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哲学的人生智慧
2020-09-21
来源:易榕旅网
第25卷第1期 2012年1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Science and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Edition) Vo1.25 No.1 Jan.20l2 老庄哲学的人生智慧 刘大光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 老庄哲学追求的“生无所待”,主张混沌和无为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究人的在世方式,区别于儒家的处世 方法,老子与孔子都在其思想中体现了对整个世界的人文关怀。在更高层面上,老子思想既是一种大仁不仁的至仁关怀, 又是与命运相抗争的人生智慧。 [关键词] 老庄哲学;人生智慧;思想境界 [中图分类号] B22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刘大光(1985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生的每一个言行, 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实际上都贯穿着哲学,没有一个哲学家 是绝对脱离实际的。哲学确实有玄虚的成分,不能完全离开 推理、抽象的概念,但更是对现实的推论,是追问之学,是打 破沙锅问到底之学。一个人只要爱思考,他就有哲学头 脑。西方和中国的传统哲学有两种不同的道路。中国传统 哲学从来和实际人生是紧密联系的儒家最讲现实,儒家哲学 和人生紧密相联,主要从人生谈人生,讲社会政治生活、伦理 道德。道家则从宏观的角度,从世界的整体包括自然来探讨 人生,追问人生。西方传统哲学是比较脱离人生的,将哲学 看作是追问概念之学。在哲学与人生不同程度相分离的今 天,我们应回归中国传统哲学之路,讲求哲学与人生相结 合。哲学是人生的态度之学,研究人对世界应该持什么观 点,采取什么态度,追求何种境界,用比较正确与科学的态度 来对待世界与人生。不同的哲学决定了不同的在世方式,不 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不同的思想境界,不同 性。而这会在更高层次上则代表着人类对命运的抗争,不屈 服于命运的安排,要摆脱命运的羁绊而直达真理,直达大道, 直达人类目前还未能了解的终极意义。所以智慧对我们的 指示往往与命运相悖,命运讲有为,而智慧则看到命运带给 人的烦恼,空虚,痛哭,悲伤,麻痹,于是提倡无为。当然智慧 这样做并不仅是有因为和命运怄气而和命运对着干。所以 有一点很重要,无为不等于无目的,人类的智慧还是要超脱 命运,直达大道。但是智慧帮助人类找到必有为更高层次, 更接近于道的方法,就是无为。无为,在笔者的理解就是要 多思考,少去做那些给人带来烦恼和空虚,与道相背离的事 情。但是道是什么,什么事情与道相近,什么事情与道相离, 这正是我们要思考和体悟的问题,也就是心灵和智慧所要解 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太难解决了,或许根本无法解决,所以 我们所能做的便是观察现实,认识世界,然后用头脑思考哪 里是好的,哪里是差的,用心体悟什么是本质的,什么是虚妄 的。所以说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一种在世的方式, 的思想境界具有不同的哲学表达。 一个智慧思考得来的理想化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合理性至 老庄哲学的在世方式 一争’使 、认知的总结i苎妻: 苎 就是追求“生无所待”主张混沌和无为的思想, 二、…老庄哲学的人生态度 一……一…一 … ,都在一定意义上讲究人的在世方式,区别于儒家的处世方 法。 老子讲清静无为,庄子讲齐物逍遥,这些道理看似不能 为以寻求发展为主题的现代社会所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 在思考怎样工作和生活得更好,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充分发 老庄哲学最值得人欣赏的 ,就是它是纯智慧,不含有人 的希望。相比之下,某些宗教和哲学,像是建立在一种美好 的憧憬之上。他们首先认为人类社会达到某些样子才是最 好的,然后就把有利于实现这个远景的道理作为它们的内 容。比如基督教认为充满爱的社会是好的,然后它就提倡博 挥,怎样享受得更多。但往往真正取得大成功的人最终仍要 归于清静之境界,或归于老庄之道,或皈依宗教。笔者的基 爱,而且为了博爱,应该有勇气向耶稣那样受难;佛理认为, 没有压迫的社会才是好的,所以它宣扬平等观念,告诫人们 本观点是人的命运是有为,因为人生来就有情感和欲望,这 是自然所赋予的人的属性,就像命运一样坚定而不可改变。 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 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人的智慧也是人所拥有的,它基本上也可以算作人的属 一绝对不能做恶,即使被人压迫你,你也不能反抗。当然笔者 并不是认为博爱和平等是坏的事情,必且相信每一个心志健 好的希望之后,或是说这样的一个美好的情感之后,我们下 面的思考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羁绊,就像庄子所讲的,有所 恃,必不能逍遥。因为人的希望也好,情感也好,毕竟都是命 这是人类的现实,否则人就不是人,而是其它的什么。“为学 全的人都认为博爱和平等是好的。但是在有了这样一个美 25— 运的奴隶。当智慧依赖于或是不肯放弃命运的奴隶的时候, 的框架下一些更好的做法,而没能教给人们一些摆脱命运, 它还怎样超脱命运? 直达大道的要领。他的思想更多的是一种关怀,而非智慧。 《理想国》中,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 相比之下,老子思想既是一种大仁不仁的至仁关怀,又是与 次爱金钱,是爱钱的灵魂;第二个层次爱名誉、爱地位,是好 命运相抗争的智慧。关怀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而智慧 胜的灵魂;第三个层次是爱理念的灵魂。在他看来,追求理 则看起来好像是与现实不符,所以孑L子与老子在历史上,在 念、真理的快乐比追求金钱、追求名誉的快乐更高、更值得。 广大人民的头脑中有不同的地位。 冯友兰则认为人生境界最低是自然境界,就是满足生存需 但智慧毕竟是智慧,老子智慧并不在乎什么地位。但强 要,第二是功利的境界,第三是道德的境界,第四是天地境 调人生态度,人要修养到一个较高境界所需要的观察能力, 界。笔者则把人的精神境界做这样的划分:最低是欲求的境 思考能力,体悟能力,在老庄哲学里得到华美的展现,而这些 界,就是求得欲望的满足;第二是求实的境界,科学是最讲求 观察,思考,体悟,都是建立在很现实的,甚至平常的事情的 秩序的;科学家都是这种境界;第三是道德的境界,第四是审 基础上,但得出的道理却又是多么不平常。从平常的现实到 美的境界,审美的追求是人生的最高追求,而美的最高境界 不平常的道理,这便是老庄智慧冲破命运,带给我们的精神 是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这是审美的最高价值之所在。人和 财富。 =, 万物息息相通,仁爱之心贯穿其中。儒家和道家都谈“万物 三、老庄哲学的人生境界 一体”。儒家“万物一体”的思想为我们讲道德、讲仁爱,讲 “一体之仁”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哲学本体论依据。我们今 老庄哲学所达到的大仁不仁的境界,是其鲜明特点。庄 天提倡道德意识,应该发扬中国儒家传统的“万物一体”的思 子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一种博大的人文 想,人和人要有同类感、同情感。人和自然也是一体的,人和 精神。博爱与平等的却是美好的,但他们是应讲给普通人听 自然要和谐,不要随意破坏自然。笔者把审美的境界看作 的,而不是讲给大智慧的人听的。老庄哲学的人文精神更加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老庄的“万物一体”思想里面,我们能 光辉,他没有把人当成小孩子,而是把人当成同样是有智慧 找到中国审美意识的根源。儒家主要从道德意识的根源来 的人,他与你对话,和你讲道理,道理讲出来了,你能接受则 论证“万物一体”,道家更强调审美意识。 接受,不接受也不强求。它并不认为你接受就是多么大的好 道家讲“万物一体”更多地是作为审美意识的理论根 事,也并不为你不接受而深感痛心。这就是智慧的风范,这 据。庄子讲“心有无穷”就是说人要畅游在无穷的天地里 难道不正是真正的博爱和平等吗?试想,社会群众中的一个 面,人和天地万物一气相通,有了这样一种境界,就是最美 成员对待另一个成员还能怎样。他若是真正的笃信博爱和 的境界,最高远的境界。中国阴阳和合的思想有助于具体分 平等的话,他的所做不外乎就是老庄两位先哲的所做。因为 析“万物一体”的审美境界。“在场”的“阳”和“不在场”的“阴” 我们都是人类,我们的智慧都是人类的智慧;我没有理由认 的东西阴阳和合,这就有一个整体的审美意识了。故中国人 为我的智慧比你高明,我不应把我的东西强加给你。如果你 讲审美,都讲含蓄之美,越含蓄就越有意味,都是通过“在 的智慧足够发达的话,将懂得我的所作所为必定是出于我的 场”的“阳”的这一面让你去体会背后所含蓄的、没有表露出 命运或是我的智慧,但是我们之间的智慧和命运是不相同 来的“阴”的那一面,即海德格尔晚期所讲的美就是通过“在 的,你将无法相信我所讲的对你来说是绝对合理的。所以拯 场”去体会“不在场”。这是万物一个整体的观念。 救人类的必定是人类自己,而不会是上帝,上帝所能拯救的 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 是上帝自己。 . 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 所以,老庄两位哲人必定是看到这一点。他们没有炮制 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 出一个神圣般的人物,没有编造出围绕这个人物的或是华 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 丽,或是凄美的故事,没有教义,没有戒律,他们唯一希望人 难矣”。在这一点上,其实用智慧改进过的各种有为的理论 们做的就是思考,开发人类自己的智慧。而即使是如此之小 和思想,也有同样的目的,也是为了营造和谐的世界,但与老 的要求,他们也未明说,也只是暗示。 子的无为不同,是属于有为之类的。在基本层面上,老子与 老庄哲学作为人类的大智慧,它对命运的反抗性,它的 孔子都在其思想中体现了对整个世界的人文关怀,而在更高 纯智慧性质,以及他博大的人文精神,都是值得人推崇的地 的层面上,孔子仿佛没思考到这个问题,他告诉人们在命运 方。 一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