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生活》总体介绍1

2022-10-19 来源:易榕旅网
《经济生活》总体介绍

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扈文华

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 课程的性质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由此可见:

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 基本理念和追求 (1)

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少而精、管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

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

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注,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

转变学习方式――变以教师中心为以学生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课堂为中心,强调实践环节,是

课改的追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6) 改革。

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目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

二、《经济生活》教材结构的特点

1.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

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全书分为四个单元。 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 突出的思想政治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 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 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 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  树立科学发展观,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所涉及的主要经济知识: 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银 行存贷;股票、债券、商业保险;利润、利息、股息;公司经营;就业与创业的 新观念;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与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我国的基本 经济制度;WTO及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等。 框架设计思路: 课程整合 生活主题 生活内容 学科知识 价值观 生活与消费 生活的体验 如何花钱 消费的意义 消费者 劳动、生产经营 生活的创造 如何挣钱 劳动的意义 劳动者 收入与分配 生活的保证 如何分配 财政的意义 管理者 面对市场经济 生活的“舞台” 如何发展 经济建设的意义 建设者

2.结构设计的总特点

(1)这一方案,力求以人为本,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为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 (2)这一方案,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这一方案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总量。

3.需要说明的问题

(1)教材结构对课标顺序作了微调。

教材基本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的顺序来编写,只是在局部作了微调。按照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放在第四单元。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熟悉经济生活的程度,教材总体思路按“消费――生产――分配――市场”来设计。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思路并无不可。但是,因为从微观讲起,容易忽略人们微观经济活动的制度背景,甚至可能造成“我们的经济活动是在私有制条件下进行的”误解。所以,在安排教材结构的时候,为强化对学生进行基本经济制度的教育,强化公有制为主体的观念,强调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制度背景,教材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前置到第二单元,即讲生产时作为经济制度背景来安排。这样处理,既强化了政治观点的教育,又使教材总体逻辑更顺当。

(2)教材结构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逻辑。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有助于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应该说生活本身无逻辑,生活是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如果机械地按生活内容安排教材结构,容易引发人们不同理解的争议,出现重复交叉、前后倒挂甚至畸轻畸重的状况。生活的发展不是单向度的、匀速的,而是向上下四方辐射的,有些内容在某一点上会急剧膨胀。而我们的教材,则要考虑教学逻辑、容量均衡和先后衔接。可见,现在的教材结构,应该说是学科教学的体系。这种体系既不同于大学经济学的体系,也不同于生活的简单扩展。采取结合生活讲经济知识的办法,设计不同于经济学体系的教材结构,是《经济生活》结构的一个特点。

三、《经济生活》呈现方式的特点

1.关于呈现方式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针对以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概

括。但主要的,是缺乏对学生的关注,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时代感,没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为了增强教材学的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教材的形式设计应该有新突破。也就是说,在教材呈现策略上应该下功夫。

举个例子来说。帮人改正错误,通常的办法是批评。这种批评是必要的,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非洲有个部落,那里有个习惯――用赞美去教训。谁犯了错误,就让他成为全族大会的主角,站在全族人面前。族人并不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谈危害、提希望,而是赞美他为族人做了哪些好事,如何帮助别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而且真心诚意地赞扬他。当大家讲完,就高高兴兴地散会。在这个故事中,犯错误的人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吗?不是。不知道自己错误的危害吗,也不是。他还会再犯同类错误吗?可能性更小。采用这种方法,张扬了人的善性,同时也遏制了他的恶性。如果直接批评、遏制其恶性,反面有压抑其善性的可能。从达成教育目的而言,用赞美去教训可谓高明的策略。

这件事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启发,对于教材的形式设计有启发。如果我们把教材的理论和政治教育观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他们会因成人化、枯燥而不易接受,甚至有逆反心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南其辕而北其辙。如果我们在形式设计上,先把学生引进真实的情景,提出他们关切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研究,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教训,理性地审视这个问题,则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纳入我们预设的轨道,引领学生朝我们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进发。

这里涉及教材观、学生观的问题。现代教材观认为,教材不是灌输真理的圣经,不是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而应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优秀的教材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是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平台。

有鉴于此,我们的教材设计,从真实情景出发,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通过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设计,引领学生感悟内容目标的意义。在这种开放式的设计中,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2.教材的呈现模式

(1)单元导语――其内容是:话题引入,承前启后,提示单元主要内容、单元教学达成的主要目标。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各单元的导语连排,即整本教材的提要。

(2)各课引言――是单元引语之子。其内容是:课题的引入,承前启后,本课内容提示,学习本课的意义。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本课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本课内容,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全书各课引言连排,即全书内容简介。

(3) 框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一层次。有具体的内容框定,其分量一般讲一课时。

(4) 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也是最小的层次,讲更小的话题。每框2-4目。

(5) 活动导入――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平台,也是合作探究的小课题。有的针对本框或者本目的主旨,有的针对某个观点。其作用,有的侧重于导入;有的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课题、路径。

(6) 正文――广义上讲,教材活动设计和宋体字都是正文。宋体字主要用于事实的叙述,逻辑的论证,基本的结论,知识的剖析和运用,提出行为要求的预期等。

(7) 辅助栏目――主要安排三类:一是名词点击(解释相关学科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正文);二是相关链接(提供例证性说明,图示性说明,扩展性说明,解释性说明,引申性说明);三是专家点评(侧重于理论上的剖析、归纳、介绍)。这些内容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为教材的中心逻辑服务。由于这些设计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衍、思维逻辑的需要而精心安排的,所以它形散而神聚,为教学内容的主旨服务。

(8) 单元综合探究――是本单元的小课题、长作业。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对于单元综合探究,可以早做安排,然后让学生课下做,最后整理总结,把最终成果呈现出来。

此外,新教材的语言力求简明、朴实、活泼、深入浅出;课文配以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烘托主题,将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观赏、阅读、理解和把握。如教材第四课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漫画、第五课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漫画、第七课表现同富不同路的漫画、第十二课表现生产全球化的图示等,都是作者和美编独具匠心精心设计的结果。

四、《经济生活》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1.体现时代感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科技发展、生产飞跃、社会生活急剧变化。思想政治课要增强时代感,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就不能不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反映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教材内容较以前的相比,内容上有较大的新变化。

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新理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路子,强调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新问题,打造诚信体系的新热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思路,以及信用卡广泛使用的新手段、人们消费和就业观念的新变化,等等,都在教材中有所反映。

这一方面突出了国家的意志,紧跟党中央的新精神,另一方面更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增强了教育教学的时代感。

2.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这个文件是指导我们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指针。加强3.67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个伟大的工种: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工程、广得人心的民心工程、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培养新人的战略工程。

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学生处处面临陷阱的今天,作为高中德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落实八号文件责无旁贷,教材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

为此,教材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统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尚道德品质的教育。

例如:讲商品,强调生产者为用户着想,货真价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讲货币,强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爱护人民币、不使用假币;讲消费,强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强调绿色消费,增强环保意识;讲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认同,爱我们的国家,拥护社会主义;讲生产经营,强调劳动光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强调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讲分配制度,强调对我国分配政策的认同,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讲税收,强调依法自觉诚信纳税;讲财政的作用,强调维护国家大局的利益,感受国家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讲市场经济,强调对我国经济改革取向的认同,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强调竞争意识、法律规则意识的培养,强调诚信、道德操守为重;讲小康目标,强调爱党爱国的教育、民族

自信心的教育;讲对外开放,强调宽阔的视野、包容的心怀,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等等。

3. 突出能力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需要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参与经济生活离不开经济知识,但是,死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益处不大。因为经济知识不是点金术,参与经济生活需要的是从不同的经济角度进行审视和选择。

比如,大家都知道储蓄存款时,存定期利率高,存期长回报大,可是为什么人们总要存些活期、短期的呢?有人种大棚菜致了富,可有人跟着种却亏了本。有人在狐皮滞销时转产减少了损失,又有人在此时购进良种扩大生产结果发了家。这是为什么?

参与经济生活,实际是进行恰当的选择。人们作出选择要付出成本,经济学上叫机会成本。你选择了这个,就意味着放弃了那些别的选择,被放弃的那些就是你的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进行利弊的权衡,需要智慧,需要知识,需要能力。这些能力,在书本上找不到,书本上没有解决你的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难怪有些经济学家自嘲说:“两三个经济学家,得有五六种观点。”“经济学家不会失业,因为原有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经济学家最有本事把事情弄得混乱不堪”――传说,外科医生、物理学家、经济学家争论谁的职业出现得早。外科医生说:“自从上帝制造夏娃,从亚当身上取肋骨,外科医生的职业就存在了。”物理学家说:“上帝在造人之前,先把天地分开,这只有物理学家才能做到。”经济学家说:“上帝在把天地分开之前,宇宙混沌一片,只有经济学家才能把世界搅得如此混乱不堪。”这虽然是个笑话,却说明懂得道理与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提高选择能力,只能在实践中锻炼,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给学生自主探究、辨析、选择提供方便,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例如: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现代信用工具的能力;比较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提高消费选择的能力;从不同角度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正确把握经济趋势的能力;掌握就业技能,提高选择职业的实际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根据经营企业的不同条件和要求,成就自己事业的能力;具体分析投资种类,善于考虑各种因素巧投资的能力;合理配置自己的有限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能力;关注国家的财政和税收,监督政府部门的能力;分析分配当中的问题,理解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能力;参与小康社会建设,为本地出

谋划策的能力;了解外贸中的冲突,妥善应对反倾销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实际是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复杂事物会辩证思维,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引导学生学会权衡利弊、果断作出正确选择。说得高一点,就是教给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种种智慧。

五、使用《经济生活》教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不应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课程改革,强调提高觉悟,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正确的。但我们对此的理解应该全面而辩证,也就是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课程改革是扬弃,以前的问题要改,以前的成绩要发扬。我国基础教育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扎实的,这一成绩在国际上得到公认。

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有教育学根据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就获得能力。觉悟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内化和认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觉悟。如果我们在改革中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将陷入新的误区。

2. 不应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次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可以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用新教材,对老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只要是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多方面。一是先于学生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二是为学生提供三贴近的、典型的教学资源;三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各种活动;四是驾驭学生的课上课下活动,并在其间适时评价、引导;五是为学生释疑解惑,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后所得的结论,要剖析清楚,指出易混易错的地方,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3. 加强实践环节要有度

在活动和实践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积极思考,获得体验,并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智慧。这是我们使用教材要刻意采用的教学方法。但是,采用活动教学、特别是安排学生社会实践,要从实际出发,要有精心设计和组织,要追求效益,要适度,更要注意安全。我们要防止从一端走到另一端,防止为了活动而活动,防止对学生时间的浪费,更要防止对学生造成伤害。

4. 要积极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

评价、考试,是广大师生关心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课程改革应该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于评价改革,只能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产生可行的、好的办法。关于评价改革,教育部有关部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会提出相对具体的要求。教师需要据此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客观公正、行之有效、可以操作的方法。同样,对于评价改革,既要发扬过去的成绩、采用过去有效的方法,又要依据课改理念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说到底,这个问题是实践问题,是创新问题。

5. 注意把握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的进度

新教材共有12课、24框。每一单元有一个“综合探究”,需用1课时展示成果。整本教材的总设计学时数为28课时,剩余的时间为机动课时。用一学期讲完。

乍看教材,似乎教学内容比上一轮教材没减多少,个别地方还有所增加。上一轮经济常识讲一学年,这本经济生活则讲一学期。于是有的老师提出如何把握教学分量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有依法执教的观念。对于教学内容,把握到什么程度,应该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根据。有些内容,虽然新教材涉及,但是并不要求像过去讲那么深、那么全。如果老师想把自己所熟悉、所知道的知识,都讲给学生,对教材深挖洞,那么教学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老师依据课标,对教材涉及的知识作少而精的处理,抓住要害和智慧,教学任务在既定的时间内是可以完成的。

其次,从实际出发,弹性处理教材。尽管教材按框安排内容,一般一框讲一课时,但毕竟各框内容深浅不同,有多有少。因此,教师需要灵活处理,从实际出发来安排教学进度,从总量上控制教学内容。

各位老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程改革的动力、检验教材的标准,只能是广大实验区师生的教学实践。教材的完善,有赖于广大实验区的师生与教材编者共同努力。作为实验教材,肯定有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参与实验的老师关注思想政治教材建设,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修改的具体意见,及时反馈给教材出版单位。谢谢。

《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 陈友芳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各位老师,新教材《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各位老师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我们进行商品交换使用的都是纸币,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本框的第三目,我们对纸币进行了科学分析。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而纸币拥有金属货币并不具备的优点,因此,纸币这种价值符号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通用的交换媒

介,然后教材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告诉我们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三目:纸币。

第一课的第二框叫“信用工具和外汇”。人们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并不是只有现金结算,而是经常使用各种信用工具进行结算。于是第一目“信用工具”集中介绍两种常见的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我们教材所说的信用卡是从广义上说的,而不仅仅指贷记卡及准贷记卡。第二目“外汇”则专门介绍什么是外汇、什么是汇率以及人民币币值为什么要保持稳定。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货币的本质及职能,有助于学生理性地对待货币,克服拜金主义倾向。

前面说过,要消费、交换,人们还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所以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就领着我们去认识价格现象,这一课安排了两个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安排了两目。消费者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商品的价格因时、因地而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教材首先就从这一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价格?在列举了气候、时间、地域及生产条件等主要影响因素后,教材接着追问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渠道影响价格的,由此得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影响价格”这一理论,并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

但是价格的高低波动并不是任意的,它的背后有一个价值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于是教材接着就分析商品的价值究竟是如何决定的——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随后分析了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最后,教材总结包括第一目在内的前面的理论,引出了价值规律这一重要经济规律。以上就是本框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的内容。

如果说第二课第一框重点研究了供求对价格的影响,第二框则反过来,即研究价格变动对生活及生产的影响。在第一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材首先分析了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并得出一个结论:一般说来,商品价格越高,则消费者的购买量越少。接着指出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着重指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一是替代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二是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在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教材在这一目指出: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可以为广大学生认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货币认识完了,价格也认识完了,自然该去消费了,所以第三课就引导大家去认识消费现象了。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包括两个框题: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第一框的第一目“影响消费的因素”,教材主要依次分析了居民收入及物价水平这两个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其中在考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时,教材分别分析了当前收入、未来收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第二目“消费的类型”,教材首先主要从交易方式的角度依次分析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然后还从消费目的角度对消费类型进行分类,并指出了消费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注重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在第三目“消费结构”,教材首先指出什么是消费结构,接着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消费结构的变化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水平的影响,最后教材重点分析了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并对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意义进行了分析。

教材在第二框的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主要分析了四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现象: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现象,教材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各种消费心理的基本表现,并一一对它们作出了科学的评价。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教材依次分析了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它的设计是出于以下考虑。金钱是什么?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钱应该怎样利用?这是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一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本单元的知识点是介绍货币、价格、消费。货币就是金钱,商品价格是用钱来表现的,消费不外乎是怎么花钱。所以金钱观问题与这三课的内容都密不可分。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其次,正确对待金钱,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金钱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此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代高中生有更多的机会与金钱打交道。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再次,这一问题可操作性强,便于在班级形成探讨、争辩的气氛。对金钱观的看法,在社会上可谓众说纷纭。搜集相关的关于金钱观的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争鸣、分析,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我们的消费离不开商品,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消费的商品从何而来?当然是生产出来的,因此,顺理成章,第二单元就应该研究、分析“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生产”。

正是按照消费离不开生产这一逻辑,教材在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首先介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材首先从四个方面指出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然后从三个方面介绍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这就是第一目“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内容;过渡到生产以后,教材则在第二目“大力发展生产力”重点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出发介绍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发展生产,二是主要分别从国家的工作中心及改革两个方面介绍如何发展生产,这是这一目的重点。教材在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则重点介绍我国生产的基本制度背景,这一框包括两目: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第一目,教材指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然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一一进行了介绍,主要是介绍它们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教材接着介绍、分析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最后,教材告诉我们如何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第二目,教材首先对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一一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它们的含义、地位、作用,在介绍完这些内容以后,教材接着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并告诉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与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及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大家想一想,商品是由谁生产出来的?在现代社会,财富主要是由劳动人民在企业中创造出来的。所以,第五课就专门分析财富创造的主体,正是按照这一逻辑,第五课叫“企业和劳动者”,它包括两个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包括两目: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在第一目,教材首先介绍什么是公司及公司的基本特征,然后重点分析公司的两种基本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共同之处,教材一一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最后,教材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包括两目: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在第一目,教材

首先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劳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光荣,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然后教材对就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顺着这个逻辑,教材接着针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问题,从国家和劳动者个人这两个方面介绍如何解决好就业问题,尤其是重点强调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在第二目,教材介绍了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而重点则是从国家和劳动者个人两个角度介绍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既然财富的创造离不开企业,而创办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教材接下来分析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对企业来说是筹资,而对提供富余资金的人来说,则是投资,所以第六课叫“投资的选择”,其实连接这一课的逻辑是介绍企业的筹资方式,这一课包括两个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包括两目: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第一目,教材对什么是储蓄存款、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及储蓄存款的回报——利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教材对储蓄存款的两大基本类型——活期储蓄及定期储蓄的特点作了重点分析。在第二目,教材主要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及结算业务。第二框包括“股票、债券和保险”包括三目: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稳健的投资——债券;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在第一目,教材对什么是股票进行了介绍,并指出股东享有的基本权利,指出股票不可退还但可以转让。接着教材对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作了介绍,由此指出股票投资的特点——高风险、高收益。在第二目,教材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债券后,将重点放在介绍几种主要的债券形式上,学习了这一部分内容以后,我相信学生会对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这三种投资形式的特点有一个基本完整的了解。在第三目,教材会告诉我们什么是保险,保险业务有哪些基本类型,以及订立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设计这个综合探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认清就业前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就业及自主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为成就个人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创造社会主义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二单元介绍完生产以后,接下来该介绍什么内容?逻辑十分明确,既然已经创造出了财富,那么接下来当然就得介绍这些财富该如何合理分配。因此,顺理成章,教材的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就是“财富分配”,告诉我们“为谁生产”。所以这两个单元,第二单元是谈财

富的创造,第三单元是谈财富的分配。

财富分配主要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在第三单元的第七课,教材介绍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所以第七课就叫“个人收入的分配”。这一课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阐述了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及其意义,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重点介绍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及其意义。

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包括两目,第一目“效率与公平”首先介绍什么是效率,并介绍了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接着介绍什么是公平,并告诉我们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体现。在第二目“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材首先介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然后介绍我国是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为什么要兼顾公平;最后,教材的重点是谈怎样兼顾效率与公平。

在介绍完个人收入分配后,第八课向我们介绍国家收入的分配。这一课包括两个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及“财政的巨大作用”。在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主要介绍财政的基本理论,主要要求学生把握财政收入的四个来源、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财政支出的五个方面以及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财政的两大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人民生活有保障。这两个作用也就分别构成了这一框的两个目。在第一目,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财政的作用,以基础设施工程为例介绍了财政的资源配置作用,接着介绍财政的经济稳定作用,在这一部分,教材还对如何正确运用财政政策作了详细分析。最后,教材分析了财政的经济发展作用,财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及促进科学教育事业、高科技的发展,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在第二目,教材也是从三个方面展开,指出财政是国家政权及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最后指出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第九课“征税与纳税”是对第八课的深化,是继续在分析国家的收入分配。这一课包括两框:“税收及其种类”及“依法纳税”。在第一框的第一目“税收的基本特征”,教材主要讲税收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什么是税收,重点是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及固定性。在第二目“我国税收的种类”中,教材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种税种,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它们的含义、纳税人、特点及意义。

在第二框的第一目“纳税人与负税人”,教材主要要求学生区分两个概念——纳税人和

负税人,在第二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则对学生进行依法诚信纳税教育,告诉学生为什么要依法纳税,违反税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违反税法将会受到哪些处罚。

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效率与公平问题是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同时又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这个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分组讨论、全班辩论、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树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前面三个单元分别介绍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也就是说,对经济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作了初步的介绍。那么教材接下来该说什么呢?大家知道,自从人类有了商品交换以后,社会经济活动就都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然而在不同的社会,这些经济活动表演的舞台就不一样,那么在我们国家,这些经济活动是在什么舞台上表演的呢?在我们国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经济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因此,在第四单元的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材着重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学习这一课有助于高中生深入理解我国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框题: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第一框的第一目“市场调节”,教材首先从资源的相对稀缺出发,分析了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然后介绍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以及市场调节的优点。在第二目“市场秩序”,我们的教材首先从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离不开市场秩序出发,指出了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接着教材着重介绍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一是市场秩序的规范离不开市场规则,二是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在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教材首先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一是市场不能做的领域,二是市场能够做,但由于“三性”可能做不好的领域,然后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由此带来的后果:资源配置、利用的低效率,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在第二框题的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材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后分别从所有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三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教材的分析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二是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那么,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简单说来,近期目标是为了全面建设一个小康社会。因此,第十一课叫“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习这一课以后,大家会对我国经济活动的目标有着全面的认识,有助于高中生深入理解经济生活。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包括两个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第一框题的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教材首先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介绍我国总体小康的成就,然后指出总体小康水平依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及发展很不平衡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大好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第二目“经济建设的目标”,教材一一介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题的第一目“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材首先从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引出科学发展观,然后着重介绍、阐述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在第二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教材主要从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及统筹区域发展等四个方面入手,介绍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前面十一课在分析我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暂时不考虑我国经济生活与外界的联系。当然这是不符合现实生活的,不过现代经济学都是这么做的。因此,在最后一课,我们的教材把经济生活放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所以第十二课叫“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因此,加上这一课,我们整个教材的思路,或者说逻辑结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进行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生产活动,以建设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包括两个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在第一框的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趋势”,教材主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载体,在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材主要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在第二框的第一目“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教材主要分析世贸组织的功能、原则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活动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指出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在第二目“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教材首先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介绍我国二十多年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即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然后教材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使得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接下来教材的重点就是从“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出发,介绍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在最后,教材指出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设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这一探究活动,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抓住各种机遇,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探究展示的,正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第二,青年是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必须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本领。在第十二课主要是从战略、宏观层面介绍我国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至于具体怎么采取各种措施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十二课并没有讨论。本综合探究希望学生结合本地或我国的经济建设实际,针对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在充分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本探究活动是属于操作层面的。第三,应当说,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一个方面是必须让学生加深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另一个方面是必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探究活动涉及的面很广,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正好可以实现上述两个目标。

《经济生活》的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包括两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其中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包括三目: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第二框包括两目:信用工具;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3、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4、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3、什么是外汇、汇率;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其中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包括两目: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其中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包括两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包括两框: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其中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包括三目: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其中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包括两目: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1、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3、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的含义、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4、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要点: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所引发的消费现象的表现及对它们的评价;2、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包括两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包括两目: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要点有: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3、混合所有制经济。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7、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包括两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其中第一框“公司的经营”包括两目: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其中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包括两目: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知识要点有:1、公司的特点。2、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3、公司的组织机构。4、国有企业为什么要以公司制为方向。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6、企业兼并与破产。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的知识要点有: 1、劳动的意义。2、就业的作用;3、我国的就业问题。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该怎么做;劳动者自己该怎么做5、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6、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7、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国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本人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包括两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其中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包括两目: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我国的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包括三目: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稳健的投资——债券;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要点有:1、储蓄存款的含义。2、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3、利息的含义及计算;4、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区别;5、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主要业务。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的知识要点有:1、股票的含义、特点及股东的主要权利。2、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及特点;3、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4、保险的含义及保险业务的种类。4、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包括: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以及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其中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包括两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包括两目:“效率与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要点有:1、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 的知识要点有:1、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2、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两个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其中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包括两目: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其中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包括两目: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民生活有保障。

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识要点有:1、财政收入的种类;2、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3、财政支出的种类;4、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

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识要点有:1、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现: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4、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运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运用;经济过热时又如何运用)。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包括两框:“税收及其种类”及“依法纳税”。其中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包括两目:税收的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种类。其中第二框“依法纳税”包括两目:纳税人与负税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的知识要点有:1、税收的含义及特征;2、增值税的内容、优点。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作用。

第二框“依法纳税” 的知识要点有: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表现及其处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包括: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框“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包括三目:“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其中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加强宏观调控”。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要点有: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价格、竞争、供求);3、市场调节的两大优点。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规则、社会信用制度)。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知识要点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包括两个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

康社会经济发展”。其中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包括两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及“经济建设的目标”。其中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包括两目:“树立科学发展观”及“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要点有:1、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2、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3、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的知识要点有: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包括两个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其中第一框“面向经济全球化”包括两目:“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其中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包括两目:“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要点有: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6、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的知识要点有: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4、对外开放是长期基本国策。5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战略措施。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5、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