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3-12-03 来源:易榕旅网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程伟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24期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的自身的必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多给学生留有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讨论、运动、竞争、多解、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方式。 一、以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出发点钻研教材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出发点钻研教材,就是着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分析,有所创造,心中装着学生对教材进行动态的分析。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靠自已的探索发现是靠别人的告诉获得。“发现”具有主动性,其中不但有探索、有假设、有推想、有判断、有想象、有结论,而且还有评价、有矫正、有检验。因此,它ヌ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老师钻研教材时,在理清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学生:“这个现象自己能看到吗?”“这个规律自己能发现吗?”“这个公式自己能推导吗?”“这个结论自己能归纳吗?”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剖析思考将告诉的范围尽可能縮小,将供学生探索的材料充分开发出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材料支持。 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教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对学习形成浓厚兴趣,就会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可见浓厚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2.直观操作,启迪思维

心理学表明: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用耳辨析。一种创新活动,只有创新的智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向。师生共处于教学信息流程中,不仅有追求知识的同频共振,而且也有情绪生活的情感共鸣。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凡欲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有效合作,这样才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才有利于构成培养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才有利于创造一个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喜欢,互相质疑的场所。课堂教学要创设一个民族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创设发问环境,引导学生多思善问,而且要对学生的发问及时强化。 3.独立探究,发展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应把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到导航之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对于学生能独立探究获取的知识,一定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主动获取新知,如果非老师告诉不可,也应做到只告诉非告诉不可的那个点,使学习活动同样保持探究性。

4.合作研讨,激活思维

合作研讨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主体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是思维真正活起来,是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分组讨论能使集体的智慧摩擦碰撞,在切磋中提高,又能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敢提一些以往不敢提的问题,敢去闯一闯知识的禁区。 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运用知识可分两种:一种是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含义的基础上,自觉的将需要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种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下运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问,逆向思维训练,难题巧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等。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对于同一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象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专研,勇于创新。

四、用“竞争”的形式,培养创新意识

“竞争”是信息反馈的一种好形式,它是在自然情境中自学,围绕教学目标,创作寓言,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因。教师要创设引起研讨和探究的动机,只有当教材内容有争论,却有某些不确定性,而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时,争议才是有利的,以上形式可帮助学生统观全局,提高发展水平。

最后,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基础,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情愉快时,感觉观察都比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比较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因此,教师要带着微笑,面向全体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启发学生用积极的教态感染学生,真正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总之,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肩负起培育具有创新性人才的伟大使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