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对待的病人,进行照顾。例如,老年人和残疾人,对他们有所照顾,不但不会引起矛盾,反而会在诊室中造出互助互谅的氛围,使多数病人得到愉悦。对一些离退休人员,应给予帮助,他们往往希望高年资医生治疗,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可给予满足。对于个别病人,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应及时劝阻,以维护广大病人的利益为原则。
3 提高门诊主管护师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其职能
医生仔细讲解处方及病情,一些治疗情况,而对许多病人等待诊治,医生有时难以做到,而卫生宣教正是解决医生无暇仔细解释而患者又迫切需要了解自身伤病治疗中的疑惑和顾虑的有效措施,如可对处方中的疑问;治疗方法等加以解释;对糖尿病足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对老年人及儿童和家属宣传预防意外损伤的措施;对各种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进行宣教,如纤维胃镜肠镜、膀胱镜术前肠道准备,掌握常规实验,检查结果的判断等。利用板报让病人了解些科普知识,治疗效果等就能达到事半功倍。
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对护士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护士能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希望
谈谈中药发展的现代化陆 华(南宁医药技工学校,广西南宁 530001)
关键词:中药;发展;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486(2003)0120087203
当人类告别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中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中药全面推向世界?这是我们广为关注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点,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这实际上已经指出了中药的发展必须走现代化的道路。但祖国的中医药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我们如何保持和发展中药的传统特色与优势,如何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利用加入WTO的机遇来发展中药事业,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中药发展中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祈抛砖引玉。
1 我国中药发展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111 中药剂型给药途径单一,中药生产整体水平不
高 传统中药剂型以汤、膏、丹、丸、散为主,其制作粗放、见效慢,难以下咽且不便携带,在国际市场上不受欢迎。加上有些胃肠功能差的病人对口服中药存在着“生物利用度”问题,急性病、危重病人不能用中药快速给药救治,导致了病人越来越多地选择了西药。因此,加快中药剂型改革已迫在眉睫。近年来,中药剂型改革有了长足进步,出现了微胶囊、滴丸,气雾剂、水针,粉针等剂型,亦逐渐开发了中药控释,缓释、靶向给药,透皮给药等新剂型,但与西药相比,中药剂型改革仍任重而道远。而中药产业自80年代后发展迅速,但生产设备和工艺仍然十分落后,虽然已摆脱了手工切制、敞口煎煮、明火直取等原始的生产方式,但水煮醇沉的方法仍然十分普遍。因此,改变中药生产目前落后的粉碎、提取、分离、精制等技术,逐步采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喷雾和冷冻干燥等先进技术,才能生产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的中药产品,才能在制药业中争得一席之地。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数千年来,她为中华
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一样,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收稿日期:2002211212
・88・JournalofGuangxi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University 2003,Vol161No11
112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新药开发能力差 与国外
大型企业相比,我国制药业在这方面的差距是巨大的。国外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到当年销售额的15%左右,如默克公司1998年研发投入近19亿美元。有数据表明,几年来,我国整个医药工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0.5%左右徘徊,以这样的投入开发专利新药几乎无从谈起。我国自建国以来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两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与大型跨国制药公司每年都有两三个专利新药投向市场相比,差距显而易见。加入WTO后,合法仿制西药的好日子不再,如果我们不再加大研发的力度,中国制药业将走入困境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由于一个西药在研发上开支之大(1~2亿美元),周期之长(15~20年),国内药企是难以承受的。人们可以考虑独辟蹊径,从一些疗效显著的中药材、中成药中分离出一种或数种单一分子的有效成分作为新药来开发,从而逐渐走向自主研发的道路。
113 缺乏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标准问题一直是制约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瓶颈。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必须与国际接轨,尽快制定中药的行业标准,否则不要说打入国际市场,就连国内市场也危在旦夕。比如说中药材品质是保证中药质量最根本的因素,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材品种退化、质量下降,而且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中药材还出现了重金属含量高,农药残存量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的质量、疗效,也影响了中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因此,制定出相关的质量标准,提高我国中药的信誉和档次,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可喜的是,我国已经意识这一点,酝酿已
(GAP)和久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用植
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即将在全国正式实施,这对推进中药与世界的交流,保障中药质量,提高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2 对中药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个方面去思考和努力。
211 发展中药保健品前景广阔 由于化学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已被广为认知,人类社会兴起丁“回归大自然”的潮流,天然植物药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最新资料显示,欧洲共同体的天然植物药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化学药品,而亚洲医药强国日本、韩国也非常重视中草药、天然植物药的研制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药虽说是我们的优势,但由于国外对我国中药审批严且程序复杂,时至今日,我国尚没有一个中药正式作为药品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所以,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应加大中药保健品的投入和开发,以中药保健品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针对专门人群的以单味药材制成的单一功能的保健品,由于国外消费者对其信任度高,前景十分看好。212 利用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开发新医药 21世
纪对中药影响最大的是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的运用,它们将给中药现代化带来一次技术革命。我国在基因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并且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基因芯片寻找中药作用的机理和加强中药的有效成分的筛选,同时,基因芯片还可用于保护濒危的中医药资源以及建立中药质量标准,进行真伪鉴定。因此,集中人力、财力,高起点进入基因制药领域,开发相关地基因药物,应该说是国内制药企业的一个突破口。而纳米技术由于将物质超微粒化,可以使中药在人体内的传输更方便,从而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使其疗效得到更好地发挥,针对这一点,未来我们可以考虑把中药材料形成纳米结构,从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纳米中药。213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 中国正式加入WTO,使一向习惯了仿制化学药的制药企业十分忧
虑,而自恃有大量传统医药遗产作后盾的中药企业却暗自欢喜,以为中国几十年中药成果的主权理所当然应该是自己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自主知识产权是依法获取而不是自然拥有的。据报道,英法德研究人员发现传统中药名方当归龙荟丸中有一种抗血癌的成分,并申请了专利保护。而美国辉瑞公司已经选择了四个单味已上市中药进行再临床,试图寻找出里面的有效成分。这些都说明,如果我们不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药将不再姓“中”;而没有知识产权的中药企业,也将失去生存的权利。为了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使中药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大力加强中药知识产权的研究和保护,走“以我为
中药是我国制药业的优势和未来希望,是新世
纪的经济增长点。上个世纪,西药对中药的冲击是巨大的,本世纪,中药还能走多远,出路在哪里,如何走出困境是我们药学人员经常谈论的话题,事实证明,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们正确而明智的选择。随着全球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中药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让中药真正进入国际市场,除了要解决前述所说的不足之外,本人认为还应从以下几
2003年第6卷第1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89・
主,互利发展”的国际化道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人们开始重视养生保健,这对中药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如果我们能较好地解决制约中药发展的关
键问题,走中药现代化的道路,让中药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从而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中庸之道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钟霞军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关键词:《中庸》;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486(2003)0120089202
中庸之道是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古代人文哲学思想。几千年来,中庸之道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民族的祖祖辈辈子子孙孙,无论为官为民,为商为贾,也无论身处大江南北还是旅居海外,在思想意识的深处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中庸之道的烙印。中庸之道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的为人处世,修身治国起有警策、规范甚至是准则的作用,即使到了今天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庸之道中的基本观点仍然在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笔者结合在高校后勤部门工作的经历,不揣浅陋,谈谈对中庸之道在当前方兴未艾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指导意义之认识。1 中庸之道与高校后勤社会化制度改革
后勤工作在“服务育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原来高度封闭的高等教育的市场壁垒被打破,高等教育市场对社会开放变得越来越活跃,高校后勤工作也随之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特别是1998年以后,,为了刺激国民的教育消费,拉动内需和逐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全国高校连续扩大招
生规模(目前仍然在扩招),而国家由于财力有限,对高校的基本建设如学生宿舍、食堂、教室等基本办学条件投入不足,远远跟不上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膨胀,这就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为了缓解由于扩招带来的后勤保障方面的压力,并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计划经济所造成的高校办社会的弊端,国家于是提出要把高校后勤部门从高校中成建制地剥离出去,从而使高校的校长们能够集中精力去思考高校教育的事情,而将高校后勤服务方面的事情交给社会去办。这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势在必行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艰巨和繁重的任务。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国家已经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制订了基本的原则和相应的政策措施,我们应当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但是,从中庸之道的思想和辨证法来说,有两点是必须要注意的。其一,中庸之道主张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偏不倚,要中和、公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在制订具体方案的指导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原有高校后勤服务运行机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中庸》第六章孔子说舜治国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朱熹引子程子的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自己则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这些有关中庸之道应用及对中庸之道概念的阐述,对于我们把握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一个有益的参考。我们知道,高校后勤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尔后大体经历了经济目标责任制,经费总包干,小机关大实体或小机
关多实体,事企分开,两权分离(即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等不同阶段的改革探索。这些改革实践和探索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使高校
收稿日期:2003203207
作者简介:钟霞军(1964—),女,浙江上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后勤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