续性,在婚礼中表现尤其明显,如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观念深入人心,嫁女儿叫作“打发姑娘”, 嫁出去之后就不再是娘家人了,出嫁后新娘随夫,入夫家的宗谱,这也反映了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婚礼举行时最多见的是早生贵子的祝福,通过撒枣子、花生、桂圆、莲子等食品并用谐音来表达对新人的这一祝福等,传达早点传宗接代的意思。繁衍不息的期盼、多子多福不断是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期盼。
可见,中国传文化思想的对中国人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在婚俗文化中显现出来,既有积极地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如今,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中国人思想的变化,一些不合时宜想法、习俗已经淡化消失,例如,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思想束缚的减少使得婚俗简化了许多,恋爱结婚更加自由单纯,去除了政治、思想的枷锁。受西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婚俗出现了很多新的习俗和表现形式,传统和西方婚姻形式并存,共同发展。但传统文化对现代婚俗的无形影响还是很深刻的。许多婚姻习俗被保留下来但以经少了许多封建神秘色彩,更多的是用来制造甜蜜喜庆的气氛,表到人们的情感,像贴双喜字、闹洞房、喝交杯酒等。近些年,中国传统婚俗经过改良发展,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追捧,新的婚姻习俗正在悄然兴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