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
7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认为人出生后心灵是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上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A
解析: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知识模块: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育方法的创造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正确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3.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体现了()的重要性。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正确答案:D 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第二,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制度等。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团体文化等。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体现的正是学校物质环境,属于隐性课程。
4.下列不属于布鲁巴奇提出的教师反思方法的是()。
A.反思日记 B.组织化观摩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正确答案:B 解析:布鲁巴奇提出的教师反思方法包括: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而组织化观摩属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故本题选B。
5.在中学体育、美术、音乐等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中,更适合使用()。 A.讲授法 B.练习法 C.实习法 D.讨论法
正确答案:B 解析: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适用于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
6.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区分,其中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正确答案:C 解析:接受学习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发现学习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关的学习内容,学习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独立发现的步骤获得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学习没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或学习者在学习中并未理解材料间的意义联系。故本题选C。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 )。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学而》 C.《庄子.应帝王》 D.《礼记.中庸》
正确答案:D
解析: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知识模块: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8.小李脑海中反复出现自己看过的电视剧情节,无法摆脱,他感到十分苦恼。他可能是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正确答案:C 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题干所述属于强迫观念。故本题选C。
9.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初中阶段以(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和综合并举 D.选修课程
正确答案:C 解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特点,建构了新型的课程结构。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综合课程,初中阶段采用综合和分科并举的方式,高中阶段主要是分科课程。知识模块:中学课程
10.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正确答案:C
解析: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地处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教育因素。所以题干所述说明了教育过程是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过程。知识模块:中学教学
11.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正确答案:C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都体现了这一原则。知识模块:中学教学
12.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学生将考试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是一种()。 A.内部、稳定、不可控归因 B.内部、不稳定、可控归因 C.外部、稳定、不可控归因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归因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他把这六个因素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其中,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因此本题应选B。
13.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正确答案:A 解析: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迁移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化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上属于同一水平层次,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化水平。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化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上来看,有的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高,形成了认知结构中的上位概念;有的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低,形成了认知结构中的下位概念。
14.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 A.学习 B.合作 C.做人 D.生存
正确答案:C
解析: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15.小宋升人高中以后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但他却表现得满不在乎,别人劝他学习时他总是说“破罐子破摔吧”,他的这种状态被称为()。
A.焦虑
B.认知功能障碍 C.抑郁
D.习得性无助
正确答案:D 解析: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题干中小宋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历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认为努力学习对自己来说也是无济于事的。
16.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的信息的方法是()。 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讲授法
正确答案:D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的信息。故本题选D。
1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正确答案:C
解析: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在练习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知识模块:中学生学习心理
18.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
A.准备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条件反射
正确答案:A 解析: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
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学习者提前具有某种需要,这属于心理的预备性反应。知识模块:中学生学习心理
19.崔老师发现,班级排名靠后的小安最近学习特别努力.问其原因是小安看到班里的学霸小迪特别受大家欢迎,她说什么大家都听,他也想有这样的威望。小安的学习动机是(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正确答案:C 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知识模块:中学生学习心理
20.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A.教授知识
B.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发展能力
正确答案:C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本题选C。
2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于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的儿童会如何评价海因茨的偷药行为?()
A.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被抓住,抓住后要坐牢
B.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他妻子吃了药病就好了,海因茨会为此感觉好受些
C.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去偷药,社会就变得混乱了 D.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有价值
正确答案:C
解析:在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社会规范和法律代替了同伴群体的规范。对社会赞许的需求不再是道德判断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法规、尊重权威,尽个体的责任和本分,维护社会秩序。此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认为,海因茨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他偷窃违反了法律。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如果人人都违法偷东西,社会就会变得混乱。A项属于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B项属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项属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故本题选C。
22.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这种观点属于(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正确答案:B
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知识模块:中学生学习心理
23.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所以本题选D。知识模块:中学生心理辅导
2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正确答案:B 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具有态度特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自信、坚强、勤奋”表现的是性格的态度特征。知识模块:中学生发展心理
25.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志的反映,下列不属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级成员的作用的是( )。
A.约束作用 B.激励作用 C.感染作用 D.协同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和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知识模块: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