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于广西的意义是什么

2023-09-25 来源:易榕旅网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于广西的意义是什么?想详细了解的好友,请进--> 2007/05/25 16:19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博览会为贯彻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战略构想提供了平台 广西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更快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今年“两会”期间,广西代表频频提到一个关键词:“中国-东盟博览会”。

广西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又享有沿海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多重优惠政策叠加的区域。对此,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发挥优势,东靠西联,南向发展”的战略构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为贯彻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这一战略构想,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和现实的途径。

在这一构想的实施过程中,作为西南地区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广西必须借助港口城市的优势打造城市群经济,发展成为国际性区域性物流中心,并以此为契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多种要素进一步向广西聚集,加快实现广西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广西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这将为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广西的积聚创造有利条件,为广西的开放和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支撑。

2.博览会的举办使会展业成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2005年7月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广西发展专家论坛”会上, 专家认为,被形象地称为“现代城市的面包”的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其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可达到9。主要表现为:会展能吸引大批中外参展商和观展人员,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消费需求,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首届博览会为广西为南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贸易成交额10.84 亿美元,共签订涉外投资项目129个,总投资49.68 亿美元。

博览会期间,南宁市的宾馆入住率同比增长107%,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4%。去年全年南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65万人次,同比增长43万人次。博览会同时也促进了我区和南宁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项目的流入。2004 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为401.15 亿美元,增幅是近10年来是最快的。

为了给博览会提供完备的配套设施,广西开展了涉及面广的多项工程建设,加大了道路、桥梁、街道、工业园区、商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大批大中项目相继峻工。同时,博览会有效地带动了外资注入。近两年来,广西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南宁国际商贸城、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玉洞物流中心、广东工业园等的建设为吸引外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美国通用汽车、法国电力公司、马来西亚郭氏集团、泰国正大集团、印尼金光集团等世界著名企业纷纷

落户广西,美国铝业、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等也正与广西洽谈合作开发项目。广西已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这些都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3.广西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增长,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东盟继续保持广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04 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了创历史新记录的1058 亿美元。东盟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商品进口伙伴和第五大商品出口伙伴。据南宁海关统计,2004 年,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已达到10亿多美元,同比增长21%,东盟已经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广西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5.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2%。南宁海关关长丁学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迅速,是以前少有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广西与东盟贸易增长。2000年广西私营企业对东盟的进出口额仅为19万美元,2004年的进出口额就达到了5.26亿美元,取代了国有企业成为广西与东盟贸易的主体。今年上半年,广西私营企业与东盟的贸易额为3.3亿美元,增长75.2%,占广西与东盟贸易总额的62.1%。

4.广西物流平台建设初显规模

中国-东盟博览会为物流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后劲。聚焦东盟、聚焦博览会,广西作为国际贸易新平台的地位已经凸显。近两年来,广西口岸物流出现蓬勃发展态势。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关注物流,研究物流,发展物流,构筑区域物流平台,全方位建设广西区域物流中心的意识大大增强。2005年5月,“中国-东盟物流发展战略高层论坛”首次在钦州市举行。

广西具有集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于一体的地理优势。目前,广西有17个一类口岸、8个二类口岸和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形成了各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出海、出边、出省的综合性物流大通道。东兴、凭祥、水口、龙邦等陆路边境口岸,以及防城、钦州、北海等港口对东盟贸易也相当活跃。在运输方式方面,今年上半年广西与东盟通过汽车运输进出口的货物价值为2.7亿美元,占对东盟贸易总额的51.4%,汽车运输成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广西的区位优势和物流通道优势,除了能吸引到全国各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通往东盟的陆路物流外,还能吸引到西南地区的出海物流。 广西具备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东盟各国双向进入现代物流中心的条件。

5.广西首府南宁的城市建设长足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振华认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带给南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国际化”。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促进了城市功能结构和要素的定位和合理流动。博

览会的举办,为规划大南宁、形成南宁核心城市功能和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南宁有望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交流的亚洲大都市。南宁借助博览会的举办,在市场物流、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城市建设、交通道路以及旅游宾馆等方面的建设向高标准、国际化方面迈进。

为了以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市容市貌迎接博览会,南宁市全面推进“大装修、大整洁、大建设”活动。2004年规划在建项目共为10大类、193小项,年度总投资122亿元,项目涵盖面之广前所未有。

首府南宁变化巨大,现在的南宁,宽阔整洁的大街,美丽绚烂的商场,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令人刮目相看。老挝华人巨商张贵龙对记者说:“南宁真美!”

6.广西人的服务意识增强

广西为把中国-东盟博览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倾力打造中国与东盟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全方位地提升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服务水平。南宁市实施“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总体方案,开展大规模的涉及宾馆、交通、邮政、银行、旅游、信息、价格、质监、卫生、保安等方面的服务。

广西社科院副院长、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古小松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宗旨就是服务全国,服务东盟,服务全世界。

把博览会办成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投资、旅游的博览会,办成多形式、高层次、高规模、国际化的集商品展览、贸易洽谈、经济论坛、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览会,服务是关键。要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打造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平台,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友好发展,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早日建成,促进广西的对外开放与发展,作为承办地的广西,服务理念先行已是广西人的共识。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人以优质服务赢得了参会贵宾的称赞。

7.培养了大批与博览会有关的人才

举办博览会,需要大批经贸、法律、外语、国际金融、科技文化、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广西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现有基础,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推进与东盟各国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的交流;与东盟各国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的管理和技术培训中心,加强适应双方经贸往来需要的行政管理、技术人才的培训;利用我国非通用小语种基地—广西民族学院,为广西培养东南亚语人才和为东盟国家培养汉语人才;通过互访互派方式,双方互相选派在职人员和学生到对方国考察和学习,增进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为向博览会提供人才支持,广西制定了博览会人才开发、会展联络官选拨、高级专业翻译和同声翻译人员选拨、外语人才培养等文方案。通过招聘、培训、引进,以及大力开发通用基础人才和指定英文翻译机构的方式招揽人才。并聘请了8名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作为博览会的高级顾问。

自治区建立了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作为博览会的常设机构,专门负责中国-东盟博览会事务。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云集了一批得力人才,从各地各条战线抽调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熟悉东南亚经济贸易、语言的人才。广西全区范围的干部职工学习相关知识、了解东盟的热潮正在升温。今年广西民族学院小语种面试场面火爆。人们认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已经勾画出了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

8.广西与东盟的合作加强

博览会为广西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最有效的载体,它有利于广西以区域市场需求、区域发展定位、区域资源配置为导向进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的国际化。首届博览会以来,广西与东盟出现了经贸、交通、技术、文化、旅游等交流的热潮。

中国-东盟博览会通过商品展销、经贸洽谈、论坛活动和文化交流,大大增加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了解,与会者可以直接得到大量的投资、贸易、旅游等商业信息和机会,从而增加相互之间的贸易额和投资额,增加对方的旅游和消费,因而大大促进相互之间的友好合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直接启动了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投资与贸易以及产业合作。广西是主要的南亚热带农作物产区,为我国最大的水果、甘蔗、林副产品、海产品产地。广西已初步形成一批优势工业产业,具备了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广西以制糖、有色金属、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为主。广西的第三产业快速成长,尤其是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投资与贸易以及产业合作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9.举办博览会提高了广西人的素质

为了给博览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博览会期间,广西各界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活动。2004年2月20日,南宁市社会各界和自治区各市同时隆重举行“当好东道主,办好博览会”活动。从此,“迎博览会,做文明市民;迎博览会,树行业新风;迎博览会,展城市风采”的精神创建经济系列活动在全区全面开展。“当好东道主,办好博览会”已经成为广西人的共同呼声。

业内人士认为,城市在举办会展过程中,也使城市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一场“会展运动”正在南宁乃至广西悄然兴起,全社会正在形成参与博览会的热烈氛围。随着第二届博览会的举办,广西人的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多层次的提升。关心博览会,为办好博览会着想已经成为广西人的共识,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倾全区之力办好博览会的号召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

10.博览会上广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不少外商反映,参加博览会使他们认识了不少广西企业界的朋友。博览会期间,中国商务部组织我国企业参与了博览会,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云集南宁,为广西企业参与竞争提供了良好条件。广西的许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如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博览会上推出生物多个新产品以及相关技术,与东盟各国和世界上研究海洋生物的企业家、进行交流和洽谈,引进资金,合作开发海洋生物产品。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博览会期间东盟各国企业云集南宁的机会积极开展技术和经营合作。

“我们对南宁充满希望,我们已经看好这里10年甚至15年后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选在南宁投资。”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锦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他对南宁发展前景的看法。他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博览会促进了商贸投资,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极为有利。该公司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了合作协议,投资5980 万美元在南宁高新区生产感光材料和数码相机。

11.博览会促进广西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博览会既是经贸合作交流的盛会,也是文化合作交流的盛会。参加会展的产品,不仅有物质产品,也有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集中展现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建设成就,给参展各方提供学习观摩机会。与博览会同时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国家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歌手及我国56个民族的民歌手聚集南宁,充分展现了各国民族的文化风采,给各国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博览会期间,与会者互相介绍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风貌、文化特色和发展文化事业的经验,以供互相学习和借鉴,这标志着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民间艺术交流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广西各级宣传舆论部门,包括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站等,采取多种形式派出小队到东盟国家采访。广西宣传主管部门加紧与东盟主流媒体建立合作机制,组织媒体高层访问,互换新闻和宣传资料,加强新闻合作。

12.广西的国际知名度大大提高

博览会吸引中国和东盟各国大量优质的、高新技术的商品物资、技术设备来南宁展销,中国与东盟的高层、商会代表、企业家和媒体的来往,以及其形成的巨大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及蕴含的商机,大大提升了广西的知名度,造就了广西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第八次中国与东盟(10+1 )领导人会议再次将博览会写进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举办博览会被柬埔寨、文莱评为年度十大新闻事件之一,被列入中国十大会展新闻;泰国、柬埔寨提出要在南宁设总领事馆。

今年,广西日报东盟报道部的记者到东盟十国采访,中国驻这些国家的大使、参赞以及华人华侨反映,是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使他们加深了对广西的了解。中国驻缅甸大使李进军说,缅甸报纸用3天时间报道他们参加博览会的广西之行。

中国驻柬埔寨经济参赞孙维仁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了广西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升了广西的形象。

二、继续利用举办博览会之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广西会展经济带来了挑战。目前广西会展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水平低,配套设施落后,竞争力不强。为此,要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奋起直追,全力打造广西会展业,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更大作用。

陆兵主席指出,要充分认识博览会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任务和对广西发展的带动作用,全力以赴,巩固基础,确保可持续发展。当前对外开放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举全区之力办好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1.在把握好广西与东盟贸易良好态势的前提下,广西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要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机遇,构建“东进”与“南下”的发展平台,从战略看东盟经济,从专业角度组织中国-东盟博览会。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加快推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和文化交流,营造合作发展新空间,增进广西与东盟企业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促进广西迅速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另一方面,针对东盟各国不同的市场特点,根据东盟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正确的产品营销策略,推介适销对路的产品,进一步拓展广西的贸易空间。

2.完善“大通关”体系 为广西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提供良好环境

专家认为,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广西还要不断加快“工业兴桂”步伐,努力把广西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制造加工基地,成为制造加工业和商贸业发达的地区,为物流业提供更强大的发展后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广西应进一步强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把广西建设成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和面向东南亚的区域国际物流中心。

南宁海关的同志认为,大物流需要“大通关”与之相适应。“大通关”的目的是降低贸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最大限度地便利国际贸易和各种国际物流。为此,边防、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等口岸各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完善口岸快速通关改革,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实施通关新模式,提高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作业程序,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通关速度,以建立集海关、商品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

3.营造办好博览会的软硬环境

广西区党校教授周敏副认为,搞好软硬环境建设对继续办好博览会至关重要。为此,要准确定位,合理分工,按市场化原则办博览会。要整合资源,把南宁发展成为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的区域会展中心城市。要坚持走特色化、专业化的路子。

从现在起,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南宁等地的会展场所的硬件设施,以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设施,主要内容包括:旅游饭店、广告、停车、商务代理、旅游、物流仓储、休闲娱乐等。 完善的国内外立体交通网络也至关重要。目前南宁飞往东盟有关国家的航线仍无法满足对外联络的要求。我们应加快广西到东南亚有关国家的高等级公路、铁路、海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设中国连接东盟的立体、开放、现代化和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

4.“广西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改革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盟博览会高级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所长张蕴岭认为:要以战略眼光加快广西发展。他提出,要把博览会作为一个“启动器”,以战略的眼光加快自身的整体发展。“广西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改革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要靠多个战略和多方面的努力的。”

张蕴岭说,要加强经贸联系,通过外联内合的方式来提升管理经营水平。关键是观念上的更新,从战略上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用新思维发展经济。要把发展战略分成层次,局部地区和整个自治区,要各有侧重点。广西有地缘优势,要利用好。博览会的关键作用还在于它创造了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利用程度取决于我们的认识。

5.向区域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打好“CAFTA牌”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许宁宁认为:中央对广西的支持,也是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需要。让国内外企业尤其是东南亚企业能在广西获得更多的CAFTA早期收益,对于办好博览会、发挥广西优势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创造中国企业和东南亚企业看好、汇集广西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向区域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打好“CAFTA牌”。要让国内外企业得到现实利益,并能感受今后新发展的可能和必然,才能聚人气,体现广西的对外凝聚力。对此,广西应开展普及CAFTA基本知识的活动,尤其在干部中强化CAFTA意识,广西企业应拥有一批与东南亚打交道的经营人才,应借助外脑的作用,来弥补当前的人才短缺,还应有在东南亚善于营销广西、善于营销博览会的专门机构和活动家。

我们要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之机,把东盟各国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引进来,在南宁投资置业,从而间接扩大东盟国家向我国出口的份额,另一方面吸引国内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内大企业在南宁投资兴业,扩大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加速形成南宁区域产业经济的新高地。

6.加强与东盟各国建立技术、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建立技术、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广西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机遇。随着关税的降低、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广西的食品、烟草、化工品、药品、纺织品、矿产、

车辆、家具、玩具等产品与东盟各国相比有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扩大,广西的建材、轻工、服装在进入东盟市场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广西应着力促进农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广西农产品向深加工发展。广西企业进入东盟市场后,眼光还可以再长远一些,可以通过东盟市场把广西的产品推向欧美,推向全世界。在服务贸易方面,广西可以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加强与东盟各国建立技术、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引进东盟各国的外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