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征服命运的无脚勇士中国梦--记榜样人物夏伯渝

2023-11-03 来源:易榕旅网
中国梦

征服命运的无脚勇士

——记榜样人物夏伯渝

文◎ 郭海霞

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中老人坚韧不拔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老人与海》中的虚构人物相比,在北京西城区,有这样一位老人更让人肃然起敬。他青年时代失去双脚,却40多年默默积蓄力量,多次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终于在年近古稀之年,实现登上珠峰的梦想,他就是夏伯渝。

初见夏伯渝是在去年冬日的一个下午,外表看来,这位老人并无特殊之处,只是他的体型要比一般老人略显挺拔。尽管他在成功登顶珠峰后知名度迅速攀升,各种活动邀请令人应接不暇,当我联系到老人的时候,他正处于为第二天去外地准备行李的匆忙之中,但他还是特意抽出一段时间接受我的采访。老人用平静的语气讲述着自己的经历,那些生死关头惊心动魄的壮举……

夏伯渝1949年7月出生在四川重庆,在青海长大,12岁多进入青海省体校。文革开始后,体校停课,本来应该上山下乡的夏伯渝,被当地一个工厂招收,称为一名工人。当时工人这个职业很吃香,但酷爱运动的夏伯渝还是想当运动员,刚好国家登山队选拔运动员,特别是这次选拔会免费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夏伯渝高兴地报了名,没想到竟然通过了严格的选拔,正式成为登山队运动员,并从此一生与珠峰结下不解之缘。

前往珠峰大本营中 国 梦

25

首次攀登痛失双脚

1960年,我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但当时因为是在夜里登顶,有些国家不承认中国人的此次登顶。1975年,我国第二次组织攀登珠峰,本来计划与苏联登山队一起攀登,但由于苏联撤走专家,我国只好单独组建登山队,这是国家总理下达的政治任务。

登上世界最高峰是巨大的荣誉。这荣誉的背后是登山队员付出的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和牺牲。

夏伯渝1974年10月进入国家队,训练3个月后,1975年1月开始攀登。在此次攀登中,他差一点就葬身于珠峰。当时在8400米,登山队的副政委也是登山突击队的队长,负责拿着步话机与大本营联系,由于体力透支,再加上严重的高山反应连话都说不出来,没法通过步话机与总部联系,于是队长决定让夏伯渝将步话机转交给走在前面的副队长。夏伯渝接到这个任务后,背起步话机就出发了,想赶上走在前面的副队长。冰雪覆盖的山体上到处都是看不见的冰缝,后面的人都是踩着前面人的脚印走。他一不小心走偏了路线,走到一处绝壁上,前面没有路,上面是绝壁,下面是万丈深渊,怎么办?刚开始感觉特别害怕,于是他趴在岩石上一动不敢动,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他脑子在飞快的运转,很快意识到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中,趴在这里肯定坚持不了太久,身体如果冻僵就会死在这里。必须自救!他四处张望,发现不远处有一处垂直的裂缝,于是小心翼翼地一寸一寸往前挪,爬到裂缝处,发现裂缝能伸进一只手,于是他顺着这个裂缝往上爬,终于爬过岩壁,到达一个山脊上,从这个山脊上赶上了大部

26北京纪事  队,与死神擦肩而过。“这个事情让我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性。”

这次攀登中,登山队在8600米待命两天三夜,食物、燃料全部耗尽,被迫下撤至7600米。这时有一名藏族队友因体力透支,丢失了包括睡袋在内的很多基本装备,平日被队友们称为“火神爷”的夏伯渝听说这个事后,想到自己一向不怕冷,就主动把睡袋让给了那位瑟瑟发抖的队友。夏伯渝和衣而卧,不知不觉睡着了,没料到第二天双脚严重冻伤,被送进医院,被迫从踝骨以下截去了两只脚。

人生的考验接踵而至。

在返回北京治疗途中,夏伯渝又得到一个令他悲痛万分的消息,就在自己冲顶珠峰的时候,父亲去世了。

1975年5月27日,躺在病床上的夏伯渝从

2016年5月在恐怖冰川上

爬过恐怖冰川裂缝

广播里听到9名队友登顶珠峰的消息。为队友高兴之余,26岁的夏伯渝只感觉到眼前一片灰暗,在余生该怎样度过的迷茫中,常常背着人偷偷流泪。“一夜之间,从国家登山队运动员变成一个残疾人,自己的人生刚刚开始,却只能与轮椅为伴,内心实在接受不了。”

直到几个月后,有一位来华交流的德国专家告诉他:“只要换上合适的假肢,你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能攀登高山。”

夏伯渝内心重新燃起希望!

他脑海里一遍一遍地反复回想第一次攀登珠峰的过程,在海拔8600米时都没有吸一口氧气,感觉自己在体能、耐寒性、适应性等方面都很优秀,仿佛自己就是为从事登山运动而生的,如果不是意外失去双脚,登顶并非遥不可及,而高山运动面临的极端恶劣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所蕴含的挑战性、冒险性,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他,不服输的夏伯渝暗下决心:挑战自我,向命运抗争!

登上珠峰成为支撑他生活的梦想。

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夏伯渝装上了假肢,但是由于当时的假肢技术落后,两块铁条、一块木头板,再加一块皮子组成的简陋假肢,一行动就嘎嘎乱响,让人走路都很困难,更别提登山了。截肢后,夏伯渝退役,但他并没有远离登山队,而是成为一名中国登山协会的档案管理员。他默默地关注着登山运动的每一项进展,同时等待着装上合适的假肢。

夏伯渝说,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4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训练,即便是2011年退休后也没有中断。早上5点准时起床,进行力量和体能训练,开始90分钟的力量训练,包括负重10公斤1500个深蹲、100个引体向上、360个俯卧撑等。每周3次进行登香山训练,奥体公园建成后,他又增加每周二、四、六去奥体森林公园走10公里的训练。走一趟下来需要两个小时,即便有时上午有事,下午他也要把训练补上。为了锻炼耐寒能力,他常年坚持洗冷水

中 国 梦

27

澡,不喝热水。

为了保持运动员的身体状态,他开始积极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刚开始主要参加坐在轮椅上的项目,包括轮椅乒乓球、轮椅篮球、举重等项目,并多次获得奖牌。2011年,62岁的夏伯渝赴意大利参加首届残疾人攀岩锦标赛,并摘得双腿截肢项目男子组难度赛和速度赛两项世界冠军。他是本届比赛中年纪最大的参赛者。戴着假肢参加高强度的运动,经常会把残肢磨破,血肉淋漓,为了换药方便,每次参加运动会,他都要带一大箱子药品自己清洗伤口、换药。

1993年为了装上更合适的假肢,夏伯渝又截去1/3的小腿。由于高强度的大运动量使患肢反复感染,夏伯渝1995年罹患癌症并转移到淋巴。他说:“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感觉很惋惜、很遗憾。我并不怕死,但是为登珠峰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打击,几十年的努力可能白费了,因为登山的梦想不能实现了。”他的病房住着6个病人,病人们旁边围着几个啼哭的亲属。为了不受环境影响,夏伯渝每天在医院进行完治疗后,就骑车回家,第二天再骑车到医院。这个硬汉在生活的重大打击下,再一次选择站起来,迎接挑战,手术后一边放疗,一边继续进行训练。他说:“我没有把握一定能实现登顶,但是下决心只要能走得动,就一定还要去攀登珠峰。”他的癌症经历4次手术和放疗后,20多年都没有复发,夏伯渝成为抗癌明星,他将之归功于对梦想的坚持。

2008年之后,他换上了玻璃钢材质的假肢,并尝试攀登了玉珠峰和慕士塔格峰,结果这种材质的假肢仍然不适合登山运动,在攀登中很容易造成疼痛,时间稍长残肢就会被磨破。

28北京纪事  尝试攀登珠峰

2012年,经过近40年的漫长等待,夏伯渝终于等来了由钛合金和碳纤维构成的假肢,这种假肢不仅轻便、结实,能够适应高山运动严酷的气候条件和高强度的运动,而且穿戴的舒适性也大大增加,这为他带来新的契机。

于是从2014年至2018年,夏伯渝先后四次尝试攀登珠峰。

2014年,夏伯渝从尼泊尔一侧攀登珠峰,遇上尼泊尔登山史上最大的山难,16名夏尔巴向导在恐怖冰川遭遇雪崩遇难,尼泊尔政府取消年度攀登珠峰活动,夏伯渝只能中止登顶计划。

2015年,66岁的夏伯渝再次出发。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大地震。攀登珠峰活动再次被迫叫停。

2016年,67岁的夏伯渝又一次出发。他答应老伴,这是最后一次攀登珠峰。因为尼泊尔

2018年在恐怖冰川上

政府已经宣布,今后不准残疾人和老年人以及未成年人攀登珠峰。在爬到8750米处,离峰顶只剩短短94米,夏伯渝团队突然遇到暴风雪,漫天狂风夹杂着雪粒,打在人脸上生疼,让人站立都困难,能见度只有1米左右。

上还是不上?5个年轻的向导需要夏伯渝作出抉择。这些年轻的夏尔巴人在每年短暂的登珠峰窗口期,靠着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当向导养家。

“在这个团队里,自己已过六旬,为实现梦想可以不顾一切坚持登顶,但如果因此而拖累5位年轻向导,实在于心不忍。”时间紧迫,容不得再犹豫!经过片刻激烈的内心斗争,夏伯渝果断地作出了“下撤”的决定,再次与珠峰擦肩而过。这是他一生所作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后来得知,就在他登山的那几天,先后有6名其他队伍的登山者丧生珠峰。

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谈到这次下撤,

夏伯渝这样说:“不能为了我自己的梦想而罔顾他人的生命。一个好的登山运动员,不但能够上,还要能够放弃。”

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纳了我

因低温、劳累和假肢的挤压,这次攀登使夏伯渝的左腿患上了血栓。经过治疗,血栓还是不能完全去除。如果血栓脱落,流入心脏或脑部等关键部位,会有生命危险,大夫告诉他不能再去爬山了。夏伯渝并未因此将登山事业画上句号,他一面服用治疗药物,一面继续按

计划锻炼体能。2017年,当医生再次检查时发现——在他两处主血管堵塞的地方,居然在旁边都新生了一条小血管,小血管还和主血管

接通、汇合了。医生在惊奇之余,同意他再尝试登山。因夏伯渝还在服用溶血栓的药剂,医生叮嘱他一定要注意防止受伤,否则伤口会出血不止。

夏伯渝还必须面对另一道难关——尼泊尔政府禁止残疾人登山的禁令。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深感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难道让自己多年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夏伯渝决定通过人权组织和尼泊尔政府打一场官司。经过两三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夏伯渝最终获得这场诉讼的胜利,尼泊尔政府暂时取消了这一禁令。

2018年3月31日,夏伯渝启程开赴珠穆朗玛峰。尽管每次都答应家人要活着回来,但是他思想上也做好回不来的准备,所以像每次出发前一样,把保险、存折等事项都跟家里人交代清楚。4月12日,夏伯渝到达珠峰南坡大本营。经过一段时间在大本营的休整、拉练,他做好一切准备,只等合适天气的出现。5月8日

中 国 梦

29

从大本营出发,5月13日到达8400米C5临时营地。5月14日,天气晴好,珠穆朗玛峰静静地伫立着,它雄伟的身姿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丽,有一种神秘而令人震撼的力量。夏伯渝向梦想中的山峰又一次进发了。珠峰上密布冰雪覆盖的冰缝,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冰缝,落下悬崖。临近山顶的路程格外险峻,20米左右近乎直立的岩壁,要耗时半个小时。夏伯渝手“脚”并用,艰难地攀爬。穿戴假肢攀登的主要困难,是它不能像脚一样将地面的感觉准确传达给大脑,为保持身体的平衡,要比正常人至少多消耗将近一半的体能。10时41分,69岁的“截肢勇士”夏伯渝终于成功登顶!他成为中国残疾人登顶珠峰第一人,也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残疾人登顶者。站在这座曾带给他无数痛苦与磨难,也带给他光荣与梦想的高峰上,夏伯渝泪流满面,“感谢珠峰,它看见了我的努力!”

他在珠峰上只停留了10分钟,就因再次来临的暴风雪而匆匆下撤,甚至来不及照一张单人照,原来设想的两个动作一个也没用上。下撤的路途也是危险重重,夏伯渝的假肢几次都被卡在冰缝里,此时如果失去假肢,很可能就无法活着离开了。幸亏在向导的帮助下,将冰缝凿宽一点,才拔出假肢,继续向营地进发。

与大自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夏伯渝,深知大自然的威力,他也曾目睹世界上很多顶尖登山运动员葬身于大自然的灾难中。成功登顶珠峰后,每当有人问他是否感觉征服了最高峰,他都会立刻纠正说:“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纳了我。”朴实的话语中充满对自然的敬畏。

对于命运,夏伯渝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

30北京纪事 一生5次攀登珠峰,有4次中途遇到自然灾害,我也曾抱怨过老天爷对我的不公,但是我不相信命运。大自然永远不会被征服,但人的命运却是可以(征服)的。”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几十年来要坚持不懈地挑战珠峰,夏伯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喜欢有挑战的生活方式,不管困难有多大。你要不去尝试一些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你就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回过头来看,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回望一路的坎坷,他想对今天的年轻人说:“最困难的是坚持,最重要的也是坚持。”

成功攀登珠峰后,除了继续参加“美丽公约”的环保活动以外,夏伯渝成立了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上级单位是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以帮助有梦想的青少年去完成他们的梦想。

史铁生曾经在《我的梦想》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这是史铁生针对刘易斯在奥运会百米决赛中输给约翰逊,第二天又在跳远决赛中以8.72米摘得桂冠后而发的议论。采访完夏老,我反复在想,夏老以40多年的不懈坚持,挑战身体的局限,实现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敬佩,更可贵的是他敬畏自然,珍视他人的生命,突破了狭隘的自我实现,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善良与高贵,书写了一曲真正的攀登者之歌!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