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索科技园区创新模式

2021-10-31 来源:易榕旅网


探索科技园区创新模式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的自身优势,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创新模式及运营展望。本文对探索新型科技园区模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技园区;湾谷;创新

新江湾城湾谷高科技园区是城投控股·置地集团响应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在公司品牌“百姓住区”和“精品社区”之外,又一次突破和尝试。期望以湾谷科技园依托,探索高科技园区创新模式,拟将湾谷打造为继张江高科技园区[1]与紫竹高科技园区[2]后,又一国际化、高起点、高品质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1.湾谷科技园优势

1.1卓越的区位环境

湾谷科技园位于上海市区唯一生态湿地——新江湾城西北部,坐拥新江湾城内9.45平方公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园区紧邻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的五角场商圈,距北外滩航运中心约9公里,距人民广场约12公里,距陆家嘴金融中心约17公里,拥有上海中心城区内自然、人文、配套等成熟资源。经过上海城投十年深耕开发,从原生态城市湿地一跃成为第三代生态国际社区的新江湾城,将凭借湾谷诞生的契机,从单纯的住区华丽蜕变为全新的国际科技产业聚集区,成为未来上海经济发展的全新地标。

图1 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区

1.2完善的产学研体系

作为知识创新源头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间的高度结合,是高科技园区保持创新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硅谷、台湾新竹[3]等高科技园区一般都布局在高校密集区,各园区非常注重区域经济与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互动发展。杨浦区学府云集,湾谷园区毗邻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距邯郸路校区也不过3.5公里,复旦大学应用理工类专业大多将迁移至新江湾校区,包括电子、生物等,正是产业能量最足的一些学科。除了复旦大学,新江湾城5公里的辐射半径内,还有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知名高校,与拥有优质科研资源的高校无缝对接、良性互动是湾谷科技园的天然优势。

2.湾谷科技园创新模式

2.1功能定位

在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强大推动力下,杨浦区与市城投公司双方在长期合作开发建设新江湾城的基础上,于2009年专门就湾谷科技园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着“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建成的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将集商务办公、科技研发、配套休闲服务为一体,凭借城市独一无二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形成不可复制的新一代生态商务总部型办公。同时,借助高校创新科研产业平台的优势,吸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及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具有上海领先水平及示范效应的、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国际科技产业聚集区。湾谷科技园可以精准定位为“新一代生态商务总部型办公 + 国际科技产业聚集区”。

2.2创新思路

湾谷科技园的创新思路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宜居宜业,产城融合”。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区域经济新引擎。虽然上海目前不乏浦东张江、闵行紫竹等大型科技园区,但北部却几乎没有大型的高科技园区,建成后的湾谷园区极有潜力成为上海北部科技产业发展的引擎。

(2)“三区”联动。湾谷科技园项目是实现新江湾城“三区联动”的关键所在。“三区联动”,即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互相联动。大学输出人才,科技园区通过促进科技和产业链结合推动经济发展,公共社区则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三区联动将突破科研和产业的发展瓶颈,同时破除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围墙”,倡导“交流、共享、创新、合作”的园区文化。“三区联动”将令整个新江湾城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得到质的提升。

(3)“定制式”理念。根据前期详尽调研,湾谷园区典型客户将是出自高校或上海北部的成长型高科技企业,如设计院、科研咨询机构等。区别于传统科技园区,湾谷园区将引入“定制式”理念,目标客户以企业总部为主,在签约时即征求业主意见,做到“量身打造”,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办公个性化需求。

(4)“一站式”服务。为最大程度地吸引企业,城投公司与杨浦区政府协商,为入驻企业争取到了最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搭建创新高效的政务管理服务平台等实质性举措,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审批服务,吸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及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集聚国际、国内的创新要素。

(5)高标准配套。湾谷园区除办公楼外,同步配置餐饮、健身、会议、银

行、邮局等功能。在为入驻企业提供展示、商务、培训等共享服务设施的同时,还为入驻企业量身打造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云服务系统。规划中个人桌面接入能力可达千兆,入驻企业将可以通过云服务租用主机、数据库和各类应用软件,大量节省运营成本。项目一期地下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可提供3000多个机动车位,新江湾城换乘巴士对接多条轨交,公共交通极为便捷。

(6)绿色园区。新江湾城作为二十一世纪知识型、生态型花园城区,在整体开发过程中应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等。湾谷园区精心设计有包括屋顶绿化在内的大面积绿化覆盖,总体绿化率可达30%,所有写字楼都将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污染监视”也将引入园区运行,通过智能信息化系统,湾谷园区在运行中可通过GIS地图全面展现园区用能及碳排放情况,亦可显示单栋楼宇的能源使用情况和碳排放情况。此外,通过感应技术,企业可实现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的智能关闭和启动,从而大大降低能耗成本。

2.3模式升级

湾谷科技园的未来发展将由传统的“产业园区模式”升级为“科技都市模式”,在产业、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实现与城市的相互耦合、共同发展(图5)。逐步完善配套,未来发展定位为“示范性科技特区”,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图2湾谷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示意图

(1)第一层次: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中央政策倾向。由市城投公司的资产管理方—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展开合作,争取中央政策倾向,定位于国内的“示范性科技特区”。

(2)第二层次:市科委与城投公司——地方战略合作。以科技园区为载体,由市科委牵头与城投公司展开地方战略合作,争取地方政策支持,定位于上海的“示范性科技特区”。

(3)第三层次:区科技创业中心与城投公司——公司运营合作。与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第三方园区运营管理公司,园区物业资产共同交付“湾谷”运营管理公司管理运营,用于科技特区核心园建设。

3.湾谷科技园开发运营展望

3.1探索管理人模式

在湾谷科技园项目中,城投控股·置地集团首次探索实践了房地产基金管理人角色,创新投资开发模式,推动自身转型发展。在项目启动前期,成功引入鼎汇通、光大、易居等战略投资伙伴,转让50%股权,既突破了大型开发项目的资金瓶颈,同时组合各方优势资源,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宏观大幅调控的前提下,项目实现了合作开发的增值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企业自

身也顺势从传统房产开发企业的单一模式向金融地产、房地产基金管理人等多种模式进行转型发展。

3.2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因此,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湾谷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图3 价值链微笑曲线图4 生态型宜居城市开发要素

4.总结

随着多家上市科技公司签订了总部入驻意向合约,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的创新模式越来越受到科技型企业的青睐。正如城投控股·置地集团董事长俞卫中所说,“我们有信心将‘湾谷’建设成为具有创新示范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上海新一代示范性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企业总部基地;我们有信心将‘湾谷’打造成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园区典范!”

参考文献

张娟锋, 贾生华, 邓韬. 区域土地开发企业的持续成长之路—以上海张江高科公司为例[J], 中国房地产, 2012(21).

张顶文. “三区联动”聚焦紫竹园区[N]. 上海科技报, 2006(03).

姚芳. 硅谷、新竹发展模式之异同[J]. 创新科技, 2008(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