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 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 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 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 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 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 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
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 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④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⑤战略管理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过程。⑥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2. 论公共部门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条件。(要点)
答:①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考。②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克服“功能性短视”,打破部门主义的限制,发展一种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③在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权利与机会。④重视更高层次的问题。⑤追求满意。⑥殊途同归。
3. 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要点)
答:公共部门运用战略管理的问题:①政府任期的短期性和行动取向。②公共管理战略的许多方面都是立法者所确立的。③公共规则大部分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而选民、媒介等要求参与,而参与过程虽可以改进普遍接受的程度,但冲淡了战略的焦点议题。④可靠性分析是通常费力又费钱的。⑤公共机构对问题解决的非正式过程不大熟悉,政府机构习惯于层级的、下达文件报告的过程。⑥由于预算约束和短期观念,公共战略规划者的工作通常很难证明是合理的。⑦与私营部门相比,公共战略通常是通过组织设计、预算和财务控制、人事制度和政策来实现的。
改进方法:①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考。②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克服“功能性短视”,打破部门主义的限制,发展一种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③在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权利与机会。④重视更高层次的问题。⑤追求满意。⑥殊途同归。
第四章
1. 简述当代公共决策的发展趋向。
答:①高速化趋向。②综合化趋向。③社会化趋向。④远景化趋向。⑤理论化趋向。
2. 现代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
答:①信息原则。②预测原则。③客观原则。④系统原则。⑤可行性原则。⑥择优原则。⑦民主原则。⑧弹性原则。
3. 联系我国实际,论公共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要点)
答:公共决策科学化就是指公共决策这一主观活动要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体制进行决策。
实现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有:①树立正确的决策指导思想。②正确认识具体决策对象和决策环境的特点和规律。③建立健全决策机制。④规范决策程序。⑤现代化的决策技术与方法。
公共决策民主化就是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并广泛听取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能够充分体现民意,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现我国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为:①决策观念的民主化。②决策过程的民主化。③决策环境的民主化。④决策体制的完善化。
第五章
1. 公共决策执行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①它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②它是一个再决策的过程。③它是一个务实性的活动。④它具有一定的时限性。
2. 影响公共决策执行的因素分析。
答:①社会公共问题的性质。②公共决策本身的质量。③执行机构的效能。④环境因素。
3. 论公共决策执行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点)
答:①公共决策的执行是实现公共决策的唯一途径。②公共决策的执行是验证和修正公共决策的重要步骤。③公共决策的执行是判断和测量公共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④公共决策的执行是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第六章
1. 公共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①决策职能。②组织职能。③用人职能。④协调职能。⑤监督职能。⑥教育职能。
2. 如何实现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
答:①加强每个行政领导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是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优化组合的基础。②从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优化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③动态调整,维持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④面向未来,建设年轻化的行政领导群体。
3. 什么是领导影响力,影响领导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影响领导影响力的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强制性影响力;二是非强制性影响力。构成强制性影响力因素有:①法律。②职位。③习惯。④武力。构成非强制性影响力的因素有:①品格因素。②才能因素。③知识因素。④情感因素。
第七章
1. 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哪些特征?
答:①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资源。②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高增值性的资源。③人力资源是无法存储的资源。④人力资源必须不断地投资、维持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并增值。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岗位责任原则。②选贤任能原则。③竞争激励原则。④系统保障原则。⑤民主法制原则。
3. 论良好培训的基本要求。(要点)
答:①培训需求的分析。②培训计划的拟定。③培训工作的组织。④培训效果的考评。
第八章
1. 公共财务管理的性质与特征是什么?
答:公共财务管理就是为了使公共财务收支达到最佳的运用效果而设计的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公共管理的特征是:①基础性。②管制性。③计划性。④政策性。
2. 政府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①及时性。②内容的公证性。③适用性。④可信性。⑤可比性。⑥中立性。⑦物
质性。⑧连贯性。⑨内涵的丰富性。
3. 政府预算在现代政府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答:①宏观调控的作用。②合理分配资源的作用。③监督的作用。④法律约束的作用。
第九章
1. 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①经济权威。②政治权威。③人事环境。④工作环境。
2. 电子化政府及其特征。
答: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电子化政府的特征:①倡导科技领先。②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③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④更有效率。
3. 谈谈我国电子化政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答:存在问题:①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论上的滞后。②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而强有力的领导。③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的远景和发展方向。④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信息的低度使用问题。⑤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⑥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⑦政府信
息化与政府服务与管理的整合问题。⑧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的整合问题。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发展策略:①明确中国政府信息化的远景和目标。②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推进其加值利用。③制定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④推动政府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发展。⑤推动和发展政府业务的电子化。⑥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组织和协调运作机制。⑦强化信息安全管理。⑧加强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第十章
1. 何谓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答:所谓绩效管理乃是对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性质:①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组织提高绩效的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②绩效管理是一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需要系统化的思考与整合。③绩效管理的过程也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
2. 简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答:存在问题:①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衡量。②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其规模大小亦不一,以相同的绩效指标来衡量他们之间的绩效、并作比较,并不公平。③如何制定与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④绩效管理或衡量制度的成效,其主因之一取决于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周延、是否合理、是否客观,是否能涵盖组织的重要绩效。⑤绩效管理做的好不好、是否正确、有赖可靠的信息,如果所收集的信息错误或不够全面,就无法真正
反映机关的实际绩效。
改进策略:①管理者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②高层的支持与承诺。③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④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⑤利用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⑥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⑦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的机会。
3. 简述绩效管理与评估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答:①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②有助于组织资源的有效配置。③有助于对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④有助于行政成本的降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第十一章
1. 简述公共管理法制化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答:①行政合法。②行政适当。③平等保护。
2. 什么是行政行为合法?行政行为合法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是什么?
答:行政行为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
行政行为合法的具体内容与要求:①行政主体实施了作为或不作为行为;②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③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④合法行政行为是能够引起法律效果的行为。
3. 简述公共管理法制化的意义与作用。
答:①维护行政秩序。②保障公民权益。③遏制公共权利的膨胀和违法行政。
第十二章
1. 什么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具有哪些基本内涵?
答:行政责任是法律关系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因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不旅行行政上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行政责任包涵:①回应。②弹性。③胜任能力。④正当法律程序。⑤负责。⑥廉洁。
2.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权限有哪些?
答:①检查权。②调查权。③建议权。④行政奖惩决定权。
3. 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监督的方式及其内容。
答:①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③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④质询和询问。⑤视察和检查。⑥建议、批评和意见。⑦受理申诉和检举。⑧罢黜职务。
第十三章
1. 什么是职业伦理?公共管理职业伦理具有哪些特性?
答:职业伦理即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特性:①明显的政治性。②一定的强制性。③较强的示范性。
2. 简述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规范。
答:①提供公共福利。②忠实地执行法律。③承担公共责任。④为社会树立典范。⑤追求专业的卓越。⑥促进民主。
3. 如何促进公共管理的提升与实现?
答:①政治承诺。②制定伦理规则。③树立伦理模范。④建立伦理的公共组织。⑤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⑥加强伦理教育。⑦制定完备的行政程序法。⑧公民参与与监督。
第十四章
1. 什么是政府再造?什么是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
答:政府再造即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等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五C策略:①核心策略。②影响策略。③顾客策略。④控制策略。⑤文化策略。
2. 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
答:①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②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3)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新市场的政府;(4)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7)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8)从人治到法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