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2022-10-26 来源:易榕旅网
教育科学 201 0年第2期 素质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谷慧丽(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赵川职业高级中学0751H)  摘要:语文美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美育的 记》生动地描述了洞庭湖景色的变化:霪雨时节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春和景明时节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内容十分丰富。它以语言为基本媒介和形式;以语言艺术为审美 核心,以提高学生感知、理解、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归宿; 集,锦鳞游泳”,入夜,则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以传授审美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 金,静影沉璧”。大自然从它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响、生意盎 语文美育使语文教育更富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美育对培 然的姿态等形式显示自己的美,这些都说明大自然是美的,它能 养社会主义新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着重 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和性格,并能给人许多启示和 要的意义。所以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有必要进行美育教育,在教学 鼓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同时从中还能理解并感受生活的喜 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关健词:语文美育;教学;关系 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充溢着美感,而文学作品更富于美 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 育,获得一定的文学素养。语文美育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能促 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增长,使他们的动 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获得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美育)就是借助语文把所包 涵的美的因素教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 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语文美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 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德育有深化和促进作用,而且对提 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有特殊作用。 语文美育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它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与教学 中美的因素,通过学科类课程(教材)和活动类课程,传授给学 生一般的审美知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 能力,而具备一定的审美知识是形成审美能力的必要前提。语文 教材为审美知识的学习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使学生了解自然美、 社会美、艺术美三种基本范畴及崇高、优美、悲剧、喜剧等美的 基本形态。 自然美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客观世界中自然物和自 然现象的美。 反映自然美的文章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翻开课本,你可 以欣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之美;可 以饱览“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异国风光和澜沧江边蝴蝶盛会的奇 景;可以徜徉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梦中桃花林中:更有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和曹操《观 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的壮美……课文描绘的种种自然风景,为语文教 师进行自然美的教育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材料,并且这些自然美都 是通过语言文字间接反映的,经过了作家、诗人的审美处理,点 燃着欣赏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较高的审美水准,为学生欣 赏自然美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同一自然景物,不同的人所领悟到的社会内容和获得的审美 感受往往是不同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加强对美的 认识。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精炼的二十八 个字,用意象迭加的方式构成流动的画面,其中蕴含着无端的悲 凉和无尽的思绪,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抒发了天涯游子 悲秋怀乡、伤时感世、愁肠寸断的感触,形成一种悲凉的审美 意境。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秋景的意境却大不相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其视野之辽阔,色彩之绚丽,气势 之磅礴,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显现出一种令人振奋、昂扬的审 美意境。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个体性是美的最根本特征”。所谓 “个体性”是指事物的可感的具体形象。美的个体性决定了美的 丰富性、多样性,美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歌德认为艺术的真正难关是“对个别事物的掌握”, “艺术的真 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我们在审美活动中 的大量事实都说明美的这个特征。自然界中即使在同一风景区, 不同气候、不同时间也会显出不同的特点。如范仲俺的《岳阳楼 6口 悦和生命美,在欣赏中还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社会美,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是以人为核心,社会 美主要是指人的美,即人的个体美和人的群体关系的美。 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方面。人的外在形态美 主要体现在人的身材、相貌、姿态、修饰和风度等方面。内在美 即心灵美,人的美和真善有着紧密联系,平常说的“精神美”、 性格美”都强调美的内容,即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等。中国古 代所谓“大体实而花尊振,水性虚而涟漪结”, “诚于中而形于 外”都说明事物的内存品质对外在感性形式的决定作用。 人的精神美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并通过面部表情等形式 表现出来,有时人的内在精神美可以弥补外在形式美的不足,如 《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心地善良,但是外貌奇 丑,在小说描写中,他是一个独眼人、跛子、驼背,妇女们看见 他都把脸遮住。这是通过畸形来衬托卡西莫多的心灵美(衬托人 物内心的善良),这说明心灵美具备永久的魅力。 语文教材中记叙和描写的人物及其活动的课文展示了多种类 型的社会美,如张洁的《挖荠菜》,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林觉民的《与妻书》,创设的审美情 境,能引起情感共鸣,启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到社会生活 中的美,体验到人物的心灵和理想的美,从而受到思想的启迪和 心灵的陶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品质。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 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 教材中的形式美有:图案美(表现为均衡、对称、秩序,给 人以稳重、庄严、力量的感受)如《中国石拱桥》。 图画美(指统一中的多样,不整齐、不雷同、不对称,曲 线式、独特式,感到奇特、丰富、新鲜)如《苏州园林》描写的 园林就是按图画美设计的。《荷塘月色》中作者用形容词汇传递 出一个个表象的感性特征,又以叠词、节奏(如写月影)表诵读 音乐美,以比拟表情态美,以通感表图画美。此外写听觉隐隐约 约,如丝如缕,笔触轻盈;写触觉若有若无,细微轻柔;写视觉 朦胧和谐,深墨如画。 色彩美:主要从“色调”方面着眼, 《驿路梨花》、《海滨 仲夏夜》、《绿》 以绿、蓝、青等冷色为主,形成一种平淡、 朴素、清新、安闲、轻快的色调; 《岳阳楼记》以黑、灰、土黄 为主,形成阴沉、沉重、压抑、神秘、严肃的色调; 《春》、 《忆江南》以红、橙、黄暖色为主,形成明朗、艳丽、欢乐、热 烈、活泼的色调。而《风景谈》作者从声、色、形等方面加以浓 墨点染,内涵丰富,含义深远。如其中“延河夕照”一幅,写的 是生产归来的图景。首先是色彩:夕阳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 霞”,它映照着山川人群,形成了大片融融的暖色,烘染出诗一 般美的意境;然后是“干坼的黄土”, “雪白”的河水泡沫,还 有“熊熊的野火”,“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不时散发着 生活的温馨。其次是声响:从“生产”归来的人们用“七八种不 同的方言”兴奋地交谈着,忽然间“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 的歌曲来”,他们朗声笑着,“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 水也似在笑”,汤汤的河水不是“喧哗得更响了”吗?作者还用 准确、精炼、生动的词写出了大自然的妖媚多姿和人们的各种形 态:如彩霞的绚烂多变,河水从高处向低处的态势,写人们“把 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冲刷或掬起来洗脸”,写得形神兼备、色 调明丽、意境深远,歌颂了解放区的人民及其崇高的理想。文学 作品中还借色彩来象征、暗示人物的品质、性格。如《红楼梦》 中贾宝玉爱红色,因为他是怡红院的主人,是书中的中心人物, 素质教育 教育科学 2 01 o#-第2期 让学生学会合作 孙海忠 (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中心小学271406) 目前,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过于强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分组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 调竞争,忽视合作。这种教育行为的弊端在于往往使学生把个人 水平及思想方法等差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明确学习目标 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之上,而把别人的成功看作是自己的失 后,依据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合理分配学习任务,然后在教师的 败,从而产生嫉妒心理和利己行为,形成个性缺陷,以致于不适应 宏观控制和引导下,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未来社会的需要。教师若只教给学生竞争,会使学生具备一种进攻 互相补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根据反馈得到的 的武器,而进攻会忽略外界有益的帮助,从而影响成功的概率。教 各小组达标情况,进行奖励和补救。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要 会学生合作,则是给了学生一把万能钥匙,它可以使更多障碍变成 为集体负责,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个成员之间要进行各种协同活 通途,把很多矛盾化为成功的步骤。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信息的网 动,互相促进对方达标,因为每个人的成功都依赖于集体智慧的 络化,越来越显示出人类将进入一个既充满着竞争又充满着合作的 积累,而集体智慧又是个体思想的集中。例如:简单的问题先由 时代,任何工作的成功,都需要各部门、各环节的密切配合。通过 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或优等生先对练习题做 交流思想、讨论方案,综合成果,从而实现信息重组,产生新的 中心发言,中等生提出质疑和补充,后进生谈体会、收获或提出 价值。合作逐渐成为社会主体,作为生存方式,竞争成为合作的 自己的疑难点;也可以由中等生担任讲解员,其他组员转换角 一种手段、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为使合作更有效而提高自身 色。总之,采取多种方法,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 能力的一种自身激励机制,互相协调才是真正有助于成功,具有 启发、互相补充。优等生大部分时间担任讲解角色,受益最大, 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掌握知识最牢,锻炼能力和机会也最多。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 怎样让学生学会合作呢?孔子为我们提供了观念上的启示。 由于小组人数少,给其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没有先 长,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后进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尝到了 进的方法论,便不会形成孔子至今仍对我们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 学习的乐趣,增强自尊自信。小组成功使全组的成员获得成功的 思想。孔子善于从全局上把握整体的平衡统一,主张通过调整 满足,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 个体的思想行为,从而适应社会,达到与社会的协调一致,有效 因此,只有每个学生都成功,才有集体智慧总体水平的提 地发挥个体价值,实现整体的平衡,达到所谓“天人合一”的理 高。学习能力作为竞争的标志,也包含了集体的智慧,并且是在集 想境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圣人告诉 体中形成的。这使学习形成了一种合作的内在要求,使其主观上产 我们:人与人,人与社会不应该是相互排斥的,而是融合为一体 生了合作的欲望,并付诸行动。而竞争则成了一种没有火药味的比 的。教师不应该总是教给学生怎样击倒对方,以别人的失败为代 赛。由此看来,竞争与合作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把二者 价换取自己的成功,而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帮助别人去克服障碍, 对立起来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向别人解释方法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通过学习别 学会合作,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既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 人的经验,矫正自己的失误,取长补短,塑造自己完善的个性, 需要,也是提高自己生存质量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 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学会自觉锻炼与培养各种优秀品质,学会综合,合作是达到 真正先进的东西,往往是相通的,这也正验证了世界的统一 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把合作学习的观念引进课堂,并使之不断 性。在当今世界上流行的合作学习理论与产生在2000多年前的孔 完善,这正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子的“中和”思想有其一致性,这为教师在操作上提供了依据。 林黛玉的“黛”有墨绿的含意,潇湘馆的一片翠竹是她性格的象 心旷神恰的审美感受,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秀雅。如“细 征,宝钗含有金钗之意,她有一个金玉良缘的幻想,她特别看重 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 金锁,金色是她的色彩。 风”。崇高给人无限的力量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 此外很多作品还注意调和、对比,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变化中保持一致,使人感到鲜明、醒月、振奋、活跃。“万绿丛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激动人心的崇高美。 中一点红”,这是红与绿的对比; “向催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阳 语文美育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流畅美、变化美、充实 雷两垂”(杜甫),“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 美、音乐美,这些美的充分展示,给学生美的启迪,使他们自然 轼)这些运用黑白对比加强了意境的色彩效果:声音的对比“蝉 而然地受到美的感染,以欣赏的心态面对语文课。语文美育的途 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形体大小的对比“会当凌绝顶,一览 径和方法也是多样的,可以用情境法、欣赏法进行,还可借助音 众山小”,都体现了形式的美。 乐、绘画等艺术手段展开,适当运用投影、录相、电脑等多媒体 变化美:课文中对自然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往往采用 创设审美情境,也会引起情感共鸣,启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揣 “移步换景”的手法展现动态美、变化美。如《长江三峡》、 摩、品味、体验美,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一种审美享受。 《天山景物记》。郑振铎的《海燕》尤其善于动静结合,春雨 以上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一些看法,要在活 中的飞燕图(动态)、春日下的栖燕图(静态),海燕或“斜 动类课程中进行,如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可采取演 掠”,或“浮憩”,动静两种姿态,既让人担心,又使人惊叹。 讲、故事会、朗诵会等各种活动。还要通过美化语文教学环境进 艺术美是一种综合性的美,它具有形象性。文学作品的语言 行,如校园周围的物质条件,还有心理环境,学生群体关系、师 具有这一特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不必说 生关系,创设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环境,还有教师的仪表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堪;也不必 和举止。这样,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美育也便在其中了。 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 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了。”这段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环境展现在读 参考文献 者面前:既有色彩、形态又有质感:既有静又有动;既有低又有 1.萧涤非,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 高;菜畦、石井栏、树木形成一种参差交错的立体美。 第1版,1989.5第8次印刷. 艺术中的情感性。艺术美以情动人,艺术形象渗透着艺术家 2.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 的情感,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无不如此。如 版社,2000.6第2版,2001.9g5次印刷.286-294.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为了忘却的记念》、 《最后一次讲演》 3.靳虎.《语文教学论》.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5第1版第一次印 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 ̄t37-47,263-272. 优美与崇高是美学中的两种形态。优美给人以轻松、愉快、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