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0-01-27 来源:易榕旅网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小题。

日照的“初光”,不是一个时区和地域概念,而是一个永恒的生命概念。初光之出,不只是时间的开始;所谓年月日时分秒,何处是中心?初夏的日照澄澈而安静,初光耀眼,日照的璀璨太多太多。

①我欣赏苏轼的“心安之处是吾乡。”当年的苏轼,任职密州,打马日照九仙山,面向自我,从自我寻找心的归宿,进而证明自己的存在。心的地址,就是生命的原点或“初光”。日照与生命是有特殊 的,日照的初光,就是生命之父,则是生命之母。它们是生命的真正造物主。剩下来的生命演译,一切都是在合理的逻辑范围之内。

②当你面对日照灿烂的历史,从周之莒地、秦之琅琊、汉之海曲,到唐宋密州、如今日照,穿过历史尘烟照射过来,是那么夺目耀眼。它们 与阳光有关的新石器龙山文化、尧王城遗址,

与大海相关的东海峪、陵阳河遗址等。在日照莒州博

物馆,③当我一面靠近这里发掘出的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多年的原始陶文,触摸它________的汉文化母语的先光;一面惊艳于这里现在创下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之时,④一种“

,转瞬之间”的感触格外深刻。

(1)文段中加点词语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浩瀚B.演译C.琅琊D.发掘

澄澈(chéng)逻辑(jī)尧王城(yáo)璀璨(cuǐ)

(2)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渊源B.羁绊C.渊源D.羁绊

既有……也有既有……更有既有……也有既有……更有

闪耀沧海横流闪烁沧海横流闪耀沧海桑田 闪烁沧海桑田

(3)文段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C.③D.④

(4)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日照的“初光”,不是一个时区和地域概念,而是一个永恒的生命概念。

2.(7分)你报名参加学校的读书分享论坛,准备分享初中语文必读名著的阅读方法,并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1)阅读方法分享一:跳读。

方法

可应用的必读名著

跳读:或根据阅读目的,或根据个人兴趣,或根

据作品局部精《西游记》彩程度,可以跳过某些阅读内容,以提高阅读效率。

《①》

施耐庵

这本书后三十回可读性不强,先分后合的链阅读兴趣也不浓,决定跳过不式结构读。

②  为避免阅读困难,准备跳过描天马行空的想

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环境象和大胆的夸气氛的诗词。

《简•爱》夏洛蒂•勃朗作者以手写心,句句发自肺腑

字里行间燃烧着她热情的火焰,准备跳过那些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次要人物的描写。

(2)阅读方法分享二:联读。

方法

联读点

联读人物

联读思考

离开,有时很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书中人物的“离开”经历,具体谈谈你对人物成长的理解。

③  作者

具体操作

写法介绍

联读:联系两个离开是为林冲或以上的文本,了更好的孙悟空进行比较阅读,归来。可活跃思想

简•爱

3.(5分)班级开展“我爱科技•乐享生活”综合实践系列活动,本次聚焦“一次性产品消费”,请你参与。【活动一:走访社区】

邻居杨阿姨说,家中的老人生病住院,在外地工作的女儿主动从网上为她买来口罩、酒精湿巾、餐具、纸尿裤、马桶垫、蒸汽眼罩……这些一次性产品帮她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她发现一次性用品远不止上述那些,广泛涉及衣食住行、医疗等各方面,女儿却觉得性价比不错。女儿还说,如果大家都不用【活动二:

《科学大众》刊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滑石粉打磨、硫磺熏蒸、双氧水漂白,所以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硫磺,侵蚀呼吸道黏膜并对消化道造成腐蚀。一次性用品过了保质期很可能滋生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等。我国每年大约使用450亿双一次性筷子,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大气、水、土壤。我国每年如果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量的10%,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3万吨。【活动三:

如何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产品呢?同学们来到当地化工厂请教工程师,了解到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填埋或焚烧的方式。不过有的一次性用品可以回收制成其他物品,从而循环使用。例如:现在很多饮料瓶是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处理后可成为地毯、船帆等许多产品的原材料,5个PET饮料瓶就可以做一件T恤衫。

(1)请仿照【活动一:走访社区】的命名方法,为活动二、三命名。活动二:  活动三: 

  

(2)你参加了班级的辩论赛,辩题为“‘一次性产品消费’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写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4.(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索精神,我们可以从先贤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孔子“①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做学问应有好学和乐学的精神;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②   ”告诉我们探寻问题要追究事物根源;曹操“老骥伏枥,③   ”

 ,

告诉我们要有远大志向。范仲淹“④   ,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李白“长风破

浪会有时,⑤   ”的坚定信念,都给予我们精神指引。探索路上我们终会收获“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5.(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黄泥山①

张謇

幽壑穷余赏,林阴趁夕曛。寺从山侧见,水向路边分。轩②槛诗龛敞,蔬苔庙祝③耘。便期肩一钁④,种药与锄云。

[注释]①黄泥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南通狼山风景区五山之一。②轩:即新绿轩,当地人大多在此读书。③庙祝:寺庙里主持祭礼的人。④钁(jué)

(1)颔联“寺从山侧见”中的“见”,小南同学读作“jiàn”,小通同学读作“xiàn”(2)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客从外来,与坐谈,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私我也;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

【乙】是犹秋蓬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蚤:同“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B.朝服衣冠C.窥镜而自视D.臣始为太子之时

乃重修岳阳楼有时朝发白帝学而不思则罔康肃笑而遣之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

(4)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三处与“三”相关的情节。

(5)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

7.(11分)班级开展“能源•发展”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

[材料二]

①100多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掌握使用火的技术,由此开始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延续了百万年的薪柴,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赋能的煤炭,每一次能源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人类活动,尤其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使用所产生的过度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选择。

②近年来,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材料三]

海面上的风速通常大于陆地上的风速,这是因为陆地表面相比于海水表面更加粗糙。陆地地形起伏不平,并且高楼林立、树木茂盛,受到的阻力较大,风速会减弱。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用之不竭。海上风电还具有不占地、沙尘少、电量大、运行稳等优势,适合大规模开发。[材料四]

“天蓝地绿基因红”是盐城的独特显著优势。碧空如洗,“盐城蓝”渐成常态,这得益于盐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盐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稳步下降,优良天数比率2022年全省第一。截至2023年3月,占全省23.88%,规模全省第一,全市新能源发电量74.16亿千瓦时。(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以推断,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B.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助于“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C.风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只能在海上建设,限制了它的发展。D.“盐城蓝”得益于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与产业结构转型有很大关系。(2)材料四中“国家‘双碳’目标”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材料二回答。(3)材料四中列举一系列数据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4)我们常发现海上有许多风力发电装置,而城市周边却不多。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8.(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子秘语祁云枝

①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它们涂脂抹粉,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②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

达的远方。诗与远方

③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汤秋千,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小鱼般欢快的种子,进入我的镜头。

④秋意渐浓。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我仿佛看见,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大地

⑤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帽画,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被播种到远方。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⑥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⑦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橙黄的鱼头是种子,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

⑧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出现在种子上空。涡旋气流似一团无形的手,拽拉着种子下落的脚步,更从容地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头与尾之间、重与轻之间,一对种子的吻鱼组合,还具备了某种哲学意味。

⑨突然间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种子历险记》。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顾的英雄。朝未知地带前行的红枫种子,拥有飞行的独门绝技,飞行的距离长,会不会也能写出一篇好玩有趣的《种子历险记》?

⑩好多次,我走进校园向学生讲述植物生存的智慧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请同学们描述红枫种子的形状。鲜有答对者,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孩子们极少有时间和一株植物对话。这召唤我把红枫种子拍成视频。爱迪生说,惊奇,能否种子般撤进学生心田?

⑪不远处的草坪上,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一个小姑娘在草丛里玩耍。园子里的草坪上,蒲公英像天空里的星星一样繁多。它们在这里出生、展叶、开花、结果。草坪出现多久,东一棵西一棵,此起彼伏。小姑娘三四岁,连身体也圆乎乎的。她不时弯腰摘下蒲公英的绒球状果序,举至眼前,呼——一群种子各自撑开小伞,向天空的高远处翩跹。

⑫像是一口气吹开了时光之门,我的童年透适而来。多年前,在家乡的田埂地畔边,挑选出色的白团大的蒲公英绒球,高高举起,把种子吹向天空。蒲公英头戴光圈,慢悠悠地

向天空飞去,天离地很近,头顶上,伸出手,就能触摸到云朵。

⑬即便不被人类助力,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可以从地面上起飞,一阵微风就可以送它们远行。资料上说,蒲公英种子可以飞翔两公里左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是蒲公英吧。

⑭小姑娘现在还不会知道,总有一天,她也会像蒲公英一样,飞到适合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地上。

⑮我们,都是蒲公英的播种者。我们,也都是一粒蒲公英种子。

⑯此刻,望着天空里忙碌飞行的红枫种子,我与漫步瓦尔登湖聆听自然的梭罗,有着相似的快乐。

⑰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总写秋天的种子,再分写红枫、女贞和蒲公英种子,最后总结全文。B.本文既写眼前之实物和实景,也写心中所想和所忆,虚实结合

C.本文大量运用了说明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重在向读者介绍种子的相关知识。D.作者对童年时吹蒲公英种子的描写,呈现出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美好图景。

(2)种子的心愿是什么?女贞种子、红枫种子和蒲公英种子分别是怎样完成这一心愿的?(3)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①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顾的英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结尾说:“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这句话意蕴丰富三、写作(50分)9.(50分)写作。

ㅤㅤ请以《行走间,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ㅤㅤ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⑥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ACD.正确;

B.有误,“演译”中的“译”应写作“绎”,“逻辑”中的“辑”应读作“jí”。故选:B。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第一处:渊源: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原。羁绊:束缚牵制。结合“日照的初光,就是生命之父,而大海,则是生命之母”的语境可知,填“渊源”更合适。

第二、三处:既有……也有:表并列关系。既有……更有:表递进关系。“与阳光有关的新石器龙山文化、尧王城遗址”“与大海相关的东海峪、陵阳河遗址等”语意上存在并列关系,故应填“既有”“也有”。

第四处:闪耀:闪现;耀眼。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原始陶文的魅力大,填“闪耀”更合适。

第五处:沧海横流:大海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结合后面“转瞬之间”可知,此处指时间过得快,变化大,填“沧海桑田”更合适。故选:C。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A.有误,引用的内容“心安之处是吾乡”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不完全引用,句号应放到后引号外面;BCD.正确。故选:A。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一个时区和地域概念”“一个永恒的生命概念”语意上存在转折关系,“不是……而是”是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应将“不是”改为“不只是”。

【解答】答案:

(1)B(2)C(3)A

(4)将“不是”改为“不只是”。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2.【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根据“施耐庵”“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可知;《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采用第一人称。

(2)本题考查名著评价。根据题目要求,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选择离开桑菲尔德;圣约翰的求婚,从而离开圣约翰回到遭遇变故后变得残疾的罗切斯特身边,体现了她的成长。答案:

(1)①水浒传 ②吴承恩 ,具有自传色彩。

(2)示例一:林冲在山神庙中侥幸免于被火烧死的林冲怒杀陆虞候等人后离开草料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了梁山泊,却也是他从忍气吞声,是他人生成长中最关键的一步。示例二:孙悟空有三次离开团队。第一次是受不了唐僧的唠叨。第二次是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止不住流泪,唐僧赶他走,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向观音菩萨求助,第二次离开悟空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3.【分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根据“活动一”“走访社区”的命名方法可知,由四个字构成,为“动词+名词”的结构;再根据“活动二”中“《科学大众》刊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滑石粉打磨、硫磺熏蒸、双氧水漂白,所以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硫磺,侵蚀呼吸道黏膜并对消化道造成腐蚀”可知,此处是通过查阅相关期刊来明确“一次性产品”的部分危害,所以“活动二”可以命名为“查阅资料”;根据“活动三”“同学们来到当地化工厂请教工程师,了解到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填埋或焚烧的方式”的内容可知,此处是通过相关专家的介绍来明确“一次性产品”的处理方法,所以“活动三”可以命名为“请教专家”。(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开放性试题,任选观点进行理由陈述即可。如认为弊大于利,可从消耗资源、不环保的角度来分析作答;如认为利大于弊,可从方便、卫生、创造财富等方面分析作答。【解答】答案:(1)活动二:查阅资料活动三:请教专家

(2)示例一:我认为利大于弊,首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吃饭。如果没有一次性餐具,我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清洗和处理这些物品。其次。一些场合、食品加工等。使用一次性手套,保障人们的健康,一次性产品消费的制造和销售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这些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示例二:我认为弊大于利。首先。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其次,危害人体健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次性用品,而它们处理起来很困难。如果焚烧的话会产生致癌物质、水源,海龟又会把它们当做水母吃下去,可见塑料袋的危害之

大、快捷,还产生了很大的污染,为了人类身体的健康。保护环境!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为有源头活水来(注意“源”的书写)③志在千里

④不以物喜(注意“以”的书写)⑤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⑥众里寻她千百度(注意“度”的书写)

【点评】古诗文默写类答题技巧:熟背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名句意思;注重积累,将易错处分类整理,加强记忆。二、阅读与鉴赏(44分)

5.【分析】全诗围绕“赏”字,游览了幽壑、林荫、山寺、新绿轩等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黄泥山美景的喜爱和游玩时的欣喜之情;尾联“便期肩一镬,种药与锄云”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美景的流连忘返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也可联系陶渊明《饮酒 (其五)》“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来理解。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首先,可判断此诗蕴含的情感至少有两点。结合首联和颔联;结合颈联和尾联,也和陶渊明一样。 答案:

(1)示例一:“jiàn”贴合。“见”意为看见,尽显黄泥山之悠远清静。

示例二:“xiàn”贴合。“见”意为出现,在层层幽壑中寺庙忽然出现在黄泥山山侧,又平添了游览的意外之趣。

(2)这首诗记述了张謇游览黄泥山的所见所感。全诗围绕“赏”字、林荫、新绿轩等景,表达诗人对黄泥山美景的喜爱和游玩时的欣喜之情,种药与锄云”直抒胸臆。

译文:

幽深的峡谷依旧美丽。寺庙在山的侧面可见。阁楼上的栏杆有诗龛。我们约定了一起背负一把锄头,与飘浮的云朵并肩前行。【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①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②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③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④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6.【分析】参考译文:

【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鲁哀侯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齐侯问:“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这么早早的抛弃鲁国呢?”鲁哀侯说:“我开始做太子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进行劝谏,我听了却不肯用;很多人爱戴我,我接受他们的拥戴却不亲近他们。因此,我在里面听不到消息,在外面没人辅佐。这就像秋天的蓬草,枝叶表面上很美然而根却是坏的,秋风一旦吹起,就被连根拔掉了。”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修:身高/修建。B.相同,朝:早晨。

C.不同,而:表承接/表转折。D.不同,之:结构助词,他。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结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可知,有的是偏爱他。BCD.正确。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①重点词语有:视,看;自,自己,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

②重点词语有:是,这样;则,就;辅。句意为:这样在里面听不到消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甲】中的“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可得:邹忌三次问身边的人。结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结合“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受下赏”可得:齐威王的奖赏分成三个等级,群臣进谏;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无可进者”可得:群臣进谏分了三个阶段。

(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甲文中邹忌面对妻、妾,邹忌悟出了这样的道理:面对复杂的社会,要辨别真伪,做出正确的判断,可得: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勇于悔过的人,他能够详细分析自己失去国家的原因。据此分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答案:(1)B

(2)A

(3)①(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②这样在里面听不到消息,在外面没人辅佐。

(4)示例:三次询问,邹忌询问妻、妾。三次回答,妻、妾。

(5)示例:甲文,齐王接纳邹忌的建议,最终使“燕、赵、韩,皆朝于齐”。乙文,最终逃亡齐国。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7.【分析】本题是关于“国家‘双碳’目标”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内容的辨析,第二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第三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第四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1)ABD.正确。

C.有误,根据材料三“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用之不竭、沙尘少、运行稳等优势,海上风力资源丰富,本项“限制了它的发展”有误。故选:C。

(2)根据材料二第2段“中国政府宣布力争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可知,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3)语句“截至2023年3月,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82.48万千瓦,规模全省第一,全市新能源发电量74.16亿干瓦时”中“1282.48“23.88%“74.16“是具体的数字,更有说服力、新能源发电量大的特点,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率2022年全省第一”。

(4)根据材料三海面上的风速通常大于陆地上的风速,这是因为陆地表面相比于海水表面更加粗糙“可知,根据材料三“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用之不竭”可知,取之不尽。根据材料三“海上风电还具有不占地、电量大,适合大规模开发“可知、沙尘小、运行稳的优势。答案:(1)C

(2)力争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用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盐城近三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使说明更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

(4)①海面上的风速通常大于陆地上的风速;②海上风能十分丰富,用之不竭、沙尘小、运行稳的优势。

【点评】要想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8.【分析】本文主要描述了种子们如何借助风、雨、水流、动物和人类等力量,将种子传播到远方,并详细描述了红枫种子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种子传播的敬畏和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BD.正确。

C.有误,本文为一篇抒情散文,写由种子引发的思考与感悟。故选:C。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②段“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因重力下坠的刹那,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出现在种子上空,拽拉着种子下落的脚步,更从容地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可知,红枫借助风力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紫果,组合成一幅画,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在鸟儿新陈代谢时,被播种到远方,还顺带施了肥”可知,借助鸟儿的肠胃。根据第⑪段“她不时弯腰摘下蒲公英的绒球状果序,嘟起圆圆的小嘴,向天空的高远处翩跹”,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可以从地面上起飞,蒲公英种子被人类助力(借助人类的嘴巴)。(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①“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种子们星罗棋布。它们涂脂抹粉,一切就绪后、唤雨,唤身穿皮毛的动物、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从地面起飞,于水面上漂浮,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子们在秋天的忙碌且热闹的景象。

②“弱小”一词在这里用来形容种子的外观和体积,与“英雄”这一高尚的称谓形成鲜明对比、重量轻、庞大的物体相对,尽管种子看起来很小,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未来。这种对比突出了种子的勇敢和坚韧。

(4)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⑨段“突然间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种子历险记》。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第⑫段“像是一口气吹开了时光之门。多年前,我也曾像她一样,高高举起,把种子吹向天空,慢悠悠地向天空飞去,小时候,亲近自然,深受感动。根据第⑩段“好多次,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请同学们描述红枫种子的形状,显然。孩子们极少有时间和一株植物对话。爱迪生说,就是科学的种子,能否种子般撒进学生心田”可知,“我”向学生讲解植物的知识,探索自然的秘密,写下生命感悟,让“我”的生命和草木紧密链接,让动物愉悦。诗与远方,第⑤段“我们。我们,“我”从种子的秘语中获得生命的感悟:诗与远方,“我们”也都和种子一样,“我”与草木融为一体。答案:(1)C

(2)①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②红枫种子:翅果制造涡旋气流,借助风力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③女贞种子: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借助鸟儿的肠胃。

④蒲公英种子:被人类助力(借助人类的嘴巴),或者凭借风力远行。(3)①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唱”赋予种子人格化色彩。

②“弱小”一词在这里用来形容种子的外观和体积,与“英雄”这一高尚的称谓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种子的敬佩和赞美。

(4)①小时候,“我”吹蒲公英种子,阅读《种子历险记》,种子让“我”的生命和草木发生链接。

②成年后,“我”向学生讲解植物的知识,探索自然的秘密,写下生命感悟,让“我”的生命和草木紧密链接。

③“我”从种子的秘语中获得生命的感悟:诗与远方,是所有草木的梦想,在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生命旅程上执著前行,成为彼此。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三、写作(50分)

9.【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以“行走间,我发现______”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与

感受,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可以理解标题“发现”的含义其实是“发现生活的价值”“发现生活的美”。所以可补充的词语有“美好”“价值”“方法”“真诚”……比如以“我发现美好”为主题,美,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你无时不在感受着美好。它们让我们驻足、思考、发现,从而由衷地感叹生活竟然如此美好。这方面同学们不论从哪个角度,只要抓住“美”这个中心,去写自己感悟最深刻的事,便能扣题。“美”表示肯定、支持、喜爱、赞美之情。文题中的“美”这一关键词决定了本文的主旨是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为各种传递正能量的言行喝彩。文章以记叙为主,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会让文章更有深度。文章要前后照应,结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锤炼语言,使文章增色。【解答】

行走间,我发现美好

在我们的身边,也许他们的工作岗位很低微,但是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做出奉献。在我们的小区里就有一位这样的人,姓张,嘲笑她。

有一件事。一个星期六早上,手里拿着一张准备送给妈妈的卡片,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手里的卡片,心里嘀咕着:看什么看!

突然,我连忙松开手护住眼睛,而卡片却不见了,我脑子一片空白?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发现贺卡正好卡在面前一棵树的树枝上,要是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去,怎么办?

这时,笑眯眯地对我说:“孩子,我既不怕脏,力气也比你大,张阿姨用手抓住树枝,吃力地爬上去。下来后,这时我发现她的手擦伤出血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以前总是瞧不起她,说她坏话,她一点也不计较,泪水湿透了我的双眼,谢……谢您,我。”张阿姨不但不放在心上,下次要小心!”说完了便转身走了,觉得越来越高大……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他们都拥有着一颗朴素而高尚的心灵。只要我们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点评】本文开篇即点出主题:我们身边有一些平凡的人,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做出奉献,体现出“美好”。文章用小区的一位平凡的女清洁工张阿姨为我爬树拿卡片的故事,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体现了张阿姨“美好”的品质。结尾再次点题,只要我们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生活的美好处处可见。总结全文,升华了主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