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摘要:根据外贸行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课程特点,《国际贸易实务》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针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公司制度;瑕疵设立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9-066-020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需求迫切
(一)行业与就业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不断加强,此时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幅提高。但随着外贸人才需求的增加,对外贸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行业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可以归结为四大需求:“一德”即必须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的良好职业道德;“二基”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三能”能适应外贸业务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四证”即英语水平等级证、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以及专业技能证书(如国际货运代理人资格证书等)。根据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操作层,主要岗位包括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跟单员、商务文秘等。然而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进入到企业后马上就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或就业教育,这是高职教育的定位。这充分暴露出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呈现出的巨大不适应性。最本质原因就是现行课程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之间存在差距。如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突出并强化实践教学成为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课程性质和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它也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国际惯例,熟悉履行进出口合同的流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对外经贸活动的业务能力,并具有应变能力,能灵活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均很强的课程,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通过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中才
能够掌握业务活动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外贸业务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现行的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比较陈旧,实践教学环节相当薄弱。主要原因有:
(一)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内涵还没有认识充分,对实践教学没有引起重视。仍然保留着“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观念,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品。在课程设置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学科范型”课程模式:即以学科为中心,按照学科的逻辑结构要求,构建课程。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以理论教学体系为主,实验实训为辅。体现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中,就是现有课程“学问化”,“理论化”。由此,在学习和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也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
(二)能够承担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缺乏
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操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水平。而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主要是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专业基础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是非外贸专业毕业的经济管理类教师在从事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没有经过该专业的系统培训。这些情况均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单证的制作等环节力不从心,在讲解进出口业务流程章节时也是泛泛而谈,对重点把握不好,且生动性较差。
(三)学生英语基础差,国际贸易实践教学难以真正地达到效果
高职的学生一般来说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准失败者,他们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也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普遍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动手实践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可是,由于国际贸易实践环节必然涉及到较多的英文,而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英语基础差。这样的现实相当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哪怕是实践环节的教学,尤其是对学习涉及到外文的单据制作有一定抵触情绪,给实践教学的开展及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缺乏实践教学环境
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资金和重视不够,没有加强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也没有引入实验室模拟教学的国际贸易软件,使得校内实训仅仅停留在手工制作单据上,
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的理解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由于外贸业务涉及部门多,程序复杂,学生如果没有模拟业务流程操作的切身体会,容易记忆混淆,程序颠倒。其次,校外实习基地缺乏或留于形式。从学校来看,由于组织学生校外课程实习会增大教学管理和组织难度,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将实践技能的培养安排,实习单位采取学生自我安排,自己联系的方式,学校除了要求学生提交实习书面报告外,没有任何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实践效果不得而知。
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思考
(一)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应该采取“能力为本,工学结合”的原则进行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如下图所示。
课程教学内容实行以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的重组,将教学分为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合同履行四个教学模块。在模块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其中,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模块的完成可以采取三大实践形式来完成:(1)课堂模仿实践。一方面主要通过模拟实训室,如商务谈判实训室等,完成部分实践教学内容的课堂模仿。如商务谈判模拟,可以在模拟实验室内设计一个交易场所,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进行商务谈判,教师在旁观察,从商务礼仪到专业知识进行点评。又如合同签订模拟。根据贸易背景材料,让学生模拟买卖双方进行合同的签订。从贸易术语的选择,价格的计算到各个条款的拟定,对学生各项知识的掌握和具体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合同签订后,让各个小组将合同条款制作成PPT,轮流上台讲解,并请台下同学点评,指出不足点,最后老师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部分业务流程操作环节的训练依赖于模拟实验室,通过角色扮演,
交换不同角色操作模拟软件来完成。(2)课堂拓展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带领学生参与或观摩商品展销会,指导学生参加产品推广活动;聘请部分外贸公司的从业人员如单证员以及货运代理,报关员等相关人员来开设讲座或讲课;指导学生到外贸人博客,外贸论坛,网络BBS等上参与外贸问题讨论等。(3)工学结合实践。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协助调查并分析公司目标市场情况等,增加学生对相关工作的体验和感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深入企业,安排实习,参与外贸业务流程中如单证制作,报关,租船定舱等环节。
(二)采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实际教学中以完成业务流程的任务来驱动教与学,对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任务导向型学习,能产生学习成就感与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易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所有的教学内容安排可以考虑全部在实验和实训室完成。教师主要通过“呈现任务-知识支撑-操作技巧-模拟操作——点评”的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任务的呈现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任务内容尽量来自实践基地外贸公司出口的具体产品业务,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根据“必须够用”原则提供完成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模拟操作,教师进行点评。实际上课堂的组织形式和任务的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活动法、师生互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好角色的转变,扮演好引导,监控(包括答疑、纠错),组织和点评者的角色。
(三)加强实践教学保障
1. 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校注重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鼓励并支持老师参加外贸及相关专业的师资培训班,参加国际商务单证员等相关专业资格考试。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水平。通过轮岗实习的方式,要求外贸专业教师分批次挂职企业,深入企业第一线,半年到一年时间,参与外贸企业商务谈判,尤其是合同履行环节的业务操作过程,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对于专职教师而言,通过挂职锻炼,将体会与经验融会于教学中,能够避免国际贸易实物课程理论知识传授的枯燥,同时通过获取的第一手实践单证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也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开展,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教好的思路。
2. 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实验和实训基地是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学校要根据专业的需要,结合课程需求,建设好外贸模拟实验室,创造实验实训良好条件。并通过与有关外贸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零距离上岗外贸实习平台。此外,通过聘请吸纳实训基地的相关商贸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参与课堂模仿实践的考评和
指导,既有利于“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又有利于校企沟通交流与长期合作。
3. 配套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突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将教学考核的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考核上,增大课堂实训成绩比重,以理论考核为辅。并形成校、企等多方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方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程度,另一方面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提供依据。
4. 配合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如英语口语听力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社交礼仪的基本技能。因此,可以通过配套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沙龙,商务礼仪协会,计算机兴趣小组等,培养学生从事外贸职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冬梅,汤天啊.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5-56.
[2]涂丽亚,徐龙伟.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4:87-88.
[3]朱佩珍.滚动式顶岗实践——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创新[J].素质教育论坛,2008.5:27-28.
[4]祁云嵩,华伟.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119-121.
[5]胡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J].大众科技,2008.12: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