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点评2022最新5篇200字7月份

2020-04-02 来源:易榕旅网
新闻点评2022最新5篇200字7月份

案例一:

对谷爱凌的两极分化评论

在冬奥会期间,谷爱凌为中国队拿下两金一银地好成绩,各路媒体对这位刚满18岁的年轻女孩发出铺天盖地的营销通稿,有关谷爱凌的热搜从“上帝究竟为谷爱凌关上了哪扇窗”到“谷爱凌说不喜欢她是损失”再到“我们的朋友谷爱凌”。一度将其捧上“神坛”,而在冬奥会比赛结束谷爱凌返回美国时,网友对其的态度却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评论视角:

流量造星,媒体捧杀的套路。其实谷爱凌这样的例子并不是第一个,刘翔、丁真都是前车之鉴,互联网时代下,对于某些商业化的媒体账号来说,流量和关注度,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乐于把普通人捧到大众面前瞻仰,也乐于吸取被捧的对象为其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关注和收益,但是这样的流量终究是有限的,并且有着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在人人透明的互联网中,越高越大的名气,就意味着越微小的不足也会被放大,摔得也就越狠。

案例二:

近半个月,刘畊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上的“顶流”。无数人跟着他的健身直播跳起了键子操。目前,刘畊宏粉丝量超过7200万,热浪数据显示,涨粉最多的一天粉丝增量达到1016.6万。其4月22

日发布的一条毽子操分解版短视频,播放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5亿。

评论视角:

情感和身体的双重满足。跟跳刘畊宏的健身直播,通过建立教练和学员的的互动来满足受众对于健身这一行为的情感需求,同时刘畊宏在直播中的口号、鼓励等等,都能够对屏幕前跟练的网民起到一种情感维系和鼓舞作用,这也是促使网民能够不断坚持下来的原因;另外,在锻炼刘畊宏毽子操之后身体的疲惫感和明显的成效也让网友感到满足,刘畊宏女孩的出现,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与满足的自洽。

案例三: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

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

“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展”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案例四: 时事评论背景:

董卿又火了。话说自她2005年亮相央视春晚直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何时没火过?流水的春晚主持人,铁打的董卿,就算给刘谦当托,也能被连续谈论上两年。在央视主持人频频离职,被各大视频网站掠走的时候,董卿之于央视,已是货真价实的台柱子,保持她火,就是保持收视率。但董卿这次火,和以前的红不—样。这种不—样有点儿微妙,用网友的话说,“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卿”。

时事评论观点:

—夜之间,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出口成章,古今中外的诗句均可应景地信口拈来,虽然吟诵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叶赛宁的“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

都是名句经典,但在当下主持人、娱乐明星普遍没文化的今天,能合适地引用,已经算是能力的体现了。

案例五: 时事评论背景:

兵马俑何辜?—再被卷入是非。继陕西临潼山寨兵马俑景点被披露后,近日,某省另一文博园内出现的上千兵马俑又引争议。

时事评论观点:

相关仿制行为是否涉嫌侵权,自有法律最终认定,并非这里要讨论的话题。值得思考的是,在倡导创新精神、呼唤文化自信的今天,为什么一些山寨景观仍然时有出现?为何一些浅层次的模仿抄袭依然拥有市场?从天安门、故宫、天坛到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

在国内一些旅游景区,或是克隆、照搬,或是缩微、高仿,往往不难找到复制件。诚然,不能因为“看到一个地球仪,就大喊山寨地球”,但某些低水平拷贝所折射出的创新缺失与偷懒心态,的确是个问题。

如果放在30年前,人们在北京的“世界之窗”看到代表各个文明的标志性建筑仿制品,在西南省会的某条街道看到巴黎的咖啡馆、纽约的牛排店,首先想到的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然而今天,当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早已对这些耳熟能详,而我们的文化产业还停留在同样的层次,则不免令人叹息乃至丧气。无论是利益驱动下的“抱大

腿”,还是暗中炒作中的傍名牌,拿来主义的方式看似节省了成本,却极易受到质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