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网站以及网上课堂的不断普及和完善,给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使整个教育环境快速的发生变革。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目前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建设上,有重复建设、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低水平开发、偏重素材开发、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在应用上,偏重于教材的补充扩展,教学资料的堆砌,较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较少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和信息的反馈。这导致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益降低,基至背离网络教学的初衷。 本文从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角度出发,探讨以专题学习网站为技术平台,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途径。要点如下:
1、 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网络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的实际意义。
2、论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的教育研究实践,探索建设“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原则规范、应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模式,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反思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研究的实施过程,整理出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的几个关键步骤:选题、前期调查与分析、专题内容设计和系统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的技术与工具。
4、反思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研究的实施过程,通过对“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真实而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反思、归纳、总结,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探索出以“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课堂内教学、课堂外活动、课堂内外结合的三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第1章 前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丰富人们生活,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到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中。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网站以及网上课堂的不断普及和完善,给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使整个教育环境快速的发生变革。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目前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建设上,有重复建设、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低水平开发、偏重素材开发、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在应用上,偏重于教材的补充扩展,教学资料的堆砌,较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较少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和信息的反馈。这导致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益降低,基至背离网络教学的初衷。
本文从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角度出发,探索以专题学习网站为技术平台,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途径。
1.1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提出 1.1.1专题学习网站提出的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
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
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但是我国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却令人堪忧,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娱乐、
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而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工作和创造性的工作。难道我们从本来就紧张的教育经费中抽出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辟建了校园网,却只是让学生知道上网就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收发E-mail吗?显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与网络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我国的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状况之所以这样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网站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怎样的信息与服务。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网络教育呈现以下特点,网络学校只是沿袭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基本模式,网络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义,授课的形式由在同
一教室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在不同地方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授课中的被动接受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所具有的协作性、交互性、探索性等优良特色,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网络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网络的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学校网站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无边界性,使学校的教学半径能够迅速延伸到几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得以迅速提高;它的易接触性,使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面向大众的终身教育有可能真正实现;它的无时限性,使得教学的组织可以更加灵活,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学。这一切对于整个的教育领域,从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到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很多,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极积参与到网络教育模式的研究中。2002年4月,中央电教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2],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项课题。成都十二中接到此课题立项任务之时,也是学校《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成果之时。寻找一条如何将研究更为有效深入地继续下去,如何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途径,成为课题组亟待解决的问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将研究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好途径。学校申报成立了《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组,选择“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了网站的可续持发展性、网站的辐射性、综合性。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1],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
进行的。“创新教育”仍是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使得网站具有了可持继发展性。由于创新教育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教育活动,这又使得网站具有了辐射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作为课题主研人员,本文作者全程参与了组织、策划、
管理、研究工作。经过近四年的实践研究,该课题已经结题,本文作者代表学校课题组参加
了四川电教馆和中央电教馆的课题评审答辩。本文就是作者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复的实践、反思、总结,而撰写成的。 1.1.2专题学习网站研究的意义
专题学习网站是围绕与某门课程或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学习专题而展开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5]。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的学与教的实践,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型形式,它既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也不同于针对某一知识的课件,或某一门课程的网上教材,更不同于一个学科的专业网站。专题学习网站选择某一有意义的学习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收集与专题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像、视频资料信息,扩充学习资源库,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本专题相关知识点,甚至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形成专题学习网站。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习的主体、参与者和探究者,学习过程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认知工具,进行发现、探索的过程。 1、学校专题学习网站能体现各个学校的教学特色。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建立自己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网站的超时空特性,不仅能让本地区内的人们更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你们的学校。
2、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桥梁。网络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的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增长。这对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高投入学校和条件差的学校在获取教育资源的权力上达成平等,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均等的得到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不会再受到学校水平、教材、教师能力的限制。不仅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
能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理想。
3、学校专题学习网站能提供教学互动的全新方式。学校专题学习网站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它可以使各个省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学校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共享。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了,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
4、学校专题学习网站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不同的学生理解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认知世界有诸多方式。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允许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学生将有机会享受最佳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5、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极佳的教学研究室。学校专题学习网站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各种优秀教案、专家论坛、网络观摩课、各科素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为教师教研提供了极佳的平台,有效地降低教研成本、提高效率。
1.2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1、解决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专题学习网站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网站建设原则的确定、网站专题内容的选取、网站设计规范的确定、网站框架的搭建等方面的问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与其它网站建设的原则既有一些相似之处又有许多的不同,这些原则的确定是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正确规范的保障。专题学习网站主题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该网站的实用性、影响力、可持续发展性,决定了网站的生命力。而网页设计的规范、风格、框架结构决定了网站应用的效率、决定了网站的吸引力。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过程中解决的。
2、探索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的模式
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通过研究,寻找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寻找师生的创新性学习、探索性
学习、全方位互动学习的方法途径。
3、如何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创新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成都十二中在1999年参与了中央教科所的课题《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并成立了课题组,由学校领导和教科室老师带领一批骨干教师在语、数、外几门学科中进行实验性研究,到2001年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课题研究要深入下去,需要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课题组需要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能调动教师积极性、推动所有学科进行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的崭新的技术环境作支撑。课题研究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成果的应用,有许多课题因为没有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应用,而使得研究失去了意义。《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而成果的应用需要兼容性强的技术平台作支撑,才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期望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得以实现。 4、资源共享
在信息资源无限丰富的今天,资源共享是每一个资源使用者的义务。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期望借助于“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1.3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方法和预期成果 1.3.1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以高初中学生及教师为主要对象,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评价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1.3.2 研究的预期成果
1、建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并全面地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2、确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的规范、基本结构。
3、 确定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的基本途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 探索出课堂教学实现了哪些方位的突破,教与学实现了哪些方面的转变。 1.4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1.4.1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
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
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10]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
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基于主题(项目)的网络学习模式,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升华和延伸,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指定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借助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学习探究活动和与其他学习者或帮助者的协作努力,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达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它既能体现专题学习网站综合学习课题的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能力。 1.4.2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课题的研究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选题新颖独到;课题研究的内容、学习方式以面向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课题研究与教学应用相结合,在网站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并注重教学应用效果的研究。 (二)为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提供专题性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和工具,把网站资源作为学习的对象,供学生浏览、查询、下载、评议、分析、交流、讨论之用。
(三)为学生提供,学习研究成果发布、共享的平台;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研究成果,提供表达的平台;提供给其他教师共享的平台;为家校沟通、交流、学
习提供平台。
(四)收集教育类、学科类著名网址,并实现直接超级联接,有序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和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
第2章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研究的实施过程 2.1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是中央电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下的子课题。课题研究分为两个大部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研究和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研究。在研究中,以建构主义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与元认知理论作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学科教学、学科知识学习为载体,以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和工具,以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借助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学习探究活动,与其他学习者或帮助者的协作努力,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能力。通过教师自觉的、系统性的、习惯性的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的创新教学行为,有效的对学生产生创新教育的整体效应。
2.2课题中几个关键词的厘定
专题学习网站 在网络环境下,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与专题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协作学习工具,围绕某一专题而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学习活动的一个数字化学习系统。[3]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很宽泛,而在本课题中,主要指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且实施的教育教学。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基本构成部分,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中度过,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着“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23]的工作。传统的教学往往压抑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把对创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创新教育研究的目的,也是“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具体内容。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是一个网站,具有网站的基本性能,为教育科研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共享化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资源、研究成果共
享化的平台;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课题研究成员的交互合作、资源共享、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一个平台。
2.3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应遵循它特有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网站建设之初确定了它的建设原则,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最终形成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1)专题性原则:网站的设计应围绕某一特定专题而展开,专题的创意与设计要进行科学的选题,主题突出、立意明确、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新颖独到、富有创造力,符合教学设计理论,符合信息时代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特点。
(2)交互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仅仅是文字的电子搬家。
(3)界面直观友好原则:网站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4)创新能力培养原则: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专题学习网站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便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文化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5)科学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6)协作性原则: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而网络为协作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因此,专题学习网站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
(7)应用性原则:专题开发与教学应用相结合。学校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并注重教学应用效果研究。 2.4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包括选题、前期调查与分析、专题内容设计和系统设计几个步骤[4]。 2.4.1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
选题是网站设计的关键,主题的选择要体现专题的特点,可以涉及与中小学生学习有关的学科知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专题学习网站不同于网络课程,课程在内容上有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性,而专题内容相对具体,更加针对一项具体的知识内容,因此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教育性:专题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符合学习对象的特点,选题内容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突出学习中的重点,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2)科学性:选题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扩展资源内 容健康、合情合理,突出专题特征。
(3)整合性:选题要在专题范围内自成体系,各相关知识点要围绕专题设立,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允许在该专题涉及的范围内含盖相关学科,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的。“创新教育”是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使得网站既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可持继发展性,由于创新教育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教育活动,这又使得网站具有了辐射面广、整合性强的特点。因此,选择“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符合以上原则。 2.4.2前期调查与分析
在网站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以问卷方式进行了前期调查研究。
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调查目的在于确定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定位与内容版块。
调查对象是: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高特级教师,省、市电教馆及省内部分大学的教育技术专家,共120人。
2.调查内容。问卷设计过程中,采用多种策略对变量进行处理。为了排除干扰,在问卷中首先对被调查者的身份、背景进行鉴别,如判断被调查者是否参与“创新教育与中学生能
力发展”课题研究或是否了解创新教育研究的相关知识,是否具有创新教学设计的经验,对创新教学设计的熟悉程度等。接着对被调查者是否进行过或参与过网络教学设计进行鉴别。如果这些项目达不到要求,被视为无效问卷。问卷的主要部分是对网站功能定位和内容版块的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保证问卷中的项目正确无误、无歧义,专门组织了问卷的试测,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有关项目和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3.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去除无效问卷4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6.6%。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支持率
调查项目
创新教育专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专题学习性 专题资源性
网站的功能定位
专题交流协作性 专题成果展示性 在线评价性 其它 学科骨干教师 创新教育研究专家
网站建设参与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在校学生 其它 在校学生 学科教师
网站使用对象
教育专家 学生家长 其它
支持率 98% 88% 97% 92% 93% 88% 4.6% 90% 89% 100% 76% 5.6% 100% 92% 89% 78% 6.7%
表 1 调查问卷
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于网站建设的必要性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对预设的几个功能模块的支持率平均大于88%,有的甚至达到了97%,而对于“其它”这一选择项的支持率仅有4.6%。这一结果说明,被调查者赞同网站的功能定位于:专题学习性功能,资源性功能、交流协作性功能、在线评价性功能、成果展示性功能几个方面。统计结果说明,被调查者完全赞同网站版块的设计。而对于网站建设参与人员,被调查者多数都认为应该由学科教
师、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网站的使用对象也确定为主要由学科教师、学生、专家和学生家长。
2.4.3内容版块的设计
专题学习网站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交流工具和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资料,应用知识和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学习网站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课件,它主要是提供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和协作研究学习环境。专题学习网站主要由专题学习内容、专题学习资源库、专题协作学习支撑平台、专题评价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四大部分从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角度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的整合。结合前期的调查结果,确定网站的内容版块如下: 1、专题知识学习
专题知识部分提供有关创新教育和网络教学的专题资源,分为创新教育基本理论和知识、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策略、网络教学评价四个部分,供学习者自学。 2、专题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部分实质上是一个协作学习平台,应用协作学习平台,为本专题的学习者创造一个协作、探索、交流、互动学习的环境。学习者能够自己建立研究专题,感兴趣的学习者可以加入研究小组参加讨论,从而促进交流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此版块分为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GEMS项目活动三个专题部分。 3、专题资源库
专题资源库既有“创新教育”相关的拓展性知识资源,又有本校“创新教育与中学生能力发展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源,满足学习者自主探索学习时用。分为创新教学课例、创新教学模块、创新教学论文、创新教学参考文献等。 4、成果展示与在线评价
教师和学生在此版块中,可以将自主学习的成果和专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发布,通过在线评价整合成为网站资源,成果发布便捷、接受并参与开放评价、充分交流与沟通,有
利于成果的用户界定与
推广。在此版块开展虚拟的答辩活动,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活动中的感悟,及时捕捉认识上的独特性、表达上的独创性,促进形成新问题和新的研究内容。在学生答辩、总结和反思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或专题网页的形式,由教师审定,通过网站管理人员统一分类发布在此版块上,既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又是网站的校本资源,还达到了历届学生成果的长期积累保存。 5、专家讲座
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实践学习的窗口,聘请高级专家作专题讲座是必不可少的。在此部分,我们将搜集相关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进行有机整理、不断充实内容,使之成为一个聆听各位高级专家讲座的讲堂。 6、互动空间
此版块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空间。在此块中,设立了教师论坛、学生论坛、师生论坛,以论坛的形式,促进师生就某个专题进行的探讨和互动联系。 7、家校论坛
此版块为学生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交流的空间,以便增进家校联系。 8、研究课题
这部分内容包括相关课题简介、参与此课题的其它学校名单及其网站链接,主要作用是提供“创新教育”相关课题及“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相关课题当前的科研项目,提供参与项目的单位等信息,便于大家了解和参与课题研究。 2.4.4系统的设计 (一)网站特色的定位 1、强大的专题学习功能
网站的内容围绕特定的专题而铺设,所有的版块均围绕这一专题进行设计和开发,具有强大的专题学习和研讨功能。 2、丰富的专题学习资源
网站的资源建设以“专题”为导向,以“整合”为特征,主题明确,在资源建设时注重资源与主题的“关联度”。在对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与专题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它以“创新教育与中学生能力发展”课题为专题,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提供大量有关“创新教育”的基本知识、扩展知识,提供大量的实践案例和实践成果。 3、灵活、有效的协作学习工具[3]
网站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协作平台和内容丰富的专题研讨区,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交流和探讨相关问题、展示成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场所。应用专题协作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自己创建专题,也可以查阅其他专题,并加入;在协作小组内,学习者可以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组内分工、共享收集到的资料、撰写小组报告、发布作品等等。 4、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专题学习网站不仅提供大量与专题有关的学习资料,同时强调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通过学习者参与网站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通过研究与协作求解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学习目标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重视自主与协作。
5、师生广泛参与,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专题学习网站具有独特的开放性,其开放性体现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及多种教育教学资源与手段的融合上。专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网站的互动空间里,可以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6、学习成果以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电子作品为主
这种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就是电子作品的制作。这种电子作品既要反映学生对专题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创新,还要体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网站风格的设计
风格是指网站的整体形象给浏览者的综合感受。这个“整体形象”包括站点的标志、色彩、字体、标语、版面布局、浏览方式、交互性、文字、语气、内容价值、存在意义、站点荣誉
等等诸多因素。作为针对中学生的专题学习性的网站,其风格按照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科学严谨与生动活泼并存; (2)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 (3)良好的学习交互能力 ; (4)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三)网站系统框架的设计
根据内容版块和功能定位的设计,确定网站的系统框架构。如下图所示:
2.5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的技术与工具
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分为文字稿本的写作和技术开发两个部分,文字稿本主要由经过集中培训的学科教师,根据统一规范的格式编写而成。网站开发技术工作主要计算机专业教师负责完成。网站的开发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服务器端以Windows2000Server为运行环境。开发技术主要用了:
1.静态网页制作技术。静态网页制作技术是一种通过标记语言,按照一定的格式整合各种媒体,如图片、文字、声音等,结合服务器实现信息网络发布的技术。“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采用Dreamweaver 4.0网页制作工具制作静态网页,网站中“专题知识”、“专家讲座”、“课题研究”等版块就是应用静态网页制作技术来制作完成的。
2.动态网页发布技术。动态网页发布技术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一种交互技术。这种技术
使得用户在网页中输入信息并提交以后,可以得到网站的及时反馈信息。“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使用了PHP4.1.1语言编写,各应用模块均是基于MVC框架开发的。网站中的“协作学习”、“在线评价”、“互动空间”等版块就是采用动态网页发布技术开发的。
3.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主要用来支持实现协作学习平台、互动空间等动态网页部分数据的存取。“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采用MySQL3.23.41数据库技术来完成。 第三章 专题学习网站应用实践研究的实施过程
专题学习网站建成之后,其维护和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应用的过程中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当专题学习网站已经初建成之后,我们就着力于网站应用的研究。以教学设计和专题研讨为载体实施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实践研究。 3.1以行动研究法开展的专题学习网站应用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以本校学生为主要对象,环境是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电教室。以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的途径、模式研究为例,此行动研究分三轮进行,具体设计如下: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设计方案
研究目标:探索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
教学内容:高一信息技术学科中关于计算机硬件部分的内容,课题为“DIY个人电脑” [2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知识目标) 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教学难点]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组装出适用性强、性价比高的电脑
[教学辅件] 计算机硬件组成知识讲解课件、“电脑超市”网站、DIY电脑评估系统软件、组装电脑的计划表
[设计思想] 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部分的内容,讲解的是硬件系统大的框架,与我们实际所用的计算机比较脱节,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纯理论性的知识来讲解,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用学习掌握。如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创新个性,是本课教学主要涉及的问题。
以人脑与电脑作类比,由学生推断出电脑硬件的组成,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电脑超市”网站的使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模拟在电脑超市选购组装自己的计算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由最先的计划®选购®模拟组装®测试评估®反思®重新选购®模拟组装®测试评估…直到组装成功,最后由老师和同学对个案进行评价。通过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操作方式,使学生思维的计划性、严密性、扩展性、反思性得到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都能成功地模拟组装电脑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个性,
布置“设计自己的智能型家用电脑方案”的课后作业。 创新教学策略的运用:
⑴以任务促进自主活动的策略:用任务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通过自主的活动——组装自己的电脑,促进学生的发展。
⑵运用激发元认知活动的策略:通过课件“DIY电脑评估系统”对学生的模拟组装进行监测评估,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再活动再反思再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元认知活动。 ⑶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把资料做成图文并茂的网页,存放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专题协作学习版块中,学生通过浏览网页内容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有机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中。 (二)教学资源
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教学需要的相关资源,包括: 1、硬件相关知识介绍 2、网上电脑超市 3、模拟组装系统 4、DIY电脑评估系统 (三)教学实践的过程 1、新课引入
提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自己动手组装电脑,而要能较好地完成此任务,必须先学习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有关知识。 新知识的掌握
⑴对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讲解。
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得出人脑处理问题的系统组成。 问题1:请回答 “3+5-2”等于多少?
问题2:你能说说你在回答问题1的过程中,你的身体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此项活动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
⑶由人脑的组成推断出电脑的组成。
问题三:电脑是人脑的仿生结构,想一想电脑应该由哪些部件组成,如果你要购买一台电脑,请计划一下它的结构。 3、任务的完成
(1)提出任务:DIY个人电脑
(2)计划:用途、金额、选用的部件 (3)进入网上电脑超市,选择组装电脑的具体部件。
(4)进入“DIY电脑评估系统”,进行模拟组装,并由评估系统对其正确性和价格进行评估。如果不能通过评估,重新审核计划,再进入电脑超市,修正选项,再进行模拟组装,直到通过评估。
(5)将自己的方案存放在网站指定位置处。
(6)教师选择几个学生的典型组装方案,由师生共同对其性价比、实用性进行评估。 4、课后扩展
布置作业:设计自己的家用智能型电脑 (四)观测记录
通过收集学生填写的“DIY电脑计划表”和网站上保存的模拟组装方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检测。课后以简单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五)教学效果的反思
通过对网站上保存的模拟组装方案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上课的学生60人,提交的方案60个,所有的方案都能通过评估,组装方案从理论上来说都是正确的。其中,有16人能综合考虑到性价比、实用性和扩展性,设计组装的方案比较合理。有35人能根据自己事先计划的用途设计组装方案,实现预设的功能。有11人所设计的方案不能完全实现自己计划的功能,但组装方案仍是可行的。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全体学生的亲身参与,积极思考,主动实践,能有效地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课后简单问卷的调查情况如下,所有学生都表示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好地掌握了教学的内容,38%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12%的学生认
为自己还有教学内容没有完全掌握。有38%的学生认为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有把握能完成真实的组装任务,有48%的学生认为在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指点下,能完成真实的组装任务,有14%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完成真实的组装任务。从问卷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强,都认为自己能从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有较多的收获。这种形式的教学,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认可度高。
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完成任务,虚拟了一个真实的环境,但这个环境下,没有充分考虑到师生、生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互动,不能充分体现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为了寻求有效解决上以上问题的途径,为了将成功的研究模式作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我们开展了第二轮行动研究。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设计方案
研究目标:进一步探索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
教学内容:高二物理课,课题为“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18]。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及思想方法 2.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3.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训练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技能,提高信息养。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得出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相关思维活动 [教学平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设计思想]:
1.课题说明:这是一堂高三年级的物理复习课,在以前新知识的教学以及旧知识的复
习中,往往由教师进行对比分析给出结果,教学限于知识的被动传授。“气体性质”一章是高中物理热学的核心内容,具有典型性,教师期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这一章的知识复习后,自主地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对“知识背后的知识”进行总结复习。以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以网络教室作为交流沟通的技术环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学科思想方法:现象→描述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规律)→既解决旧问题又解决新问题。
2.学科能力培养分析:本节课通过对力学、热学两类问题的比较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理解两类问题,从而不仅能更好地解决力学问题、热学问题,更有利于解决力、热综合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打基础。 3.体验“研究思路”,增强“方法”意识
(1)通过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现象→描述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规律)→既解决旧问题又解决新问题。
(2)通过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
A、通过对一般思路中“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并结合问题的分析,突出理想化的思想方法(对象的理想化、过程的理想化)、科学推理的思想方法和分析综合的思想方法等。
B、通过对规律建立过程的认识,突出实验研究的思想方法。
C、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认识,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强化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感悟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增强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的目的。 (3)策略的运用
A、运用“问题”调动“自主活动”,由“自主活动”促“自主发展”的策略。 B、运用“反思过程”激发元认知活动策略。
C、以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反思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活动,将所有活动情况通过专
题学习网站进行展示,然后全班讨论,共同感悟出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体会学科思想方法。通过策略的运用,学生亲自参与产生新因素,由亲身体验产生愉悦心情,进一步知道反思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训练学生应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学习的技能,进一步了解到信息技术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资源
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教学需要的相关资源,提供成果展示空间,提供教师在线辅导功能:
1、力学和热学问题知识介绍及相关现象的资料 2、研究结果上传空间 3、学生互评 4、教师在线辅导
(三)、教学实践的过程(课时2节) 1、引入:展示问题,学生进行力、热分类
2、第一课时,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查看力学和热学问题知识介绍及相关现象的资料,在独立反思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并制作成电子文稿,上传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中指定的栏目。
3、学生登录专题学习网站查阅他人报告,进行评析,并将评析内容上传。通过BBQ软件,教师在线辅导学生完成报告,实现师生的交互活动。
4、第二课时师生共同对个案进行研讨,并结合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体验、感悟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5、决新问题,突出一般思路,强化学科思想方法。
6、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体验、感悟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流程,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站。
a) 研究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b) 研究中的学科思想方法。
c) 应重视知识背后的“知识”。 6、布置作业(略)
(四)观测记录
教师课堂上在线辅导时从学生的留言记录;学生对他人报告的评价记录;学生上传的研究报告;解决教师提出的新问题的作业提交。 (五)教学效果的反思
从学生的留言记录、学生对他人报告的评价记录来看,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上传的研究报告中,有35%的学生报告叙述全面准确,分析条理清楚明了,掌握了。有43%的学生报告比较准确,分析较清楚,但不够全面。有23%的学生报告中有错误的地方,条理不是很清楚,没有完全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及思想方法。在学生提交的课堂作业中,有87%的学生能正确完成作业,仅有13%的学生作业中有错误。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感悟出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从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通过师生的共同评析总结后,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并能运用此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这堂课通过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该课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让学生体验和掌握。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也是不能直接灌输的,教师很好地应用了专题学习网站这一平台,顺利地实施了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本轮行动研究解决了师生、生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互动的问题,并进一步证实了课堂教
学中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教学的有效性,确定了相应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发现,在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环境下,不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要解决此问题,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寻找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将前两轮行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其它学科教学中,证实其有效性和通用性。操作过程略。
3.2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研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研究性、协作性学习往往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仅用网络虚拟的环境实施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利于提高学生真实生活环境的应变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我们通过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尝试开展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研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下面以高一地理教学中的一项课题的开展为例。 [课题名称]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19] [教学目标]:(课堂内2课时,课堂外4课时)
1.通过课程单元让学生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与地理学科有机整合的策略,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学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综合、重组、发布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及运用 [教学平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设计思想]:
地理学科有两大特性,一是地域性,二是综合性,人地相关的综合性研究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人类与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地关系思想贯穿
了现行地理教材的始终,是地理学科的主要思想方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人地关系思想的具体化。本课程单元的内容以观念——认识—
—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展开:由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得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形成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由观念和认识去引导、改变我们生产、生活的行为方式,使观念和认识落实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的体验、感悟,又反作用认识和观念。上述过程经以后学习的多次循环,可逐步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生根而提高地理素质。本课程单元运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在网站所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条件下进行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关系的观念。通过展开分组分课题的实地考查等实践活动,进行同学间的合作,完成综合性的研究和学习。课堂上由各小组将形成的考查报告提交专题学习网站,由组长进行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评价,由此完成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共6课时) (一)、观念的形成(1课时) 1、环境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
教师组织讨论,反思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师用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联系历史知识进行有关讨论、分析、领会“人类通过反思寻求新路”结论产生的必然性。 (1)崇拜自然 (2) 改造自然 (3) 征服自然 (4) 谋求人地协调 2、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原则
教师组织学生查看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相关资料,并及时点拨,使之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3、让“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2)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可持续发展到人口、资源、环境是否能协调发展。同学们从各方面都能体会到“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是需要全体公众一致努力,让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学生分为五个大组,自设专题及活动方案。 (二)从观念到实践
教师审批学生的活动方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查。(此步骤用了4课时) (三)从实践到观念
1、学生分组形成考查报告,并上传至专题学习网站。
2、课堂上分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评价,实现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 (四)成果推广
将考查报告上传至专题学习网站,由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同评价,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此课题运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将课堂内外的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展示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是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研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有效模式。
3.3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课外专题协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应用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主题协作学习、课外主题活动等。学校的学生机房中午和下午课后都对学生开放,学生在网站上可以进行自主性学习,可以报名参与各科的研究性课题,可以设立论坛,也可以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见解,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第四章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经过近四年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通过中央电教馆和四川省电教馆的评审。回顾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4.1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的情况
课程覆盖面:资源和应用课程的比例为80%;课时覆盖面:资源和应用课时比例为25%;教师覆盖面:参与建设和应用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师比例为90%;学生覆盖面:接受专题学习网站并受益学生的比例为75%。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评价。表2是教师调查的结果,问卷发放110份,回收106份:
专题学习项网站的应目
用性 (30分) 得分 得分率
86.7%
90%
95%
86.7%
66.7%
87.5%
75%
85.5%
26
专题学习性 (10分)
专题资源性 (20分)
专题交流 协作性 (15分)
在线评价性 (15分)
成果展示性 (8分)
其他 (2分)
总计 (100分)
9 19 13 10 7 1.5 85.5
表2 教师评价统计结果
综合问卷中教师提的建议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关于学习评价方面的资料、工具和理论较少,应充分提供,以便教师自己开展研究评价;
2、站内各个相关栏目之间缺少直接链接,读者必须多次分层进入或退出才能找到相关
材料,影响了网站的效度;
3、信息应该及时更新,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得到最新实用的信息资源; 4、提供更丰富的专家讲座。
从以上调查评测结果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网站的评价比较一致,对网站使用效果评价较高。这反映出网站的整体水平较高,网站的内容、功能等的设计与开发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但是,网站在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评价资料和工具的提供、信息的更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学生问卷发放
186份,收回178份,问卷调查的情况如表3所示:
项目指标
版面设计(10分)
技术性 (30分)
导航操作(10分)
交互性 (10分) 学习内容 (10分)
资源性 (30分)
素材资源 (10分) 课题选取 (10分) 模块划分(10分) 协作学习
学习性 (40分)
(10分) 学习评价 (10分) 学习效果(10分)
简洁,美观,能激发学习兴趣 导航清晰明了,易于操作
有合理多样的交互方式,反馈及时,有利于师生、生生的交互。
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准确,深度、广度适中
单项 得分 9.4 9.8 7.6
26.8 项目 总分
9.1
素材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典型,具有代表性 题材丰富,涵盖面广,与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模块划分合理,功能齐全
提供的协作学习平台易于操作,便于分组协作。
提供适当有效的评价方式,内容丰富,针对性强
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8.3 26.3
8.9 9.2 7.8
32.5
6.6 8.9
表3 学习评价统计结果
分析统计得出:“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技术性得分为26.8,资源性得分为26.3,学习性得分为32.5,总得分为85.6。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站评价的各项目得分都比较高,大部分都超过8分达到了良好。这些数据证明:网站各部分设计都比较合理,能令学习者感到满意。但是在学习内容的提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该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习者,特别是在学习评价方面,需要提供更多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便于学习者自评和他评。
从以上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的统计情况来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被切实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肯定。 4.2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一、建成了“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实现共享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已经建成,并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更新、完善。作为一个专门的网站,共享于互联网上,便于校与校之间、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共享交流。
图五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首页
图六 一级栏目
二、确立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主要模式
对“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过程进行反思研究,确立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主要环节和模块。
1、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见2.3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的基本环节(见2.4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1)专网学习网站选题的基本原则 (2)前期调查与分析 (3)内容版块的设计 (4)系统的设计
3、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的技术与工具的确定(见2.5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的技术与工具) 4.3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所取得的成效
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所取得的成效可以从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的模式确定、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所实现的转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4.3.1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教学的模式、途径 一、信息技术环境的创设
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能给学生创设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培养独立学习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1、充分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的训练,使学生能大量、快速地获取文字信息,综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概括。
2、运用专题学习网站资源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有利于学生多径途学习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软件既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也改了学生学的方式。学生学习的工具不仅是笔、纸、课本,而且是现代化的信息平台——网络。
3、运用专题学习网站所提供的及时反馈、交互学习的功能,实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个别化学习。 二、教学应用的模式
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的实践研究,得出了教学应用的模式: 1.课堂内
在课堂内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主要针对教学中某一个专题或知识点的学习,以专题学习网站作为资源平台实现知识的传授与自主学习研究发现相结合。
从本文第3.1节的两个研究案例中,可以总结出课堂内应用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模式: (1) 任务的设置,该任务应该是一个针对学科专题真实操作性强的任务。 (2) 专题学习网站上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3) 将自主学习的成果制作成电子作品,并上传至专题学习网站 (4) 运用网站所提供的交互功能,实现师生、生生的及时交互。 (5) 教师组织学生对上传的成果进行自评和他评 (6) 总结修改,并将学习成果保存在网站上。 2.课堂内外
课堂内外结合将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协作性学习。常常用于组织学生对学科中某一专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究,形成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
从本文第3.2节的教学案例中,可以总结出课堂内外结合应用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模式: (1)课题
相关知识的介绍,课题的引入。课题的选择应当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入应当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题相关知识的介绍放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2)分组,制定研究方案,将修正后的方案交教师审核。
(3)分组实施方案,方案的实施有多种途径,可以实地考察、采访、专家咨询、化验分析、数据统计、资料查询等。
(4)分级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电子文稿,并上传至专题学习网站。
(5)对各组的报告进行评析,经修改后将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发布在专题学习网
站上,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同评价。 3、课堂外
在网站的协作学习版块中,提供了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主题协作学习、课外主题活动的平台。学生通过登录“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可以在网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报名参与各科的研究性课题,可以设立论坛,也可以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见解。 4.3.2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实现的转变 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实现了多方面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引入的教学 教师的主导 学生的自主探索 学生的被动参与 全员主动参与 单向的传授型 师生、生生的交互型 结论的单一性 结论的多样性 循规蹈矩 勇于求异求新 思维的聚合性 思维的发散与聚合并重
独立学科的固定教学模块 带真实任务的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块 显性知识的传授 缄默知识的显性化
个体作业 协作式作业,独立与合作并存 知识的传授 思想方法的掌握
评价方式和标准的单一性 评价方式多样性和标准的全面性 偏重于智育 德智并重,施予人文关怀 4.3.3专题学习网站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一、为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搭建了平台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为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有效地推动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由于课题所设计的网站具有可持继发展性、涉及学科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使所有学科的教学向创新教学方向发生了质
的转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滋润和发展,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二、为推广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搭建了平台
各学科都应用网站进行创新教学的研究,将网站作为研究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共享化的平台。老师们通过网站可以进行创新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从而达到推广应用已有研究成果的目的。进行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研究成果的发布与共享。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转变。 三、为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搭建了平台
学生将网站作为学习途径多样化的平台。在网站上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学习,可以报名参与各科的研究性课题,可以设立论坛,也可以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见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
四、为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搭建了平台
教师们通过网站进行教师与教师的交互活动、研究成果的发布与共享,设立论坛进行自由地主题性交流,从而实现教师之间方便、快捷的交互学习。 五、为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搭建了平台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站向教师提问,教师作答,还可从网站上了解到教师的研究成果,并可从学习者的角度对教师的研究进行评价,甚至提出质疑或建设性的意见。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各种信息,便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
六、为学生家长了解创新教育搭建了学习的平台
创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需要社会、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学生家长通过专题学习网站了解到创新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到教师和学生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对于家长学习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非常有利。 第五章 结束语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较好地实现了建构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信息技
术与教学整合的一种重要模式。在本文中所提出的观念都是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炼的,不仅适用于“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也普遍地适用于其它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但对于不同的专题,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专题学习网站的发展动态,逐步完善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李克东. 专题学习网站的性质与结构. 广东省电教馆“十五”课题开题资料. 深圳 [3]柯清超. 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设计. 中央电教馆“专题学习网站”研讨培训资. 深圳 [3]谢幼如. 余红. 尹睿. 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的试验研究 http://61.144.60.222:8080/course/jgsy/web1/shiyan.htm
[4]谢幼如. 马秀芳. 余红. “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中国电化教育. 2003.5
[5]谢幼如 .尹睿. 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 200 3.1
[6]李克东. 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电化教育研究 . 2001.8、9 [7]李克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改善学习.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8 [8]余胜泉. 何克抗.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 中国电化教育. 1998.4. [9]俞国良. 创造力心理学.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10]朱智贤. 林学佳. 思维发展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4 [11]温寒江. 全面深入改革传统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中国教育学刊. 1999.1 [12]叶澜.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7 [13]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电化教育研究. 1997.3
[14]张红. 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现》. 教育技术改革. 2002.5
[15]祝希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6]Beverly Abbey 主编.丁兴富等译. 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17]李克东.谢幼如主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8]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物理室编著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物理 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6
[19]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地理室编著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地理 高一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6
[20]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 组编 普通高级中学教材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21]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1/08/content_4024091_1.htm 重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科技和创新的论述
[22] http://www.cetr.com.cn 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网
[23] http://www.pep.com.cn/200406/ca513206.htm 试论创造性教学 课程研究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