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学习计划

2020-12-25 来源:易榕旅网

  1、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具。

  2、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东张西望,不和周围的人说悄悄话。

  3、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课外书。

  4、资源和练习册的错题要及时改正,不能一天拖一天。

  5、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时完成。

  6、生字或者写话作业要写工整,不能胡涂乱画。

  7、把作文或杂文中的错别字通通消灭掉。

  8、提前预习新课。

  如果我按照这些学习计划去做,这学期我就会更棒!

  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效果差呢?我觉得,这里面除了IQ(智商)外,还和EQ(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EQ可以从后天培养。提高学生的EQ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认为,目前孩子们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不愿做。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讲课时学生的举手率很低,而把学生叫起来时发现他们多数会回答。询问了其它班的老师,也或多或少的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四年级的A同学的父亲是中学的校长。一向成绩很好,但上课除非是公开课,或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问题,她是不会举手发言的。再后来,连班级的某些公益活动也不愿参加,与其它班干部的合作也不愉快。问其原因:“别人都知道,还用问我?”语气中相当的自傲。

  2、不敢。B同学虽是男生,但从小就娇气,已经上五年级了,在家晚上上厕所还要奶奶陪着。课堂上从不举手,更不用说向教师提问了。原来,他从小身体不好,经常要家人照顾,而且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父母在国外打工,他自然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了。

  3、不会安排。C同学的作业大多数是在交之前10分钟做的。有一次问他,别人做作业时你干什么呢?他说:“也没干什么,就是钢笔坏了,修一下。”“你不是有好几把笔吗?”“嗯……”

  4、自制力差。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的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实这也难怪,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体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望而却步”,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另外,目前许多家长很注重对学生早期的智力开发,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经过自己的“胎教”、“早教”比别的孩子聪明,让他们提前入学,所以,目前在低年级中存在着一部分“不及龄”的学生。这些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特别是自制力很差。

  5、作业马虎。某报上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本科学历,字迹拙劣——毕业学子练字忙。”主要是讲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分配,为了填写材料时给用人单位留下好的印象,纷纷忙着练字……而在小学中,我们的许多孩子(甚至是教师)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以前应试教育中对写字重视不够(考卷中有卷面分,我近两年才发现,且分数不多);另一方面和学生的作业量大、或者做作业的时间没抓紧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孩子有应付的态度)。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产生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很多。但我发现,在独生子女中,孩子的坏习惯多;其次,父母不经常在家的,孩子问题也多。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习惯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关。由于多种传播媒体的冲击,学生对许多教学方法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毫无办法了。以前的“电化教学”(幻灯、投影、录音等)、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还是有吸引力的。“不带电”也并不是一筹莫展,只要你肯动脑筋,办法还是有的。如,我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是这样做的。在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画一幅关于这首诗的画,在课堂教学时,针对自己的画说说“为什么这样画?”从而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达到深思、多问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良好。教学之后,我有一个体会:在要求学生学会创新的时候,教师也同样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成不变的方法连教师自己都乏味了,你说学生能不乏味吗?能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吗?

  2、掌握做笔记的方法。古人把学习称为“听讲”,说明他们很注重学生的“听”。但根据专家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和多种感官的配合有很大关系,如果单纯使用听觉器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概只有40—60%,而多种感官的使用,学习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很多教师都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当然,要求学生做笔记,讲课时,重点地方速度不能太快;对于难写的字,教师要板书;在学生自学的时候,要让他们养成在课本上“圈、点、画”的习惯。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还有利于把握课文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制定作息表、学习计划。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完全有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我先后在周末、暑假做过“制定学习计划”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但是,对于一些自觉性、自制力差的同学,要让他们多制定短期计划(或作息表)更为有效。长期计划需要适度的监督来保证。

  4、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学习内容: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之后一人读句子,一人提问题、一人回答问题。由于这个要求中需要几个同学的合作才能完成,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学习任务,这样,大家学起来热情就高涨了,而且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们会发现,许多平时板书工整的老师,他的学生作业也认真,许多朗读水平高的老师,他的学生经常能在朗读比赛中获奖。甚至,有人可以从学生考卷上的字迹来推断出这是哪一位老师的弟子。由此可见,教师的习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教师比普通人就多了一份职责:做学生的楷模。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先要禁止,要知道,我们的背后时刻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呢!

  6、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怀念母亲时说过如下的一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有起码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有很多家庭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在请家教上。据抽样调查表明,无论成绩如何,年级高低,请家教辅导已成为许多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行为。其实,这些请家教的孩子,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智力上贫弱,而是缺乏良好的性格与学习习惯。不从改变这些不良习性的根上着手,光请家教往往收效甚微。孩子的神情举止、思维轨迹,有些是老师不易发现与抓住的。而家长往往能入微地观察与注意到,并及时给孩子立竿见影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实际上是最好的家教老师。孟子的母亲,发现孟柯上学时有次逃学回家,他母亲就剪断布机上的布,告诉他读书如织布,必须日积月累才有益,使孟柯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一个从小杜绝了不专心、不认真、不扎实、不细致等毛病的孩子,何愁他不成为一个好学生?还需要请什么家教?还愁什么学生的习惯培养不好?

  决定课程改革的因素是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心理规律。因此,新的课程计划中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所以有人对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5—6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

  当然,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并不是要培养“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我们希望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的一些良好的习惯要给予肯定。(我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都是好习惯)记的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议论文,我就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做为本文的结尾:“好的习惯不嫌其多”,希望你的学生能养成好的习惯,也希望我们能共同养成好的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