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盘技术条件
发布 实施
发
目 录
前 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分类 .............................................................................4 5 技术要求 .........................................................................5 6 检验方法 .........................................................................7 7 检验规则 .........................................................................8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运 ...........................................................8
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2
汽车制动盘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制动盘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的制动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7216—2009灰铸铁金相检验 GB/T 9439—2010灰铸铁件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
QC/T 564 2008乘用车制动器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GB/T 34422—2017汽车用制动盘 GB/T 7216 灰铸铁金相检验
QC/T 556-1999 汽车制动器、 温度测量和热电偶安装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通风盘
两摩擦面之间有通风道的制动盘。 3.2 实心盘
两摩擦面之间没有通风道的制动盘。 3.3 安装面
安装在轮毂上与轮毂贴合的表面,是制动盘的安装基准面。 3.4 厚度差
两摩擦面厚度在任意圆周上的厚度。 3.5 最小使用厚度
制动盘磨损后的最小可用剩余厚度。
3
4 分类
4.1 制动盘的分类
4.1.1按制动盘两摩擦面间有无通风道可分为通风盘与实心盘。
4.1.2按制动盘整体结构型式可分为盘毂一体型制动盘、工字型制动盘、普通型制动盘。 4.2 制动盘结构示例 4.2.1盘毂一体型制动盘
盘毂一体型制动盘主要结构示例如图1所示。
图1盘毂一体型制动盘示例
4.2.2 工字型制动盘
工字型制动盘主要结构示例如图2所示。
图2工字型制动盘主要结构示例
4.2.3 普通型制动盘
4
普通型制动盘主要结构示例如图3所示。
图3普通型制动盘主要结构示例
5 技术要求 5.1总则
产品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2力学性能
制动盘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制动盘本体力学性能要求
材料 HT150GT HT200 HT200GT HT250 楔压强度N/mm ≥105 ≥130 ≥130 ≥155 2摩擦面硬度HBW 130—205 150—230 150—230 180—235 单侧摩擦面硬度差HBW ≤15 注:材料牌号中的GT指高碳 5.3化学成分
制动盘本体的基本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其他化学成分由供需双方确定。
表2 制动盘本体化学成分要求
材料 HT150GT HT200 HT200GT HT250 5.4 金相组织
制动盘本体的金相组织应符合表3的规定。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3.60-3.90 3.10-3.60 3.60-3.90 3.10-3.60 Si 1.60-2.20 1.90-2.30 1.50-2.10 1.70-2.50 Mn ≥0.40 0.60-0.90 0.60-0.90 0.60-0.90 S ≤0.12 ≤0.15 ≤0.12 ≤0.12 P ≤0.10 ≤0.15 ≤0.10 ≤0.15
5
表3 制动盘本体金相组织要求
检验项目 石墨形态 石墨长度等级 珠光体 碳化物、磷共晶 技术要求 石墨形态应以A+B型石墨数量应不少于85%,允许有少量的D型、E型石墨 2级—6级 均匀细片状珠光体,含量不小于95%,不准许有莱氏体 碳化物数量不应大于2%,磷共晶数量不应大于1%,不准许有网状磷共晶
5.5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制动盘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制动盘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
车辆类型 M1、N1 5.6 摩擦面粗糙度
制动盘摩擦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3.2μm。 5.7 整体不平衡量要求
基准孔直径公差等级 ≤H9 通风盘单边壁厚变化量mm ≤1.5 摩擦面平面度mm ≤0.02 摩擦面跳动量mm ≤0.025 DTV mm ≤0.01 安装面平面度mm ≤0.05 通风制动盘静不平衡量≤90g.cm;实心制动盘静不平衡量≤50g.cm。
5.8 外观要求
制动盘的工作表面不允许有油脂、污垢及其它异物;
制动盘工作表面应无碰撞伤痕、划伤、缩松、气孔、裂纹、毛刺及深层锈迹;采用防锈纸防锈等。 5.9 最小使用厚度
制动盘应在显著位置注明最小使用厚度,标识清晰、永久。 5.10 表面处理要求
5.8.1制动盘工作表面须作防锈处理。
5.8.2非摩擦表面涂覆有机或无机涂渡层,中性盐雾试验满足120小时基体无红锈。 5.11 整体探伤检测
制动盘的探伤检测按照GB/T 9439—2010~9.8的规定执行,检测结果应满足4.4.4的要求
5.12 台架试验
5.12.1 热疲劳试验按GB/T34422-2017中5.10.1标准执行。
5.12.2高负荷试验按GB/T34422-2017中5.10.2标准执行,试验后不应失效。
5.12.3热变形试验,试验后制动盘面不得出现从制动盘内经到外径的贯穿裂纹或破裂;最大热变形值≤0.25mm,永久变形值≤0.02mm。
6
6 检验方法 6.1 力学性能 6.1.1 楔压强度
楔形试样尺寸应符合表6规定,检测方法按GB/T9439的规定,取3次楔压强度的平均值。
表6 楔形试样要求
厚度mm 6.0±0.1
6.1.2摩擦面硬度
制动盘摩擦面硬度 检测部位应在摩擦面中部,沿圆周均布测试至少3点,通风盘的硬度应选择在筋条正上方的摩擦面测试。检测方法按GB/T 231.1的规定。
6.2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按表7的规定,也可用其他方法检测,但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所用检测方法。
表7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元素 C Si Mn P S
6.3金相组织
金相组织试样应从摩擦面上截取,离内外边缘不少于5mm,如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确认。试样的检测面应为径向截面。检测方法按GB/T 7216规定。
6.4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制动盘摩擦面制动面跳动量、DTV的检测位置应在摩擦面从外缘向内10mm的圆周区域内。 基准孔直径公差等级、通风盘单边壁厚变化量的检测方法按GB/T 3177的规定。摩擦面平面度、摩擦面跳动量、DTV、安装面平面度的检测方法按GB/T1959的规定。
6.5摩擦面粗糙度
制动盘摩擦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按GB/T1031的规定。 6.6热疲劳试验
热疲劳试验按GB/T34422-2017中附录A4.1标准执行。 6.7高负荷试验
高负荷试验按GB/T34422-2017中附录A4.2标准执行。
检测方法 GB/T 20123 GB/T 223.60 GB/T 223.58、GB/T 223.63 GB/T 223.3、GB/T223.59、GB/T 223.62 GB/T 20123 宽度mm 20 长度mm ≥20,同一样本可多次检验 平面度mm 0.1 粗糙度mm ≤0.6 7
6.8热变形试验
6.8.1磨合:按制动初速度100km/h,最终速度20km/h,制动间隔60s,制动压力3MPa,最高温度250℃。冷却速度120km/h,制动次数100.
6.8.2正式试验分为舒适性测试、结构测试、单次制动测试,初速度分别为100km/h、0.9×最大车速、最大车速,末速度分别为80km/h、80km/h、20km/h,制动次数分别为15、2、1,制动间隔时间分别为45s、120s、无,制动循环次数分别为1、2、1.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7.1.1 制动盘尺寸检验按本标准进行抽检,每批抽样数量不少于3件。若抽检结果不符合图纸和本标准要求时,应作加严一次抽检,如仍不合格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7.1.2制动盘出厂前应完成以下各条的抽检项目:5.2、5.3、5.4、5.5、5.6、5.7、5.8、5.9、5.10、5.11、5.12,待确认合格后方可挂产品检验合格证出厂。
7.2 型式检验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型检内容为图纸及本标准规定的内容: a、 原材料有变化时;
b、 生产工艺有改变,其性能可能受到影响时: c、 停产一年以上后恢复生产时; d、 正常生产时,每半年一次; e、 第二方或第三方验证需要时。 判定方法,依据GB 2828~2829。
7.3 用户可按本标准验收产品,抽样检验视具体情况而定。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运
8.1 产品标识符合图纸和标准的要求。
8.2 产品包装和贮存应符合GB/T 12122等标准规定。
包装:产品应采用防锈纸防锈,纸箱或木箱或其他包装,包装箱正面应注明生产厂厂名(或商标)、产品型号(或图号)、产品名称、收货单位;包装箱侧面应注明包装数量、重量、批号、包装箱体积及堆码极限,怕湿标志。纸箱上应加贴出厂合格证,出厂合格证上应注明产品图号、名称、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并加盖检验章。
运输:运输时切勿重压、勿抛扔,应小心轻放,防止雨淋、曝晒,勿与腐蚀性物品混装。 贮存: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的库房中,避免火源靠近。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