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拒绝浪费
四(7)班 计彩秋
一、教育目标: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树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3、明确勤俭节约,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教育重难点
重点:以故事感染教育学生学会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难点:把勤俭节约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上。 三、参与人员: 四(7)班全体学生 四、主持人 王保深 曾锦琳 五、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查找有关节俭节约的典型事例。
2.让学生提前观察身边的浪费现象,思考可行的改进措施。 六、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导入课题
( 王保深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勤俭节约,拒绝浪费 二、全体同学参与讨论、诵读
下面我们先来背诵一首诗歌-------(出示大屏幕)
齐背: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 廖静心):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他临终前,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锯成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地悬挂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馒头吃两口就扔掉,没过多久,家里就没有一点剩余的粮食了。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放在屋内,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每年收获不多。虽然一家省吃俭用,也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空空的了。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上。这时候,突然从窗外有一张纸条飞进屋里,兄弟俩连忙捡起来—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挨饿受穷!”兄弟俩恍然大悟,原来“勤”“俭”两字不能分家,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时刻提醒自己,告诫妻子儿女。此后以后,他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 王保深 ):这琅琅上口诗歌, ( 曾锦琳 ):这寓意深刻的故事,
(王保深 曾锦琳 ):告诉了我们:劳动者的艰辛,,也说明了节俭的重要性! ( 王保深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我们的学校里也屡见不鲜,例如:教室里,常明灯,厕所里,常流水,食堂的潲水桶里尽是同学们倒掉的包子和米粉……
(王保深):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在不断提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在城市里,还有许多下岗工人靠社会救济金生活,在农村,还有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在西部山区,还有许多人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 ( 王保深 ):同学们,我国的的能源并不富足,人均拥有量很少,还没到可以任意浪费的地步。大家知道吗?我国600多个城市就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 (曾锦琳 ):同学们,你们知道1度电能做些什么吗? ( 全体女同学 )能让25瓦的灯泡连续亮40小时 ( 全体男同学 )能让家用冰箱运行一天 ( 全体女同学 ) 能让普通电扇运行15小时 ( 全体男同学 )能让电视机连续播放10小时 ( 全体女同学 )能让电动自行车跑80公里 ( 全体男同学 )能将8公斤的水烧开
( 全体女同学 )可用于电热锅炒两个美味的菜肴
( 王保深 ):这些数据在告诫我们:珍惜地球资源,需从节俭开始。所以,同学们,
(全班同学): 勤俭节约的美德咱们不能丢! ( 王保深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曾锦琳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王保深 曾锦琳 ):勤俭节约要从这些小事做起: ( 全体女同学 ):爱惜粮食 爱惜物品 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 ( 王保深 ):同学们,我们怎样做到爱惜粮食呢? ( 全体女同学):珍惜粮食,避免剩餐
( 全体男同学):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 ( 全体女同学 ):不挑食、不偏食,减少浪费 ( 全体同学 ):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要及时制止
( 曾锦琳):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 ( 全体男同学 ):课间洗手不玩水
( 全体女同学 ): 洗完手,及时将水龙头拧紧
( 王保深 ):同学们,我们又该怎样节约用电呢? ( 全体男同学):室内无人时不开灯 ( 全体女同学):光线充足时,要把灯关掉 ( 全体男同学):饮水机不用要及时关电 ( 全体女同学):电脑、投影不用时要关掉
( 王保深 曾锦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全体同学齐读节俭歌):
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 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积满箩, 一块石,不算多,一块一块修亭阁, 一棵树,不算多,一棵一棵绿山坡。 细水长流不浪费,人人唱好节俭歌。
口号:勤俭节约,拒绝浪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班主任小结:
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热情地在参与,老师很高兴,希望我们绿叶中队的每一位成员,从现在起,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用好每一张纸,不浪费一颗粮食,用对每一分零花钱,珍惜每一天。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勤俭节约,拒绝浪费,共创美好校园!
附: 周总理的故事
周总理是个生活勤俭节约的人。在重庆的八年中,他的工作比大家忙,睡得很
少,但生活却和大家一样,照例是三钱油,五钱盐。有些时间特别忙碌,每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同志们担心他的健康,吃饭时给他加了个炒榨菜,而周恩来同志却语重心长地说:“八路军在前线打敌人,吃的还是窝窝头,我们在后方,没有理由更多享受。”
周恩来总理有一件补了又补的衬衣,别人叫他换新的,但他舍不得丢掉,每次破的时候都会叫邓奶奶戴着她的老花镜,一针一线仔仔细细地帮他缝补好。这件衬衣虽然有许多补丁,但他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他觉得很满意,依然显得精神抖擞。
雷锋的故事
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向以艰苦为荣、奢侈为耻,克勤克俭,厉行
节约,珍惜一针一线、一滴油、一粒米、一分钱、一度电,把一切能节省下来的都节省下来,克服暂时困难,支援国家建设。他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部队求之不得每人发两套军装、两套衬衣、两双鞋,当司务长把这些东西发给雷锋时。他却说:“有一套就够穿了,我现在穿的这套带补丁的衣服,也比我小时候穿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剩下一套给国家节约啦。”
勤与俭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 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 一天比一天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