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低压双电源备自投供电系统的实现方案研究及讨论

2020-10-13 来源:易榕旅网
低压双电源备自投供电系统的实现方案研究及讨论

作者:宋晓菲

来源:《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21期

宋晓菲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当发生突发状况主电源停电时,利用PLC 自动切换两回路电源,不但可以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还能灵活调节,成本低。

关键词:双电源备自投;供电系统;备用电源;断路器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1.098

1 供电系统方案

目前,我校的供电系统是双电源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备用电源投切如图1 所示。备用电源正常连接的时候,会适当断开联络断路器QF3,两端母线上都带有一定负载,而且并列运行。如果一次进线出现失电,例如进线1 失电,此时,需要断开断路器QF1,合上断路器QF3,从而恢复母线供电。利用人工方式来实现供电调度,存在灵活性较差、停电时间较长的问题,而利用PLC 来调度供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切换电源的基本条件是:①电源一侧进线,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电压消失,PLC 都能快速恢复供电。此外,只有在断开失电电源断路器以后,才能连接QF3 断路器。②自动投切时间尽可能短。③PLC 需要保证每一次只动作一次。④断路器出现故障跳闸以后,不能连接QF3 断路器。⑤熔断任何一个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的时候,PLC 不能误动作,手动停电操作的时候,PLC 也不能动作。

2 设计系统方案

2.1 控制断路器接线

现阶段,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一般都是采用框架式断路器来连接主断路器,控制功能基本相同。设计本系统时,主要依据目前我校使用的施耐德的M开关来阐述。假设图1 中的断路器QF1、QF2、QF3 都是M 开关,那么在电压继电器的基础上检测失压,在QF2进线端连接KV3、

KV4,在QF1 进线端连接KV1、KV2,在PLC上适当引出电压继电器常闭触点,有电的时候,断开常闭触点,失电的时候闭合。QF1、QF2 进线端断路器控制接线如图2 所示。

在图2 中,虚线框内部是来自其他断路器和PLC 的信号,实线框内是断路器本体线圈和触点;MN 是失压线圈,如果进线端失去电压,断路器就会跳开,XF 是合闸线圈,MX 是分闸线圈,M 是电动储能结构。PLC 中发出的控制信号Y0、Y1 能够使QF1(QF2)自动合闸。因为PLC 是容量较小的触点,所以启动合闸单元的元件是KM1(KM2)。跳闸按钮和手动合闸是SBF 和SBS,手动合闸最少具有两个常开触点。QF2(QF1)和QF3 的常闭触点能进行电气联锁,确保2 台断路器能同时合闸。断路器QF3 的控制类似于断路器QF1(QF2),利用PLC的Y3 和手动按钮SBS 来控制QF3 跳闸,不会出现相应的欠压线圈。QF3 的控制电源主要来源就是QF3 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可利用KM 来达到选择连接电源的目的,用PLC 的Y2 来实现自动合闸。

2.2 分配I/O 地址和选择PLC

依据实际设计需求和标准,选择三菱公司的FX2N-48MRPLC。I/O 地址线是二十四输出和二十四输入的点,以继电器形式输出,能够充分满足设计控制需求,但不能扩展模块。工作的PLC 电源是AC220 V,电源主要来源是QF3 开关。把QF3 联络断路器和PLC 安装在同一台开关柜内,为了避免出现KV 断线的问题,需要把两个常闭触点KV 连接到PLC 上,断开以后才能重新启动,以免误动作的出现。QF1、QF2、QF3 是来自不同断路器的信号,SBS1、SBS2、SBS3 是断路器手动跳闸过程中的辅助按钮触点,SDE1、SDE2、SDE3 用于输出故障断路器信号,出现故障以后电气进行闭合。利用SBS 和SDE 闭锁电源自投,能够避免手动跳闸和故障的时候,电源失去电压。投入QF3 闭锁的时候,自投指示灯会亮起,然后利用SB 按钮来解除闭锁。QT 是一种纽子开关,需要手动控制PLC 的投入和断开。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一些重要的用电单位一般采用的都是双电源供电系统。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低压双电源供电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基于FX2N-48MR 建立了一种能够实现接线、控制过程的系统,其具有灵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廖裕中.低压双电源备自投供电系统的实现过程[J].内江科技,2010(7).

[2]李红伟,王洪城,谭雪峰,等.基于PLC 实现的低压双电源备自投系统[J].电气应用,2011(6).

[3]袁有扩.基于GPRS 的双电源备自投及配电参数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编辑:王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