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罗文科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1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广泛性的战略地位与重要作用,将影响中华民族全民族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一个民族是否有希望,能否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列,关键在于教育。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并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寻求准确定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 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65-01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已成为当前我国整个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可是,究竟高等教育是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教育体系、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对此类问题国内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为高等职业教育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迫在眉睫。然后我们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谋求更加合适的道路。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应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部分,本文讨论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学历教育概念范围内。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一般仅限于专科学历层次。
我们要首先对高等职业教育准确定位,才能促其持续地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从理论上坚定不移地肯定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1)它是正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它是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技术型教育;(3)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教育阶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承担了很多技能工人培养的责任,而缺陷是传授的技能多,给予的知识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不能只给知识和黑板上的简单技能,要与企业的需要、行业的发展、社会的形式趋势结合起来传授知识,提高技能。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也着重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职业教育培养对象的广泛性和技能素质的全面性,决定在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其培养目标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中间技术型。高职教育不是培养科研人员和研发人员,而是培养来则能战,战则能行的有素质、有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相应的专业,所以就业率应该定位于百分之百。协调发展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市场化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的拔尖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知识层次,以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要长久发展下去,必须分析好、找好出路,要放眼全球,与时俱进,把高职教育定位于:立体化发展、系列化和多样化发展、国际化发展、市场化发展、信息化发展等。 (一)国家政策要大力支持
1.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党中央的这一决策符合民意,具有战略眼光。实现这一战略决策,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不仅仅要强化现有的教育力量,还要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挖掘教育资源的潜力。使之成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主力军。高专、高职、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发展高职,各有各的优势,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突出特色,共同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 2.为了实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加大实践环节,要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普遍明显不足,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由此直接加大了提高教育质量的难度。政府应该实地考察,适当地为优秀教育机构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社会积极参与、学校多方筹资等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二)社会要全方位扶持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首要课题,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并加以扶持。学校要积极谋求发展的道路,主动向企业提出合作意向,主动与企业办学,与企业共同探索培养有技能、有素质、有文化的全方位综合型实用人才。实现教育体制多样性,国有、民办、合作等办学模式均可。
现阶段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讨高职教育的办学格局、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将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大量的人才资源支撑,为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任聪敏.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7(18).
[2]覃川.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娄玉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J].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