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摘 要:城市人口日益膨胀,经济收入稳步上升,汽车拥有量和私家住房建设直线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口益恶化的交通堵塞和城市扩张,在规划初期,把各方面的关系及各种可能的后果考虑清楚,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打下框架尤为重要,因为土地规划和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土地和交通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道路功能;城市土地利用;交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p28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已经开始面对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到来,交通规划的制定会引发城市布局模式的改变。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存在互为反馈,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应该进行经验总结,分析道路交通的功能,制定正确合适的道路规划原则。 1.我国目前道路交通状况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中国的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1.27%[1]。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8.50%[2]。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道路设施供应不足,能供公共交通行驶的道路不多;道路交通供需失衡,公交通行条件恶化,难以保障车辆的准点运行,降低车辆运能,加重公交车拥挤等问题。现在,城市道路交通日益紧张,未进行大规模建设时,道路已经常处十超饱
和状态,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开发的土地数量太多,短时间内新增的交通量便远远超过原有道路的承载能力,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城市正常的交通秩序,另一方面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永久的,同时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也是长久的。 2.城市道路的功能分析 2.1交通载体的功能
道路的首要功能应满足交通的通达性,实现其载体功能,也是道路的基本功能。为各类交通提供“各行其道、畅通无阻”的空间。合理的确定各级道路的功能,使不同等级的道路上的交通方式体现不同的优先级,保证各类交通“各从其类、各行其道”,达到交通顺畅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2用地骨架的功能
城市道路的重要功能之一为划分城市用地,为各用地提供边界作用。城市干道系统是划分城市用地“骨架”,是组织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城市支路、街巷是形成城市的脉络和肌理。城市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与运转。道路骨架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城市道路功能的良好发挥,对城市规模效应、布局结构形态以及用地功能布置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3交往空间的功能
城市道路是居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活性道路不仅承担了交通的功能,更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公共交往、休憩、
散步等活动。这种生活性的街道空间传承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示了居民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文化,已经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的代表。道路空间是城市活力的体现,街道的活力反应出一个城市的生命力。雅各布斯曾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如果城市的街道看上去是有趣的,那么这个城市也是有趣的”。
2.4视觉景观的功能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带状景观轴线,对形成城市视觉走廊,丰富城市景观起到很好的效果。道路景观对展现城市风貌、树立城市形象有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景观应与城市绿地相配合,形成城市“点、线、面”的绿地系统。对于交通性道路,绿化形式宜以开敞绿地为主,体现道路的交通性。 2.5防灾保障和市政载体的功能
城市道路在防灾减灾上有以下功能。是避灾通道、隔断火蔓延、救援、输送、消防通道。灾害发生后,寻求避难场地是人们的第一反应,道路的宽度、密度等指标应该满足避难区域内人群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到达避难场地。城市市政设施一般沿道路布置,敷设在道路地面以下和道路净空,为城市的各类用地和建筑提供服务。道路市政设施的布置要合理化集约化,尽量避免道路的二次开挖。市政载体与道路设施,城市用地以及沿线建筑相协调,充分发挥道路功能,促进城市各部分高效运转。 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近百年来,全球数百个城市的交通发展都呈现了机动化的趋势,与城市的拓展形成了相互支持的互动作用,影响城市的布局,推动了城市向大都市的发展。城市的机动化发展与gdp和居民出行率等都有关系,如下图一是世界各国机动车拥有量和人均gdp水平的情况,图二是各个城市机动车拥有量和人均出行率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的机动化水平和其他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在分析国外的道路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的关系下,得出合适的道路交通规划的原则。
图1城市机动化程度与gdp水平的关系 图2城市机动化程度与居民出行率
3.1城市整体运输效率最大化原则
交通战略在交通运输上要体现“最小的供给,适当的服务水平,最大的人流和货流”。根据城市布局特点与市民出行要求,在不同的地带、不同的人群中,通过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确保公共交通的乘客量与周转量在全部交通方式中达到高效合理的程度,充分体现“高效低耗”集约性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运行效率,提供乘客能够接受的交通服务水平,减少资源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 3.2全部成本承担原则
交通战略在交通使用成本上要体现“全部的社会成本”。这里所指的全部社会成本包括交通行为产生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是对社会造成的全部费用与损失,尤其包括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医疗
和生产效率的损失,交通拥挤导致的时间和费用的损失等等。在交通拥挤的状况下,机动车使用者给别人所带来的费用远远高于给自身造成的费用,因此,在计算交通运行成本的时候,要分成两部分:机动车使用者自身成本和对其他使用者造成的附加成本,附加成本包括对其他交通使用者造成的干扰以及对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所造成的各类影响。
3.3单程时耗最省原则和tod土地利用模式
交通战略在交通运行上要体现“通畅与易达并重,单程时间最短”。市民出行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道路的快速畅通,还要依赖于道路的方便可达程度。要实现不同功能等级道路的衔接配合,等级越高就承担越高的“连通”功能,等级越低则承担越多的“到达”功能。通过充分运用交通规划、交通工程、智能交通、交通经济等多种理论与技术,在城市不同地带,确保尽可能多的机动车在可承受的服务状态中,实现机动车辆内人与物的空间移动。同时,要发挥所有出行方式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的优势,通过交通换乘设施的整合,实现各种交通方式有效组合。人们对大城市交通的选择只能是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高质量的交通可达性。构建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零换乘”,从而吸引更多的通选择公共交通。在大城市中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已经在国内规划界达成共识。 总结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土地开发和交通建设表现出一系列问题,
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作用机制,处理好城市空间组织,不仅为现代城市病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实现城市可持续的交通战略提供决策参考,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要明确城市的建设目标。依据建设目标,选择不同的城市用地开发性质和开发模式。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城市土地开发特征和相关政策、法规做相应的具体深入研究,适应国内外大部分的城市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晓义.2012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年会[r].北京,2012.02.11
[2] 岳国强、任荣荣 程选.2010-2020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中国经贸导刊[j],2009,18-18
[3] 中国统计年鉴2011[eb/ol].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09. http://www.stats.gov.cn/tjgb/
[4]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2012.02.22.
http://www.gov.cn/gzdt/2012-02/22/content_2073982.htm [5] 李勇·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热带地理,1994 c4):307-309
[6] 潘春梅,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长安大学毕业论文 ,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