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蓦然回首白先勇读后感

2021-01-03 来源:易榕旅网
蓦然回首白先勇读后感

寒假,我读了很多本书,有季羡林的杂文,余光中的散文,《国史大纲》等,今天我想写写我读《白先勇传》的感想。

由于在研究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的翻译理念和译作选择,加上葛浩文翻译了白先勇的《孽子》,于是我饶有兴趣地想要了解白先勇。局限于自己的水平,只知道当时他是著名的昆曲推广者,力作《牡丹亭》。

此次阅读,让我收获了很多。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

1960年,他与台大的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现代文学》汇聚并培养了像张爱玲、余光中等文学大家,是战

后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平台。期间主编白先勇经历了财务、出版、收集作品等困难,期刊最终因财务原因于1984年1月最终停刊,其间1973年9月停刊,1977-1984复刊。

旅美期间,那时有很多华人作家在美国创作。那时他们创作的内容大多与抗日战争、内战背景有关,大多关于死亡、欲望、人性黑暗面等有关,文学界称之为“流放文学”“流亡文学”。 读到这些,我蛮震撼的。因为这恰恰是西方读者所喜爱的,也是西方社会意识形态所允许的。无论这些文学作品的价值如何高,我想它们在树立中国形象、造成“东方主义文学”有很大的关联。比如《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

白先勇学贯中西,很大作品是用英语写的。这在文学传播上,对我国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有很大影响。葛浩文翻译《孽子》,《孽子》是白先勇中文作品,是关于同性恋的长篇小说。

作为翻译系的学子来说,我深感我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重担和其重大的影响。也要更加努力,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

白先勇在弘扬昆曲,给昆曲注入新鲜生命,付出了太多太多。这让我深深敬佩。

让我感到震撼的是:白先勇是同性恋者。真爱是不分性别的。白先勇用他的真情付出和一生时间去守候。王国祥两度患病最终于1992年8月病逝,享年55岁,与白先勇相知相交38年。白先勇终生未娶。着实让我

感动与震撼。

阅读别人的传记,让我更加深刻了解传记的主人公,了解光鲜背后的常人难以忍受的代价。 与君共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