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入手,缘情而发,只有真正饱含着学生们自己的生命体验,并用这倾注生命色彩的语言文字表达独特的体验时,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习作,用手中的笔尽情地倾诉真情实感呢?
一、生活中体验真情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把学生的视野、触角引向自然、家庭、社会,让生活中鲜活的形象进入学生的大脑,唤起他们对生活真切的感受。
1.培养生活情趣
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竭的宝藏。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习作资料,引来源源不断的习作之“活水”,更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情感,为习作奠定感情基础。教师可鼓励学生学习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另外,教师还可经常带领学生漫步校园、社区,游览公园、地方名胜,引导学生观察、领略生活中的美丽景致,并把游览中的“美”“乐”“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习作时再让学生把照片或图片带进课堂,在快乐的回忆中循迹动笔,这样的文章自然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了。
2.热心公益活动
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新鲜的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为习作积累丰富的原始材料。可让学生积极参加“献爱心”“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爱护环境,做绿化小卫士”“为国庆献礼”“迎新年”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行策划组织。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拓宽了视野,既锻炼了自己观察生活、应对生活、处理生活的能力,又培养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交流中体验写法
学生有了对事物的感知,并不等于说就能下笔成文,其中还必须经历一个对原始材料进行选择、加工、整合、梳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交流是架设在生活与习作之间的一座桥梁。
1.各抒己见拓思路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倾诉。身边的新鲜事、快乐事,都是他们急于表诉的内容。教师可在习作前围绕主题,先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所悟所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独立性,开启他们乐于想象、善于联想的大门,并能逆反探求,突破定式,从而保证习作的立意新颖和内容新鲜。
2.思维碰撞悟写法
当学生确定了自己的习作内容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习作内容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写的内容说给小组成员听,还可说给教师听,听取他人对自己习作的建议。通过集思广益,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感悟写法,训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迸发出更多的新构思、新设想。当学生能用口头语言流畅而生动地表达时,习作时也就下笔有数了。
三、评价中体验成功
在习作的评价上,教师应以一颗童心去善待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并放低标准,减缓坡度,切忌评价格式化、简单化,要恰当地运用好“评价”这把尺,激发学生习作的内在冲动,让学生体验成功,乐于作文。
1.自主评价,主动跃升
当学生完成一篇习作时,必然有一种欣喜、收获之感。假如此时,教师来个如何进一步改进习作之类的常规化的点评,必然会挫败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所以每次习作完成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赏读,先品尝一下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如,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并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做标记,强化他们习作的成就感,然后再组织学生开赏读会,在每期习作赏读中根据学生进步的程度,评出擂主,以此来激励学生喜爱习作的兴趣,增强习作的成功体验。
2.多方评价,激励升华
在学生自评展示的基础上,再展开全文的赏读和评价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习作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小组互读互评,或者教师点评、集体点评,还可以请家长对学生的习作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在一个交互的环境中,多角度地看待自己的习作,认识自己习作中出色的地方,同时也在他人的指导建议下,领悟出进一步提升习作水平的方法,在激励中攀升。
四、实践中体验乐趣
作文教学必须要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习作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在其中体验习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1.提供舞台,多方展示
如,可在班级墙壁的一角开设“万花筒”专栏,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所闻写下来,贴在上面与全班同学交流,引发大家的思考。其他学生看后可以在学生的习作后面回复,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万花筒”这个习作窗口,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勤于动笔的好习惯。由于习作贴在人人能见的墙壁上,学生为了吸引同学的关注,必然会努力独辟新径,注重遣词造句,提高习作水平。
2.活动为媒,展现风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延伸,多姿多彩的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一个运用展示的好机会。如,学生学写竞选稿,为参加队干部竞选,或为学校电视台、广播站小记者的应聘活动服务;向报纸、杂志、校刊投稿,还可以上网发表言论、给朋友发邮件、办手抄报、出板报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