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6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2021-02-22 来源:易榕旅网


2006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2007年8月

目 录

前 言 ...................................................... 2 概 述 ...................................................... 3 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 4 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 5 黄河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6 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 7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 11 水资源质量特点 ............................................. 12 重要水事 ................................................... 13 附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 16 附图 2006年黄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图

前 言

《2006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06年黄河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概 述

2006年黄河流域总体上属枯水少沙年, 2006年黄河干流11个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全部偏小,偏小幅度在3.0%~40.0%之间,与上年度比较,除唐乃亥和利津站分别减小45.0%和7.0%外,其它站增大,增大幅度在18.0%以内。2006年黄河重要支流的11个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全部偏小,偏小幅度在24.0%~77.0%之间,与上年度比较,黄甫川黄甫、无定河白家川和汾河河津站增大,其它站减小,减小幅度在4.0%~43.0%之间。

2006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选择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重点河段,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铜、铅、锌、镉、汞、氟化物、石油类、pH等参数,采用单因评价法,并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达标统计分析。

2006年黄河流域12510.8 km河长水质评价结果,58.5%的河长劣于Ⅲ类标准;其中30个省界断面,53.3%水质劣于Ⅲ类标准;13处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4处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要求。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2006年黄河流域评价的124个重点水功能区中,参加达标统计的106个重点水功能区,全年达标率仅为40.6%,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黄河流域 2006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选择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共12510.8km河长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满足Ⅲ类水质河长5198.0km,占评价总河长的41.6%;符合Ⅳ类水质河长1930.3km,占评价总河长的15.4%;符合Ⅴ类水质河长1491.6km,占评价总河长的11.9%;劣Ⅴ类水质河长3890.9km,占评价总河长的31.1%。

2006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统计结果见表1,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见附图。

表1 2006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及所占百分比统计表

评价 河长 评价范围 (Km) 非汛期 汛期 全年 非汛期 干 流 汛期 全年 非汛期 支 流 汛期 全年 河长 所占百分比 河长 所占百分比 河长 所占百分比 河长 所占百分比 河长 所占百分比 Ⅰ~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全 流 域 12442.8 1465.0 11.8 3220.7 25.9 2029.6 16.3 1441.6 11.6 12461.3 2278.9 18.3 3450.4 27.7 1914.0 15.4 912.6 7.3 12510.8 1484.9 11.9 3713.1 29.7 1930.3 15.4 1491.6 11.9 3613.0 3613.0 3613.0 386.0 199.5 337.5 10.7 1548.5 42.9 1159.0 32.1 5.5 9.3 2081.0 57.6 1051.5 29.1 1781.5 49.3 1255.5 34.8 408.0 281.0 127.0 11.3 7.8 3.5 4285.9 34.4 3905.4 31.3 3890.9 31.1 111.5 0 111.5 3.1 0 3.1 8829.8 1079.0 12.2 1672.2 18.9 870.6 9.9 1033.6 11.7 8848.3 2079.4 23.5 1369.4 15.5 862.5 9.8 631.6 7.1 4174.4 47.3 3905.4 44.1 8897.8 1147.4 12.9 1931.6 21.7 674.8 7.6 1364.6 15.3 3779.4 42.5 黄河干流 评价河长3613.0km,全年满足Ⅲ类水河长占58.6%,符合Ⅳ类、Ⅴ类水河长分别占34.8%、3.5%,劣Ⅴ类水河长占3.1%。黄河干流比较严重的河段主要分布于石嘴山、乌素图、潼关、三门峡河段。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其中潼关河段氨氮超过地

表水Ⅲ类标准(以下简称超标)1.5倍。

主要支流 评价河长8897.8km,全年满足Ⅲ类水河长占34.6%,符合Ⅳ类、Ⅴ类水河长分别占7.6%、15.3%,劣Ⅴ类水河长占42.5%。支流污染以祖厉河、关川河、清水河、苦水河、银新沟、大黑河、三川河、清涧河、延河、汾河、涑水河、渭河、泾河、茹河、双桥河、宏农涧河、新蟒河、大汶河等尤为突出,这些河流水质全年基本为劣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

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参加评价的省界断面30个,全年水质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占43.3%,符合Ⅳ类、Ⅴ类标准断面分别占20.0%、6.7%,劣于Ⅴ类标准的断面占30.0%。劣Ⅴ类水质断面主要分布在黄河干流陕西、山西、河南交界潼关,山西入黄三川河后大成、汾河河津、涑水河蒲州、陕西入黄清涧河延川、延河呼家川、甘陕入黄渭河吊桥、河南入黄宏农涧河坡头、双桥河双桥等河段。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省界水体黄河甘宁缓冲区、山西入黄板涧河垣曲缓冲区、沁河晋豫自然保护区、全年达标率均在 90.0%以上;黄河青甘川保留区、黄河焦作饮用农业用水区、黄河郑州新乡饮用工业用水区、黄河东营饮用工业用水区、大通河甘青缓冲区达标率在75.0%~85.0%之间,黄河青甘缓冲区、黄河吴堡过渡区、黄河龙门农业用水区、黄河濮阳饮用工业用水区、湟水民和农业用水区、渭河甘陕缓冲区、丹河博爱饮用水源区、金堤河豫鲁缓冲区达标率在55.0%~70.0%之间,其余水功能区全年达标率在30.0%以下。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选取黄河干流新城桥、水川吊桥、昭君坟、画匠营、镫口、万家寨库区、三门峡公路桥、花园口、开封大桥、高村、泺口、滨州、利津13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进行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显示4处水源地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要求,占评价总数的30.8%,见表2。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逐月统计,黄河干流供水水源地达标率较低,评价的13个供水水源地中,水川吊桥、泺口、利津达标率最高,均为83.3%,花园口、滨州达标率为75.0%,新城桥、万家寨库区、开封大桥、高村全年达标率在30.0%~50.0%之间,镫口、三门峡公路桥全年达标率为8.3%,昭君坟、画匠营2个供水水源地全年达标率最低为0。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汞等。 表2 2006年黄河干流13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河名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黄河 水源地 新城桥 水川吊桥 昭君坟 画匠营 镫口 万家寨库区 三门峡公路桥 花园口 开封大桥 高村 泺口 滨州 利津 供水城市 兰州市 白银市 包头市 包头市 包头市 太原市 三门峡市 郑州市 开封市 濮阳市 济南市 滨州市 东营市 水质 类别 Ⅲ Ⅲ Ⅳ Ⅳ Ⅳ Ⅲ Ⅴ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汞 化学需氧量、汞 氨氮、化学需氧量、汞 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 主要超标项目 6

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2006年评价124个重点水功能区,其中18个没有水质目标的排污控制区仅作水质类别评价,不参与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以下简称达标)分析,其余106个水功能区进行达标统计。本年度达标水功能区43个,占达标统计水功能区总数的40.6%;未达标水功能区63个,占59.4%。评价重点水功能区河长7692.9km,其中参加达标统计的河长7300.8km,达标率为51.9%,评价水功能区湖库面积12.5km2,达标率为100%。

与去年相比,2006年黄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有所上升,由37.5%上升为40.6%,上升3.1个百分点。

黄河干流 评价重点水功能区33个,其中4个排污控制区,参加达标统计水功能区29个,达标14个,达标率为48.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9个百分点。

主要支流 评价重点水功能区91个,其中14个排污控制区,参加达标统计水功能区77个,达标29个,达标率为37.7%。

各类水功能区 按水功能区个数统计,保护区和渔业用水区达标率最高,分别为75.0%和66.7%,景观娱乐用水区和过渡区达标率最低,分别为20.0%和0;按水功能区河长统计,保留区和保护区达标率最高,分别为92.5%和60.3%,过渡区和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最低,分别为0和13.0%;评价的18个排污控制区中,水质满足Ⅲ类、Ⅳ类均为2个,劣于Ⅴ类14个。

各类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表3。

表3 2006年黄河流域各类重点水功能区全年达标情况统计表

指 标 类 型 保护区 保留区 缓冲区 总数(个) 8 5 17 达标 个数 6 2 7 达标率(%) 75.0 40.0 41.2 总河长 (km) 412.0 1724.6 828.3 1363.8 饮用水源区 21 10 47.6 12.5(km2) 工业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 渔业用水区 景观娱乐用水区 过渡区 8 31 3 5 8 5 10 2 1 0 62.5 32.3 66.7 20.0 0 442.1 2019.1 320.8 46.3 143.8 7300.8 小计 106 43 40.6 12.5 (km2) 备注:饮用水源区中12.5km2为按功能区面积达标统计 12.5 (km2) 100 12.5(km2) 212.8 621.4 191.1 6.0 0 3788.4 100 48.1 30.8 59.6 13.0 0 51.9 达标河长((km) 248.6 1596.0 384.0 528.5 达标率(%) 60.3 92.5 46.4 38.8 按功能区个数统计 按功能区河长统计

各省(区)水功能区 青海省评价的各类水功能区共12个,其中参与达标统计11个,达标8个,达标率为72.7%。甘肃省评价的各类水功能区共14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13个, 全部达标,达标率为100%。宁夏回族自治区评价的各类水功能区共13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8个, 达标3个,达标率为37.5%。内蒙古自治区评价的各类水功能区共12个,参与达标统计9个,达标2个,达标率为22.2%。陕西省评价的各类水功能区共23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21个,达标6个,达标率为28.6%。山西省评价的各类水功能区共25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21个, 达标6个,达标率为28.6%。河南省评价的各类水功能区共31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28个,达标11个,达标率为39.3%。山东省评价的各

类水功能区共12个, 参与达标统计12个,达标6个,达标率为50.0%。

各省(区)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表4。

表4 2006年黄河流域各省(区)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统计表

省 区 类 型 评价个数 保护区 达标率(%) 评价个数 保留区 达标率(%) 缓冲区 饮用水源区 工业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 渔业用水区 景观娱乐用水区 过渡区 达标率(%) 小计 达标率(%) 72.7 72.7 63.6 100 84.6 92.3 37.5 37.5 37.5 22.2 22.2 12.5 评价个数 0 11 0 11 0 11 13 13 13 8 8 8 0 9 0 9 0 8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100 3 100 3 100 3 100 1 100 2 100 5 100 5 100 5 100 2 100 2 100 2 2 0 3 2 0 3 2 0 3 1 1 1 1 1 1 1 1 1 100 100 0 青海省 非汛期 甘肃省 非汛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非汛期 内蒙古自治区 非汛期 1 全年 汛期 全年 汛期 全年 汛期 全年 1 汛期 1 100 66.7 1 100 2 100 2 1 100 2 100 2 100 80.0 80.0 50.0 50.0 50.0 2 2 2 2 2 2 100 50.0 100 1 1 100 2 100 2 100 1 100 2 100 2 100 50.0 50.0 50.0 33.3 33.3 33.3 3 0 3 0 3 0 2 0 1 2 0 1 1 0 1 50.0 100 2 2 50.0 100 1 0 1 1 0 1 50.0 100 1 0 1 2 100

续表4 2006年黄河流域各省(区)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统计表

省 区 类 型 评价个数 保护区 达标率(%) 保留区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缓冲区 达标率(%) 饮用水源区 工业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 渔业用水区 景观娱乐用水区 过渡区 达标率(%) 评价个数 小计 达标率(%) 28.6 38.1 19.0 28.6 33.3 33.3 39.3 51.9 33.3 50.0 50.0 45.5 0 21 100 21 0 21 0 21 50.0 21 0 21 0 28 50.0 27 0 27 12 12 11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达标率(%) 评价个数 20.0 60.0 1 100 2 0 10 1 100 2 0 10 0 1 0 2 50.0 10 25.0 25.0 25.0 50.0 50.0 3 3 3 7 7 0 7 100 5 100 5 5 0 5 0 5 0 5 75.0 75.0 75.0 100 2 0 4 2 0 4 2 0 4 2 100 2 100 1 100 1 0 1 66.7 100 1 0 1 1 100 陕西省 非汛期 1 山西省 非汛期 4 河南省 非汛期 2 山东省 非汛期 3 全年 1 汛期 1 全年 4 汛期 4 全年 2 汛期 2 全年 3 汛期 3 33.3 33.3 33.3 42.9 28.6 28.6 20.0 20.0 20.0 5 5 5 1 100 8 1 100 8 1 2 2 100 2 0 100 50.0 8 40.0 30.0 30.0 20.0 20.0 40.0 37.5 62.5 37.5 1 0 1 1 0 1 1 0 1 1 0 2 1 0 2 1 0 2 4 3 4 25.0 33.3 25.0 4 4 4 达标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黄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污染依然严重,总体上,支流污染重于干流。干流、支流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48.3%和37.7%;全流域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汛期、非汛期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44.8%和37.5%。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氟化物、石油类等。不同水期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见表5。

10

表5 2006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统计表

类 型 保护区 保留区 缓冲区 饮用水源区 工业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 渔业用水区 景观娱乐用水区 过渡区 小计 总数(个) 8 5 17 21 8 31 3 4 8 105 指 标 汛期达标情况统计 达标 个数 5 2 8 8 6 12 2 1 3 47 达标率(%) 62.5 40.0 47.1 38.1 75.0 38.7 66.7 25.0 37.5 44.8 非汛期达标情况统计 总数(个) 8 5 16 21 8 30 3 5 8 104 达标 个数 6 3 5 8 4 10 2 1 0 39 达标率(%) 75.0 60.0 31.3 38.1 50.0 33.3 66.7 20.0 0 37.5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与2005年相比,2006年黄河流域符合Ⅲ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1.6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持平,水质没有明显变化。2006年黄河干流符合Ⅲ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12.8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持平,水质有所好转。主要支流符合Ⅲ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减少3.3个百分点,Ⅴ类和劣于Ⅴ水质河长比例分别增加了9.6和0.9个百分点,水质有所下降。黄河流域2005、2006年水质类别百分比统计见表6。

11

表6 2005、2006年水质类别百分比统计表

Ⅰ~Ⅱ类 评价范围 所占百分比(%)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2005年 黄河流域 20.3 11.9 5.5 9.3 25.9 12.9 19.7 29.7 40.3 49.3 12.0 21.7 23.9 15.4 48.3 34.8 14.8 7.6 5.0 11.9 2.8 3.5 5.7 15.3 31.1 31.1 3.1 3.1 41.6 42.5 2006年 2005年 干流 2006年 2005年 支流 2006年

水资源质量特点

1、流域水质污染依然严重,支流水质劣于干流

2006年黄河流域劣Ⅲ类水河长所占比例为58.4%,其中劣Ⅴ类水河长占31.1%,全流域水质污染依然严重。干流全年劣Ⅲ类水河长占41.4%,支流全年劣Ⅲ类水河长占65.4%,其中劣Ⅴ类水河长占42.5%,支流水质污染远重于干流。

2、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

2006年黄河流域汛期满足Ⅲ类水的河长占46.0%,劣Ⅴ类水的河长占31.3%;非汛期满足Ⅲ类水河长占37.7%,劣Ⅴ类水河长占34.4%,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表明目前黄河流域水质污染仍然是以点源污染为主。 3、供水水源地和省界水体水质较差

2006年评价的黄河干流13处供水水源地中,水质满足Ⅲ类标准的占69.2%,黄河干流上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供水形势仍十分严峻。在评价的30个省界水体断面中,水质劣于Ⅲ类标准的断面高达56.7%,表明省界水体水质

12

亦较差。

4、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

2006年黄河流域评价的124个重点水功能区中参加达标统计的106个水功能区在非汛期、汛期、全年三个不同时段的达标率分别为37.5%,44.8%,40.6%,表明水功能区达标率亦然较低。 5、全流域水质没有明显变化

与2005年相比,2006年黄河流域水质情况没有明显变化,黄河干流水质有所好转,符合Ⅲ类水质河长比例增加了12.8个百分点;主要支流水质有所下降,Ⅴ类和劣于Ⅴ水质河长比例分别增加了9.6和0.9个百分点。

重要水事

1.黄河支流洛河发生水污染事故,黄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妥善处置

2006年1月5日下午在黄河支流洛河巩义市境内发生了柴油泄漏事件,当天下午5点,黄委接到河南省关于油污染事故的通报,立即启动“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本次污染事件由于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采取措施及时得力,

没有对黄河下游沿黄饮水安全造成明显影响。根据黄委和环保部门提供的水质监测结果,河南、山东两省分别于1月7日晚和1月11日晨解除警戒状态。黄委在整个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到了反应迅速、信息及时、数据准确、处置得当,效果显著。

2.胡锦涛温家宝就纪念人民治理黄河60年作出重要指示纪念大会在郑举行

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13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此作出重要指示。 11月3日,纪念人民治理黄河60年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

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黄河治理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与黄河治理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最终目标与黄河治理的阶段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治理黄河的新途径,不断开创治理黄河的新局面。 3.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开展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工作

2006年8月初,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职责,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文件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根据“重点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在较短时间内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和《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近期工作实施方案》。

2006年11月4—6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召开“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安排部署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工作。根据工作实施方案,流域监测中心和各分中心全面开展辖区内省界缓冲区入河排污口调查、省界缓冲区及省界水质站点设置查勘和省界缓冲区标示建设等工作。 4.引黄济淀生态调水11月24日正式启动

14

2006年11月24日16时,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山东位山引黄涵闸,向河北省白洋淀紧急供应“生态水”。为缓解白洋淀地区的“水荒”,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障淀区及周边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国家防总决定实施“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

为保障引黄济淀调水水质安全,根据黄委水调局“关于下达2006年引黄济淀期间水文水质监测任务书的通知”和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06年引黄济淀水质监测实施方案”,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和黄河山东水资源局,于11月18日开始对黄河干流小浪底、花园口、高村、孙口、位山闸5个重点河段进行水质旬测。

监测评价结果显示,除高村河段水质为Ⅲ~Ⅳ类外,小浪底、花园口、孙口、位山闸河段均为Ⅲ类水质。表明引黄济淀调水水质良好,可以满足白洋淀地区生态及生活、生产用水水质要求。 5.黄河兰州段两月内连续遭受四次污染

10月22日下午4时,兰州市南滨河路体育公园附近一排污管道向黄河排放红色污水,致使下游1公里的黄河水变成了红色;11月21日,兰州黄河大桥西侧黄河再次遭遇一家供热站排放的“玫瑰精”袭击,并持续约90分钟;12月5日,大量泛着白色泡沫的红

褐色污水,沿着黄河支流奔流而下。兰州市环保局认定,红褐色污水及白色泡沫污染为兰州百美纸业有限公司所排放;12月22日上午10时许,黄河流域兰州段突然出现大面积异常,乳白色的液体污染了整个河水……短短两个月内黄河兰州段竟遭受了4次较大规模的污染。虽然污染事件没有影响到兰州城市供水,但这些事件频繁发生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思考,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却因为人为的大规模偷排四次“变脸”,她在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

15

附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单位:mg/L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标准值 分类 项目 pH值(无量纲) 溶解氧 ≥ 高锰酸盐指数 ≤ 化学需氧量(COD)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氨氮(NH3-N) ≤ 铜 ≤ 锌 ≤ -氟化物(以F计) ≤ 砷 ≤ 汞 ≤ 镉 ≤ 铬(六价) ≤ 铅 ≤ 氰化物 ≤ 挥发酚 ≤ 石油类 ≤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6~9 饱和率90% (或7.5) 2 15 3 0.15 0.01 0.05 1.0 0.05 0.00005 0.001 0.01 0.01 0.005 0.002 0.05 6 4 15 3 0.5 1.0 1.0 1.0 0.05 0.00005 0.005 0.05 0.01 0.05 0.002 0.05 5 6 20 4 1.0 1.0 1.0 1.0 0.05 0.0001 0.005 0.05 0.05 0.2 0.005 0.05 3 10 30 6 1.5 1.0 2.0 1.5 0.1 0.001 0.005 0.05 0.05 0.2 0.01 0.5 2 15 40 10 2.0 1.0 2.0 1.5 0.1 0.001 0.01 0.1 0.1 0.2 0.1 1.0 水质评价标准说明: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

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

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