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和谐与不和谐问题的探析

2021-02-16 来源:易榕旅网
甘肃农业 2009年第03期(总272期) 对农村 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和谐与不和谐闻,题韵探析 唐渡①,② (①中共白银市委党校;②白银市行政学院,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 尽一切办法克服解决这些矛盾,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使农村文 的一种文化。在农村建设和谐文化,一方面要继承并发扬农村优 化建设达到比较和谐的状态。 良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正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各 一、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和谐因素 种矛盾和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解决这些矛盾,使农村文化建 农村虽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城市,但尺有 设达到比较和谐的状态。重点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和谐与 所短,寸有所长。城市有城市的短处,农村有农村的长处。在农村 不和谐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地探析。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的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关键词:和谐文化建设;和谐;不和谐 ㈠土地资源大体相等土地是农民生活之源、生存之本,在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 社会主义新中国,农村农民的土地是按人口分的,在一定的时 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 期、一定范围内,农民的土地资源是基本相等的。在从和谐基本 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含义看,和谐就是分配得适当和匀称,农村在土地资源的分配上 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 正体现了这一点,这是农村稳定和谐的主要原因,也是农村和谐 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 文化建设的有利基础。 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 ㈢经济收入基本均衡农民基本收入靠农业,农业收入的 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 多少取决于土地资源的多少和好坏。农户的土地多少是由家庭 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人口多少决定的(当然也有人少地多的特殊情况);土地的好坏,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 在同一个村社分配得比较均匀,所以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基本 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 均衡。这一特点又是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有利方面。因为 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 收入分配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继承并发 ㈢民风淳朴,民德敦厚淳朴的民风、民俗,敦厚善良的民 扬农村优良的传统文化,即好的、有利于和谐的风俗习惯、思想 德,这是农村优点,也是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和农民身 意识和做法:另~方面要正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各种矛盾,想 上的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如“尊老爱幼”、“团结 叶后,撤去遮荫网(棚)。 第二次间苗并定株,每亩留苗量150株左右。 ㈢除草与浇水杂草对白桦幼苗威胁极大,及时消灭杂草 ㈣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木生长状况适时追肥,一般 是保证苗木健壮生长的关键。为了防止出苗期杂草的威胁,播种 在苗木生长期内追肥2次~3次。第一次追肥在苗木长出3 前15天可用除草醚进行灭草,或在播种后2天~3天内及时喷 片~4片真叶时进行,每lOO平方米施氮肥o.9公斤;第二次在 洒化学除草剂果尔进行灭草。苗期人工除草应及时,做到除早、 苗木速生期初期进行,每lO0平方米施尿素3公斤;第三次应视 除小、除了,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连根拔除,…般全年进行3 苗木生长情况而定。8月中旬应停止追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并 次~4次。 控制浇水,防止苗木贪青徒长,影响木质化,不利于苗木安全越 白桦种粒小,播种后覆土浅,且春季风多雨少,易引起种子 冬。 干燥而影响种子发芽,因此播种后应及时浇水。浇水时不能采用 ㈤病虫害防治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播种前要杀灭土 漫灌的方法,只能用细雾喷灌,否则,很容易将种子冲出土面。另 壤害虫,基肥应充分腐熟,同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幼苗生长期每 外,白桦幼苗喜潮湿条件,出苗后至幼苗长出4片~5片真叶前 周喷洒0.5%波尔多液1次;幼苗生长期易发生立枯病,应注意 应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水方法,以后可逐渐加大灌水量,延长浇水 防治。 次数。 ㈥壮苗培育 白桦当年生苗高一般5厘米~1O厘米,因其 ㈢间苗与定苗 当幼苗长出4片~5片真叶时,进行第一 苗小,应采取防冻措施,可在土壤结冻前搭设塑料拱栅防寒,来 次间苗,拨掉弱苗、病苗,每平方米留苗300株~4o0株。随着苗 年加强留床苗的水肥管理,至秋季苗高可达1.0米~1.5米时 木的生长,当苗木之间的叶片相互重叠,影响通风透光时,进行 即可出圃。 (责任编辑赵鹏飞) 甘肃农业 2009年第03期(总272期) 和睦”、“诚信友爱”、“上和下睦”、“天人合一”等思想,经过几百 年、几千年的演绎和扬弃而形成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农村,渗 透到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 活,这些思想正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经济个体的自给自足必然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形成以我为主、 缺乏自律的狭隘定式。小农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集约化大生 产,所以不可能形成集中、约束、协作的组织机构和相互制约的 人事关系。虽说当今农村都在搞市场经济,但农民身上或多或少 地存在着小农意识,这种意识和市场意识互不相容、格格不入, 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㈣闭塞落后与开放世界的矛盾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要求每个 ㈣血缘、地缘关系亲近由于历史的或客观的原因,农村的 婚姻大多数是近域婚姻或近亲婚姻。近域婚姻是说地域邻近而 形成的婚姻,近亲婚姻是血脉近亲而形成的婚姻。这样就形成了 户与户、村与村都有比较复杂亲近的关系。农村依据血缘关系和 地理位置关系而形成的这种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其优点是凝 聚力、团结力强,比较有利于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 伍1社会相对安定有序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相对稳 定,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节有序。有以下特点:一是农村人口比较 固定,流动较少,人同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二是人口组合多为 同质的,而异质少;三是人们的行为受氏族关系、亲情关系的约 束;四是农村阶层单一,阶层矛盾少;五是农民的生产按照季节 的变化,春种秋收,有序有节;六是“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 幼之序”的传统礼仪文化比较浓厚。以上这些特点也就是形成 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的先天原因。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和谐因素和有利条 件。 二、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不和谐的问愿 ㈠经济发展与文教滞后的矛盾农村经过3O年改革的实 践,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农村的文化教育发展远远跟不 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经济发展而滞后。农村教育滞后,主要 表现在教育条件差、经费投入少、师资力量弱、上学率低和辍学 率高等方面。农村不仅仅教育落后,文化也滞后。目前农村文化 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费投入少,设施陈旧落后;二是 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娱乐活动很少;三是农村文化人才奇 缺,文化队伍薄弱。近几年国家虽然对农村的教育文化事业投入 很大,但是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村 和谐文化建设。 ㈢民主法治与宗族制度的矛盾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整个农村地区的 民主程度不高,法治观念不强,农民的法制水平也相对较低。同 时宗族制度还比较盛行,影响和制约着农村民主法治的实行。在 当今农村社会,这种宗族制度影响着农村的法治建设和族人的 民主权利。如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中,族人要听“家长”意见,族 人要选本族人;有时候“家规”高于法规,“家长”大于村长;宗族 帮派势力强,民主法治水平低,甚至出现了宗族帮派势力把持其 基层政权的现象。这不利于构建民主法治的和谐农村,也不利于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㈢小农意识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小农意识是为满足个人温 饱,在--d'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 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是由小农经济自然产生的一种思 想观念。小农经济的个体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其生产的目 的不是为了交换走向市场,而是自己消费进入自家的粮仓。小农 国家、每个地区逐步开放,走向世界。而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处偏 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外界交流少,甚至与外界孤立隔 绝,导致农村封闭落后 开放的世界要求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得 到迅速的、根本的改变,让农村和农民迅速走向知识化、信息化、 国际化。由于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因而农民在社会心理、思想意 识、生活方式等方面仍带有很强的封闭性和传统性,这种封闭性 和传统性与开放的世界发生着矛盾,这对矛盾又制约着农村和 谐文化的建设。 ㈤旧思想与新丈化的矛盾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历史 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成分,但同样也混杂了不少的糟粕。在 农民身上除了具有大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外,当然也存在着一 些旧思想、旧观念。如“封建迷信”、“重农抑商”、“男尊女卑”、“三 纲五常”等思想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念,都还深深 烙印在农民的头脑中。由于历史、地域和经济等客观原因的存 在,农民在短时期内一下破除旧文化、建立新文化是不可能的。 对农民基本素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 面,要全面变革与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农民身上的这些 旧思想和旧观念,已经和反映当代世界的新文化、新思想发生着 冲突,并严重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建设。 三、结束语 以上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作 了粗浅地探析,即概括为五个和谐因素和五个不和谐方面。笔者 所说的“和谐”与“不和谐”都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而不是 绝对的、不变的概念。现实存在的事物和社会,既没有绝对的和 谐,也没有绝对的不和谐。和谐与不和谐始终是相伴而生,同时 存在的。农村存在的和谐与不和谐的问题也是如此,要辩证地看 待。 今天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的 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性工 作。因此,我们在农村建设和谐文化实践中,一方面要扬长农村 和谐之优势,找准农民和谐的共同点,崇尚农民的和谐理念,体 现农民的和谐精神,正确把握和谐的相对性;另一方面,我们要 正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出其形成的原 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使不和谐逐步转化为和 谐,把握好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如此,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才 能顺利、快速、健康、有效地进行。 (责任编辑张顺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