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XIAOGUANLI
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李子燕
长治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山西长治摘要:本文将以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主题,首先阐述了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及构建原则,并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既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为基础,以此建立具有统一性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对财政支出的规范性、效率性以及收益性等要素进行评价,属于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式,目标在于提高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益,建立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控制评价体系,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此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职,并作为后期财政预算调整的依据。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意义
1.有助于健全政府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本质在于对行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以强制性管理保障财政收支平衡,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府职能。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能够形成一定的管理和舆论压力,促进部门行政效率的提高。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更客观地审视支出体系是否合理,根据绩效评价衡量其履职能力及效率的高低,了解财政支出额度及规模,这样更有利于部门进行科学的财政规划,明确财政支出的轻重缓急,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深度优化。2.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财政规模”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财政绩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公共财政支出中一定程度地存在忽视成本、管理松散、支出随机的问题,不但造成财政浪费,而且还会加剧财政管理矛盾。而应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则能够起到监督、规范、指导的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提高体征管理的透明度,避免财政资源的浪费,减少财政收支矛盾。3.有助于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实施精细化财政管理
公共财政预算主要以部门预算编制为主,虽然这一形式有利于提高财政流通效率,但是在预算编制中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精细化程度不足。譬如政府实施职能改革后,财政支出类目并未随之变化,部分支出不降反增,影响了财政资金的有效应用。而通过绩效预算方式22
则能够有效监督各部门行政预算的支出情况,通过实际支出和预算数据的对比,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编制下年度财政预算的参考。绩效评价结果能够为各级部门提供财政支出的量化评价结果,避免以往财政投入和支出相互割裂的问题,提高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二、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在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要进行全面考核,将整体财政活动纳入评价体系内,关注多方利益主体,注重不同主体之间的相关性,尤其是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财政支出,都要进行全面记录,这样才能体现财政支出评价的全面性和相关性,从而满足不同财政报告使用主体的需求。2.重要性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往往很大,所以,在保证其全面考核的基础上,还要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指标不同所反映出的考核重点不同,在评价形式上也会有一定差异,所以,要对核心指标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同时结合财政支出的动态变化调整绩效评价内容和重点,这样更有利于突出其重要性和科学性。3.成本效益原则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要注重评价成本和效益的比例。客观来讲,绩效评价的指标越多得出的结果会更精准,但是,这些考核指标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会增加绩效考核的成本,同时指标过多也可能干扰绩效评价的相关性。所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定要兼顾成本和效益,实现两者平衡。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指标的选择缺乏法律保障
当前,国家法律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尚缺乏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其中还存在一些法律空白。由于法律支持和约束作用不足,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容易出现随意性、主观性因素的干扰,无论是在体系设计还是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无法可依、依法不严的问题,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评价的严谨性。2.审计标准匹配性较差
从当前公共财政支出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来看,其中对于基础数据的收集和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评价标准的规范性、指导性不足,在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应用上不够严谨,主要以评价人员的主观判断或者工作经验为依据,这就造成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缺乏客观性。3.定性评价多于定量评价
一般情况下,公共支出主要用于公共项目建设中,这些项目多带有公益性质,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的经济收益。因此,在财政绩效评价中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以定性评价居多。但是,社会效益指标的量化程度不足,这就造成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导致评价结果缺乏精准性。四、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公共财政支出中要加强立法建设,制定与绩效评价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绩效审计立法经验,同时更要结合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突出法律监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具权威性。财政部门要加大授权力度,对于重点、焦点问题实施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法律监督机制,一旦发现部门在财政支出中出现不规范操作,能够及时控制财政资金供应,并将其违法违规问题向上级通报,实现责任可追溯机制,将法律监督监管落到实处,在完成法律责任追求之后,才能恢复该部门的财政拨款。2.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进行科学分类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中,必须要有科学、适宜的分类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观察、分析、提炼、积累的过程,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每项指标的对应范畴、评价关系做详细分析,根据评价对象不同选择差异性的指标条件,拓展指标收集途径以及更具典型性的评价指标标准,从而形成更精准的指标数据。在评价指标运用上要具备统一性,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避免指标之间的冲突。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有六类标准,即法律标准、行业标准、财务标准、理论标准、系统标准以及历史标准。3.建立完善的指标评价库
在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中,要结合基本指标和专项指标相融合的原则。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基本指标是指财政管理中的基础数据指标,如社会通用标准、财务指标等,专项指标则是针对具体评价对象所设定的指标,如政策性指标、指出结构指标、JIXIAOGUANLI
绩效管理
财政管理细化指标等,从而提高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同时,评价指标要采取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融合的形式,定性指标包括与财政支出评价相关的内容及标准,主要以主观评价和分析为主,譬如公众的认可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定量指标则是在实践中收集到的具体数据,结合计算公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科学地评价公共财政的支出绩效。在具体财政支出类目中,一些指标具有量化条件,比如财政支出效益是就是可用数字来表示的指标,而满意度、接受度、认可度这些指标,则不具备量化标准,属于定性评价范围。在财政支出评价中,定性指标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其中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过于强化定性指标,则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指标评价库的构建中,一定要协调好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的比例,尽量多运用定量指标。4.科学运用强绩效评价结果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但要过程清晰、流程规范,同时还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政府部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决策依据,将其作为财政管理监督的必要内容,这样才有利于拓展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空间,提高其应用价值。完成绩效评价并不是代表这项工作的结束,因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才是重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履责评价、工作目标实现评价中积极运用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的依据,以此提高财政资金应用的有效性,从而构建起贯穿计划、实施、规范、监督以及成果应用的良性循环,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五、结语
在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要客观、全面地反映支出绩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监督机制,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但要规范绩效评价流程,而且还要严选评价指标,运用现代技术建立指标评价库,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监督、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提升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周铁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建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9).2.伍梦.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第三方”运行机制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8(24).3.叶峥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剖析.经营管理者,2018(08).4.赵瑞香.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思考.山西财税,2018(07).5.孙小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的实施.社科纵横,2018,33(07).(责任编辑:王文龙)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