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诗两首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品味字词
瞬( )息________________幽寂___________ 延( )绵( )__________荒草萋萋( )_____________
218春兰秋菊 春秋笔法 椿萱219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 鹑衣220蠢蠢欲动221绰绰有余 辍学223辞世 二、整体感悟
1、读后感(感悟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32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语文(七下·第一单元) 4 诗两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讨与练习(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33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语文(七下·第一单元) 4 诗两首
第二课时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六、展示学习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课一得:标点符号:
冒号1冒号的形式为“:”。2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3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4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5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6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号1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2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34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语文(七下·第一单元) 4 诗两首
例如:A)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3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4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例如: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5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八、经典推荐:(一)《论语》一则: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注释」(1)施:动词。(2)众:指众人。(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5)夫:句首发语词。(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二)【唐诗一首】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 )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 )冒紫茎( )。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35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语文(七下·第一单元) 4 诗两首
迟迟白日晚,嫋( )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鉴赏】这首五言诗通篇咏香兰杜若。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丽,但好花还须绿叶扶。花叶掩映,枝茎交合,兰若才显得绚丽多姿。所以作品首先从兰若的枝叶上着笔,迭用了“芊蔚”与“青青”两个同义词来形容花叶的茂盛,中间贯一“何”字,充满赞赏之情。如果说“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衬托花色之美的话,那么“朱蕤冒紫茎”则是由茎及花,从正面刻画了。这一笔着以“朱”、“紫”,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并下一“冒”字,将“朱蕤”、“紫茎”联成一体。全句的意思是:朱红色的花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不但画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兰若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象牡丹那般浓妆艳抹,富丽堂皇。兰若花红茎紫,叶儿青青,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幽独空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其中对比和反衬手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特下“幽独”二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即写出了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嫋嫋”来形容秋风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然而“嫋嫋秋风”并不平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芬芳的鲜花自然也凋零了。《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受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象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慨遥深。从形式上看,这首诗颇象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和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它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正象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36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