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注幼儿行为,促进幼儿成长!

2020-09-18 来源:易榕旅网
 关注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成长!

张欣

活动区的游戏是每位幼儿都非常喜欢的,我对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及反思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我要逐渐学习观察了解幼儿,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能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恰当的方式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反思我以往的记录,存在着最大的问题就是:常觉得观察无从下手,对看什么、怎么看心中无数,收集的资料虽然很丰富,但仍然比较零乱,很难清晰地勾勒出孩子的发展。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材料、内容相对简单,那么在短短的20分钟内,我如何能正确把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并能适时给予指导和调整呢?

为此,在学习指南之后,我的体会如下:

一、分析观察内涵,强化明确观察目的(即观察什么)

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我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观察,我可以获取关于幼儿游戏的丰富信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观察的点应落在观察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活动的引导者,兴趣可以从孩子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动作、表情等反映出来。找出兴趣点,才能了解孩子喜欢的游戏类型,喜欢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喜欢的游戏空间,乐于参与的游戏主题,幼儿与同伴、材料互动的方式以及有关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玩”是小班孩子的主要活动,“玩”伴随着一定的动作,而动作也成为孩子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你会从中读懂其兴趣倾向。例如:体育游戏中,请孩子们去拔萝卜,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跑向菜地里”,并且会互相推挤。当时,我认为孩子在争抢、于是大声阻止。通过多次观察与班里老师分析讨论,我逐渐明白孩子的这一跑的动作告诉我们“老师,我们喜欢摘菜的游戏。”有的孩子在菜地里取了很多的菜出来,其实老师要求的是每次只取一颗白菜,孩子们每次会取很多,孩子们是想证明自己很能干,不要认为孩子们不听话,他们在告诉我们:“老师,我喜欢这个游戏,喜欢去菜地里摘好多的菜回来。” 看,同样是帮妈妈拔菜的游戏,,但孩子的不同动作可以帮助老师了解他们不同的兴趣点,读懂他们能力发展的差异性, 其实孩子的许多的动作还会告诉你“争抢玩具是因为我们喜

欢这一材料,你没有满足我们的需求,你可以适当的多提供一些。一直不去玩“穿衣架”是因为扣扣子,系带子对于我们难度太大,是否可以换简单一些的操作材料,如:拉拉链扣搭扣„„..

二、抓住年龄特征,读懂孩子的行为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小动物的喜爱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小白兔的爱情有独钟,那作为教师就应呵护这种情有独钟,并对它加以细致的阐述、延伸,拓展教育的空间,使孩子在《小兔乖乖》中获得心智的开发,并结合其它学学科开展综合活动,让孩子在玩玩、说说、做做、唱唱的过程中全面的认识兔子、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从而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兴趣。

幼儿喜欢模仿,且善于模仿,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不仅喜欢聆听故事,更喜欢学着故事里各种动物的模样来进行表演,“嗷嗷,我是大灰狼,我要拿小兔子当点心吃。”„„ 于是,一场生动有趣的表演与装扮活动开演了。

实录:

老师:“你们都听过哪些与小兔有关的故事?你们最想演故事里哪只小兔呢?”

“小兔乖乖”、玉儿:“我想扮演长耳朵。” 豆豆:我想演兔妈妈。” 牛牛:我最喜欢演大灰狼, 笑笑、苏恒:我想演红眼睛。”

老师:表演前我们需要什么道具?”教师进一步启发:我们该用什么来制作道具呢?”孩子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贝贝:可以用箱子和积木来盖房子。”菲菲:“我想用塑料袋和纸盘子来做小兔子。”

豆豆:我想用纱巾来做兔妈妈。”

幼儿的发言不禁令我赞叹,他们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师连想都没有想到的,接着,教师请幼儿分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组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准备活动中,用胶粒、插塑拼插出各种形状的镜子;用大型积木或纸箱来搭房子;用彩色皱纹纸揉成丝带;到娃娃家找来头梳、围裙、手套;用纸盘、纸杯等制作装扮——教师为各组幼儿表演节目提供所需要的音乐,准备工作做好后,组织幼儿轮流表演节目,互相观赏,引导幼儿议一议,说一说自己最

喜欢谁的装扮?为什么?

分析: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情绪愉悦,而且想象力很丰富,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在表演活动中,道具是不可少的物质材料,它能吸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与兴趣,以往我在进行某一表演游戏前,都要为幼儿准备许多教师认为表演需要的道具,在指导游戏中教师还要反复地交代道具的摆放与使用方法,而幼儿对这些道具并非喜欢,只能被动地认同,这既削弱了道具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又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这次活动通过让幼儿动手动脑一起来制作游戏所需要的道具,让幼儿参与到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中来,使幼儿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同时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致,在角色互换时有时会出现争抢的想象,在以后活动中,我将进一步引导幼儿通过协商或其他方法教幼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

反思: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我应用心观察幼儿的兴趣,大自然中的鲜艳色彩,万千姿态,动人声响,神奇变化,到处都有让幼儿陶醉其中,快乐学习的素材。在这一活动中,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1、主题内容具有生活性。

动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长接触到的事物,也是小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本主题内容的确定,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活动,推进主题活动的延伸与拓展,丰富和拓宽幼儿的新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课程回归生活”的理念。

2、活动过程突显主体性。

好奇心是幼儿探索活动的前提和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幼儿的好奇心是基于对事物认知的兴趣,此时我的角色应向促进者转变,把孩子作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尊重幼儿的选择,质疑,为幼儿提供自主观察,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引导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有关主题活动的经验,帮助幼儿

在充分展现个体潜能的过程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3、活动方式应体现探究精神。

为了促进幼儿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耐心聆听他们的想法,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利用各种建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这就要求我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学会观察,捕捉教育契机,鼓励他们大胆探索,让他们能通过“跳一跳,够得着”去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实践、验证,获得经验。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幼儿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行为伴随着一定的动作,但却是动作的结果,观察到了孩子的行为, 就要恰当运用观察结果,准确对资料作出解释、整理和分析,从而真正实现通过观察记录,促进幼儿发展。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观察孩子,是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学习的的基本功。从观察中去了解,在了解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收获。其实,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都代表着他的一种语言,都在向你倾诉,表达着他们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情感体验,发展水平等各种信息,而“观察”就是解读孩子这一百种语言的金钥匙。它既能开启孩子的心灵大门,也能为教师寻求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最佳方法,从而促进每位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