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张的规模经济分析
【摘要】: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以来,大多高校采取扩招、合并其它高校等形式使学校规模扩大,由此而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现象;但也有部分院校并没有因此而带来效益的提高。高校应当怎样控制好规模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关键词】:高校扩招; 适度规模; 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概述
规模经济说的是在既定的(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那么就存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不局限于生产领域,也可以扩展到诸如市场销售、资金筹集、人员培训等方面。规模经济最核心的含义是指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递增;反之,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即规模收益递减;如果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保持不变,即规模收益不变。投入的增加和产出规模的扩大是规模经济的前提,由于投入的增加和产出规模的扩大导致单位投入的产出水平提高,或者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降低,就产生了规模经济。用图形来表述即为:
二、高等学校规模经济原因分析
学校规模经济是指同比例增加对某所学校的投入,其教育边际收益(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发展等)始终大于边际成本(生均成本等)的经济现象。我国高等学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始于1986年。1986年世界银行专家对我国136所曾经得到过世行贷款援助的高等学校进行了有关规模效益的实证分析。这些学校大多是全国重点院校或省属重点院校。通过对这些学校有关经常性开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学校存在着显著的规模经济。北京大学闵维方教授于1989年至1990年间在我国陕西、贵州、湖北三省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该研究选取了包括全国重点院校、省属重点院校和普通地方院校在内的114所高等学校构成的样本,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也发现存在规模效益。
靳希斌先生在他的《教育经济学》一书中写到:”学校规模经济产生基于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二是教育资源使用的恰当性;三是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以下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学校扩招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
1. 高校老师、实验设备等资源的节约
高校规模扩大后,其单位产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产出的边际成本将远远低于其平均成本。当投入不能随产量变化进行调整,因为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当产出上升时,固定成本将在越来越多产品进行分摊,即规模经济。
2. 招收、分配学生环节上的节约
由于规模的扩大,规模较大的生产实体,竞争性强,信誉好,可以在资金、原材料(学生)、价格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扩招后,招收学生人数的增加会导致招收学生的平均成本的大幅下降,招收每位学生的边际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这必然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3. 管理环节上的节约
丁小浩认为小规模高校具有社会组织中的”制度化同型性”,小规模学校仍需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而这些管理部门的管理幅度不足。扩招后,由于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组织形式使管理职能专业化;另一方面管理辐度扩大提高生均管理资源的使用效率。
4. 交易费用的节约
规模扩大一方面将增加组织管理费用,如办公费、会议费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节省交易费用。按科斯的观点,规模扩大具有规模经济的原因是所节约的交易费用大于增加的组织管理费用。高校通过扩大规模,尽可能多地将知识产品交易内部化节省交易费用,通过内部交易知识的成本显然低于从市场上购买知识的成本,从而获得规模经济。
三、高校出现规模不经济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不少高校乘着扩张的飓风,大肆扩大其学校规模,已经出现了不少超大规模的院校。然而规模扩大并不等同于规模经济,部分院校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高校通过扩大办学规模,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AC稳步下降,表示有规模效益。这是假设在办学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学生数量(Q)的增长,固定成本在较大学生数量上的均摊而减小。但在学生数量(Q)很大的情况下,AC与MC非常接近,即平均成本接近于边际成本,规模效益最终枯竭。在学生人数增加一定数量时,平均成本随学生数量增长而降低。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数量越大,固定成本在学生中的均摊越小;二是学生数增加到一定量时,边际成本MC下降,对平均成本AC的降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对MC和AC之间的关系分析可知:
(1) MC=AC,学校规模效益不变,不管学生数量多少,平均成本保持不变。
(2) MCAC,学校无规模效益(规模不经济),平均成本随学生数量增加(或减少)而增加。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化取决于成本与学校规模的关系。当在校学生人数增加时,总成本必然增长,但是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在学生人数变化时则可能增加,可能减少,也可能保持不变。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某些成本是固定的,而另一些成本则视规模而变化。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化方式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比例、所有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多余的能力,即不增加固定成本也可以增加学生的数量。因此得出学校规模经济理论:一所学校要有适度的规模,才能使培养学生的平均成本降到最低点,取得好的办学效益。当学校规模过小时,扩大学校规模会导致平均成本的递减;当学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扩大学校规模,情况也会变的糟糕。此时,导致平均成本递减的有利条件逐渐消失,而学校规模过大所引起的效率降低等不利条件却逐渐发生作用,结果反而会使平均成本递增。也就是说,学校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办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校规模适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办学效益可以达到理想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刘灿, 宋光辉. 高校扩招过程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
[2] 丁小浩. 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
[3] 张安富. 高校合并的经济学分析[J]. 教育与经济, 2003.
[4] 余党军.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生均成本核算函数分析[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5] 臧旭恒, 徐向艺, 杨蕙馨. 产业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第2版,200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