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旅游美学”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4-05-05 来源:易榕旅网
继续教育研究 2011年第9期 哥“雅游美亏"谬猩若干 题的粤考 朱桂凤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旅游美学作为旅游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着课程的重新定位、把握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 学手段、新的教学对象等一系列问题。旅游美学课程的具体教学工作需要反思和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依据美学基本原 理,传承新的文化内涵;追求美的意境,完善和谐之美;确立课程知识体系,推广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个人魅力等。 关键词:旅游美学;真实;和谐;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9—163—03 旅游美学是伴随着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发展而 是教学内容的起点。例如我们在讲述黄山时,首先 产生的一门新课程,是旅游专业知识体系中不可缺 要清楚地告诉学生黄山的成因。作为花岗岩为主体 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审美 的风景名山,黄山首先表现出的花岗岩石的特征,岩 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 石的色彩多呈灰黑色、山体坚硬、易脆裂、断裂层面 理,指导人们在领略和欣赏旅游客体美的同时揭示 棱角锋利等等,极易风化形成的球状景观成了黄山 其审美特征。具体地说,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对 四绝之怪石的主要成因,所以人们才能直观看到“飞 象(即旅游者的观赏对象)、旅游审美主体(即旅游 来石”、“猴子观海”、“仙人晒靴”、“梦笔生花”、“八 者)和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 戒石”、“天鹅孵蛋石”等等,山体的球状风化也让游 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的美学分支,是旅游学与美学交 客看到了黄山的“柔美”。作为黄山标志的“飞来石” 叉的边缘学科。随着各高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不 不仅是黄山的象征,更渗透了人文历史,如它所记录 断完善,旅游美学的课程定位也基本确定下来,作为 的“红楼梦”,承载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传承了人们 旅游文化范畴系列,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90后”的 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教学对象,旅游美学课程的具体教学工作也需要反 的讲述,更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因为这部分内容广 思和改革。 大庞杂,对有些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 师把握好主流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对佛教雕塑的讲 一、依据美学基本原理,传承新的文化内涵 述和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是要交代清楚的,每 美学的基本原理是对旅游美进行研究的基础和 个历史阶段对美的标准是有差别的,如西魏的雕塑 前提,这里不过多展开,只是强调最为根本的原 注重“清秀”,佛像都是突出骨感美,直观感受都是瘦 则——科学真实。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尤其要把握 骨嶙峋,渗透出出家人的艰辛与清苦,也表现出佛教 这一原则。真实就是符合客观规律,这是美的基础, 誓将凡人救出苦海的决心;唐代则是以圆润、丰满、 不真何以谈美!课堂内容讲授科学真实美,是最基 华丽为特色,看后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平和,使信仰 本的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必须遵守的。这一 者体会到佛教抚慰人心灵的力量。这些我们首先看 点不能停留满足在简单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感受 到的是佛教雕塑所表现出的古人的艺术天赋,更重 得到,发自内心去体会,最后得以升华。掌握这一原 要是表现了人们的信仰和人生观,由此才会使这些 则应该分两步:第一是科学陈述,条理清楚,这是前 看似冰冷的雕塑,有了生命和灵魂。因此在对知识 提和基础;第二是将美感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来体 科学清楚陈述的基础上,传承新的文化内涵,启发学 会,这是上层次和升华。面对有形、有色的自然旅游 生对美进一步的理解,对美真正的感悟,达到升华, 资源和自然景观,科学准确陈述其成因和属性,应该 才会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追求美的意境。完善和谐之美 不同。相互在人格上的尊重是和谐的首要前提,教 师要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丰富的知 识内容、与时俱进的授课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学 旅游美学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旅游者的体验, 从直观感受到最终目标,是追求一种意境,完善和谐 之美的旅程。广义上讲和谐是指人与自然天地的协 调,指万事万物都有自己运行的法则和规律,遵循规 生要尊敬教师,在吸取知识的同时,做一个善于思 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变被动学习的课堂的主 人。这样的课堂氛围,才会有最好的授课效果,对教 师和学生来讲,这样的授课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感 律方能够在宇宙的运行中寻求平衡的共生发展关 系。狭义讲就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旅游美学 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和意境,是对和谐之美的最好诠 释,是更高一层的形式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样 悟,而是相互学习提高、相互享受知识的过程。 因此,追求旅游美学教学中和谐美的法则,也是 在现实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形式规律去创造美好事物 统一。多样统一是客观实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主 要体现在形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曲直、正斜;质 则表现有刚柔、强弱、润燥、轻重;势则有快慢、动静、 聚散、抑扬等等,正是这些对立因素的统一在具体事 物上,形成了和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 和人文景观的美就在于这种多样统一,即和谐。正 如布鲁诺所说:“这个物质世界如果是由完全相像的 部分构成的就不可能是美的了,因为美表现于各种 不同部分的组合中,美就在于整体的多样性。” 和谐所包含的变化、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 例、节奏等因素,会使人感受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 泼又有秩序,既严肃又有亲切,既粗犷又有细腻,既 华丽又有纯朴等等。和谐的法则被完美地运用到现 实生活和艺术创作之中,旅游美学不仅是要将这些 内容表达出来,更是要将其作为人格魅力和内在气 质的一种培养和积累。 .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达 到一种和谐,这种和谐是对知识的尊重。如旅游美 学教学内容中对中国古建筑的内容讲解,其处处渗 透出和谐因素。作为中国古建筑礼制建筑代表的故 宫,从选址、宫内外的陈设到细微处的处理,处处体 现出古人“天人合一”、尽善尽美的和谐思想。首先 是对“天”和“祖”的认可和尊敬,帝王坚信“万物本 乎天、人本乎祖”,对上天和祖先的祭祀和供奉是不 容马虎和轻视的,因此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祭天、祭社 稷和祭祖成了国事活动中重要的内容 称为国之大 典,合称“三大祭”。所以如今北京故宫东南方位设 置的圜丘坛(明清两代皇帝用于祭天)、祈年殿(明清 两代皇帝用于祭祀五谷社稷)和左前方的太庙(明清 两代皇家祭祖的家庙)成了实物见证。还有中轴对 称、皇权至上、阴阳五行等思想的运用,都是多样统 一思想的体现和传承,是时代赋予“和谐”文化的内 容。 除了教学知识的和谐因素,课堂上还应该强调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具体应该是教师为人师表, 以学生为本;学生尊敬教师,以师为友。教师和学生 首先要获取双方在人格上的尊重,再定位于角色的 164 的一种形式,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还将不断地 发展,补充新的内容。 三、确立课程知识体系。推广新的教学方法 这里所谈的课程知识体系,是指旅游美学的课 程定位和教学内容。旅游美学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 理,指导人们在领略和欣赏旅游客体美的同时揭示 其审美特征,它还应该是定位于文化范畴,它既具有 文化属性特点,又具有其独特性。其表现的文化属 性这里不作展开,只是强调其对欣赏旅游客体美和 其审美的特征,这个过程是一个由静到动再到感悟 升华的过程。所以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就要有别 于一般的文化类课程,要有所创新。解决问题的有 效途径是结合传统的教学中所采用的封闭式的单一 的授课方法,推出直观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传 统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针 对传统的基础学科的教学还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十分 必要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是不容否定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性新专业 的设立及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和课程内 容的改变,这种授课方式无疑受到质疑和严峻的挑 战。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旅游美学仅仅依靠这种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良好的 教学效果的。所以我们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直观式开 放式的教学方法。 1.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制作授课课件,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其直接推上课堂,必须指出 的是课件的制作一定不能只是单纯的电子文档和物 像资料的简单应用,而是以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交互 性、衔接性和画面的艺术性为准,将传统的文字授 课,通过高科技手段,与图片、录像等物像资料结合 起来,做到界面清晰,教学内容完整。这也就结束了 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本讲稿无法向学生解决的旅 游美学从接受、再转化到升华的难题,通过生动、优 美、立体、清晰、直观的界面,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旅游 美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把听觉、视觉 和大脑思维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利用互联网,推出网络授课。这是一种新的 的朋友,在传授知识上做他们的良师,在做人上是他 们的榜样。 教学模式,正在各高校得以推广和实验。有了前期 的教学方法为基础,可以作为一种网络教学的一种 尝试。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不要忽视教师的个人魅力。同一门课程不同 的教师授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教师的个 3.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融人实践教学环节。旅 游美学的教学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环节中,可 借助于其他课程,将其教学内容贯穿进去。如借助 导游业务,可以在实务导游过程中将美的感受涵盖 进去并且传授出来,可使导游技能上升为一个新的 台阶,也是旅游美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借助饭店 管理,可以将饭店经营中的硬件装饰所带来的全新 的美的标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识;借助 餐饮文化,可以将中华饮食文化美的理念诠释给学 生。这些实践内容,可以使学生从美的抽象中走出 来,确实感受到美是实在的。 四、走进“9O后”的群体,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 现在高校学生已经以“9O后”出生的年轻人为主 体,新一代的人群有新一代的特点,面对于全新的他 们,我们虽然不能盲目地迎合,但是讲究一些方法还 是必要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优秀 的教师,对他所教授的学生,应该是很了解的。 1.是对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要有明确 的认识,这些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考上大学的,他们 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基础比较厚重,但个性化知识层 面不足,对美的感知偏重于灵感,缺少内在的认同, 对于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中美的标准,基本停留在 表面,很难达到认知,何谈融人和升华?况且这些学 生在学习中更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和死记硬背式, 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谈不上创新式学习。但 是也要看到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接受事物快,喜欢 表现自我。面对这样的群体,对大学教师既是一个 难题,也是挑战,所以尽快让学生适应大学的生活和 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找出他们的不足,得到他 们的认可,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心里,在生活上做他们 人魅力,导致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喜欢程度,是会产生 重要影响的。现在的学生因教师的个人魅力而喜欢 课程的现象不是少数,试想一个衣着不整、精神萎 靡、缺少激情、谈吐无趣、知识贫乏的教师,如何能够 让学生喜欢他所讲授的课程!所以面对“挑剔”的新 一代大学生,授课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谈吐得体, 视野开阔,挥洒自如,更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得 体的外表。这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是在 服饰礼仪上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综上所述,旅游美学课程在新形势下一定要与 时俱进,决不能停滞不前,反思问题,寻找应对的措 施,才是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美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芦爱英.中国古建筑与园林[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5. [3]张小琴.小议旅游美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8, (11). [4]王玲.旅游文化,一个逐步被遗忘的角落[J].消费 导刊,2009,(13). [5]朱桂凤.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201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 工程项目“《旅游美学》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的研究 成果】 【朱桂凤: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 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旅 游相关问题的研究】 1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