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节段梁梁场建设总体施工方案(含基础厂房、提梁机计算书)

2022-05-04 来源:易榕旅网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编制说明 ................................................. 1 三、工程概况 ................................................. 1 3.1工程地理位置 .......................................... 1 3.2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 1 3.2.1地形地貌 ......................................... 1 3.2.2岩土地层构成及特征 ............................... 1 3.2.3地下水概况 ....................................... 3 3.2.4工程地质特性指标 ................................. 4 3.3节段梁概况 ............................................ 4 3.4路基处理技术要求 ...................................... 5 3.5主要工程数量 .......................................... 5 四、施工总体安排 ............................................. 6 4.1施工组织机构 .......................................... 6 4.2工期计划 .............................................. 8 4.3梁场施工设备投入 ...................................... 8 4.4梁场施工投入人员 ...................................... 9 4.5梁场规划 ............................................. 10 4.5.1地基处理 ........................................ 11 4.5.2临水、临电 ...................................... 11 4.5.3施工便道 ........................................ 11 4.5.4施工台座 ........................................ 12 4.5.5 龙门吊轨道基础 .................................. 12 4.5.6梁场排水系统 .................................... 12 4.5.7加工棚 .......................................... 13 4.5.8其他 ............................................ 13 五、施工方法 ................................................ 14 5.1施工总流程 ........................................... 14 5.2施工准备 ............................................. 15 5.3地基处理 ............................................. 15 5.3.1场地平整 ........................................ 15 5.3.2 回填粘土 ........................................ 15 5.3.3 测量放样 ........................................ 16 5.3.4地基换填 ........................................ 16 5.3.5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 .............................. 16 5.4梁场围墙 ............................................. 18 5.5临水、临电布置 ....................................... 19

I

5.5.1临水布置 ........................................ 19 5.5.2临电布置 ........................................ 19 5.6 便道施工 ............................................. 22 5.7台座施工 ............................................. 22 5.8 龙门吊基础施工 ....................................... 23 5.9场地硬化施工 ......................................... 24 5.10测量塔施工 .......................................... 24 5.11加工棚施工 .......................................... 25 5.11.1制梁区加工棚 ................................... 25 5.11.2 钢筋加工棚 ..................................... 27 5.12龙门吊安装 .......................................... 27 5.13排水系统施工 ........................................ 27 5.14活动板房 ............................................ 28 六、施工进度计划 ............................................ 28 七、施工测量及监测、试验、沉降观测 .......................... 29 7.1梁场施工测量及监测 ................................... 29 7.2梁场试验控制 ......................................... 29 7.3沉降变形观测 ......................................... 29 7.3.1组织机构 ........................................ 29 7.3.2责任和分工 ...................................... 30 7.3.3工作程序 ........................................ 30 7.3.4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30 7.3.5测点的布置要求 .................................. 31 7.3.6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32 7.3.7具体方法 ........................................ 32 八、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 33 8.1质量目标 ............................................. 33 8.2质量保证措施 ......................................... 33 8.2.1质量保证体系 .................................... 34 8.2.2思想保证措施 .................................... 34 8.2.3制度保证措施 .................................... 34 8.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36 8.4检查和质量信息反馈措施 ............................... 36 8.5工程创优 ............................................. 37 九、安全目标及安全保证措施 .................................. 38 9.1安全目标 ............................................. 38 9.2安全保证体系 ......................................... 38 9.2.1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人员职责 ...................... 38

II

9.2.2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 39 9.3安全保障措施 ......................................... 39 9.3.1安全保障管理措施 ................................ 39 9.3.2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 40 9.3.3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责 .............................. 44 9.3.4 预警及信息报告 .................................. 47 9.3.5 反应机制 ........................................ 49 9.3.6 应急物资准备 .................................... 52 9.4台风预防措施 ......................................... 52 十、工期目标及工期保证措施 .................................. 53 10.1工期目标 ............................................ 53 10.2保证工期的措施 ...................................... 53 10.2.1影响工期因素分析 ............................... 53 10.2.2组织保证措施 ................................... 53 10.2.3制度措施 ....................................... 54 10.2.4材料保证措施 ................................... 55 10.2.5设备保障措施 ................................... 55 10.2.6劳力保障措施 ................................... 55 10.2.7确保工期的应急预案 ............................. 56 十一、环保目标及环境保证措施 ................................ 56 11.1环境保护目标 ........................................ 56 11.2施工环境保护体系 .................................... 56 11.3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 56 11.3.1施工环境保护组织措施 ........................... 57 11.3.2施工环境保护综合措施 ........................... 57 11.3.3施工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 58 11.4水土保护措施 ........................................ 59 十二、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 61 12 .1 文明施工目标 ....................................... 61 12.2文明施工措施 ........................................ 61 12.2.1做好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 61 12.2.2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 62 12.2.3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 62 12.2.4创建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 62 12.2.5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宽松的外部社会环境 ...... 63 12.2.6严格纪律 ....................................... 63 十三、施工协调配合 .......................................... 63 13.1与相关单位的配合措施 ................................ 63

III

13.2与地方政府及周边村民的配合协作措施 .................. 64 13.3对已完工程的保护措施 ................................ 64 十四、附图 .................................................. 65 附图一 预制梁场总平面布置图 .............................. 65 附图二 预制台座基础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图 .................. 66 附图三 存梁基础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图 ...................... 67 附图四 提梁机轨道基础设计图 .............................. 68 附图五 制梁区加工棚桩基、承台设计图(一) ................ 69 附图六 制梁区加工棚桩基、承台设计图(二) ................ 69 附图七 预制梁场供电系统平面布置图 ........................ 70 附图八 预制梁场供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 71 附图九 预制梁场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 72 附图十 预制梁场消防系统平面布置图 ........................ 73 附图十一 混凝土管桩平面布置图 ............................ 74 附图十二 制梁区加工棚结构图 .............................. 75 附图十三 预制梁场大门示意图 .............................. 76 十五、附件 .................................................. 77 附件1 存梁地基换填计算书 ................................ 77 附件2 存梁基础计算书 .................................... 80 附件3 提梁机桩基、承台梁计算 ............................ 86 附件4 厂房柱桩基、承台1计算书 .......................... 92 附件5 厂房柱桩基、承台2计算书 .......................... 95 附件6 预制台座地基处理计算 .............................. 97

IV

广东省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TJ4标工程

梁场建设总体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甲乙双方签定的合同、有关协议及补充文件; ⑵勘查和设计文件; ⑶公司综合管理体系;

⑷职业健康安全及环保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文件; ⑸临时梁场及驻地选址周边情况调查资料; ⑹梁场用地规划设计图纸;

⑼本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二、编制说明

本方案适用于梁场建设工程,用以指导梁场建设施工。 三、工程概况 3.1工程地理位置

图3.1-1 梁场位置示意图

3.2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3.2.1地形地貌

经现场勘察,场区地貌单元属冲积平原地貌,场区已人工回填,地形相对平坦,地面高程1.60~1.80m,相对高差0.20m。 3.2.2岩土地层构成及特征

我方委托专业地勘单位进行勘察设计,勘察结果显示,场地内土岩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积土层(Q4al)、风化残积土层(Qel)及白垩系泥质粉砂岩(K)等四大类,现分述如下:

⑴人工填土层(Q4ml,层序号①-1)

人工填土:以素填土为主,灰色,灰黄色,灰褐色,松散,主要由

1

粉质粘土和细砂组成,含少许碎石。本层位于地表,厚度为1.40m,层顶标高1.66m。

⑵耕土层(Q4pd,层序号①-2)

耕土:灰色,灰褐色,稍湿,可塑,粘性好,含植物根系。本层位于地表,层面埋深1.60~1.80m,厚度均为0.50m。

⑶冲积土层(Q4al,层序号②) 按其土性可划分为3个亚层。

①第一个亚层:粉质粘土(层序号②-1)

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灰黑色,稍湿,可塑,粘性好。本层分布较广泛,层面埋深0.50~1.40m,层顶标高0.26~1.30m,厚度为0.70~1.20m,平均0.97m。

②第二个亚层:淤泥质土(层序号②-2)

淤泥、淤泥质土:灰黑色,饱和,流塑,土质细腻,粘性好,稍具臭味,局部不均匀含薄层粉细砂。本层分布较广泛,层面埋深1.50~2.10m,层顶标高-0.44~0.10m,厚度为7.20~9.80m,平均8.63m。

③第三个亚层:粉质粘土(层序号②-3)

粉质粘土:灰褐、灰黄、灰白色,稍湿,可塑状为主,土质均匀,粘性好,局部含少量细砂。本层分布广泛,层面埋深9.30~11.30m,厚度为0.80~2.70m,平均1.63m。

⑷风化残积土层(Qel,层序号③)

粉质粘土:褐红色、褐黄色,灰褐色等,稍湿,硬塑为主,为粉砂岩风化残积土,遇水软化。本层分布广泛,层面埋深9.30~11.30m,厚度为0.80~2.70m,平均1.63m。

⑸基岩(K,层序号④)

场区内揭露的下伏基岩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等,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根据钻探揭露,按其不同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

2

①全风化岩带(层序号④-1):褐红色,棕红色,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崩解,局部不均匀含风化碎块。本层分布广泛,层面埋深14.70~15.70m,揭露厚度为2.90~3.80m,平均3.35m。

②强风化岩带(层序号④-2):褐红色,棕红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以坚硬土状为主,遇水崩解,局部不均匀含中风化碎块。在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本层仅1个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14.70m,揭露厚度为2.50m,层顶标高-13.10m。

具体地层分布见图3.2-1。

图3.2-1 梁场地质剖面图(单位:m)

3.2.3地下水概况

场区地下水由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组成。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冲积层中,其它粘性土结构致密,渗透性、富水性差,基本不含水,地下水性质属潜水。场区冲积层不发育,富水性差。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全、强风化岩中的风化裂隙之中,风化裂隙多呈闭合状的细小裂隙,地下水量很小,地下水性质属承压水。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钻探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

3

位埋深2.00~2.40m。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略有升降,一般雨季水位抬升,旱季水位降落,年变化幅度0.50~2.00m。 3.2.4工程地质特性指标

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场地内各地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如下表数值:

表3.2-1 各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一览表 抗剪强度 (直接快剪) 凝聚力C(KPa) / 3.7 2.5 4.5 5.0 5.5 7.5 / / / / 60 100 17 7.2 18 20 20 22 内摩擦角φ(度) / 16 3.8 18 19 19 20 地层 层号 状态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压缩模量Es(MPa) 变形模量E0(MPa) 人工填土粉质 粘土 淤泥质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全风化岩 强风化岩 未完成自重固结 ②-1 ②-2 ②-3 ③ ④-1 ④-2 可塑 流塑 可塑 硬塑 坚硬土状 半岩半土状 120 70 140 220 350 450 3.3节段梁概况 本标段沿文登路敷设的高架区间,其上部结构采用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箱梁,共计114跨,其中30m节段梁91跨,25m节段梁21跨,27.5m节段梁2跨,每跨箱梁包含两榀梁端节段,两榀过渡节段,其余节段均为标准节段,单榀长均为2.5m,各类节段断面尺寸见图3.3-1、图3.3-2、图3.3-3,全线预制节段共计1325榀,其中梁端节段最重,单榀重约45t。

图3.3-1标准节段断面图(单位cm)

4

图3.3-2过渡节段断面图(单位cm)

图3.3-3梁端节段断面图(单位cm)

3.4路基处理技术要求

⑴高程:为满足防洪要求,梁场硬化后地面标高不低于+2.3m。 ⑵承载力标准:存梁场、厂房及提梁机基础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运输道路基础地基承载力不小于70KPa。 3.5主要工程数量

表3.5-1 主要工程数量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工程内容 地表清理 土石方 换填土方 换填砂砾 砼运送便道 施工便道 场地硬化 场外运梁便道 单位 m³ m³ m³ m m m m³ 个 数量 3590 8970 4620 180 100 50 300 6 8 16 2 8 133 41 36 1 291 规格 清表高度约0.3m~0.5m 填土高度约1m 备注 施工台座 门吊基础 临水临电 地面硬化处理 存梁台座 底板 个 台座 制梁台座 翼板 个 台座 整修台座 个 钢筋加工台座 个 50T提梁机基础 双延米 10T龙门吊基础 双延米 5T龙门吊基础 双延米 变压器 个 主电缆 m 5

C30 宽4m,厚25cm C30 宽5.5m,厚25cm C30 宽6.5m,厚25cm C20 长36.5m,宽4.5m,高0.5m C25 长10.5m,宽4.0m,高0.5m 长2.5m,宽2.5m,高0.3m 长4.0m,宽2.5m,高0.5m 长4.0m,宽2.5m,高0.3m 矩形结构 矩形结构 矩形结构 630KVA / C25 C25 C25 C25 C30 C30 C30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主供水管 场内明沟 排水设施 埋地管沟 场外明沟 制梁加工棚 加工棚 钢筋加工棚 办公区 1层活动板房 50T提梁机 10T龙门吊 梁场设备配置 5T龙门吊 10T天车 砖砌围墙 工地大门 其它 测量塔座 混凝土预制管桩 m m m m 座 座 座 台 台 台 台 m 处 个 根 284 724 30 10 2 1 1 1 1 1 2 390 1 8 164 φ100 300mm×300mm Φ300 倒梯形 长74.5m,宽10m,高13m 长40m,宽12.5m,高12m 长16.4m,宽5.46m 跨度39m,提升高度14m 跨度10m 跨度10m 跨度10m 高2.5m的24砖墙 8m φ400混凝土预制管桩桩 单根11m 四、施工总体安排 4.1施工组织机构

梁场作为我项目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施工中体现出尺寸精度高、材料质量高、工序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为保证各项目标顺利完成,我部建立了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责,详见图4.1-1。

4.1-1 梁场建设组织机构图

具体职责划分见下表。

岗位/部门 表4.1-1 职责划分表 职 责 ⑴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履行合同和责任书; ⑵做好梁场建设前期策划,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⑶建立项目综合管理体系,制定项目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⑷负责与梁场建设相关方的协调沟通,处理好各种关系; ⑸对梁场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⑹控梁场建设成本,做好分析和核算; ⑺负责梁场建设工程款的回收和支付; ⑻做好梁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结算、保修等善后工作。 ⑴配合项目经理工作,具体组织梁场建设的施工,对项目经理负责; ⑵协调与业主及监理单位的关系,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⑴抓好宣传报道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⑵做好梁场建设内外部协调工作; ⑶主持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组织考察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工作。 项目经理 常务副经理 项目书记

6

项目副经理 ⑴组织梁场施工生产,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具体负责进度、安全、分包、物资、设备、文明施工等管理工作; ⑵在授权范围内负责梁场实施的内外部协调; ⑶严格执行工艺纪律,落实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上级有关技术质量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管理制度; ⑵负责“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⑶主持内部图纸学习; ⑷组织编梁场专项施工方案; ⑸组织(主持)梁场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⑹指导监督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 ⑺负责试验、测量等技术管理工作;主持交、竣工技术文件资料的编制,参加交、竣工验收。 ⑴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对梁场施工现场、重点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交通、消防等制度的落实; ⑵组织安全教育、应急预案的演练; ⑶负责安全生产督查工作,排除事故隐患,负责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 ⑷对安全施工、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工作规范化进行指导和监督。 ⑴组织工程实施及施工技术、进度管理,对现场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负责; ⑵梁场建设方案的编制、申报及调整; ⑶工程计划统计、工程量计算与签认; ⑷施工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工艺纪律落实、工序交验、施工记录等项目过程控制工作; ⑸测量及工地试验管理工作; ⑹梁场施工协调与调度; ⑺工程量清单及图纸核查、资料呈报、过程记录及保存工作; ⑻对梁场施工分包队伍的施工管理; ⑼组织梁场验收; ⑽梁场交(竣)工资料的编制及归档工作。 ⑴梁场建设相关承包合同的交底、学习及执行过程的监控; ⑵梁场建设《目标成本》的编制; ⑶梁场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的谈判、评审、报批,分包结算等工作; ⑷梁场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租赁等合同的评审、结算审核工作。 ⑸工程计量结算、变更报价、索赔; ⑹项目内部经济考核; ⑺梁场建设分包商的考核评价。 ⑴会计核算工作; ⑵资金管理; ⑶成本的归集、核算、分析与考评工作; ⑷梁场施工应收、应付账款管理; ⑸银行、税务等业务的相关工作。 ⑴并监督跟梁场相关制度的落实; ⑵相关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演练; ⑶组织现场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及隐患排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⑷梁场分包队伍、设备租赁的综合安全管理工作; ⑸梁场建设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⑹编梁场相关的安全费用计划并监督使用。 项目总工 安全总监 工程部 计合部 财务部 安全部

7

质量部 物设部 ⑴参加梁场施工技术交底、典型施工、各类工程验收,并进行评定; ⑵进行梁场建设质量检查及隐患排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⑶测量、试验、检验等监督检查; ⑷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与处理; ⑸与业主、监理和质量部门的业务联系; ⑹参加梁场建设交(竣)工预验收,核查质量保证资料; ⑺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编写《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⑴收集市场信息,做好梁场建设相关物资、设备供应商的比选; ⑵编报梁场建设相关的《物资、设备的采购(租赁)计划》及《用款计划》; ⑶《物资、设备采购(租赁)合同》的谈判、评审、报批、结算等。 ⑷进场物资、设备的计量和检验; ⑸仓库和现场物资保管、发放和盘点; ⑹建立梁场建设相关的物资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修理、事故、调动、封存、性能改变、报废等; ⑺梁场建设特种设备管理。 ⑴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业主建立工作联系,办理有关手续; ⑵掌握有关政策和标准,控制有关费用,搜集和保存基础资料; ⑶与梁场周边单位协调,解决施工干扰影响; ⑷联系临时用地、道路、海域使用及善后事宜。 ⑴文件收发、传递、催办与归档等管理; ⑵印章保管、使用、登记等管理; ⑶办理接待事务,筹办有关会议; ⑷信息化管理及办公平台维护; ⑸考勤、薪酬、培训和上岗证书等人事和劳动工资管理; ⑹办公区和生活区设施、办公用品、行政固定资产等管理; ⑺行政车辆、食堂及卫生管理和体系管理工作。 外协部 办公室 4.2工期计划 梁场临建工程主要包含施工准备、地基处理、梁场建设、梁场验收等工作,计划开工时间为2015年9月29日,完工时间为2015年12月27日,工期总计90天。 4.3梁场施工设备投入

表4.3-1 梁场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名称 发电机 发电机 挖掘机 推土机 压路机 装载机 自卸汽车 规格型号 GF-200 30kw DOOSANDH225LC-7 TY220A 柳工620 ZL50C 重汽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辆 数量 1 1 2 1 1 1 3 备注

8

8 9 10 11 12 13 14 15 混凝土运输车 钢筋弯曲机 钢筋切断机 电焊机 汽车吊 汽车吊 立式打夯机 静力压桩机 8m3 GW-40 GQ-40 BX1-500 QY100 QY25C RM-80P 辆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4 2 2 4 2 1 2 1 商砼 用于遮雨棚、龙门吊等安装 4.4梁场施工投入人员 梁场作为项目部的工程重点,在人员安排时进行了重点考虑,人员划分主要由行政指挥、技术服务、安全质量监督、测量试验等几方面组成。根据工程任务量又划分为9个临建班组,包括土方施工班组1个、龙门吊安装施工班组1个、钢结构施工班组1个、混凝土施工班组1个、钢筋施工班组1个、模板施工班组1个、彩钢房及围挡施工班组1个、水电安装施工班组1个、管桩施工班组1个,以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管理人员配置计划见表4.4-1,施工人员配置计划见表4.4-2。

表4.4-1 临建主要管理人员配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姓名 部门 9

职务 备注 一级建造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兼外协部长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表4.4-2 施工人员配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合计 班组 土方施工班组 龙门吊安装施工班组 钢结构施工班组 混凝土施工班组 钢筋施工班组 模板施工班组 彩钢房及围挡施工班组 水电安装施工班组 管桩施工班组 人数 8 8 6 6 8 6 10 6 8 66 分工范围 土方开挖、运输、换填 龙门吊安装 钢筋加工棚、节段梁遮雨加工棚安装 场地内外混凝土施工 钢筋绑扎 模板安拆施工 房屋、围挡施工 水电安装、装饰装修 管桩施工 4.5梁场规划 为充分利用施工用地,通过合理规划,将梁场划分为制梁区、存梁区、钢筋加工区、挡板加工区、办公区五大部分,每个片区均设置施工便道,保证材料运输(各功能区布置详见附图一)。其中制梁区设置8个制梁台座,按照一个台座3天生产一榀节段梁计算,一月可生产80榀,按照5天架设一跨(30m,即12榀)计算,一个月需要72榀梁,因此节段梁生产能力高于节段梁架设速度,满足架设需求。梁场共设置6个存梁台座,按照双层叠放的标准,最多可存放144榀梁,现场存梁可供应2个月的架设需求,因此在节段梁架设前有足够的养护和储存时间,满足桥梁架设要求。

10

4.5.1地基处理

由于拟建梁场用地表层覆盖约1.4m厚的杂填土,土质松软,承载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因此梁场建设前需对其进行处理。首先清除地表30cm~50cm厚的杂填土、杂草及根系,然后回填优质粘土,粘土分层回填并进行压实,保证地基承载力不小于70KPa。由于制梁台座、存梁台座、龙门吊轨道基础以及制梁区加工棚基础上部载重较大,因此这些基础地基要进行重点处理。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地基要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和范围见附图二、附图三,换填完成后,换填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50T提梁机和制梁区加工棚立柱基础地基要施打混凝土预制管桩,桩长11m,桩径0.4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600KN。管桩上部再施做承台基础,具体桩基、承台尺寸和布置详见附图四、附图五、附图六。 4.5.2临水、临电

梁场供电系统由南海区供电所提供用电,通过架设混凝土线杆将高压电引入驻地,并设置的一座630KVA变压器(位于项目驻地西北角,同时供项目驻地和梁场用电),经过绕场电缆传送到每个用电点。梁场用水统一由市政自来水公司集中供应,通过φ100㎜的埋地给水管道接入梁场。供电线路布置见附图七,供水管路详细布置见附图八。 4.5.3施工便道

为保证交通运输的畅通,尽可能的加宽施工便道,充分利用每寸施工用地,根据梁场实际情况,通过合理规划,将施工便道分为场内和场外两类。

场外便道担任节段梁运输及所有材料、物资的运输功能,交通流量大,车辆交错多,因此设置宽度为5.5m(局部6.5m)。场内运输便道主要担任节段梁、混凝土、钢筋原材等单项运输任务,车辆交错少,因此设置宽度为4m。两类运输便道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厚度为25cm。

11

为保证施工便道的地基质量,便道下设置20cm厚的碎石垫层。 4.5.4施工台座

梁场共布置24个台座,其中制梁台座8个、存梁台座6个、整修台座2个、钢筋加工台座8个。

各类台座均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底部用砂砾进行换填,保证换填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制梁台座顶面不留预拱度,由模板加工单位在加工模板时进行控制。存梁台座由承台和支承垫石组成,支承垫石尺寸0.5×0.6×0.3m,上面叠放两层节段梁,上下节段梁之间垫有板式橡胶垫,用来支撑箱梁。各类台座具体结构尺寸见表4.5-1。

序号 台座种类 1 制梁底板台座 2 台座 翼板台座 3 存梁台座 4 整修台座 5 钢筋加工台座 表4.5-1施工台座结构尺寸表 单位 数量 结构尺寸 8 个 长10.5m,宽4.0m,高0.5m 16 个 长2.5m,宽2.5m,高0.3m 6 个 长36.5m,宽4.5m,高0.5m 2 个 长4.0m,宽2.5m,高0.3m 8 个 长4.0m,宽2.5m,高0.2m 备注 C25混凝土 C25混凝土 C25混凝土 C25混凝土 C25混凝土 4.5.5 龙门吊轨道基础 由于节段梁单榀最大重量约45T,为满足施工需求,采用50T提梁机进行预制节段梁的吊运,由于提梁机吨位较大,对基础要求较高,因此提梁机基础采用矩形扩大基础,截面尺寸1m×1m,基础下施打单排混凝土预制管桩,基础上敷设钢轨,轨道采用P43钢轨。

钢筋加工场和挡板预制场配备的10T及5T龙门吊基础同样采用矩形基础,基础截面尺寸0.5m×0.4m,由于载重较轻,基础下不用设置桩基,基础上敷设钢轨,轨道采用P43钢轨。 4.5.6梁场排水系统

梁场排水系统由场内明沟、场外明沟、埋地管沟组成。

场内明沟为矩形截面,截面尺寸30cm×30cm,底部铺5cm厚C20砼,侧壁用C20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10cm,沟底设置0.2%纵坡。重车经过区域采用螺纹钢加工的格栅架覆盖,并采用15mm钢板覆盖保护。排

12

水沟需要穿过便道时,在便道下方埋设φ30㎝的混凝土管作为排水管道。场外明沟采用倒梯形设置,上口尺寸1m,下口尺寸50cm,沟深50cm,基底进行压实处理,水沟底部及侧壁采用2cm厚砂浆抹面处理。排水沟设置形式见图4.5-3,排水系统布置见附图九。

C20素混凝土M10砂浆C20素混凝土图4.5-3排水沟断面示意图

4.5.7加工棚

制梁区共设置两个遮雨加工棚,结构长74.5m,宽10m,高13m,采用整体框架式结构,以高13m壁厚10mm的φ500mm钢管作为立柱,棚顶设置单面排水,排水坡度10%,四周和顶部敷设彩钢板作为面板,面板采用锚固钉进行固定,底部根据实际需要预留门洞。

钢筋加工棚采用整体框架结构,结构长40m,宽12.5m,高12m,以12m长φ219mm钢管作为立柱,顶部用角钢作为龙骨,并用彩钢板围蔽。 4.5.8其他

⑴梁场大门

梁场南侧设置一处不通透封闭工地大门,采用平开形式,大门宽8m,高2.2m,两侧大门立柱高2.57m,截面尺寸80cm×80cm,门体颜色PANTONE Blue 072C,大门门扇中间字高550mm,总宽2880mm,字体统一采用中交字体,具体设置形式见附图十三。

⑵活动板房

13

为方便施工,梁场内建一座1层的活动板房,共5间,从北往南依次为门禁房(两间)、工地办公室、应急物资库、试验留样室。

⑶测量塔

梁场需要建设8个测量塔,由于测量精度要求高,测量塔采用单桩承台基础,其中承台尺寸为1m×1m×0.9m,桩基为φ400混凝土预制管桩,桩底入土深度约10m,桩底深入风化残积土层(Qel,层序号③),该层为粉质粘土,层面埋深9.30~11.30m,再在矩形承台上安装长4m的φ4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作为测量塔的塔身。

⑷场地硬化

场区内地面全部硬化,钢筋加工厂硬化厚度为20cm,其它位置硬化厚度为15cm,均采用C20混凝土。

⑸围墙

梁场围墙采用砖砌结构,墙体设置高度为2.5m,厚度为24cm,每隔3m设一道37砖砌立柱。 五、施工方法 5.1施工总流程

梁场建设作为建设重点控制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规划好施工顺序,提升梁场建设效率,施工总流程图见图5.1-1。

14

施工准备地基处理围墙施工临水、临电布置便道施工台座施工测量台施工加工棚安装10T天车安装门吊基础施工门吊吊装场地硬化排水系统施工梁场验收图5.1-1施工总流程图

5.2施工准备

⑴根据梁场设计图纸及施工用地实际情况,编制梁场施工专项方案,并完成审批手续。

⑵安排施工所需物资材料进场。

⑶安排各作业队伍进场,并完成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工作。 5.3地基处理 5.3.1场地平整

⑴根据梁场红线图精确测量梁场用地范围,明确场地边线,并埋设桩撅,桩撅之间撒白灰线标识。

⑵用推土机清表,将场地表层30cm~50cm填土及草皮清除。清表过程中要排专人监督,清理范围严禁超过白灰线标识范围。清表土方及时外运。 5.3.2 回填粘土

清表完成后,在场地上方分层回填优质粘土,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30cm,并由一台18T压路机碾压密实,保证厚度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70KPa。

15

5.3.3 测量放样

⑴回填土碾压完成后,进行场地边线复测,为施做围墙做好准备。 ⑵根据梁场总平面布置图,精确测量出施工便道和各类基础、台座位置,并确定需地基换填范围和混凝土预制桩的桩位。 5.3.4地基换填

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地基根据设计图纸,在设计范围内用砂砾进行换填,换填基槽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一次开挖到设计标高,砂砾要分层回填并夯实,每层不超过30cm,换填完成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 5.3.5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

本工程50T提梁机、制梁区加工棚承台基础及测量塔承台均设置混凝土预制管桩基础。桩基采用静力压桩机进行施工。

表5.3-1 混凝土预制管桩数量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合计 位置 提梁机基础 测量塔基础 I类加工棚立柱基础 II类加工棚立柱基础 管桩型号 400A 400A 400A 400A 桩长(m) 11 11 11 11 根数 68 8 72 16 164 长度(m) 748 88 792 176 1804 ⑴施工准备 ①确保场地表面应平整,排水应畅通,并满足压桩所需要的地面承载力。

②压桩机运入现场安装就位后,应认真检查压桩设备各部位的质量和性能,施工前机械设备试行运转正常,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

③确定压桩顺序,桩机行走线路:北侧提梁机轨道→北侧节段梁厂房→南侧节段梁厂房→南侧提梁机轨道。

④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安排164根管桩进场,同时准备一台200KW的发电机作为施工用电的电源。

16

⑵预制桩的来源

预制梁场所用混凝土预制管桩均从专业预制管桩的生产厂家采购成品,成品桩基各项参数符合本工程设计图纸要求。

⑶沉桩施工流程

场地平整→桩位放线→桩机就位和调整→吊桩定位→垂直检查→试桩→静压桩→压桩完成。

⑷施工方法 ①桩位放线

根据桩基承台图准确放出桩基中心位置,并钉立桩撅,并在中心桩撅四周设置“十”字护桩,以便中心桩破坏后,可以根据护桩重新定出桩基中心位置。

②桩机就位和调整

压桩前在桩的两侧弹出中心线和每米的标高线,同时在桩架上设置固定标尺,在送桩器或桩顶上面画出每100mm的标高线。

③吊装就位和垂直度检查

预制桩由桩机自带吊机就位,采用25T吊车进行配合,并用桩架的导板夹具将桩嵌固在桩架两柱中,垂直对准桩位中心,校正垂直,即送桩器和桩身中心线重合。

打桩前检查以下内容:

A送桩器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

B送桩器与桩之间有相适应的弹性衬垫,如硬木、橡胶垫等。 C桩插入时的垂直偏差不超过0.5%。 ④试压桩

在正式施工前,在持力层较浅的区域,较深的区域,先进行试桩,以检测单桩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试桩应符合以下要求:

A试压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

17

B试压桩选在地质勘探技术孔的附近; C施压方法及施压条件与工程桩一致; D试桩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验。 ⑤压桩

开始启动压桩油缸,压桩在进入砂层土层时适当加快压桩速度,以保证桩尖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到达持力层或油压突然加大时,放缓压入速度,防止断桩。

⑥按设计要求终桩。 ⑸静压桩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①严格按图纸施工,组织好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并随时通报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②精心组织安排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岗位,明确其责任,强调校对桩位,允许偏差值小于5cm,允许偏差小于1%桩长。

③压桩过程中随时检查桩的垂直度,超过1%时及时调整。如桩已打斜,必须拔出桩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以砂土回填后再进行施工。 沉桩标准应按标高和贯入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

④当遇到桩失压,桩严重走位及桩身破坏情况时,要暂停压桩,待与有关部门联系处理后,继续施工。具体要求按照设计的桩基础施工说明。

⑤所有管桩有产品准用证和出厂合格证书,管桩进场后认真检查,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管桩,不合格的管桩挑出后,有明确标记,并及时运出场外。 5.4梁场围墙

梁场四周围墙均为砖砌墙,墙体设置高度2.5m,宽24cm,墙体下部设置50cm×50cm混凝土扩大基础,每隔3m设一道37砖砌立柱,用以保

18

证墙体稳定性,防止发生倒塌。墙体要带线砌筑,保证墙体线性顺直。

围墙底部在砌筑过程中做好排水孔洞的预留。

图5.4-1 梁场围墙图(单位mm)

5.5临水、临电布置 5.5.1临水布置

梁场用水由市政自来水提供,通过DN100埋地管道输送到梁场东北角,以供整个梁场生产用水;DN50塑料分布水管从主水管接出后沿场地围墙布设,通往各个用水点,在各用水点设置三通水管接头,引出水管为DN25塑料管,并设置水龙头。 5.5.2临电布置

变压器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V/380V三相五线制低压电力系统,采用TN-S接零保护。

施工期间从变压器接至总配电箱,引至分配箱,再接开关箱,分别供应场地设备用电及生活用电的分电箱,形成一机、一闸、一漏保的三级配电体系。

5.5.2.1市政供电电源

施工用电需要630KVA(380V电压等级三相五线制),由供电局安装于施工场地内的一台户外变压器(现场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三级保护,先由

19

变压器接至总配电箱,由总配电箱送至分配电箱,由分配电箱送至设备开关箱,详见梁场用电施工专项方案。

5.5.2.2分路情况

⑴第一路:由变压器至生产区总配电箱(Z-01),由Z-01接F-001分配箱,然后接各个设备的开关箱(50T提梁机及5T龙门吊)。

⑵第二路:由变压器至生产区总配电箱(Z-01),由Z-01接F-002分配箱,然后接各个设备的开关箱(北侧预制梁加工棚中的1台天车、焊机、振捣棒)。

⑶第三路:由变压器至生产区总配电箱(Z-01),由Z-01接F-003分配箱,然后接各个设备的开关箱(南侧预制梁加工棚中的1台天车、焊机、振捣棒)。

⑷第四路:由变压器至生产区总配电箱(Z-01),由Z-01接F-004分配箱,然后接各个设备的开关箱(钢筋加工区和10T龙门吊)。

⑸由变压器至生产区总配电箱(Z-01),由Z-01接F-004分配箱,然后接照明用的开关箱。

说明:梁场主电缆自总配电室起沿围墙底部设置30×15cm的电缆沟,电缆沿着电缆沟进行敷设。

5.5.2.3 应急备用电源

现场配备发电机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功率为200KW,用于地面照明,钢筋加工,生活区。当出现市政供电停电时,将应急备用电源接入相应的供电回路中,供基本生产和办公生活需要。

5.5.2.4用电设备配置

区间低压供电系统的计算负荷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现场用电距离小,不考虑电压降。

主要施工用电设备表见表5.5-1。

20

表 5.5-1 用电设备负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名称 电焊机 切断机 空压机 钢筋弯曲机 钢筋调直机 抽水泵 10T天车 10T龙门吊 50T提梁机 振捣棒 平板振捣器 5T龙门吊 合计 规格 BX1-500 GQ40 GW40 GT4-12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6 2 2 2 2 2 2 1 1 6 8 1 单位功率(kw) 18.5 4 11 4 4 7.5 22 17.6 36 1.1 1.5 8 总功率 (kw) 111 8 22 8 8 15 44 17.6 36 6.6 12 8 296.2 5.5.2.6 施工用电平面图与系统图 ⑴ 施工用电平面图

供电系统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七。 ⑵施工用电系统图

图5.5-1施工用电系统图

5.5.2.7接地保护与防雷保护

本供电系统设重复接地、专用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

21

5.6 便道施工

⑴测量放样

在经过换填的碎石地基上根据梁场总平面图,经过精确测量,放出施工便道边线,并撒白灰线标识。

⑵支设模板

按照边线支设便道模板。模板需设置内外支撑,保证模板支设牢固稳定,防止跑模。浇筑前要检查模板尺寸,保证路面宽度和厚度。

⑶路面浇筑

模板支设完成后,施做混凝土路面。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并且必须遵守边浇边振,浇注一车,振捣一车的原则,保证振捣半径不大于振捣器直径的10倍,振捣完成后立即进行混凝土初次收面工作,待混凝土初凝后,用磨光机完成二次收面。

⑷混凝土养护

路面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当混凝土强度小于3MPa是禁止行人通行,强度小于20MPa时严禁车辆通行。 5.7台座施工

⑴测量放样

根据梁场总平面图精确放出各类台座位置,并在边线四角钉立角桩。 ⑵垫层施工

以台座边线外扩20cm范围内施做垫层,垫层厚15cm,采用C15素混凝土。

⑶钢筋工程

台座绑扎钢筋时,按照设计图纸,在垫层上标出横、纵向钢筋的布置位置,将底层主筋用混凝土垫块留出保护层,横、纵向筋要绑扎顺直、间距要均匀,分布钢筋间距偏差控制在±20㎜之间,钢筋交叉点用扎丝绑

22

扎牢固;安装箍筋时其断面与纵向筋保持垂直,箍筋间距偏差控制在±20㎜之间。

⑷模板工程

台座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所用钢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运到现场的模板要进行验收,对于那些表面平整度差、边角变形大的模板不得使用。根据制存梁台座几何尺寸选用相应的组合模板尺寸。模板进场后首先进行整平、打磨除锈,表面均匀刷脱模剂。

根据台座每条边的几何尺寸确定组合模板的块数,组合侧模间采用U型卡进行连接,台座侧模采用外支撑进行加固,外支撑作用在侧壁土体上,用钢管或方木进行支撑间距保持在60~80㎝之间;拼装侧模时模板间错台控制在2㎜之内,组合成形的模板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模内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模板与钢筋间按设计和规范设置混凝土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⑸混凝土浇筑

台座模板安装好后,进行混凝土工序施工,台座采用C25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捣实。由于预制台座和存梁台座厚度达50㎝,为保证振捣质量,台座分两层进行浇筑,其它台座可以一次浇筑到位。振捣棒分布间距保持在20~40㎝范围内,每一振点振捣持续时间为20~30s,上下层混凝土振捣衔接长度保持在5~10㎝,振捣混凝土过程中振捣棒不得碰到钢筋和模板。顶面须收浆找平,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要及时覆盖洒水养护7d。 5.8 龙门吊基础施工

⑴预埋件及断缝设置

基础混凝土每隔1m预埋一块300×100×5mm的钢板,安装钢轨后在预埋钢板上焊接压板进行固定。

50T提梁机因轨道基础较长,单根轨道长度为12.5m,每50m设置

23

一道断缝。轨道混凝土基础施工完成后,在基础上直接铺设P43钢轨。

⑵5T、10T门吊基础钢筋配见图5.8-1,50T提梁机基础配筋图见附图四。测量放样、钢筋绑扎、模板支立、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步骤参照施工台座施工。

图5.8-1 5T、10T门吊钢筋配置示意图

5.9场地硬化施工

钢筋加工场采用C20混凝土进行硬化,硬化20㎝厚,罐车运输,人工用插入式振捣棒和平板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钢筋加工棚预埋钢板按照设计图位置进行安置。

场地其它部位均采用15㎝厚C20混凝土进行硬化,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人工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捣实。 5.10测量塔施工

梁场需要建设8个测量塔,由于测量精度要求高,测量塔采用单桩承台基础。承台尺寸为1m×1m×0.9m矩形承台,承台施工时中心预留φ500mm的塔柱插孔,节段梁预制台座完成后,根据节段梁预制台座中线,在承台中心预留台柱插孔中安装长4m的φ4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作为塔身。

两测量塔控制点间连线与其所控制的预制台座上的待浇梁段的中轴线相重合。测量时,一个塔作测量塔,另一塔作目标塔,为减小塔身在风力作用、车辆动载影响下的颤动,混凝土管内浇注填芯混凝土。为防

24

止在阳光照射作用下塔身阴阳面因温差而产生变形,测量塔塔身采用土工布双层包裹。测量塔塔身四周不接触其它任何物体,包括人员上、下的楼梯、操作平台。为了给测量作业创造良好作业环境,提高测量精度,操作平台除预留仪器观察窗外其余均进行封闭,测量塔设置形式见图5.10-1。

桩基施工参考第5.3.5章节内容。 承台施工参考第5.7章节内容。

图5.10-1 测量塔设置形式示意图

5.11加工棚施工 5.11.1制梁区加工棚

⑴立柱承台施工

立柱承台尺寸及钢筋图详见附图五、附图六。立柱承台测量放样、钢筋绑扎、支模、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步骤参照台座施工。

混凝土浇筑时,要预埋加工棚柱脚预埋件。预埋件由预埋钢板和地脚螺栓焊接而成,其中预埋钢板长1m,宽0.6m,厚2cm,地脚螺栓为φ16mm的精轧螺纹钢,总长83cm。预埋件焊接制作过程中,地脚螺栓弯钩朝向要错开布置,预埋件的具体设置形式见图5.11-1。

25

图5.11-1制梁区加工棚预埋件大样图(单位:cm)

⑵上部结构安装

加工棚采用框架式钢结构形式设计,立柱为壁厚1cm的φ500mm的钢管,屋面檩条采用规格为C160×60×20×2.0的C型钢,墙面檩条采用规格为C140×50×20×2.0的C型钢,棚架上部采用采用彩钢板覆盖。

棚架上部结构施工时,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顶部排水采用“一”字坡排水形式,坡度为i=1/10横坡。屋顶排水最低处设置汇水槽,最终通过连接落水管引至地面。加工棚面板,顶部顺长方向每隔12m设置一个采光天窗,天窗尺寸为2.0m×6.0m,天窗安装材质为白色透明玻璃彩钢瓦。施工前编制节段梁遮雨加工棚安装方案,加工棚立面图见图5.11-2。

图5.11-2加工棚立面图(单位:mm)

26

5.11.2 钢筋加工棚

钢筋加工棚柱脚预埋件在场地硬化时进行埋置,预埋件由预埋钢板和地脚螺栓焊接而成,其中预埋钢板长0.4m,宽0.4m,厚1.2cm,地脚螺栓用φ12mm的精轧螺纹钢加工而成,总长17cm。预埋件设置形式见图5.11-3。

图5.11-3 钢筋加工棚预埋件大样图(单位cm)

钢筋加工棚立柱采用φ219mm,壁厚5mm钢管,钢管由人工配合吊车扶正,并与预埋件焊接牢固,立柱间设置剪刀撑。

钢筋加工棚顶部横向设置用40mm×40mm×4mm角钢焊接成的“人”形横梁,横梁上部用彩钢板覆盖。 5.12龙门吊安装

龙门吊由厂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然后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和调试。龙门吊的现场安装要有厂家技术人员指导,现场配备2台100t汽车吊,设专职安全员一名,安装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检查吊车运转情况,钢丝绳是否有滑丝等,确保安全作业。门吊安装详细安排另见龙门吊安装专项方案。 5.13排水系统施工

梁场排水由明沟和暗沟两种形式组成。穿越提梁机走行线和便道采用管涵结构暗沟,其他部位采用明沟。

场内排水明沟为矩形截面,净宽30cm,净深30cm,底部铺5cm厚

27

C20砼,侧壁采用10cm厚C20砼。沟底设置0.2%纵坡,沟顶采用螺纹钢加工的格栅架盖板覆盖,有重车经过位置采用15mm钢板覆盖保护。自然降水通过明沟将地表积水引至场内三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排入场外明沟。

场外明沟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机完成,为倒梯形设置,上口尺寸1m,下口尺寸50cm,沟深50cm,基底进行压实处理,水沟底部及侧壁采用2cm厚砂浆抹面处理,提高其抗雨水冲刷能力。 5.14活动板房

梁场拟建一层的活动板房一栋,单间尺寸3.64×5.46m,共5间,其中最北侧的2间设置门禁系统和监控电脑,根据中交佛投工管发[2015]96号文要求,活动板房采用新型装配式轻质防火板房,板房夹心板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做到整齐、美观、减少二次污染,室内为白色,要求宽敞、通风、明亮、整洁。

板房顶端设置Ф48mm钢管压顶,并设置锚固点,地上埋设拉结点,用钢丝绳拉紧固定。

梁场地面满足防洪要求,室外地面最低处标高为2.3m,板房建筑地面高出室外地面150mm。 六、施工进度计划

表6-1 梁场临建工程工期计划表 序号 1 2 3 4 合计 项目名称 施工准备 地基处理 梁场建设 梁场及驻地验收 天数 3天 10天 72天 5天 90天 起始时间 2015年9月29日 2015年10月2日 2015年10月12日 2015年12月23日 结束时间 2015年10月1日 2015年10月11日 2015年12月22日 2015年12月27日

28

七、施工测量及监测、试验、沉降观测 7.1梁场施工测量及监测

⑴平面控制点布设在梁场四周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点位,以满足梁场基建期间的各项测量放样工作,测量点设置在梁场围挡范围的四个墙角处。高程控制点使用较多,初期与平面控制点重合,待梁场土方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在梁场范围内均匀补充布置高程控制点。对于控制点的埋设满足控制点的一般要求,选择土质坚硬不易破坏的地点,且方便使用。

⑵梁场的制梁台座与存梁台座基础施工要严格,特别是各部位顶面高程满足设计要求。为了使梁场存梁满足图纸要求,四角高差不大于2mm,并在存梁以前、存梁以后、移梁出台位以后三个阶段进行沉降观测,并测量存梁垫石顶面高差,采用高强度砂浆进行调整,消除高差。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以后,再次存梁。 7.2梁场试验控制

⑴梁场建设前检查好混凝土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以及单位施工资质证书等,确定好商品混凝土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⑵原材料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并按有关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

⑶严格控制检查进场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做好试件准备工作。 ⑷梁场建设混凝土基础施工面积大,做好养护工作。

⑸做好钢材、钢筋的进场材料检验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登记。 ⑹做好地基承载力的检测,确保施工安全。 7.3沉降变形观测 7.3.1组织机构

成立节段梁预制场沉降变形观测领导小组: 组 长:

29

副组长: 组 员:

沉降变形观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驻地测量组,孟会勇负责沉降变形观测日常管理工作。 7.3.2责任和分工

组 长:全面负责梁场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工作。 副组长:全面主持梁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和质量工作。

组 员: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梁场沉降变形观测内业计算,实施外业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将处理结果及时向组长、副组长等人反馈,测量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及保管,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7.3.3工作程序

(1)编制的全线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

(3)节段梁预制场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制梁台座,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

沉降位移测量 沉降变形监测等级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1.0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0.5 三等 7.3.4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沉降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30

等级 三等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1.0 往返较差、 附合每站高程中或环线 闭合差误差(mm) (mm) 0.3 0.6n 检测已测高 使用仪器、观测 差较差(mm) 方法及要求 0.8n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 测 (2)沉降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梁场沉降观测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沉降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二级:

①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梁场场地内无可利用的稳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设立基准点,按照要求在地势平坦、无沉降地方埋入测量点,浇筑C25混凝土,以方便沉降观测,减小因测设线路过长等因素产生的测量误差,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

②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 7.3.5测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⑴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⑵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

31

置。

7.3.6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⑴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⑵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⑶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①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②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③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④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⑤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⑥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⑦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⑧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与工作基点一致。 7.3.7具体方法

⑴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⑵采用DNA03型电子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仪器各种设置正确。

32

⑶外业测量使用同一类型仪器,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NA03型仪器级仪器,读记至0.01mm。

⑷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

⑸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⑹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⑺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⑻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⑼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八、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8.1质量目标

确保全部梁场临建工程质量符合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8.2质量保证措施

33

8.2.1质量保证体系

⑴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现场配备质量员、施工员,在项目总工的指导下工作。 ⑵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施工准备阶段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策划施工阶段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保证项目体系施工作业人员保证施工技术力量保证施工设备保证原材料保证施工工艺保证工序质量保证周转材料质量保证交工质量保证竣工阶段质量保证子体系资料整理保证竣工文件保证项目部创优领导小组施工方案编制材料供应质量保证质量监督保证子体系思想教育TQC教育工作规划创优规划质量竞赛质量考核工作程序保证创优方针管理流程经济责任制质量责任制评奖制度劳动竞赛创优领导小组办公室划分质量验收项目安全质量措施保证需要分级测量保证施工技术总结保证质量评比保证奖罚保证安全措施质量保证检查质量管理办法保证工作标准保证工作效率保证各QC 小组质量评定制度QC上级建组保证施工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组织系统化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质量工作规范化图8.2.1-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8.2.2思想保证措施

工程质量是施工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取决于工序质量,而工作质量则是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的保证和基础。工程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领导是关键,制度是手段,技术是保证。施工队伍进场后,实施质量教育,有的放矢,做到人人明白质量要求,个个清楚质量标准。 8.2.3制度保证措施

⑴质量责任制度

为确保施工质量,自上而下逐级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签订质量责任书,明确工作岗位的质量职责和义务,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以

34

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⑵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并逐级落实到相关部室、施班组组、作业人员,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确保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⑶质量预控制度

从准备工作,技术交底,预防措施,过程监控,工序验收,质量评定,材料整理等方面实施质量预检制度,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消灭在施工前。

⑷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制度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按三级进行,即“跟踪检测”、“复测”、“抽检”三级。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达到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以便为验收时的质量检验打下良好基础。

⑸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制度

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要有出厂合格证并由质检人员组织质量、技术、物资设备部门及施工班组的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⑹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各种仪器、仪表均按计量法的规定进行标定。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进行监督和检查。仪器设备由试验室和相关专业指定专人管理。

⑺技术交底制度

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在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由主管工程师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功能作用及与其他分项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工艺和注意事项等,要求全体人员明确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⑻测量复核制度

35

测量资料经换手复核无误后用于施工,并对中线桩、水准点建立定期复测检查制度,测量与施工建立联系制度,对监控测量的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方案中,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⑼“三检”制度

施工中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坚持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质量保证。对工序施工现场实行标示牌管理,标明责任人、作业内容、质量要求等,作业前进行核定,作业过程中进行严格监控。

⑽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进行自检、梁场质检员复检,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不得进入下到工序。

⑾施工资料记录整理和追溯制度

由资料员记录整理施工大事记和晴雨表,对甲方、监理关于工程质量的指示,包括电话、传真和书面指示分类列入工程挡案,对图片、录像按日期和地点分类入档,分管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每天记录工程日志,真实记录施工过程,杜绝写回忆录。 8.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梁场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要求,梁场配备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并在施工期间保持相对稳定,选择质量意识强、专业化程度较高、作风过硬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按先进实用的原则配备。原材料严把采购、进场、使用、检验关,确保原材料检验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加强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现场管理制度,做到层层把关,层层检查,使各项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8.4检查和质量信息反馈措施

强化质量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抽查相结合,专业检查

36

和自检相结合,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相结合,贯彻落实开工前检查、施工中经常性检查、隐蔽工程检查、班组质量“三检”、“三工序”检查、(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三工序:保证本工序质量,检查上工序质量,服务下工序)、定期检查、验工签证、竣工检查等行之有效的质量检查制度。在各级质量检查人员现场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一次梁场全面质量检查,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创优要求。

加强质量检验工作,严格质量检验工作程序,建立质量检验组织体系,健全质量检验保证体系,全面提高本标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质量,确保实现创优规划目标。

采用各种方式及时收集质量信息,用计算机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梁场质量部配备一台照相机,确保质量记录真实完整。 8.5工程创优

⑴创优目标

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确保局优质工程,争创中国交建优质工程。 ⑵创优措施

①健全组织,加强管理,明确创优责任制。

②通过质量教育提高员工质量意识,了解创优与工期、效益、个人收入、企业信誉的关系。

③制定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④组织质量攻关,突破创优难点,开展QC小组活动,组织以质量为主的劳动竞赛,树立样板工程,适时召开样板观摩会,推动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⑶创优规划的实施

创优规划的实施经过准备、实施和提高三个发展阶段。

①准备阶段:主要是进行思想发动,强化质量意识,坚定创优信念,

37

做好思想、组织、技术、物资等准备工作。

②实施阶段:主要是全面落实各项保证措施,严格工序质量控制,做好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监控,进行质量重点攻关。

③提高阶段:全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施工,争创优质精品工程,把单项样板工程扩展为全面优质工程。 九、安全目标及安全保证措施 9.1安全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杜绝群死群伤的重大恶性事故,避免较大事故,防止一般事故。

根据我公司对安全管理的规定,安全目标值见下表。

表9.1-1 安全责任目标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目标内容 一般(含)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项目职工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重伤率 项目职工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轻伤率 施工机械特大(重大)事故 施工机械一般事故率 重大交通事故率(负同等责任及以上) 一般交通事故率(负同等责任及以上) 一般(含)以上火灾事故 有影响的突发环境责任事件 职业病危害责任事故 责任目标值 0 0 低于5‰ 0 低于2.5% 低于1.25% 低于4.2% 0 0 0 9.2安全保证体系

9.2.1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人员职责

⑴安全管理机构

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书记、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长为组员。

⑵安全人员配备

项目部配专职安全员1名,班组配兼职安全员,共同负责安全工作。

38

9.2.2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梁场建立完整的安全保证体系,见下图。

安全保证体系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安全目标制度保证措施保证资金保证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教育职业病发病率为0轻伤事故率≤5‰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辨识及环境因素识别安全生产费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安全部重伤及死亡事故为0环境污染事故为0进场三级安全教育日常安全培训安全活动安全生产宣传各部门、工区安全负责人安全检查制度防火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安全技术交底火灾事故率为0专职安全员交通事故率为0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按合同额的2%提取安全生产费,并足额使用落实奖惩,奖罚分明施工过程安全检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班组兼职安全员不发生治安事件建立安全生产费使用台账建立安全奖惩台账制度落实到位隐患整改落实信息反馈实现安全目标图9.2-1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9.3安全保障措施 9.3.1安全保障管理措施

⑴安全管理组织

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职责。各级各类人员各负其责,定期检查、考核,奖惩兑现。引入竞争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承包内容,

39

与项目部签订安全生产协议。管业务必须管安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梁场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部。

⑵安全管理制度

在施工中,坚持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积极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和安全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例会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费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建立消防责任制制度、建立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制定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防灾减灾工作管理制度、协作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等,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⑶安全教育

组织进场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规定,对全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

新工人上岗、工人变换工种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使每个工人都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对从事焊接、电气、起重等作业的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和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并经专业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⑷安全检查

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做到班组日查,班组周总结,梁场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和检查评比,使警钟常鸣,常抓不懈。 9.3.2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9.3.2.1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用电、机械、高处作业、高温作业安全措施以及消防安全措施,各工种按相关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作业,严禁

40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⑴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以建设安全标准工地为载体,强化施工现场作业控制。各施工班组结合本班组施工的内容,开展班前安全活动。

现场安全管理瞄准起重吊装、安全用电和消防安全等重点方面,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范执行。在运输过程中,布置好各类施工车辆与施工人员的行走路线,杜绝施工人员与车辆碰撞而造成伤亡事故。

施工工地平整,保持排水畅通,工地内的各种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且有照明设施。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栏。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有专人管理,不乱拿乱放,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安全距离符合有关规定,现场的易燃物随时清理,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和附近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⑵安全用电措施

加强现场用电管理。生产、生活用电按照有关规定架设线路、安装变压器。电工由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并有丰富管电经验的人员组成。设置好断电和灭火装置、消防器材。不乱拉电线和私接电器设备,非专业电工不得从事电工作业。

电工、电焊工等持证上岗,规范作业。不带电作业。电焊工作业时戴防护面具、专用手套。

临时用电符合安全规范,并定期检查和防护,对检查不合格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及时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或作业。施工用电线路架设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安全控制:

现场照明:一般场所采用220V电压。照明导线均安装绝缘子固定。

41

不使用花线或塑料胶质线。导线不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接地或接零。单相回路内的照明开关箱装设漏电保护器。室外照明灯具距地面不低于3m,室内距地面不低于2.4m。

架空线:过河段需要设置架空线,架空线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架空线装设横担和绝缘子,其规格、线间距离、档距离等符合架空线路要求。

⑶施工机械安全保障措施

物设部对工地所有机械统一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不安全的因素。各种机械设备均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检查落实情况。工作前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离开机械设备时,按规定将机械平稳停放在安全位置,并将驾驶室锁好,或将电器设备的控制箱拉闸上锁。

严禁无证驾驶及酒后驾驶。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经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效证件上岗。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指示装置,以确保以上两种装置的齐全、灵敏、可靠。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人员的正确指挥,精心操作。但对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工地负责人反映。加强工程机械和车辆的检查维修,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禁违章开车,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⑷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高处作业设置围栏,挂安全网,防止物体坠落伤及人员及财产;高处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作业,作业时系安全带、戴安全帽,并将安全带高挂低用,避免交叉作业,确保安全。高处作业不穿拖鞋和硬塑料底鞋。

⑸消防安全保障措施

定期开展安全防火检查,进行防火知识宣传教育。遵守消防法规,

42

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每月定期进行以防火、防爆为中心的安全大检查,堵塞漏洞,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驻地、施工现场和关键部位按规定配备有效而充足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保证器材处于完好状态。设置在明显易取的位置上,设立明显标志。存放油料及其他易燃物品的地方,严禁明火作业。

⑹安全保卫与防盗措施

梁场安排人员负责现场治安工作,在施工区安排专人值班,加强白天和夜间巡视工作,严防材料丢失,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⑺防暑降温措施

佛山9月及10月气温依然较高,施工时避开高温时段高强度作业。提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季节性防暑降温的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防暑降温的知识,提高个人的防范意识。及时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高温作业人员及时补充与出汗量相当的水分和盐分。及时发放防暑降温的急救药品和劳保用品。加强个人防护,高温作业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工种采取有效的防护。

9.3.2.2临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⑴临建工程设施安全措施

活动板房建在可靠地基上,临时场所内配备灭火器,防止电器失火和易燃品失火。

施工现场按规定修建人行和运输便道,经常养护,保证畅通,并按业主规定统一设立各种交通和安全警示标志。工地饮用水符合规定,防止水质污染;临时用电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临时通讯线路符合以下要求:线路通过区段避开危险地段,减少与其它线路的干扰。

⑵施工测量安全保障措施

施工测量安全主要是测量人员人身安全方面的保证,穿戴好安全防

43

护用品才能进行测量,并保护好仪器。 9.3.3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责

9.3.3.1应急管理机构

项目部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 金 涛 副组长: 孙 波 下设:

抢险救援组 组长: 唐兴华 善后处理组 组长: 徐振江 事故调查组 组长: 赵东平 安全保卫组 组长: 张 腾 后勤保障组 组长: 张力源 医疗救护组 组长: 张 楠 对外联络组 组长: 罗昌文 应急办公室 主任: 霍庆业

表9.3.3-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联系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应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善后处理组 事故调查组 抢险救援组 应急办公室 安全保卫组 后勤保障组 医疗救护组 对外联络组 姓名 联系方式 备注 项目经理 常务副经理 项目书记 项目总工 项目副经理 安全总监 应急组织机构图见图9.3.3-1。

44

图9.3.3-1 应急组织机构图

9.3.3.2应急管理职责 ⑴组长职责

①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②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③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④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 ⑤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⑥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⑵副组长职责

①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②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③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④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⑶应急办公室

①负责检查监督项目经理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准备工作情况,并负责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②根据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指令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③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演习、操练和讲解活动; ④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⑷抢险救援组

45

①以工程部为主,项目部有关部门配合,组成抢险救援组; ②负责排除险情,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和国家财产; ③负责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遏制事故的恶化和扩大。 ⑸安全保卫组

①负责事故现场保卫和警戒工作,在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安全进行的前提下应尽量保护现场;

②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行现场,协助疏散和撤离事故现场周边危险区域无关人员;

③位置救援现场秩序,保证救援通道畅通,保护事故现场(因救援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急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⑹后勤保障组

①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设备技术资料、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

②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解决全体参加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 ⑺医疗救护组

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通知相关医疗部门或送往医院。 ⑻对外联络组

以办公室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组成对外联络组,负责对外联系求援、情况报告、传达上级指示要求。

⑼善后处理组

①以办公室为主,项目部相关部门配合,组成善后工作组; ②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和善后处理;

③负责财产损失清理和保险索赔事务以及设备的修理和处置; ④负责善后恢复正常生产的相关工作。 ⑽事故调查组

46

以安全部为主,项目部有关部门配合,组成事故调查组。负责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按照处理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9.3.4 预警及信息报告

9.3.4.1预警行动

⑴掌握情况。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否还在进行抢险活动;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现场风的方向、风速;事故危及项目外的可能性。

⑵报告与通告。在掌握事故情况,并判明或已经发现事故危及项目外时,立即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报告:报告负责本项目的业主和业主代表;报告本系统直接领导部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情况的紧急程度,按预案的紧急级别发出警报。

⑶组织抢救与抢险。制止危害扩散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散。同时,因本单位最熟悉事故设施和设备的性能,懂得抢险方法,组织尽早抢救与抢险。要迅速集中力量和未受伤的岗位员工,投入先期抢险,包括:抢救受伤人员和在危险区的人员,组织经培训过的医务人员抢救伤员,并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停止设备运转、灭火、隔离危险区域等;清点撤出人员数量,组织本单位人员撤离危险区;组织力量为前来应急救援的队伍创造条件。

9.3.4.2应急联络

项目部所有人员的电话24小时开机,确保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保持联络通畅,保证应急援救工作及时。办公室张贴紧急事故对外联络表。

表9.3.4-1 紧急事故对外联络表

47

序号 一 1 2 3 4 二 1 2 3 4 三 1 四 1 2 3 单位 业主及监理 中交佛投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总监理工程师:蔡庆林 质量监理工程师:陈皓 安全监理工程师:韩玉明 地方政府 佛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佛山市交通运输局 佛山市应急办 佛山市卫生局 医疗系统 佛山市卫生防疫站 报警电话 火灾 急救 匪警 电话 181****5068186****2129186****8429136****4887057-872360500 ****************************************************119 120 110 报警救助电话须知:说明生产安全事故基本情况和已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救援人员事先做好应急准备。

①讲清楚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

②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地方时随时电话联系。

③获取进一步信息,确认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④通话后派出人员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清除现场道路上障碍,以便救护车能及时进行救护。

⑤应急行动级别。

本工程紧急情况汇报程序如图9.3.4-1所示。

48

发生紧急事故上报现场负责人人员伤亡上报项目部应急办公室上报公司应急办公室现场处置,送医院抢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救援物资、设备到位中交佛山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EPC项目总经理部中交佛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安监站佛山市交通运输局进行抢险抢险结束、组织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事故总结,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图9.3.4-1 应急程序图

9.3.5 反应机制

9.3.5.1应急响应分级

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的规定,我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四级。

四级,最低应急级别,项目内部可以控制的异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

三级,属于中间应急级别,不会超出项目界限。外部人员和财产不会受到事故的影响。这种级别表明项目内人员已经不能或不能立即控制事故,需外部援助(如消防、医疗单位的援助)。

二级,即全体应急,表明事故已扩散到项目外,属于一般事故或较

49

大突发环境事件及以下事故。根据不同事故类型和外部人群可能受到的影响,可决定安全避难或疏散。同时需要医疗和其他机构的人员支持。

一级,即属于较大事故及以上事故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及以上事故范围。

9.3.5.2响应程序

施工现场若发生一起二级或二级以上事故,第一发现人首先报告现场巡视安全员,安全员确认事故发生后上报对外联络组和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项目部立即向公司应急办公室和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救援工作和现场疏散工作。后勤保障组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提供应急物资。同时联系公司物资部,及时补充易耗应急物资和特殊应急物资。

响应流程图见下图9.3.5-1。

50

事故发生报警接警指挥人员到位应急资源到位信息收集联络、上报扩大应急应急行动应急增援否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应急结束图9.3.5-1响应程序流程图

警情判断是启动预案否信息反馈有关人员赴现场现场抢救医疗救护事态控制是应急恢复不可控人员撤离、疏散信息传递应急避险总结评审 9.3.5.3处置措施

⑴事故发生后,首先组织自救,以疏散救助人员为主。在自救过程中,具有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

⑵在事故现场切断电源,隔离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防止事态扩大。 ⑶组织应急救援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事故。

⑷疏通事故现场通道,保证救援人员及车辆行驶道路通畅。 ⑸配合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抢险急救工作。 ⑹事故现场调查取证后,应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 9.3.5.4应急结束

当社会救援赶到现场,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受灾人员全部安全撤离,

51

消除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经事故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在8小时内将事故简况报告公司应急办公室,在3日内将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及有关资料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和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

应急结束后,将事故情况上报;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所需有关情况及文件;写出事故应急工作总结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有关资料内容包括: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物证、人证材料;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施工责任者的自述材料;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等。 9.3.6 应急物资准备

日常配备手电筒、危险区域隔离警戒带、各类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绳、铁锨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

各现场除配备必要的防汛物资,其他应急物资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及时与公司招标选用的物资供应商联系,采购救援物资,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无条件满足抢险救援。 9.4台风预防措施

由于佛山地区每年6~9月份为台风多发季节,本梁场各类加工棚高度均在12m以上,且有多种类型的龙门吊,台风过境时受风力影响,容易倾倒或者移动,因此在梁场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加工棚和各类门吊的防台措施。具体防台风措施如下:

⑴加强加工棚钢骨架的自身刚度。由于加工棚较高大,为增加抗台能力,制梁区遮雨加工棚的立柱采用φ500mm的钢管,立柱钢管与基础预埋板焊接牢固,棚顶用规格为c160x60x20x2.0的C型钢作为屋面檩条,

52

墙面檩条采用规格为C140×50×20×2.0的C型钢,钢筋加工棚采用φ219mm的钢管作为立柱,立柱间设置钢管剪刀杆件,保证各钢构件的焊接质量,确保各类加工棚钢骨架的整体刚度。

⑵设置各类加工棚和门吊与地面的锚固设施。在加工棚立柱和门吊合适位置以及两侧地面上设置锚固点,当获得台风即将来临的通知时,将加工棚和门吊通过缆风绳与地面锚固点进行锚固。

⑶增加门吊夹轨器数量。每台龙门吊设置2个夹轨器,当台风来临前,停止各类门吊作业,将夹轨器全部锁紧,增加门吊的抗风能力。

⑷派专人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台风来临前及时预报。项目部设置气象联络员,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台风形成后,随时关注台风位置及行进路线,并及时通报,确保台风来临前各项防台措施落实到位。 十、工期目标及工期保证措施 10.1工期目标

本梁场临建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9月29日,完工日期2015年12月27日。

10.2保证工期的措施 10.2.1影响工期因素分析

根据本工程特点,影响本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征地拆迁难度大,工程地跨两市,关系复杂,对后续工序工期安排有很大影响;二是地基处理工程量大,对工期影响较大;三是施工初期用电、用水、场地征用需要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对工期有影响;四是材料供应不及时对工期的影响;五是机械损坏、维修对工期的影响;六是梁场施工时正值雨季,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10.2.2组织保证措施

⑴成立保证工期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期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施工组织,

53

项目副经理负责组织实施,总工负责相关技术保证,成立以各业务部室负责人、班组长为成员的工期保障体系,确保施工方案、方法、人员、设备、材料供应等满足快速施工要求。

⑵建立工期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施工工期保证体系,从组织上、制度上、技术上、施工资源上和后勤保障上保证工程按施工进度计划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工期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工程施工调度,搞好动态控制,结合工程进展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力争加快工程进度,提前实现工期目标。

⑶抓紧抓好施工准备工作,做到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

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科学组织施工,运用网络技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和施工机械及劳动力配置。

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及有关单位办理征地拆迁手续。 ⑷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内、外施工环境

良好的施工环境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外协部负责同建设监理单位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督和指导;搞好与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争取他们对梁场建设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⑸配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

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具有施工经验的队伍担任该梁场施工。

10.2.3制度措施

⑴制定合理的进度指标和周密的进度计划 ⑵制定梁场施工实行领导带班制度 ⑶制定周生产会议制度 ⑷检查制度

54

10.2.4材料保证措施

⑴计划用料措施

物资设备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编制材料用量计划,按不同阶段所需材料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向项目部做好材料供应计划。

⑵先检验后使用措施

为防止因材料质量不合格,需等有合格料而影响工期,所有材料一是提前准备,二是进场前先试验或检验,合格后进场,防止使用前才发现不合格而影响工期。

⑶材料储备

为保证施工高峰期和雨季期间工程材料满足工程需要,确保混凝土供应及时,钢筋加工场内设置钢筋库,材料的储备量按照施工高峰期7天的用量进行储备。另外,在工点密集的位置设置配件库,储备适量的常用配件,以满足工程需要。 10.2.5设备保障措施

⑴根据本梁场的实际情况和采用的施工工艺、方法合理配备机械设备。

⑵储备一定数量、型号常用机械配件,保证设备维修保养及时恢复,保证设备完好。

⑶施工现场储备一定数量的燃油、附属油,保障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能及时加上油,提高工作效率。

⑶在各班组设置机械停放场,便于集中管理,减少来回调迁,提高工作效率。

⑷各班组设专职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建立维修保养间,由专业人员集中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施工设备的维修质量及性能。 10.2.6劳力保障措施

55

⑴根据劳动力培训和休假计划,提前做好劳动力储备和教育培训工作,根据进场计划安排分批有序进场作业。

⑵上场后由综合办公室主抓职工生活和环境卫生,想方设法调剂职工生活和文体活动,使他们以现场为家,以班组为家。 10.2.7确保工期的应急预案

当出现突发事件,自然因素影响工期时(如遇到征地拆迁、变更设计、塌方、洪水、火灾和疫情等),除了内部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及增加人、财、物、机的投入以外,积极与建设单位联系,加强沟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尽量减少因此影响的工期损失。

当出现人为突发事件影响工期时(如遇到与地方纠纷、劳务纠纷),除了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外,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密切路地关系。 十一、环保目标及环境保证措施 11.1环境保护目标

污染固废物100%回收处理;控制噪音释放,杜绝出现扰民现象; 废水外排前经过沉淀,杜绝污染河流; 及时修整、恢复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11.2施工环境保护体系

为加强环境保护,成立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书记、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长为组员。 11.3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中严格按规定进行施工,禁止乱挖乱掘破坏当地的植被,同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当地的自然环境。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全体施工人员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自觉爱护周边的一草一木。指定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自觉接受各级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和水利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56

11.3.1施工环境保护组织措施

⑴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常务副经理、项目书记、安全总监、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长为组员的施工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制定施工环保措施。

⑵实行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

项目经理对施工环保工作负全责,其职责是:监督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环保措施是否有效、全面、是否存有隐患,进行宏观控制。

各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施工环保措施、工作制度,并检查各班组的执行情况,及时上报。 11.3.2施工环境保护综合措施

⑴严格执行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建设单位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深入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和《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条文,根据“因地制宜、变害为利”,“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布设各项环保措施。

⑵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监督

充分发挥梁场施工中环保领导小组的作用,安排专人负责与当地相关环保部门联系,调查和掌握环境状态,督促全体职工自觉做好环保工作,并接受甲方和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

⑶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水保意识

施工前认真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学习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当地有关环保等条例规定的知识,执行国家及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环保等方面规定,经常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认识环保的意义及重要性,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

57

⑷建立检查落实制度,奖优罚劣

提高认识,重视环保;加大力度,重在落实。根据有关环保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施工技术细则规定,制定检查制度,不断完善,认真抓好落实。并建立检查制度。引入奖罚机制,把环保工作与工资、奖金挂钩,根据检查落实情况,进行奖优罚劣。 11.3.3施工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和广东省有关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的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要求,依据“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环境保护,确保将周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⑴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

施工现场活动板房、材料堆放和加工场等一切临时生产都要要有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与行动。

⑵大气环境保护

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经常洒水润湿,减少道路扬尘。

清理垃圾时运输车辆加以覆盖,防止道路遗洒,弃土(垃圾)场通过有关部门同意后弃土。垃圾分拣分别处理,不含易挥发性物质。

易于引起粉尘发生的细料或松散料遮盖或适当洒水湿润。运输时用帆布覆盖。工程用砂等在运输途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沿途撒漏,并遮盖防止扬尘,确保运输车辆所经地区的大气不受污染。

为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对施工场地、施工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措施,减少粉尘污染。

⑶施工噪声、振动和光的控制

为减少噪声等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中采取措施或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噪音、振动达到施工场界环境标准。

合理安排工序,夜间施工要尽量降低噪音;搭设机械棚。

58

夜间施工机械车辆经过居民区附近时尽量不开大灯;场内照明灯的照射方向也要注意不直射居民区。

⑷有毒有害废弃物的管理措施

对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做到不漏项、收集及时、存放集中,存放处做到全封闭,并防止渗漏。

定期对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场所和施工部位跟踪监测,及时收集处理。

对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遵循有关部门的规定,运到指定的场所或单位进行销毁,并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泄漏。

各类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清洁燃料,保证其尾气达标排放。 ⑸临时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生产设施修建,要尽量避免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场地范围内要做好集水、排水工作,不阻塞地面径流自然便道,防止壅水和场地冲刷。罐车、场地等清洗污水集中排至场内沉淀池。

施工中修建的临时设施,工程交验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拆除,并尽可能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⑹生产垃圾处理

生产垃圾按照环保的要求,用密闭容器分类集中回收,定期采用垃圾清运车拉到就近的垃圾处理厂统一妥善处理,或按要求进行填埋处理。

机械设备出现一般故障在现场修理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废油污染环境。

11.4水土保护措施

施工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水土保持的规定,按照国家水利部的有关要求,依据“三同时”原则,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将水土流失降到最低限度。

实行水保工作责任制,项目经理对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负全责,

59

其职责是:监督检查各部门环保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环保措施是否有效、全面、是否存有隐患,进行宏观控制。各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施工环保措施、工作制度,并检查各队的执行情况,及时上报环保工作动态和指导下级工作。

安全部负责检查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工作,检查班组的工作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满足环保措施要求。确保环保工作不流于形式,使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⑴材料保管及机械使用

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水泥、油料等堆放严格管理,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各类施工机械、设备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含油污水进行隔油处理后再行排放。

⑵梁场水土保持

预制场规模很大,施工完毕后及时拆除清运临时工程,修整、恢复受到破坏的植被,将硬化的地基处理后的进行复垦。

⑶大临工程水土保持

修筑好大临工程中道路两侧的排水系统,保证地面径流的畅通,保证施工运输正常运营。

在施工过程中,还注意道路的养护和水土流失的控制,防止人为因素加剧其水土流失的程度。在少雨季节专人负责用洒水车进行洒水,杜绝尘土飞扬,污染周围空气。

⑷小临工程水土保持

施工现场生产房屋的修建,料具、石料堆放和材料加工场等一切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的布置,做到分布合理,整洁有序,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避免因临时工程修建的随意性而多占土地,破坏其水土保持功能。

施工场地范围内做好集水、排水工作,不阻塞地面径流自然便道,

60

防止壅水和场地冲刷。

施工中修建的临时设施,在工程交验后规定时间内予以拆除,尽可能进行造地复耕,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⑸其他措施

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占压、干扰既有灌溉、排水系统。必须占压的,首先征求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替代措施。

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方工程的弃方处理,不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根据工程设计选择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集中堆放,统一治理、防护。

十二、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12 .1 文明施工目标

现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物流有序,标识醒目;工地、道路无飞尘、无泥泞、无坑洼;材料堆码整齐、机械设备摆放整齐;水管不漏水、电线不漏电、房屋不漏雨、车辆不漏油。确保“佛山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力争“广东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 12.2文明施工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常务副经理、项目书记、安全总监、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长为组员的现场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文明施工巡视小组,负责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细则,对违反规定的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做到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讲究实效。

12.2.1做好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施工工地上设立规范醒目的宣传栏,营造文明施工氛围,使每个参战人员争做文明职工。积极宣传修建本工程的重大意义,鼓舞员工的斗志。

61

12.2.2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⑴开展文明施工,保证现场管理有序,有条不紊

场地布置统一规划,施工区材料堆放整齐,确保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畅通;场区内设施布置线条整齐化一。

⑵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突出重点,分级落实,规范施工,注重实效。坚持施工人员挂牌上岗,现场施工统一服装,挂牌上岗;施工现场设置施工标牌、宣传标牌、安全警示牌。

⑶施工现场清洁、整齐卫生

在适当位置设置厕所,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不在建筑物上任意刻画涂抹。施工现场的生产房屋及设施要求布局合理,整齐化一。临时便道合理规划,尽量减少便道数量,路面平整,两侧排水沟通畅。

⑷现场的临建房屋保证安全牢固

临时房屋建设满足抗风、防震、避雷要求。 ⑸管线布置整齐规范

各种管线整齐、顺直,做到“五不漏”即不漏水、不漏风、不漏电、不漏油、不漏烟。

12.2.3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⑴混凝土集中拌和; ⑵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影响; ⑶加强废水处理;

⑷加强施工机械,经常养护便道; ⑸控制运输物飞扬;

⑹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减少影响; ⑺加强特殊情况的现场保护。 12.2.4创建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62

创建良好环境,组织开展爱岗建家活动。对全体职工加强文化、生活管理,积极引导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现场设简易文体娱乐场所,使施工人员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得到愉悦身心的锻炼,以促进生产。

12.2.5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宽松的外部社会环境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劳动纪律。

严格遵守国家《劳动保护法》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劳动保护条例,自觉执行关于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

服从当地公安部门规定,加强施工全面管理。积极主动地取得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爱民活动,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遵守地方法规。不赌搏,不聚众斗殴。搞好与驻地政府、群众之间的关系,为梁场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12.2.6严格纪律

对工人进行法律、法规和文明职工教育,不在施工现场打架斗殴和黄、赌、毒等非法活动。

建立职工夜校,由各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间歇对施工人员、质量检查人员、工程管理等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提高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应用操作技能。 十三、施工协调配合 13.1与相关单位的配合措施

⑴与建设单位的配合措施

积极做好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服从建设单位的有关协调。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的工作。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⑵与监理单位的配合措施

积极接受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进度的监控,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建议和工作指令予以高度重视,并贯彻执行。

63

服从现场监理工程师为施工顺利进行所做的协调工作,配合现场监理作好施工监控及管理。

13.2与地方政府及周边村民的配合协作措施

处理好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做好征地拆迁,临时用水、电、环保、复耕等各项工作,并尊重附近居民的生活习惯。 13.3对已完工程的保护措施

成立已完工程保护小组,配备足够的人员、机械设备及专项资金,保护小组由工程部领导,负责对已完工程的保护及破坏恢复工作。

对梁场所有参建人员进行成品保护教育,提高成品保护意识,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对破坏分子严肃惩处。

保护小组对已完工程经常进行全面、仔细检查,对损坏部分要登记清楚,及时上报,立即组织维修。

缺陷责任期内,定期对所建工程全面、仔细的检查,对工程缺陷登记清楚、分析原因,及时与接管单位取得联系,组织维修,确保达到标准。

64

十四、附图

附图一 预制梁场总平面布置图

规林 岳 大 道化华节段梁山2泰测量台座1河★项目办公区南山3★项目生活区涌路遮雨加工棚梁场展板2路3110T龙门吊★预制梁场5T龙门吊运梁通道运梁通道大门50T龙门吊钢筋加工棚钢筋加工台座50T龙门吊轨道中心线节段梁1-1剖面匹配梁存梁位制梁台座节段梁遮雨加工棚制梁及存梁区平面图道 路围墙轨道中线绿化板房厂房3-3剖面(两层存梁)说明:1、图中单位以m计;2、50T提梁机(龙门吊)自重80T,10T天车自重4T;3、最大单片节段梁自重45T,模板台座自重20T(含移梁小车);4、梁场占地面积8980㎡,场内外运梁通道260m;5、梁场大门口设置洗车设备。2-2剖面图例:预制梁场总平面图制图审核图号比例线(一期)TJ4标工程日期广东省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

65

附图二 预制台座基础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图

66

附图三 存梁基础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图

67

附图四 提梁机轨道基础设计图

68

附图五 制梁区加工棚桩基、承台设计图(一)

附图六 制梁区加工棚桩基、承台设计图(二)

69

附图七 预制梁场供电系统平面布置图

70

附图八 预制梁场供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71

附图九 预制梁场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72

附图十 预制梁场消防系统平面布置图

73

附图十一 混凝土管桩平面布置图

74

附图十二 制梁区加工棚结构图

75

附图十三 预制梁场大门示意图

76

十五、附件

附件1 存梁地基换填计算书

存梁地基换填计算---------------------------------------------------------------------- [ 计算简图 ]

77

---------------------------------------------------------------------- [ 计算条件 ]

---------------------------------------------------------------------- [ 基本参数 ]

地基处理方法:换填垫层法 [ 基础参数 ] 基础类型: 条形基础 基础埋深: 0.500(m) 基础宽度: 4.500(m) 基础覆土容重: 20.000(kN/m3) 竖向荷载: 350.0(kN) [ 土层参数 ] 土层层数: 5 地下水埋深: 2.700(m) 压缩层深度: 13.300(m) 沉降经验系数: 0.400 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 承载力修正基准深度d0: 0.500(m) 序号 土类型 土层厚容重饱和容重 压缩模承载力ηb (m) (kN/m^3) (kN/m^3) 量(MPa) (kPa) 1 --- 1.500 1.0 0.000 杂填土 1.200 18.0 2 1.000 27.3 --- 3.700 120.0 0.000 粉土 3 28.0 2.500 70.0 0.000 淤泥质9.800 26.1 土 4 0.800 27.1 28.0 4.500 140.0 0.000 粉土 5 2.600 27.1 28.0 5.000 220.0 0.000 粉土 ηb -- 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 -- 基础深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 换填垫层参数 ] 材料类型: A

A类: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石屑、卵石、碎石、矿渣等 B类:粉质粘土、粉煤灰等 C类:灰土等 压缩模量: 10.000(MPa) 承载力: 120.000(kPa) 厚度: 2.000(m) 顶面宽度: 8.000(m) 底面宽度: 7.000(m) 压力扩散角: 30.000(°)

---------------------------------------------------------------------- 计算结果:

---------------------------------------------------------------------- 1. 垫层承载力验算

基底平均压力pk: 87.8(kPa)

ηd 1.000 1.500 1.000 1.500 2.000 78

基底最大压力pkmax: 87.8(kPa) 基底最小压力pkmin: 87.8(kPa) 基底自重压力pc: 9.0(kPa) 垫层承载力特征值fz: 120.0(kPa) pk <= fz, 满足!

pkmax <= 1.2*fz, 满足!

因此换土垫层承载力满足要求! 2. 换填垫层底面处承载力验算

垫层应力扩散角θ: 30.0(度)

垫层底附加应力pz: 52.1(kPa) 垫层底自重应力pcz: 56.7(kPa) 垫层底pz + pcz: 108.8(kPa) 垫层底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z: 115.4(kPa) pz + pcz <= fz,垫层底面地基土的承载力满足要求! 3. 垫层尺寸验算

按构造要求验算垫层顶面宽度: 基础底面宽度B: 4.500(m) 垫层顶面宽度B1: 8.000(m)

(B1-B)/2>=300mm,满足构造要求:垫层顶面宽度超出基础底边宽度不小于300mm!

按应力扩散角验算垫层底面宽度: 垫层底面宽度B2: 7.000(m)

基底压力传递到垫层底的分布宽度B+2ztgθ: 6.809(m) B2 >= B + 2ztgθ,垫层底面宽度满足要求! 4. 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深度 Pz Pcz (pz+pcz) Fz 土层号 θ(度) 是否满足 (kPa) (kPa) (kPa) (m) (kPa) 4 12.00 23.0 23.8 232.6 256.4 474.3 满足! 5 12.80 23.0 22.8 247.0 269.8 694.7 满足! 6 15.40 23.0 20.0 293.8 313.7 788.5 满足! θ -- 土层的应力扩散角 pz --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 pcz -- 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fz -- 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 沉降计算

沉降计算点坐标(X0,Y0) = (0.000,0.000) Z1 Z2 层号 厚度 压缩模量(MPa) 压缩量 应力系数积分值 (m) (m) (m) (mm) (z2a2-z1a1) 1 0.70 10.000 0.00 0.70 5.50 0.6979 2 1.00 10.000 0.70 1.70 7.47 0.9487 3 0.30 10.000 1.70 2.00 2.07 0.2622 4 9.50 2.500 2.00 11.50 132.95 4.2192 5 0.80 4.500 11.50 12.30 3.23 0.1847 6 0.50 5.000 12.30 12.80 1.72 0.1093

79

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3.308(MPa)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0.400 总沉降量:0.400 * 152.94 = 61.18(mm) Z1 -- 基础底面至本计算分层顶面的距离

Z2 -- 基础底面至本计算分层底面的距离

附件2 存梁基础计算书

存梁基础计算---------------------------------------------------------------------- 弹性地基梁计算书

计算方法:文克尔有限元法

---------------------------------------------------------------------- [ 计算简图、位移图、剪力图、弯矩图 ]

----------------------------------------------------------------------

80

---------------------------------------------------------------------- [ 计算条件 ]

---------------------------------------------------------------------- [基本信息] √ 是否配筋 选用混凝土规范 国标GB50010-2010 1.0 结构重要性系数 --- 结构系数 √ 是否考虑自重 1.000 最小单元长度(m) 1.0 简图间距放大系数 [配筋信息] 配筋方式 双筋 C25 混凝土等级 HRB335 纵筋级别 √ 箍筋计算

81

├箍筋级别 └箍筋间距(mm) as(mm) 配筋调整系数 [各跨信息]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L 1.700 1.300 1.700 1.300 1.700 1.300 1.700 1.300 1.700 1.300 1.700 Ix 468.750 468.750 468.750 468.750 468.750 468.750 468.750 468.750 468.750 468.750 468.750 B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H 0.500 0.500 0.500 0.500 0.500 0.500 0.500 0.500 0.500 0.500 0.500 A 2.250 2.050 2.050 2.050 2.050 2.050 2.050 2.050 2.050 2.050 2.050 γ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HPB300 100 70 1.00 u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K 2500.0 2500.0 2500.0 2500.0 2500.0 2500.0 2500.0 2500.0 2500.0 2500.0 2500.0 E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Ri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Rj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简支 注: L ----跨长,单位:m

Ix ----截面惯性矩,单位:m4/10000 B ----截面底部宽度,单位:m H ----截面高度,单位:m A ----截面面积,单位:m2 γ ----材料容重,单位:kN/m3 u ----材料泊松比

K ----基床系数,单位:kN/m3 E ----弹性模量,单位:MPa Ri ----梁左端约束 Rj ----梁右端约束

[荷载信息] 20.00 满布恒载标准值(kN/m) 恒载分项系数 20.00 满布活载标准值(kN/m) 活载分项系数 注: P1、P2 ----对集中力单位:kN

----对分布荷载单位:kN/m

---------------------------------------------------------------------- [ 各单元计算结果 ]

---------------------------------------------------------------------- Xj Qi Qj Mi Mj 单元号 Xi 1 0.00 0.85 83.65 -17.88 0.00 27.95 2 0.85 1.00 -17.88 -35.79 27.95 23.92 3 1.00 1.70 -35.79 -119.41 23.92 -30.39 4 1.70 2.35 81.37 7.59 -30.39 -1.48 5 2.35 2.70 7.59 -32.14 -1.48 -5.77

1.20 1.40 Di 0.0 -0.0 -0.0 0.0 0.0 Dj -0.0 -0.0 -0.0 0.0 0.0 82

6 2.70 3.00 -32.14 -66.19 -5.77 -20.52 0.0 7 3.00 3.85 95.00 -1.44 -20.52 19.24 0.0 8 3.85 4.00 -1.44 -18.46 19.24 17.75 -0.0 9 4.00 4.70 -18.46 -97.89 17.75 -22.97 -0.0 10 4.70 5.35 74.31 0.53 -22.97 1.35 0.0 11 5.35 5.70 0.53 -39.19 1.35 -5.41 0.0 12 5.70 6.00 -39.19 -73.24 -5.42 -22.28 0.0 13 6.00 6.85 96.35 -0.10 -22.28 18.63 0.0 14 6.85 7.00 -0.10 -17.11 18.63 17.34 -0.0 15 7.00 7.70 -17.11 -96.54 17.33 -22.44 -0.0 16 7.70 8.35 73.78 0.01 -22.44 1.54 0.0 17 8.35 8.70 0.01 -39.72 1.54 -5.41 0.0 18 8.70 9.00 -39.72 -73.77 -5.41 -22.43 0.0 19 9.00 9.85 96.53 0.08 -22.43 18.62 0.0 20 9.85 10.00 0.08 -16.94 18.62 17.35 -0.0 21 10.00 10.70 -16.94 -96.37 17.35 -22.30 -0.0 22 10.70 11.35 73.33 -0.45 -22.30 1.39 0.0 23 11.35 11.70 -0.45 -40.17 1.39 -5.72 0.0 24 11.70 12.00 -40.18 -74.22 -5.72 -22.88 0.0 25 12.00 12.85 97.66 1.21 -22.88 19.13 0.0 26 12.85 13.00 1.21 -15.81 19.13 18.04 -0.0 27 13.00 13.70 -15.81 -95.24 18.04 -20.83 -0.0 28 13.70 14.35 67.42 -6.36 -20.83 -0.98 0.0 29 14.35 14.70 -6.36 -46.09 -0.98 -10.16 0.0 30 14.70 15.00 -46.09 -80.14 -10.16 -29.10 0.0 31 15.00 15.85 113.55 17.12 -29.10 26.43 0.0 32 15.85 16.00 17.11 0.10 26.43 27.72 -0.0 33 16.00 16.70 0.10 -79.31 27.72 0.00 -0.0 注: 1.Xi----单元i端坐标(m) 2.Xj----单元j端坐标(m) 3.Qi----单元i端剪力(kN) 4.Qj----单元j端剪力(kN) 5.Mi----单元i端弯矩(kN.m) 6.Mj----单元j端弯矩(kN.m) 7.Di----单元i端位移(mm) 8.Dj----单元j端位移(mm)

---------------------------------------------------------------------- [ 各跨计算结果 ]

----------------------------------------------------------------------

注:下面的“中”是指梁的几何中点,不一定是弯矩最大点 跨号:1 左 中 右 0.00 27.95 -30.39 弯矩(kN.m): 83.65 -17.88 -119.41 剪力(kN): 0.00 -0.01 -0.00 位移(mm): 4500.0 4500.0 4500.0 上部纵筋(mm2):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83

下部纵筋(mm2): 箍筋(mm2): 截面验算: 跨号:2 弯矩(kN.m): 剪力(kN): 位移(mm): 上部纵筋(mm2): 下部纵筋(mm2): 箍筋(mm2): 截面验算: 跨号:3 弯矩(kN.m): 剪力(kN): 位移(mm): 上部纵筋(mm2): 下部纵筋(mm2): 箍筋(mm2): 截面验算: 跨号:4 弯矩(kN.m): 剪力(kN): 位移(mm): 上部纵筋(mm2): 下部纵筋(mm2): 箍筋(mm2): 截面验算: 跨号:5 弯矩(kN.m): 剪力(kN): 位移(mm): 上部纵筋(mm2): 下部纵筋(mm2): 箍筋(mm2): 截面验算:

4500.0 508.0 满足 4500.0 508.0 满足 4500.0 508.0 满足 左 -30.39 81.37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中 -1.48 7.59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右 -20.52 -66.19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左 -20.52 95.00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中 19.24 -1.44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右 -22.97 -97.89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左 -22.97 74.31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中 1.35 0.53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右 -22.28 -73.24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左 -22.28 96.35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中 18.63 -0.10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右 -22.44 -96.54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84

跨号:6 弯矩(kN.m): 剪力(kN): 位移(mm): 上部纵筋(mm2): 下部纵筋(mm2): 箍筋(mm2): 截面验算: 跨号:7 弯矩(kN.m): 剪力(kN): 位移(mm): 上部纵筋(mm2): 下部纵筋(mm2): 箍筋(mm2): 截面验算: 跨号:8 弯矩(kN.m): 剪力(kN): 位移(mm): 上部纵筋(mm2): 下部纵筋(mm2): 箍筋(mm2): 截面验算: 跨号:9 弯矩(kN.m): 剪力(kN): 位移(mm): 上部纵筋(mm2): 下部纵筋(mm2): 箍筋(mm2): 截面验算: 跨号:10 弯矩(kN.m): 剪力(kN):

左 -22.44 73.78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中 1.54 0.01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右 -22.43 -73.77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左 -22.43 96.53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中 18.62 0.08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右 -22.30 -96.37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左 -22.30 73.33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中 1.39 -0.45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右 -22.88 -74.22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左 -22.88 97.66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中 19.13 1.21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右 -20.83 -95.24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左 -20.83 67.42 85

中 -0.98 -6.36 右 -29.10 -80.14 0.00 0.00 位移(mm): 4500.0 4500.0 上部纵筋(mm2): 4500.0 4500.0 下部纵筋(mm2): 508.0 508.0 箍筋(mm2): 截面验算: 满足 满足 跨号:11 左 中 -29.10 26.43 弯矩(kN.m): 113.55 17.12 剪力(kN): 0.00 -0.01 位移(mm): 4500.0 4500.0 上部纵筋(mm2): 4500.0 4500.0 下部纵筋(mm2): 508.0 508.0 箍筋(mm2): 截面验算: 满足 满足 注:

1. 输出的内力值不包括“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2. 计算配筋时,已经将此系数考虑进去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右 0.00 -79.31 0.00 4500.0 4500.0 508.0 满足 附件3 提梁机桩基、承台梁计算

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预制桩桩径为0.4m,桩长11.0m,桩基穿越土层为三层,选取粉质粘土②3层为持力层,按经验参数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QukQskQpkuqsikliqpkAp=1.2566×(0.7×30+9.8×30+0.5×70)

+2300×0.1257=439.81+289.11=728.92(KN),考虑经验参数法计算的不确定性并适当考虑富余,取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600KN。 2、 承台梁计算

承台梁考虑梁底地基土的作用,按弹性地基梁采用桥梁博士软件进行计算。由于

86

提梁机前后轮距为8.25m,桩间距为4.0m,承台梁受提梁机荷载作用效应主要产生在5跨内,因此,按5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下: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正截面强度验算结果

单元号 节点号 内力属性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Mj 极限抗力 受力类(KN or KN.M) (KN or KN.M) 型 0 0 60.5 17.7 113 28.7 157 33.1 194 30.8 222 21.8 242 6.26 258 -19.2 268 -53.9 283 -24.2 291 87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8 601 -608 601 -608 601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受受压区高度是否满足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最小配筋 率是否满足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1

10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2.44 294 9.38 290 14.1 278 12.2 258 3.54 232 -14.1 201 -40.5 224 -12.5 242 6.29 254 16.3 258 19.6 254 16.3 242 6.29 88

-608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8 601 -608 601 -608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24 24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29 29 30 30 31 31 32 32 33 33 34 34 35 36

35 36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224 -12.5 201 -40.5 232 -14.1 258 3.54 278 12.2 290 14.1 294 9.38 291 -2.44 283 -24.2 268 -53.9 258 -19.2 242 6.26 222 89

601 -608 601 -608 601 -608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8 601 -608 601 -608 601 -608 601 601 601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上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37 37 38 38 39 39 40 40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最大 弯矩 最小 弯矩 21.8 194 30.8 157 33.1 113 28.7 60.5 17.7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601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下拉 受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2)、持久状况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短期组合 裂缝宽度(mm) 0 0 0 3.24E-02 0 6.01E-02 0 8.31E-02 90

单元号 1 2 3 4 节点号 1 2 3 4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容许裂缝宽度(mm) 0.2 0.2 0.2 0.2 是否满足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0 0.101 0 0.115 0 0.123 1.13E-02 0.127 3.19E-02 0.126 1.43E-02 0.139 1.44E-03 0.147 0 0.15 0 0.149 0 0.142 0 0.131 8.35E-03 0.115 2.40E-02 9.49E-02 7.37E-03 0.112 0 0.123 0 0.13 0 0.133 0 0.13 0 0.123 7.37E-03 0.112 2.40E-02 9.49E-02 8.35E-03 0.115 0 0.131 0 91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上缘裂缝 下缘裂缝 0.142 0 0.149 0 0.15 1.44E-03 0.147 1.43E-02 0.139 3.19E-02 0.126 1.13E-02 0.127 0 0.123 0 0.115 0 0.101 0 8.31E-02 0 6.01E-02 0 3.24E-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附件4 厂房柱桩基、承台1计算书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预制桩桩径为0.4m,桩长11.0m,桩基穿越土层为三层,选取粉质粘土②3层为持力层,按经验参数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QukQskQpkuqsikliqpkAp

=1.2566×

92

(0.7×30+9.8×30+0.5×70)

+2300×0.1257=439.81+289.11=728.92(kN),考虑经验参数法计算的不确定性并适当考虑富余,取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600kN。 2、承台计算

1)按最大轴力及对应弯矩、剪力计算

承台编号:CT1(等边三桩) 混凝土:C30, fy=300MPa 柱截面axh=600x1000mm

承台桩中心距离bxι=1000x1000mm, H=600mm 埋深D=1.5m

管桩直径d=4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500m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600kN

结构重要性系数γo=1.0

基础顶面内力标准值(已考虑γo,轴力Nk未加Gk) Nk=130kN,承台+土自重Gk=86kN Mxk=46.0kN.m, Vxk=0.0kN Myk=0.0kN.m, Vyk=11.0kN

基础底内力标准值(已考虑γo,轴力Nk已加Gk) Nk=216kN

Mxk=46.0kN.m, Vxk=0.0kN Myk=6.6kN.m, Vyk=11.0kN

基础底内力设计值(不计G,用于承台设计) N=176kN

Mx=62.1kN.m, Vx=0.0kN My=8.9kN.m, Vy=14.9kN

------承载力验算-----

γoQkmax=122kN <= 1.2Ra, Qkmin=26kN 轴心压力作用下γoQk=72kN <= Ra

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γoQkmax <= 1.2Ra,γoQk <= R

------抗弯计算-----

两腰(x=567mm, ho=448mm):

弯矩M=23.8kN.m,钢筋面积As= 178 mm^2 底边(x=740mm, ho=448mm):

弯矩M=31.0kN.m,钢筋面积As= 234 mm^2 ------ 角桩冲切验算----- 底部角桩冲切验算:

γoNι=126kN <= β11(2c1+a11)tg(θ1/2)βhpftho= 1091kN 底部角桩抗冲切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顶部角桩冲切验算:

γoNι=35kN <= β12(2c2+a12)tg(θ2/2)βhpftho= 1055kN 顶部角桩抗冲切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93

2)按最大弯矩及对应轴力、剪力计算

承台编号:CT1(等边三桩) 混凝土:C30, fy=300MPa 柱截面axh=600x1000mm

承台桩中心距离bxι=1000x1000mm, H=600mm 埋深D=1.5m

管桩直径d=4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500m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600kN

结构重要性系数γo=1.0

基础顶面内力标准值(已考虑γo,轴力Nk未加Gk) Nk=36kN,承台+土自重Gk=86kN Mxk=181.7kN.m, Vxk=0.0kN Myk=0.0kN.m, Vyk=35.6kN

基础底内力标准值(已考虑γo,轴力Nk已加Gk) Nk=122kN

Mxk=181.7kN.m, Vxk=0.0kN Myk=21.4kN.m, Vyk=35.6kN

基础底内力设计值(不计G,用于承台设计) N=49kN

Mx=245.3kN.m, Vx=0.0kN My=28.8kN.m, Vy=48.1kN

------承载力验算-----

γoQkmax=235kN <= 1.2Ra, Qkmin=-141kN 轴心压力作用下γoQk=41kN <= Ra

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γoQkmax <= 1.2Ra,γoQk <= R

------抗弯计算-----

两腰(x=567mm, ho=448mm):

弯矩M=52.6kN.m,钢筋面积As= 402 mm^2 底边(x=740mm, ho=448mm):

弯矩M=68.6kN.m,钢筋面积As= 529 mm^2

------ 角桩冲切验算----- 底部角桩冲切验算:

γoNι=278kN <= β11(2c1+a11)tg(θ1/2)βhpftho= 1091kN 底部角桩抗冲切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顶部角桩在柱范围内,不必验算冲切强度!

94

附件5 厂房柱桩基、承台2计算书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预制桩桩径为0.4m,桩长11.0m,桩基穿越土层为三层,选取粉质粘土②3层为持力层,按经验参数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QukQskQpkuqsikliqpkAp=1.2566×(0.7×30+9.8×30+0.5×70)

+2300×0.1257=439.81+289.11=728.92(kN),考虑经验参数法计算的不确定性并适当考虑富余,取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600kN。 2、承台计算

1)按最大轴力及对应弯矩、剪力计算

承台编号:CT2(两桩) 混凝土:C30, fy=300MPa 柱截面axh=1000x600mm

承台bxι=2000x1000mm, H=600mm 埋深D=1.5m

管桩直径d=4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500m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600kN

结构重要性系数γo=1.0

基础顶面内力标准值(已考虑γo,轴力Nk未加Gk) Nk=130kN,承台+土自重Gk=61kN Mk=46.0kN.m, Vk=11.0kN

基础底内力标准值(已考虑γo,轴力Nk已加Gk) Nk=191kN

Mk=52.6kN.m, Vk=11.0kN

基础底内力设计值(不计G,用于承台设计)

95

N=176kN

M=71.0kN.m, V=14.9kN

------承载力验算-----

γoQkmax=148kN <= 1.2Ra, Qkmin=43kN 轴心压力作用下γoQk=96kN <= Ra

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γoQkmax <= 1.2Ra,γoQk <= Ra

------抗弯计算-----

柱边(x=0mm, ho=438mm):

弯矩M=0.0kN.m,钢筋面积按构造配筋!

------ 角桩冲切验算-----

桩在柱范围内,不必验算冲切强度! 角桩抗冲切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γoNι <= β1xC2βhpftbho

------ 抗剪验算-----

γoV=79kN <= βhsβftboho= 842kN

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γoV <= βhsβftboho

--------基础沉降计算--------

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1.0, ψe=0.104 基底附加压力po=75.2kN/m^2

不考虑相邻承台影响最终沉降量 S=ψψeS′=2.5mm 2)按最大弯矩及对应轴力、剪力计算

承台编号:CT2(两桩) 混凝土:C30, fy=300MPa 柱截面axh=1000x600mm

承台bxι=2000x1000mm, H=600mm 埋深D=1.5m

管桩直径d=4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500m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600kN

结构重要性系数γo=1.0

基础顶面内力标准值(已考虑γo,轴力Nk未加Gk) Nk=36kN,承台+土自重Gk=61kN Mk=181.7kN.m, Vk=35.6kN

基础底内力标准值(已考虑γo,轴力Nk已加Gk) Nk=97kN

Mk=203.1kN.m, Vk=35.6kN

基础底内力设计值(不计G,用于承台设计) N=49kN

M=274.1kN.m, V=48.1kN

96

------承载力验算-----

γoQkmax=252kN <= 1.2Ra, Qkmin=-154kN 轴心压力作用下γoQk=49kN <= Ra

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γoQkmax <= 1.2Ra,γoQk <= Ra

------抗弯计算-----

柱边(x=0mm, ho=438mm):

弯矩M=0.0kN.m,钢筋面积按构造配筋!

------ 角桩冲切验算-----

桩在柱范围内,不必验算冲切强度! 角桩抗冲切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γoNι <= β1xC2βhpftbho

------ 抗剪验算-----

γoV=149kN <= βhsβftboho= 842kN

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γoV <= βhsβftboho

--------基础沉降计算--------

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1.0, ψe=0.104 基底附加压力po=28.2kN/m^2

不考虑相邻承台影响最终沉降量 S=ψψeS′=1.0mm

附件6 预制台座地基处理计算

----------------------------------------------------------------------

[ 计算简图 ]

97

---------------------------------------------------------------------- [ 计算条件 ]

---------------------------------------------------------------------- [ 基本参数 ]

地基处理方法:换填垫层法

98

[ 基础参数 ] 基础类型: 矩形基础 基础埋深: 0.500(m) 基础宽度: 4.000(m) 基础长度: 5.000(m) 基础覆土容重: 20.000(kN/m3) 竖向荷载: 650.0(kN) [ 土层参数 ] 土层层数: 5 地下水埋深: 2.700(m) 压缩层深度: 6.500(m) 沉降经验系数: 0.400 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 承载力修正基准深度d0: 0.500(m) 序号 土类型 土层厚 容重 饱和容重 压缩模量 承载力 ηb (m) (kN/m^3) (kN/m^3) (MPa) (kPa) 1 1.200 18.0 --- 1.500 50.0 0.000 素填土 2 1.000 27.3 --- 3.700 120.0 0.000 粉土 3 28.0 2.500 70.0 0.000 淤泥质土 9.800 26.1 4 0.800 27.1 28.0 4.500 140.0 0.000 粉土 5 2.600 27.1 28.0 5.000 220.0 0.000 粉土 ηb -- 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 -- 基础深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 换填垫层参数 ] 材料类型: A

***A类: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石屑、卵石、碎石、矿渣等 ***B类:粉质粘土、粉煤灰等 ***C类:灰土等 压缩模量: 5.000(MPa) 承载力: 120.000(kPa) 厚度: 1.200(m) 顶面宽度: 6.500(m) 底面宽度: 5.500(m) 顶面长度: 7.500(m) 底面长度: 6.500(m) 压力扩散角: 22.000(°)

---------------------------------------------------------------------- 计算结果:

---------------------------------------------------------------------- 1. 垫层承载力验算

基底平均压力pk: 42.5(kPa) 基底最大压力pkmax: 42.5(kPa) 基底最小压力pkmin: 42.5(kPa)

ηd 1.000 1.000 1.500 1.500 1.500 99

基底自重压力pc: 9.0(kPa) 垫层承载力特征值fz: 120.0(kPa) pk <= fz, 满足!

pkmax <= 1.2*fz, 满足!

因此换土垫层承载力满足要求! 2. 换填垫层底面处承载力验算

垫层应力扩散角瑁 22.0(度) 垫层底附加应力pz: 22.6(kPa) 垫层底自重应力pcz: 35.3(kPa) 垫层底pz + pcz: 57.8(kPa) 垫层底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z: 144.9(kPa) pz + pcz <= fz,垫层底面地基土的承载力满足要求! 3. 垫层尺寸验算

按照构造要求验算垫层顶面宽度和长度: 基础底面宽度B: 4.000(m) 垫层顶面宽度B1: 6.500(m)

(B1-B)/2>=300mm,满足构造要求:垫层顶面宽度超出基础底边宽度不小于300mm!

基础底面长度L: 5.000(m) 垫层顶面长度L1: 7.500(m)

(L1-L)/2>=300mm,满足构造要求:垫层顶面长度超出基础底边宽度不小于300mm!

按应力扩散角验算垫层底面宽度和长度: 垫层底面宽度B2: 5.500(m)

基底压应力传递到垫层底面处的应力分布宽度B + 2ztg :4.970(m) 垫层底面宽度B2 >= B + 2ztg ,垫层底面满足应力扩散要求! 垫层底面长度L2: 6.500(m)

基底压应力传递到垫层底面处的应力分布长度L + 2ztg : 5.970(m) 垫层底面长度L2 >= L + 2ztg ,垫层底面满足应力扩散要求! 4. 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pz Pcz pz+pcz Fz 土层号 深度(m) θ(度) 是否满足 (kPa) (kPa) (kPa) (kPa) 3 2.20 17.9 20.1 48.9 69.0 126.7 满足! 4 12.00 23.0 3.4 229.4 232.7 469.7 满足! 5 12.80 23.0 3.1 243.8 246.8 571.3 满足! 6 15.40 23.0 2.3 290.5 292.9 641.7 满足! θ -- 土层的应力扩散角 pz --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 pcz -- 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fz -- 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 沉降计算

沉降计算点坐标(X0,Y0) = (0.000,0.000) 压缩模量压缩量应力系数积分值Z1(m) Z2(m) 厚度(m) 层号 (MPa) (mm) (z2a2-z1a1)

100

1 0.70 5.000 0.00 0.70 2 0.50 5.000 0.70 1.20 3 0.50 3.700 1.20 1.70 4 4.30 2.500 1.70 6.00 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3.150(MPa)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0.400 总沉降量:0.400 * 37.43 = 14.97(mm)

***Z1 -- 基础底面至本计算分层顶面的距离 ***Z2 -- 基础底面至本计算分层底面的距离

4.66 3.18 3.92 25.67 0.6961 0.4747 0.4327 1.9154

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