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模式初探
胡云山
(大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云南 大姚 6754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本文分析了我省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建立“互联网+”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模式入手,详细的分析了该模式建立以来,我们从整个产业链、多智能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角度挖掘各种质量和安全信息,确保信息共享,形成数据和信息的闭环系统,促进我省乃至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现可控、有序、安全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数据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16-0112
1.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现状综述1.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加严苛。随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安全保障政策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但由于我省的农业尚未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相关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没有先进的生产方式,总体特征表现为散、乱、小,在进行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就目前大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乡镇农技中心虽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器设备,但检验检测机构未建立,无检测服务能力,缺乏工作经费,工作没有正常开展;二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部分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安全意识淡薄,在利益驱使下,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安全间隔期未到就采收上市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潜在风险;三是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没有专用经费和专用车辆,我县的农(畜禽)产品种植、养殖地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给农(畜禽)产品安全监管造成困难;四是我县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设施、设备短缺,经费缺乏,不能开展对农产品、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等重大安全问题检验检测,仅能完成省州下达的例行监测、监督抽检及农残等例行抽检任务。
1.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就我县而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可归纳如下:第一、自然环境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垃圾、污水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水源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增多,积聚在动植物体内,带来安全隐患;第二、行政手段监管上,由于农产品产地分散,上市交易时间参差不齐,难以集中实施全·112·
面监管,只能使用例行抽检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查,一些不良商家就会铤而走险,以获取更多利益。就生产者行为而言,部分农业生产者的受教育水平低,存在过量施用农药、兽药和添加剂,以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对于消费者而言,缺乏科学认知,部分农业产品基本生产现状是由消费者决定的,经过媒体大肆宣传,成为了无法澄清的“事实”。
2.“互联网+”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涉及许多主题和产业链。平衡了各系统质量的逻辑关系和机制,探讨建立基于大数据和Internet的三维动态管理框架,以数据共享的形式,统一和有效管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详情如图1所示。
图 1 架构互联网+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模式图
2.1 架构主体
各个主体的相关利益都会受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的影响,因此,应让各业主主体主动参与管理,相关措施可概括如下:第一、就生产者而言,应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明确他们的责任,为确保农产品
“三农”论坛
的质量和安全,在建设主体时,应充分实现质量安全控制和信息披露功能;第二、就管理部门而言,有必要从宏观角度改进安全管理问责机制,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全面细化,让相关机制贯穿各个环节,逐级压实责任,严格追究问责及实施诫勉谈话制度;第三、对社会公众而言,既是监督者,也是使用者,必须全面提升危机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度,以保证自身知情权得以贯彻,全面降低舆论误导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承受能力,避免媒体歪曲事实,对企业(生产者)、政府的诚信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社会恐慌。
2.2 架构平台
据相关资料,大多数发达国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手段是实施产业链管理。在构建相应平台时,始终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视角收集数据。使用Internet将数据传输到管理部门的云计算中心,处理、存储和在共享查询平台上发布数据报告,让各业主主体自行查询并实施监督。具体而言,采购数据指的是采购原材料时产生的各类基本信息(如农户信息、产品信息、卫生信息等);生产和加工数据是指产品进出仓库,加工过程,添加剂的使用等;流通数据是指产品流通渠道,质量检验信息和运输信息;销售数据是指消费者在终端市场购买产品的数据,如时间,批次,品牌等。
2.3 架构大数据
数据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结合的优势所在。利用产业链上的各类经营主体,可以采集到各种数据。以互联网作为媒介,将相关数据传输入云计算中心,安全储存完成之后,基于(上接第109页)
的可能性就会明显降低。学校等公共区域有必要为群众提供免费的防雷技术服务,农户安装防雷基础设施也应给予一定优惠。
2.3科学合理的避雷措施
雷电天气中,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有必要选择合适的避雷措施。人们不应该在野外一些开阔的地区停留,也不能在开阔区域内的临时建筑物内停留。在大树下避雨是错误的做法,如果必须要在大树下避雨,则需要与大树树干保持三米以上的距离。双腿要保持靠拢状态,并蹲下。很多建筑物的外部都存在一些暴露的金属管道,必须要与这些建筑物保持足够距离。
参考文献:
113
大数据,可以深入挖掘,把数据再度分析到数据中心,加以共享,让社会公众能够随时查阅相关数据,获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完成统一数据链。利用数据链,服务于各个利益相关机构,方便于民。
3.结束语正如上文所述,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其它科学技术确实发展迅速,特别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让“互联网+”模式真正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的管理模式正逐步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本文构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主体积极参与协同管理,以农产品产业链管理思想为基础,将其质量安全信息完整分享出来,让各业主主体得以准确把握,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和安全数据闭环。基于整个产业链、多智能体、大数据,云计算等背景,打破了传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新管理模式正式确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可以让信息共享强度增大,建立预警机制,控制预期风险。新模式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宏观系统,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现可控、有序、安全的发展。参考文献:
[1]刘 成,郑晓冬,李姣媛,方向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管信息化的经济分析和经验借鉴——基于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的视角[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03)
[2]肖湘雄.大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我国行政管理,2015(11)
济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作用,农村地区雷电防御工作的顺利实施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农村地区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避雷措施,并创建技术规范的防雷减灾管理模式,真正将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落到实处。
[1]郑国强.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9(04):7.
[2]杨宗凯,刘平英,周清倩.云南省雷电活动分布特征及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9):262-267.
3.总结综上所述,我国防雷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农村地区,同时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也是难点问题。由于受到经
·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