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2023-09-23 来源:易榕旅网
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作者:仲小云

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26期

江苏如皋●仲小云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有效的提问是师幼间互动联系的纽带,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教育教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传统的提问误区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对幼儿说是否式问题,即“是不是呀?”“对不对

呀?”“好不好?”“是吗?”等,孩子的回答仅局限在两答式,即“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之间,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对幼儿知识水平的认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幼儿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教案,假设师幼之间可能面对的问答。有些教师过于局限于自己所设计的问答式,一旦出现所提出的提问得不到幼儿的回应,幼儿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打乱了她的思路,就会造成只图完成活动流程,而忽视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内涵的进一步挖掘。也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数量过多,让孩子忙于回答,根本就没有时间思考,流于形式,只看重结论忽视了过程。

传统的提问是师问生答式,幼儿的回答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围绕着课程的宗旨展开的。有效的提问应是师幼间互动型的提问,有教师问也有幼儿提问。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常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应答和忽视,应答的是教师对于幼儿回答的反馈。例如,教师问:“感冒了怎么办?”有幼儿答:“我从来不生病”,教师听后一愣没理会,即转向其他幼儿。教师为了完成活动的目标,控制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中只会采纳预设的答案,对于其他答案不管是对还是错,都采取忽视态度。如果这时教师继续追问,请你说说你是怎样预防感冒的?使幼儿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能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有效的提问应是循序渐进、因人而异且留有悬念

(1)提问围绕着活动的主题。每一次提问都会产生不同的回应,有效的提问应该是有层次性的,即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概括。例如,在故事《拔萝卜》教学活动中,先看图回答,“图上有谁?”这个问题比较具体,孩子们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答案,是“老爷爷”,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通过追问“他在干什么?”,细化了观察对象,培养了孩子细心、耐心,深入地观察人物的心理状态,“在笑、在擦汗、在种萝卜”等等;到最后环节,给故事取名字,这时有孩子回答,“叫拔萝卜!”,这需要幼儿依据之前问题的提示,回忆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分析内容,概括、创造、想象才能回答。

提问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每一个提问都要为下一个提问作铺垫,没有目的地提问是没有意义的。在活动中,应减少或避免无效提问,增加拓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问,多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开放式的提问,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提问应因人而异。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重点问题,有的不是,重点问题往往是解决活动重难点的关键,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告知答案,要给幼儿充分思考的时间,增强提问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多种问题和可能性答案,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具有层次感,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比如在观看“小老鼠打电话”的情景表演后,我提出了问题:刚才,你们看见了一些什么?(老鼠和小花猫在打电话)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小老鼠和小花猫是好朋友吗?既然小花猫不是小老鼠的好朋友,为什么小老鼠打电话给小花猫呢?小朋友们听了我的问题后,都愣住了,场面非常尴尬。沉默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人能够答出。根据孩子们的反映情况,我决定暂时不公布答案,让幼儿再次观看表演,然后再进行思考、讨论,有的小朋友说小老鼠可能打错电话了。思考是语言和行动的前提,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能够激发幼儿思考,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提问后的回答时间也是很有讲究的,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调整幼儿适当的考虑时间。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提问的技巧,让有效的提问达到“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的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场北幼儿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