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热点九 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热点内涵
民生问题和社会保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们关系到人们生活的质量,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解决民生问题可以提高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正是我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高考启示
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是一个长效热点,每年高考都会考查与这一热点相关的知识点。从考查题型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中国近代不同阶级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解放生产力与改善民生、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带来的严重的民生问题及其后果、美国罗斯福新政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及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的福利制度、英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及城市化带来的民生问题等。
知识链接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
4.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
5.顾炎武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二、中国近代有关的民生主张及其实践活动
1.太平天国的民生主张
(1)背景:鸦片战争后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导致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2)内容: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3)影响: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2.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1)背景:中国农民极度贫困,土地过度集中;鉴于西方贫富分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
(2)内容: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3)影响:具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但因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无法实现。
3.中共的土地政策
(1)内容: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债务,分配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土改,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意义:保证了农民的生产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各阶段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民生而采取的措施
1.进行土地改革:建国初期,在解放区和新解放区实行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国民经济调整
(1)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自然灾害严重;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2)措施:压缩工业化建设的投入,加大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压缩城镇人口,增加农村生产劳动力;部分恢复农村“自由”贸易,活跃农村经济;部分实行农业生产责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之后的农
村改革提供了借鉴。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开了改革先河;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内改革的伟大决策。
(2)内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恢复农村贸易和自由市场;发展乡镇企业。
(3)意义: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粮食大丰收和持续增长;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四、近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
1.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
(1)原因: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失业,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受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稳定社会经济和刺激社会消费的需要。
(2)内容:对失业者或贫困者实行直接救济;实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颁布《社会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刺激了社会消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影响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2.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1)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的教训;战后稳定社会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解决社会贫富差距和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4)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保证了战后社会秩序的稳定;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和负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