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再认识

2020-06-19 来源:易榕旅网


对“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再认识

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师确实积极参与,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在的大多数课堂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展示。与新课改提倡的全员参与不符,走入另一个极端,未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真正作用。现就结合如下两个案例作如下的分析:

〔案例描述〕:

课题一:探索勾股定理

学习流程: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本节知识,并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到各个小组,各小组将所分题目板书

课中:各小组代表根据所分任务在全班逐题讲解。讲解之前教师或讲解学生没有提醒学生回顾例题,小组内也没有交流讨论,仍然是一人讲其他人听的被动学习状态;待学生讲解完毕,教师点评讲解效果,强调重点。

课题二:复习人称代词I、you、he、she及部分名词的复数用法;对一般疑问句的回答等。

学习流程: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复习知识点→对应知识点练习:学生独立练习→各小组代表逐题讲述答案。

〔案例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契合“课标”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走进我们的课堂,并日益受到师生青睐。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就上述两个案例而言,我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于:

1、两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都不够充分,学生都主要是被动参与课堂甚或没有参与课堂(主要是中差生)。

2、两堂课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是变教师一讲到底为学生一讲到底;案例二几乎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

3、仅有少数学生得到锻炼和发展。

4、教师没有有效参与到学习之中。

如何解决呢?

一、合作的实施需认真思考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什么时候讨论?

只求形式上的热闹,表面上的活跃,只能是赶时髦,走形式,为讨论而讨论。

二、合作的论题需精心设计

小组讨论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无从下手,也不能不加思考即给出答案。

三、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的前提

只有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困难、疑惑)后,才能有效展开小组之间的进一步探究、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四、教师的参与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学生对学习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立即再加说明;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加以要求;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加以点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要及时点评、激励。

解决办法

1、重点的、典型的知识点、易错题可由学生代表或教师在全班范围内讲解;

好处:强调常考点,将典例讲透,引起学生重视。

2:各小组自行交流讲解,教师巡视,了解讲解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好处: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抽查或小组交叉抽查各组中、差生,给予适当的加分或减分;

好处:了解小组内讲解实效,督促小组讲解落实到位。

4、学生独立练习时,可同时抽查各组中差生,要求其板书;

好处:可大面积了解中差生掌握情况,确定需全班强调和讲解的知识点和例题;

5、对少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组内交流订正;

好处:学生全面主动参与课堂,一对一或一对二讲解远比一对五十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讲解的同学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巩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6、对典型错误由小组代表或教师强调再讲解。

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不讲,全由各小组的组长讲就行了。而是,教师要精讲,

讲重点、讲难点、讲常考点、讲易错点、讲知识体系及前后联系,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