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

2021-11-05 来源:易榕旅网


心理考试范围

Ps 这是我们上学期考试前按老师给的考题自己总结的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考一样的 不过给大家参考一下吧~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心理健康

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且个人在心理、生理、社会行为上都保持良好的状态,在上述三方面的意义

2、人际交往

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和个性成长有重要作用

3、升华

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将自己不为社会认同的动机或欲望,转变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或欲望,或将自己的情感或经历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使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为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升华将不良情绪和不为社会认同的动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

4、人格

又称人性,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组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包括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心理特征两方面。

5、首因效应(首次、优先、第一印象)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现象,第一次接触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的评价的影响,实际上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6、情绪年龄

是人的情绪发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准,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当一个人的情绪、表现与其年龄应具备的认知水平相符合,她就具有相应的情绪年龄。

7、SOLER模式

艾根1977年根据研究得出的一个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模式

S:坐或站要面对别人

O:姿势要自然地放开

L:身体微微地前倾

E:目光上的接触

R: 放松

8、非理性观念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理论(ABC理论),将导致人们产生错误世界认知和不良情绪的信念称为不合理信念,它具有三个特点: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灾难化

A:诱发性事件 B: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C:不良情绪

9、刻板效应

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一种固定化的认识。一方面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体做出概括性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10、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些特性上,从局部性信息推论出完整形象,实际上也是个人主观推论泛化的结果。

11、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的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压抑、投射、否认、退行、固着、升华、置换、抵消、反向形成、认同。共十种类型)

二.简答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定义及其四种类型

大学生自我意识: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体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四种类型:达成型、早定型、延缓型、迷惘型

2、现代学习观

传统学习观: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指导下,受教育者读书、求知、并获得一定结果的实践活动

现代学习观:在传统学习观的基础上突出以下理念。学习是人们自觉主动的行动;学习是学习者的社会化的全部过程;学习既表现为接受和掌握,也表现为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究。

3、爱情三角理论

三个维度:亲密、激情、承诺

亲密:情绪成分,有刺激引起的身心激动状态,如喜怒哀惧等。

激情:动机成分,有内发的性驱力,也包括异性间身体、容貌等特征彼此吸引的原因。

承诺:认知成分,对情绪和动机是一种控制因素,是爱情中的理性成分。

4、社交焦虑的表现、分类和调试

表现:即害羞,面对新环境的交往活动却羞于与他人交往的一种心理反应。

分类:气质性害羞、认知性害羞、创伤性害羞

调理方法:a.树立自信b.加强交往实践活动c.加强自立性训练d善于模仿

5、抑郁及其表现

抑郁:以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消极性情感状态。

表现:抑郁的认知,影响个体集中注意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抑郁的情绪,无精打采、对事物缺乏兴趣,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甚至产生无助或绝望的情绪;

抑郁的行为,活动缺乏激情、社交退缩、抱怨、发脾气、性欲降低、忽视个人仪表;

抑郁的躯体感受,易疲惫、睡眠障碍、饮食习惯变化、身体比以前迟缓笨拙、感到身体某些部位疼痛。

6、情绪年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情绪年龄:是人的情绪发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准,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当一个人的情绪、表现与其年龄应具备的认知水平相符合,她就具有相应的情绪年龄。

决定因素:a.看其情绪反应符合什么年龄段的认知和逻辑水平。

b.看其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和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

7、韦格纳的白熊实验

实验:要求被实验者在实验的五分钟内不要想到白熊,如若想到则摁响电铃,实验开始后电铃狂响。

说明:越排斥某些观点,内心越强化这些观点,越惧怕、担心某种负面情绪的出现,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越容易加剧负面情绪的影响。(考试焦虑、社交焦虑)

感悟:尝试接受自己的某些负面情绪,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8、心境、激情、应激三者的异同

由三方面考虑:速度、程度、持续时间

心境:深入持久又比较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弥散性两个特点,往往不具有特定的环境对象,但可以造成人情绪的一般背景,速度比较缓慢,强度比较微弱,持续时间长。

激情:短暂强烈的、疾风暴雨式的情绪状态,具有较强的情景性、冲动性和爆发性,作用时间短,往往会随着时过境迁而弱化、消失,速度快,强度大。

应激:又称应激状态,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危险情景引发的一种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身体会处于充分的动员状态,应变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

三、论述题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结合自身举例说明ABC理论(合理情绪化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