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两课时)
坚持写日记
教学目的要求: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明确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平时作文时,有没有出现过看到作文题目绞尽脑汁、咬破笔尖也不知写什么、怎样写的现象?大家都想知道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一些大作家教给我们一些好办法,请听——(鲁迅、矛盾、老舍的名言)
2、 听了刚才的几段话,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3、 小结: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所得随时记下来。写日记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二、 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读《雷锋日记选》中的几篇日记。 三、 观察图画,交流所得
1、 自己观察几幅插图,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从书上出示的图或例文你懂得了么? 2、 全班交流。
△ 写日记有一定的格式 △ 写日记有端正的姿势
△ 写日记要坚持 要持之以恒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写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四、 重点学习日记格式及写法
1、 交流板书格式
年 月 日 天气 星期 2、 自读书上出示的三则日记,了解大体的日记内容 a 找春天 b 学打字 c 过生日 五、 布置作业
每人准备一本日记本,天天记日记。
爱护图书
教学目的要求: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明确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单位或家庭都有许多图书,而且图书的多少也会反映一个人、一个家庭文化
1
素质的重要标准。
你能说说你家中或别人家是怎样使用或保管图书的? 二、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1、 依次看书上的几幅图(上两幅) 2、 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3、 交流:
△ 书架上的书很整齐 △ 整理认真 △ 正确拿书
4、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
5、 师补充:书籍是知识的结晶,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阅读健康的图书,能够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籍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爱读书,更要细心地去爱护图书。 三、 讨论怎样爱护图书
1、 观察下面两幅图,交流:修补图书一般需哪些工具,该怎样补? (以小小组为单位,拿好带来的破书,针对实际讨论修补方法) △ 封面坏 △ 书脊破 △ 书页卷 △书面掉 针对以上四种情况讨论交流修补方法。
2、 为了书的完好无损,看图上学生该怎样拿书? 引导学生懂得爱护图书
3、 师摆好几本书,让学生上台取书,纠正学生不良的取书习惯。 四、 作业
1、 把家里的图书分类整理。 2、 做几张书签,在读书时使用。
1、 走,我们去植树(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2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植树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三月十二日是什么日子吗? 揭示课题:1走,我们去植树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2节。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① 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② 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
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 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③ 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让学生明确“到处”和“青翠”要突出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2、细读3—6节。 (1)自由读课文。
思考:植树有哪些好处? (2)读后交流。
(相机板书: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绿色宝库) (3)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① 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大树”后的景象。
③“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桥,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 (4)练习有感情地读5、6两小节。 3、细读第7节。
指导朗读。
师述:植树的好处如此之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3
三、总结全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植树有哪些好处。 2、汇报交流。 四、作业。
1、识记本课5个生字。 2、 板书:
练习背诵课文。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绿色宝库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练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同学们为绿化我们的家园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好倡议书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 提出学习任务 二、 指导倡议书的格式
一、标题。 二、称呼。 三、正文。
第一层,建议的原因或出发点。 第二层,建议的具体内容。 四、祝颂语。 五、署名和日期。 (格式大致和书信相同)
4
三、 自由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 课堂交流
2、第一朵杏花(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 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 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 板书《第一朵杏花》。 4、 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 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 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 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 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 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 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 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5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 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
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年中小孩子牢记竺爷爷的话,当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时, 他是如何告诉竺爷爷的呢? 三、 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 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 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 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 4、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5、 导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说说从这一大段中你体会到了竺爷爷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学习最后一段: 1、 齐读。
2、 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 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 汇报交流。
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3、燕子(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3、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体会感受燕子的可爱。 教学重点:
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
6
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要求:
(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 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
生字词。
(2) 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 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 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 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练习背诵该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板书: 3、燕子
外形: 羽毛
翅膀 活泼机灵 尾巴
第二课时
7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
3、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语言文字之美,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2、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小燕子说:春天固然很美,然而我们的到来一定让春天锦上添花。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8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4、古诗两首(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一切是那么充满生机。春天在人们心中是那么地美好,在画家、诗人的眼中更是别具一格,许多诗人把对春天的赞美、对春天的感受融入到一句句诗句中,
谁能背几首与春天有关的诗?(指名背诗)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句,首先我们学习第一首《江南春》。 二、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3)介绍时代背景:唐代贵族统治者大兴建寺之风,妄想借神佛保佑,长治久安,这使诗人想到了南朝统治者的覆灭,所以诗人在诗中借古讽今。 三、 初读质疑。
1、自读诗歌,扫除字音障碍。 2、根据诗句、插图,想想诗句意思。 3、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 再读解意。
9
1、品读一、二句
诗歌以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色?
(莺啼、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
师补充: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2、品读三、四句
从诗句中可以知道南朝什么很多? 师补充介绍南朝为什么有这么多寺庙。 现在这些寺庙怎么样呢?
(并不都在,有的倒塌,有的破损,飘摇于苍茫的风雨之中)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句意思。
师补充: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五、精读解情
1、 有感情地朗读。
2、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眼前是一派美好春景,将实景和想象融为一体,多么令人陶醉!诗人随之而来的触景生情,联想起历史上南朝兴寺而亡,而今的唐朝依然重蹈覆辙,怎不感慨横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指名背诵《江南春》,并说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春日偶成》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初读解疑
(1) 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10
(2) 解疑:
“傍”“随”“过”“川”怎么理解? “时人不识”怎样理解? “偷闲”是什么意思? 3、再读解意 (1) 品读一、二句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 品读三、四句
“时人”为什么“不识”? 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为什么?
(3)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习作1
教学目的要求:
1、 指导阅读例文,感知建议书的内容与基本特点。 2、 指导阅读“习作要点”提示,了解建议怎样写。 3、 指导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例文感知建议书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我们又将开展一年一次的春游活动。有的说去公园,有的说去果园,也有的说到山上去,到底去哪里呢?大家都来提一下建议,谁的理由最充分,谁能说服大家就往谁建议的地方去。 二、 范文引路,了解特点
1、 引导学生自读例文《我的建议》
思考:这篇习作与一般写景的习作有什么不同?
11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提示。
3、 小结:这篇例文主要是提出建议,写建议要去的地方的景物是让大家想去的。 4、 读例文后面的说话,引导了解小作者为什么写得好?
(因为他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
5、 小结:
写建议最重要的是理由充分。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建议要去的地方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能说服别人。
三、 分组讨论活动地点。
这次春游活动去哪里最好呢?按小组讨论,要求:一名同学陈述理由,其他同学作评委,选出最佳活动地点,再一致通过本小组意见。 四、 集体评比,确定最佳春游地点。
1、 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建议,组员也可以自由补充发言。 2、 各小组对每组的方案提出质疑,双方展开讨论。 3、 确定最佳活动地点。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要别人采纳你的建议,必须做到什么? (建议的理由充分) 二、 引导怎样把理由写充分
1、 学习范文《果园春景》及《春游古老的天坛》。
小组讨论:怎样把理由写充分? 2、 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1) 仔细观察,认真体会。
(看清楚这些景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再看看这些景物的色彩、形态等。在观察的同时,还应全身心地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写的内容才会给人真切感。) (2) 抓住特征,具体描绘。
(最好能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描绘其形态、色彩,以至声响,) (3) 按照方位,写出条理。
三、 按照以上要求,开始习作。
要求:配上插图或以前去游玩时的照片。 教师巡回指导。 四、修改誊写。
练习1
12
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处处留心”第一部分
1、引导学生自读第一部分,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2、读一读下面的两句句子,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齐读,体会第二种写法的好处。
3、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二、 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做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书上也有两句这样的句子,请读一读。 (山上的小溪丁丁冬冬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三、 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写好后,请学生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读读背背”
13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读词语,再齐读。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你能把你读懂了的词语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引导学生用上2-3个词语说话) 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 教学“口语交际”
1、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组成人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指导:
新一届的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意见,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理由。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第三课时
一、 教学“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程、租”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右边横的笔画比较多,因此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均匀,最后一笔横要稳) 3、教师范写“植”。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 教学“写好毛笔字”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曦之的材料,简介王曦之。 2、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反文旁和折文旁。 3、读贴,小结写好反文旁和折文旁的要点。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教师再指导。 5、学生再次练习。
14
5、苹果里的五角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数学题,学生讨论解法。
三月十八到了,妈妈要招待客人,100元钱买瓜子糖果等,瓜子8元/斤,糖果12元/斤,水果10元/斤,可以怎么买?
2、同一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3、板书课题
4、齐读,学生质疑
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是谁发现的?怎样才能看到“五角星”?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先读生字,读准音,读通句,标上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
(1)词语:清晰 生疏 苹果核 感触 图案 鲜为人知 循规蹈矩 魅力 ...(2)读读你认为难懂的句子。 3、说说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
1、指名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来? (1)小男孩机灵可爱,从“常客”、“跑来”、“报告”、“显示”、“拿起”、“向我要”等看出来。
(2)小男孩乐于与人交往,从“每天”、“都要”、“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等都可以看出来。
2、学生朗读体会小男孩的机灵可爱、乐于与人交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4、过渡:事情就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15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邻居小男孩向我要了一只苹果,他要干什么呢?你知道吗? 2、交流。
3、平时你是怎么切的?爸爸妈妈怎么切的?他是怎样切苹果的?
二、细读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想想和我们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
2、指多名学生读句子。 3、评议。
4、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为什么这么做?这么说呢? 举:自豪 指名读小男孩的话。 你为什么这么自豪呢?发现了新本领。
5、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切苹果,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真的,果然” 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的呢?“见过„„从未见过„„更没想到”
6、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小男孩向我展示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
三、细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到了什么? 2、讨论: (1)“这样切苹果的”是指怎样的切法?用上文的词语来说说。 (2)这一句中两次用了“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 3、读第二至四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1)“鲜为人知的图案”是指什么?
(2)第二层感触呢?两次“传话”→深有感触 (3)“我”从看到的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图案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知道了人的创造力是什么。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呢?齐读第四句。
从小处说——换一种切法
从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板书设计
显示新本领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横切苹果 创造力 深有感触
16
6、最佳路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探究课题 1、揭示课题。 2、指名朗读。 3、齐读课题。
4、请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最佳:最好、最优。
(2)“路”和“径”同一个意思,“路径”的本义是道路。 5、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很想弄明白哪些问题? (1)这“路径”指的是道路吗? (2)为什么这是“最佳路径”?
(3)“最佳路径”是谁设计的?他为什么能设计出“最佳路径”?
二、探究内容 (一)读通课文内容 1、学生听范读录音,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注意生字的读音。 (3)画出长句子的停顿。 2、学生按要求听读。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自学情况。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正确。 6、检查学生读通课文情况。 (二)探究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路径”指的是“各景点之间的道路”。
(2)格罗培斯是世界建筑大师,迪斯尼乐园就是他设计的。
(3)“路径”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时间紧迫,不容拖延,格罗培斯大师必须赶快定稿。
3、交流探究结果,教师适当点拨。注意提示抓住“马上就要”、“然而”、“还没有”、“赶快”等词语,体会出时间之紧迫。
17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5、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 6、四人小组探究相关内容。
7、组织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略作点拨:
(1)格罗培斯不愧为经验丰富的世界建筑大师,你看,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2)格罗培斯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这些词句都可以看出来:微不足道;大伤脑筋;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本来,路径问题是“微不足道”的。格罗培斯设计路径,实在应该是卖肉的切豆腐——小菜一碟,但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4)格罗培斯越是焦躁不安,越是可见他严谨的态度、认真的品格。 8、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格罗培斯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9、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已„„没有„„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更加焦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功的“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功的“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教学过程:
一、探究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读议要点:
(1)这两个自然段写格罗培斯在哪里? (2)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怎样做的?
(3)由格罗培斯的所见、所闻、所做,你读懂了什么?
(4)一般的路人会从这位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吗?格罗培斯却从中受到启发,说明了什么?
2、学生读悟议,共同探究。
3、检查学生读悟议及共同探究情况,教师做好评价导向和点拨工作。 (1)这两个自然段写格罗培斯在法国南部的葡萄园的所见所闻所做。
(2)他看到了两种做法,听到了一位老太太卖葡萄的“高招”,敏锐地发现了两种做法的不同效果的主要原因:许多园主是自己摘下来,“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别人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老太太则“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3)功夫不负有心人,格罗培斯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
18
(4)从“立即”可见时间紧迫,格罗培斯一心想到的是工作。 4、学生朗读体会两种做法,两种效果,重点体会老太太做法的高明。
二、探究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过渡: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你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自主探究。 3、了解探究结果,教师作必要点拨。
(1)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从第五自然段可知。
(2)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从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可知。
(3)为什么要“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为的是让“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期待着“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
(4)为什么要“按照足迹,铺设道路”?因为“这些踩出的小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意愿。
4、朗读体会方案的高明。
三、解读“秘诀”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1)善于从老太太这位“成功者”的做法中获取启示。 (2)成功的“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3)格罗培斯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4)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 3、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4、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引向“最佳”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19
7、人类的“老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 2、指名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最希望知道什么? (1)谁是人类的“老师”?
(2)人类从“老师”那里可以学到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听准生字的读音,画出长句子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会读新词。 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正确。 4、指名检查读生字词的情况。
5、读了课文,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
(1)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等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
(2)人类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如,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6、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流利、正确,把握主要内容。
三、自读体会 1、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都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如果有什么想法就写在旁边;若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2、自读课文,独立思考,体会理解。 3、小组交流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教学重难点:懂得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教学过程:
一、集体探究
1、自然界中的“老师”都有谁?“老师”教给人类什么?人类向“老师”学习的结果是什么?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20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里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2、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
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3、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二、课堂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所以我们应当拜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为师,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启示、有所模拟,从而有所创造。
三、 课外迁移
1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科普读物。
2、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四、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 自然界种种生物
习作2
教学目的要求:
4、 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5、 学习通过指导阅读“习作要点”提示,了解建议怎样写。 6、 指导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例文感知建议书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2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每个学期,学校都要为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奖。瞧,这里有“百花奖”、“妙笔奖”、“攀登奖”、“小主人奖”和“雄鹰奖”。我们班哪些同学能获得这些奖呢?
2、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别忘了还要说明理由。 3、公布名单并说明理由。
4、要向大队部推荐这些同学,必须附上一篇推荐的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板书:推荐同学)
二、范文引路
1、出示例文片断。
2、这是四(3)班同学写的推荐文章中的一个片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蔡嘉文同学有资格竞选“百花奖”吗?为什么?指名两三人说一说。
7、 可见,要推荐同学,写出他(她)的特点,就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板书:具体的事例)
思考:这篇习作与一般写景的习作有什么不同? 4、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提示。
5、 小结:这篇例文主要是提出建议,写建议要去的地方的景物是让大家想去的。 6、 读例文后面的说话,引导了解小作者为什么写得好?
(因为他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
7、 小结:
写建议最重要的是理由充分。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建议要去的地方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能说服别人。
五、 分组讨论活动地点。
这次春游活动去哪里最好呢?按小组讨论,要求:一名同学陈述理由,其他同学作评委,选出最佳活动地点,再一致通过本小组意见。 六、 集体评比,确定最佳春游地点。
1、 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建议,组员也可以自由补充发言。 2、 各小组对每组的方案提出质疑,双方展开讨论。 3、 确定最佳活动地点。
第二课时
四、 复习导入
要别人采纳你的建议,必须做到什么? (建议的理由充分) 五、 引导怎样把理由写充分
1、 学习范文《果园春景》及《春游古老的天坛》。
22
小组讨论:怎样把理由写充分? 2、 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1) 仔细观察,认真体会。
(看清楚这些景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再看看这些景物的色彩、形态等。在观察的同时,还应全身心地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写的内容才会给人真切感。) (2) 抓住特征,具体描绘。
(最好能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描绘其形态、色彩,以至声响,) (3) 按照方位,写出条理。
六、 按照以上要求,开始习作。
要求:配上插图或以前去游玩时的照片。 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后誊写)
练习2
教学要求: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6、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 “处处留心” 1、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话是小芳说的,哪几句话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
(2)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订正。齐读。
(5)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谈谈。
(6)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 2、第二部分
(1)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快极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
23
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2)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车速快。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3)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如:“哇,真像是飞起来一般!”“真比孙悟空的‘筋斗云’还快呢!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启、戴、氛”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示范书写“启”。提醒学生注意:写这三个字时,既要注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一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斜钩要写得舒展些。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即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读词语,再齐读。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难懂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教师讲解)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比喻学习上不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把整个枣子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也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水面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不甚了了:不大明白,不大清楚。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 寻根问底:找出事情发生的根源。 无所不晓:没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真知》
(1)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24
(3)理解诗句意思。 ①学生再读。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取真知呢?②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读背诵。 (6)课外拓展: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的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二、学生读读背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说说写写” 1、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两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一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牛字旁和车字旁。 3、读贴,小结写好反文旁和折文旁的要点。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教师再指导。 5、学生再次练习。
8、三顾茅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2、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为什么?
3、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25
4、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5、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6、由这个题目你想问自己或我什么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如果读一遍读不准的词语或句子可读二、三遍。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讲述:这段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大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便给童子留个口信:“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结拜”
师简述《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前半部分(卧龙冈景色)
结合理解“蜿蜒”、“秀丽宜人”、“青翠欲滴”、“卧龙”等。 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刘备是怎样拜访诸葛亮的) 结合理解“恭恭敬敬”、“时辰”、“半晌”等词语。 (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理解“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叫“顿开”。
茅塞: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 文中讲谁茅塞顿开?再读一读词语 (6)指名读最后一段,理解“如鱼得水”
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 “诚心诚意” 三、练习复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找找体现刘备诚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
2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板书:诚心诚意 二、精读感悟
根据学生交流相应出示句子: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通过刘备的语言,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对贤才的渴求。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引导学生读读,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体验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内心,从而领悟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认真,恭恭敬敬,体会他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求贤若渴的品质。
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谁来说说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云见日)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如鱼得水)
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那就是——(雄才大略)
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
27
三、说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这些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诸葛亮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读读最后一段。 四、迁移练习 1、课后练习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读一读,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你最想写生活中哪一处景色?
学生交流,抓住要点: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学生习作。
2、建议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三国演义》,一个月后,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板书:
8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诚心诚意 雄才大略
9 祁黄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联系治水的大禹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导入。
2、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缺乏像传说中大禹这样一心为公的人,近有雷锋、焦裕禄,古有祁黄羊。
3、板书课题: 3、祁黄羊
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你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读感知
28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想一想课文写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2、检查初读情况,理清文章层次 (1)读一读课文中难读的词语 (2)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3、指名分段读课文,感知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简介时代背景:几个大国:秦国、晋国、鲁国等。 理解“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2)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祁黄羊辞职)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3)祁黄羊第一次举荐谁?指名读有关自然段(第3—7自然段) (4)祁黄羊第二次举荐谁?指名读有关自然段(8—11自然段) (5)指名读最后自然段,悼公是怎样称赞祁黄羊的呢? 板书: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这里的“仇”和“亲”分别指谁?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3遍
2、熟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在两次举荐时分别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高贵品质。 2、指导复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如祁黄羊为什么不先举荐儿子祁午?祁黄羊在想些什么?等) 二、精读感悟
1、出示文中三处写到关于祁黄羊的“想”的句子: (1)“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2)“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3)“„„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前二次的“想了想,郑重”和“想了想,又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祁黄羊在向悼公举荐解狐和祁午的过程中,他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不先举荐儿子祁
29
午?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祁黄羊是个处事公正的人。
2、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3、练习分角色朗读3—112自然段,抓住悼公与祁黄羊的对话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4、难怪悼公要称赞祁黄羊,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出以公心) 三、指导复述 1、回忆各段大意
2、突出重点,祁黄羊两次举荐说得详细些。 3、同座互说。 4、指名复述、评议。 四、布置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板书:
9、祁黄羊
出以公心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仇人 解狐 儿子 祁午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它是一出独幕剧。 板书课题: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2、介绍剧本常识。
30
(1)播放课文分角色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听一听,和课文比较一下缺少了什么?(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
(2)独幕剧是一种小型戏剧,只有一幕,幕起开始,幕落结束。本文是个剧本,也就是演出这个独幕剧的底稿。
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看课文开头五行内容)。我们把刚才没有读到的部分的内容叫做舞台说明,剧本中方括号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看课文括号里的内容)。读的部分就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剧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朗读时,只需读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不要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把它表现出来。 二、 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自学讨论。
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 归纳出示:a)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b)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c)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 三、精读感悟 1、读第一部分
过渡: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A、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指导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练一练 指名读) 板书:爱吃鲤鱼
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 2、读第二部分
(1)分角色读管家、公仪休的话
出示句子: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齐读) 板书:拒收鲤鱼。
(2)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其实这是假话,他这样说才能让管家把鱼带走。 送鱼的目的是有意讨好。)(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
31
解,管家的无奈。
过渡:为什么公仪休喜爱吃鱼,却不收呢?在一旁的子明不明白,你们明白吗? 3、读第三部分
出示: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找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自己读一读,说说这段话你怎么理解?(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如果„„就„„所以„„收鱼 违纪办事) 想象一下公仪休的语气,学着他来读一读。
4、听了公仪休的一番话,子明明白了他说:“„„”(引读)
想象:那他今后会怎样做呢?同学们,你们也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假如你是局长,有人送你爱抽的香烟,你会怎么做?我请一个同学来表演。)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清正廉洁 以身作则 聪明机智)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板书: 爱吃鲤鱼
如果收鱼就
公仪休 清正廉洁 违纪办事所以 拒收鲤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独幕剧表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0、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表演这个独幕剧。 二、分角色读课文
1、想想怎样才能把这本独幕剧给演好了?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戏要演得好,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所以,为了演得逼真,要请你:(板书)认真去读人物对话,仔细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
32
反复朗读体验他的内心活动。
(1)课文中除了公仪休这个人物,还有管家他是怎样的人?(虚情假意 阿谀逢迎)子明呢?(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
2、分角色朗读对话,选择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对谁感兴趣?为什么? 三、交流感受,表演独幕剧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表演时要注意表情、动作,可以表现得夸张一些,会背的同学就试着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着书读。 2、学生自由找人组合表演(准备五分钟) 3、学生上台表演
4、评议。(让学生充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5、在评议的基础上小组再演。
6、安排记者采访活动。分别采访公仪休、管家和子明,在采访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人物情感,领悟人物形象。
四、通过刚才这样读、演、评、采访等活动,我想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更近了一步,现在有没有兴趣和信心演得更好。
1、指名四位同学再次上台表演。激励性评价。 2、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五、作业
课后再演练一下《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个独幕剧,把戏演得更好些、更逼真些。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演。仔细揣摩人物内心想法。
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认真读人物的对话 仔细揣人物的心理 投入演选择的人物
习作3 生活中的新发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找到答案。 2、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写明白发现了什么,写清楚发现的过程。 3、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拟定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写明白发现了什么,写清楚发现的过程。 教学时间:三课时
33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大亮相 1、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用心地去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新发现。最近,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学生交流 2、例文引路
严晓敏同学也有自己的新发现。老师介绍《红豆、黄豆我来分》。 3、揭题
这次作文,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发现的快乐吧!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你就可以写。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拟定题目。 二、原料大配送
1、小组讨论:我最近的新发现
2、启发点拨:自然界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生活中不断涌现新的亮点,作业中新的解法、生活中新的想法等,都可以是我们的新发现。
3、明确要求:写清楚发现的过程,用第一人称“我”来写。 三、结构大比拼
1、讨论:严晓敏同学写自己的新发现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自己发现的经过写具体) 2、集体交流:指名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3、提示:你的新发现的开始、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从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或得到什么收获?
4、再按要求进行交流(写清楚发现的过程,用第一人称“我”来写。) 四、实地大演练
1、各自练笔,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 2、小组交流、汇报
3、评选班级“小诺贝尔”奖,鼓励学生多动手实验,多观察发现。
第三课时
1、学生优秀习作欣赏 2、修改后誊写
练习3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教学目标:
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教学过程:
34
一、读“三国故事”片段
1、谈话导入: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你知道吗?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3、学生自由读故事,想想关云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读后交流
5、练习诵读,要求:把关云长的英雄气概读出来。 二、讲“三国故事”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通过阅读,你们了解了哪些“三国”故事?
2、出示: 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只要说清是谁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就行)
3、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
4、练习讲故事。要求: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得具体、生动。 (1)小组练习讲故事,选出讲得好的代表小组讲故事。 (2)全班交流。要求:声音响亮,举止大方,带有表情。 5、评议:完整、具体、生动。 6、小结归纳 三、布置作业:
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熟记八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生字“奈”、“恭”、“慕”,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读贴,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书写时,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奈”。提醒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3、练习描红、仿写。 4、评议反馈。 二、读读背背
1、审题,明确要求。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3、指名读,正音。
4、讨论词语的大概意思。
35
5、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说安慰的话,从小培养学生言语交往能力及关爱他人的品质。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班举行了数学测验。考完试后,我走进教室,发现班上数学成绩一直不错的陆洁同学趴在座位上哭了,你们注意到了吗?
2、你的朋友遇到难过的事情时,你会为她做些什么呢?
3、小结:一个人因为某件事而感到委屈、伤心或焦虑的时候,别人的安慰往往会给他带去温暖和力量。 板书:安慰 二、口语交际
1、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景之中,对陆洁说一些安慰话语。 针对学生不同的“安慰”话语,总结出从这几方面安慰别人 a、说些表示同情的话; b、说些委婉动情的话; c、说一些鼓励的话。
2、学生模拟了如下几个情景进行安慰:
(1)因为前几天生病,顾曦今天上数学课好多地方听不懂。她和焦虑,下课了还坐在 座位上发愣。
(2)蔡嘉文:我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每天早晚都要去参加学校合唱队或舞蹈队排练,爸爸、妈妈认为影响了我学习,不让我去,音乐老师又不同意我退出,我真是进退两难啊。 (3)周尧:我是班长,成绩理应名列前茅,可这次考试,我只得了“良”,在大家面前我真觉得抬不起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安慰其中的某位同学 全班交流后让学生甲、乙、丙说说自己听了安慰后的新的想法,并对帮助最大的代表表示感谢。 三、拓展练习 1、学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叶欣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参考zb22/E/周洁/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36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2003年春季,我们都曾经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的贡献最大?
2、是呀,一些医护工作者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学生交流)
3、就是这群可敬的白衣天使,战斗在“非典”的第一线,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安宁的生活。他们就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4、齐读课题。
5、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出示词语指读:
硝烟 娴熟 疲惫 身先士卒 声色俱厉 效率 包揽 给予 永不疲倦 斩钉截铁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遗”、“测”、“症”。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走向文本
1、师导:同学们,一年有许多个日子值得咱们去纪念。有那么一个日子应该让我们终生牢记。 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广东
37
省中医院二沙分院的护士长叶欣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因抢救病人不幸感染并于2003年3月24日光荣殉职。有一位音乐家怀着对叶欣的无限崇敬写下了这样的一首歌-
---《情暖人间》
----这音乐感动了你了吗?
2、师导:作曲家为什么会写下这样的作品?究竟是的什么感动了这位作曲家?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叶欣,这位----读题
二、精读课文 走进文本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叶欣投入到抢救工作中的一句话。(学生交流) 2、出示:“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3、齐读这句话,理解“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4、细细地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叶欣是怎样冒着进行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划出表现叶欣 “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工作的语句。
5、读议:“高风险”的语句
(1)出示: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除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
A、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太危险了、恐惧„„)理解“最具传染性”补充介绍非典的传染性资料,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谈。
B、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还有谁来读或齐读
(2)叶欣知不知道这项工作的严重性呢?可是面对危险和死亡,叶欣又是如何说的呢? 出示齐读“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让我来吧!”理解“斩钉截铁”,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叶欣是如何斩钉截铁地说的?引读:面对危险和死亡,叶欣斩钉截铁地说——(可指名3-4名学生读,然后齐读。)
(3)引读出示“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心甘情愿” A、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叶欣的“心甘情愿”?
B、相机理解“声色俱厉”,叶欣对谁声色俱厉?从中感受到什么?
C、在生和死面前,她把安全留给同事,她——(心甘情愿)在生和死面前,她把安全留给病人,她——(无怨无悔)此时此刻,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感动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6、读议“高强度”、“高效率”的句子
(1)“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相机理解“身先士卒”指导朗读。
(2)“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3)“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4)引读:就在这样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中,叶欣像一台——
7、小结:可是,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永不疲倦地工作的叶欣,终于没有逃过病魔的魔爪,叶欣终于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此时你最想对叶欣说什么?----如果你是叶欣你会怎么办?(积极治疗)
8、叶欣是这样做的吗?这里有一段话记录了叶欣染病以后所做的一些事:(出示有关资料)学生读议---体会叶欣的精神品质。
38
9、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叶欣走了,她带走了全中国人民的祝福,留下的却是----(指名学生说)
10、听到叶欣牺牲的消息,不仅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泪水如雨,而且许多网友都在网上表示对叶欣的崇敬,链接到“叶欣的纪念馆”。 三、深化课题 拓展文本
1、你现在知道 “永远的白衣战士”指谁吗?
2、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小结:有许多的医务工作者为了抗击“非典”牺牲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让我们牢记这一天吧,是他们情暖人间(音乐:情暖人间)
四:作业:以抗击“非典”为主题出一份手抄报,进行展示。
板书: 叶 欣 永远的白衣战士 王 晶 刘维宇 „„
12、 “ 番茄太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番茄太阳”)大家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学生自由问)
如:什么东西叫“番茄太阳”?谁把它叫做“番茄太阳”?为什么叫做“番茄太阳”?课文为什么用“番茄太阳”做题目?
大家见过番茄吗?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检查词语掌握情况:番茄 盲童 忙碌 亲戚(注意书写) 清脆(与青翠区别)捐献(注意书写) ①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领读
②怎样记生字,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2、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一定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反复读熟。 3、明确课文中的人物,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交流。
39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册基础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 2、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读出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2、过渡: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去感悟。
二、精读感悟,合作探究
1、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二指明明的笑脸 )
3、过渡:第三个不明白,没关系,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4、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交流,可能有以下答案:
(1)虽然失明,却是个美丽的女孩。
如: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 笑起来像个天使。 (2) 活泼开朗,爱笑,笑声感人。 如: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特别爱笑。
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也在旁边笑。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阳。 明明咯咯的笑声„„追着人走。 看着她的笑脸„„“番茄太阳”。 那个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脸。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 机灵聪明的孩子,充满好奇。 如:有一次,„„走路的吗? 明明好奇地问„„
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
[读好每一句话 ,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40
如:我弯下腰„„给你,好不好?” [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
7、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找出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1) 生活很艰难,心情无比灰暗。(灰暗)
(2) 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温暖) (3) 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喜欢)
(4) 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快乐)
(5) 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感动) A、练习读句,读出感动。
B、 “我”这样感动不是没有原因的,示句:我弯下腰,„„好不好?” C、生好好读句,自由谈感动的原因。 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明明并知道把腿给别人意味着什么,但她是诚心诚意的,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她也想做好心人,她将好心人的关爱毫不做作地传给了我。 她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8、学文到此,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9、师动情表述: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课文,真正读懂了“番茄太阳”后,内心一定会有一股暖流直往上涌,那就是——感动。 说到感动,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歌舞<<千手观音>>,你们看了节目感动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谈)
10、小结:是啊,残疾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向往光明,追求美好,那我们岂不是更应该如此?
11、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说什么? 三、作业
请你再读读课文,想想明明的父母让你感动吗?为什么?
灰暗 太阳 温暖 12 “番茄太阳” 笑脸 喜欢
爱心 快乐 感动 ( 热爱生活 、 关爱他人)
(注:板书中的“太阳”“笑脸”“爱心”原为简笔画)
41
13、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
(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
亲各有什么感受?这“第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 二、初读课文
1、 就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
① 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 检查交流:
① 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 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共同探究? 3、 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先自己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间:母亲生病后 地点:在医院里 人物:“我”和母亲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习 :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 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
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 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4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 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 爱母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我?
2、 指读护士、“我”、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己的想法。
3、 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我”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
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 齐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朗读本部分,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现“母爱”的词句和我“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
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 汇报交流:
母爱: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感悟,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3、 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 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 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布置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 继续学习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 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 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 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 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 联系上文描写“我”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43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我”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 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布置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纤弱”、“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滂沱
大雨”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描写蔷薇的句子,练习描述雨景。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二、初步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朗读。 三、再读课文。
1、要求: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大家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②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2、检查交流:
① 指读生字,在读准的基础上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② 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44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过渡:这是描写的蔷薇,下面我们来练习描述一段雨景。 四、指导练写片段 1、 出示书后词语:
闷热 聊天 雷声大作 大雨如注 附近 纤弱 滂沱大雨 芳香扑鼻 读读以上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 2、 试着选用以上词语写臆断描述雨景的话。
自由练写,写好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每组推派代表交流,大家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2、“链接”生活,说说自己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上堂课描写蔷薇的句子读一读。 你看到了这样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过渡:那么萨沙是怎么做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1、提问:萨沙是怎么做的呢?
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2、静静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3、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4、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三、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2、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四、完成书后练习4。
1、 妈妈告诉萨沙,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护比自己年龄小、力气小、身体弱的人。
2、 萨沙告诉妈妈: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我就不是最弱小的。你们保护了我,我也能保
护别人了。
45
习作4 关心生活 学写事
教学要求:
1、 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
心声。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教学重点:
1、 引导积极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引导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学会把自己听到的写清楚。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读报纸、听新闻吗?
是呀,经常看电视、读报纸、听新闻也是关心国家大事的一种表现,也许有的同学看了听了还要发表评论,开展讨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着把大家的讨论写下来。
揭题:关心生活 学写事 二、引导选材
你觉得最近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引导:同学们,既然要求我们“相互谈谈看法:,那势必是同一件事情,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请大家想想最近我们学校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引导:最近学校出现的打王牌的现象、学校新出现的特别行动小组的事,还有扫墓那天发生的一系列的事) 三、组织讨论
(针对学校新出现的特别行动小组的事组织讨论)
1、 按学习小组组织讨论,引导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态度、想法或期望。 2、 大堂交流。
引导拓展思路:①可以对其产生的原因发表看法;
②可以对这件事造成的影响谈自己的看法; ③对人物的行为做出评价。
四、指导写作
1、 学习例文。
自由朗读,想想例文写了什么? 汇报交流。
再读例文,说说例文中是怎样写的? 哪几自然段写了大家的讨论?
说说怎样描述同学们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有概括(第2自然段)、有具体(第三、四、五、六自然段)记叙的方法。
2、 想一想:自己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写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叙述具
体呢? 3、 讨论交流。
46
第二课时
一、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指导修改
1、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和老师听,要求:
① 读的同学在读的过程中要尝试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修改。 ② 听的同学要认真仔细地听,然后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2、 评价交流。 3、 修改自己习作。
第三课时
佳作欣赏,然后誊写
练习4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认识一些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简单的药物说明。指导生活,明白“处处留心,处
处语文”。
2、 熟记八个词语及《三字经》节选韵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部分 1、 教学第一部分
谈话:同学们,平时我们生了一些小毛小病,通常是怎么做的?
好,老师这里有7种中药名。揭示,要求根据拼音自由练读,把它们读准确了。 指名朗读。齐读。 2、 教学第二部分
奶奶生病了,在医院里开了一盒药,可她不会看药盒上的说明,你能帮帮她吗? 学生自读药盒说明。
奶奶提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你能解答奶奶提出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角色扮演,一问一答。 二、教学“读读背背”部分 1、 熟记词语。
出示词语,请学生自由认读。 指读。
联系前面所学的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思考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交流,不懂的词语教师解释。
“非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医护人员的美好品质更是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1、 背诵《三字经》选文
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它出自哪儿? 请学生自读《三字经》选文。 指读,纠正“悌”的读音。
能读懂吗?交流大概意思,不懂地方教师给予帮助。
小结:这段《三字经》选文向我们讲述了两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从小不仅要学会谦让,还要孝顺父母。
47
请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课外拓展,有兴趣的同学再读读背被《三字经》。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写好钢笔字,摆好由两个相同偏旁组成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练习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 出示生字“羽、弱、朋”,引导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特点。 2、 那这些字在书写时,该注意些什么呢? 3、 教师重点指导“羽”。提醒学生注意:两个相同部件,要写得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
点,下头略低一点,这样才显得匀称端正。 4、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5、 根据描红情况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6、 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 激情: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
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实现,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共同来维持,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2、 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焦急的要求。 3、 指导:
回顾班级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再找找班级中还存在的问题,讨论班级公约。 请一学生做主持人,主持讨论。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在班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规则?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持人组织,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 课后作业:试着为班级整理一份班级公约。
15、鸟语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公冶长的故事中了解“我”渴望自己能通晓鸟语。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猜一猜,鸟儿在说些什么?
48
2、揭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鸟语指的是什么?“我”是怎么与鸟儿说话交流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找出自己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尝试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一些较长和较难的句子。 (2)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所得,也可提出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或读得好的句段。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着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我”对鸟儿的喜爱呢? 4、指导朗读。读出对鸟儿的喜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为什么对鸟儿这么喜爱呢?让我们来听这样一个故事。 1、出示:公冶长的故事
2、读一读,读后交流有什么感受?
3、是呀,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为什么呢?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小组讨论:
(1)说说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爱鸟,爱听鸟语和想听懂鸟语? (3)你能读出小作者的这种感受吗?
过渡:于是,小作者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那么作者又从鸟语中听懂了些什么呢?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生字新词,完成课后描红。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3、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学习,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今天的课,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49
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和鸟儿谈谈心、聊聊天,享受与鸟儿交谈的乐趣。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第四――七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学习目标:
(1)选择小作者和一种鸟对话的内容进行学习。(可分为:布谷鸟、喜鹊、其他许多鸟三组进行)
(2)通过具体的语言体会小作者对这种鸟的喜爱。 (3)说说从这种鸟的语言中你有什么启发? (4)练读本小组选学的段落,读出感情。 3、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4、交流:
(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每组指名一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你和什么鸟儿说话?是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2)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a、小作者在同布谷鸟的“对话”中懂得了要做一个“勤劳刻苦”的人。 相机理解“怠慢”,并练习造句。
指导朗读,让人感觉到自己在与布谷鸟倾心交流。
b、小作者在倾听喜鹊的叫声中,懂得了人对生活和未来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相机理解“倍感亲切”,并练习造句。 指导朗读,读出对喜鹊的喜爱亲切之情。
c、小作者在从其他许多鸟的叫声中,明白了各种道理。 你还从其他的鸟儿那里懂得了什么呢?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投影出示: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2、指名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结合刚才的学习谈谈你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
学生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从哪些鸟的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想一想,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能够抓住鸟的“样子”和“叫声”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写出鸟的特点。 一、复习检查
1、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3、交流:你还从哪些鸟的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二、学习文章写法,进行拓展练习
1、本文写小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它鸟时则比较简略。
拓展练习一:
50
在作者所写的其他鸟类中选择一个依照前文进行详写,如:可以写自己同燕子的对话,也可以写自己观看大雁的飞行。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1)学生练写。 (2)交流评议。
2、本文写了很多种的鸟,作者都能抓住它们独特的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练习二: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或叫声。要求语言准确、通顺。 (1)学生练习完成训练。 (2)交流评议。
(本次练习可根据上课时间进行安排,亦可安排在课外完成) 三、布置作业:
选择两个拓展练习的其中一个写下来。
16、天鹅的故事(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课文所传递的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课文所传递的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天鹅图片,学生欣赏,指名说说你知道的天鹅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板书:天鹅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初读。 ⑴认读生字词;
⑵提出疑难,相机点拨。如:莫斯科、俄罗斯、贝加尔湖。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交流朗读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
51
一读、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4、交流:读出相应的句子段落。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学生描红 重点指导: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3、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第5—7自然段,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中的天鹅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讨论交流。
二、精读领悟第5——7自然段 1、第5自然段
(1) 指名读。这一段写的谁?(老天鹅)
(2) 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读着这些词语、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胸脯和翅膀”老天鹅是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事实证明,老天鹅的这一举动,力量是巨大的,从哪儿看出来?(石头似的、沉重、颤动)
(3)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为代价的?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勇敢)他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
(4)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5)有感情地齐读。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
2、第6自然段
(1) 面对这样舍已为人,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什么?此时此刻,我们都想给这只老天鹅冠以一个美称,那就是——(破冰勇士)“勇士”就是——勇敢的战士。
(2) 导读:这时,别的天鹅——。它们——,瞧着——。只听得„嚓——嚓——‟,冰层——,接着——,冰面终于——。这位——沿着——,水面——。
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想像: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
52
洒下了老天鹅的斑斑血迹。)
(3) 讨论: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4) 过渡:而这群天鹅正是这么做的,下面的故事也证实了这一点。指名读。
(5) 出示插图,这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6)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7) 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8) 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顽强)你觉得这群天鹅怎样?(团结)
3、第7自然段 (1)导读:在天鹅们齐心协力、奋不顾身地努力下,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就好像——,所有的天鹅——。它们——,不时——。
(2)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克噜——克哩——克哩”又是在说什么呢?
4、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齐读第5—7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体会动物的团结、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精读领悟第8自然段
1、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着,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请你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讨论: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他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因为老人目睹了天鹅们为了生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英勇破冰的劳动场面,这情景让老人感动了,使他从心底里喜爱上了天鹅,所以他没有开枪,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3、齐读第8小节,提醒“深情”。 二、配乐赏读全文 三、质疑迁移
课文学到这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值得你去探究? 四、复述课文
1、课文5、6、7小节生动地再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就像我读了这篇课文迫切地想介绍给同学们一样,你们也一定想告诉别人。
2、学生练习复述,老师可相机指导学生在复述时可按照“老天鹅怎么做的——冰面——
53
别的天鹅——冰面——老天鹅——整群天鹅——水面——成功”的思路进行复述。
3、指名复述,学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个自然段。
2、设计爱鸟周的宣传标语:鸟儿是可爱的、富有灵性的,斯杰潘老人用自己亲历的故事告诉我们,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着我们。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请每位同学写一句具有号召性的标语来教育和影响周围的人,并把你写的标语念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17、生命的壮歌
第一课时 “蚁国英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了解文中蚂蚁的逃生方法,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蚂蚁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故事设疑 1、板书词语“蚂蚁”指名读词语,在你的认识中,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弱小的、勤劳的、团结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关蚂蚁的故事,教师叙述课文前半部分,学生想象结果。 3、交流各自想象的故事结果。
4、揭题并板书,学生读题质疑: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
二、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故事的结果和你们想象的一样吗? 2、交流:能把故事结果响亮地告诉大家吗 ?
3、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正音,句句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5、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 蚁群被围 抱团突围 成功脱险。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 结合交流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
54
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裂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 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 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 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 )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小结 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板书设计:
“蚁国英雄”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第二课时 “生命桥”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羚羊们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桥 桥有什么用途?
2、今天我们将看到一座特殊的桥。补充板书:生命
55
3、指名读,齐读。
4、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
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相机板书: 老少分类 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 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 猎人惊呆
3、生根据板书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三、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的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指名出示自己画的简笔画,并解释, 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群:老羚羊为一群,年轻的羚羊为一群。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56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小结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3、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羚羊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18、特殊的葬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场葬礼的特殊之处。
教学重难点:大瀑布悲剧的原因及葬礼的重大意义,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葬”,从字形上了解字义;再板书“礼”,告诉学生“礼”是一种仪式。 2、说说“葬礼”的意思,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下葬仪式。
3、板书“特殊的”,学习生字“殊”,理解“特殊”的意思是不同一般。 4、这场葬礼特殊在哪里呢?相信我们学过这篇课文之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还有许多人名、地名很难读,所以我们要多读几遍,争取把它们都读正确。
2、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齐读。
拉丁美洲 巴拉那河 菲格雷特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毫无节制 乱砍乱伐 奄奄一息 慕名而来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的读通情况,适当指导读通难读的句子,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初读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叙写了这次“特殊的葬礼”? 2、交流。(第一、七、八自然段)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去读读课文的第一、七、八自然段,可以边读边圈圈画画,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4、学生交流。 四、精读课文
1、为什么说是特殊的葬礼呢,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找到几个特殊的理由? (1)对象特殊——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 (2)主持人特殊——巴西总统亲自主持。
(3)参加的人特殊——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专家教授和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
57
(4)葬礼的意义特殊——旨在唤醒人民好户环境的意识,让瀑布悲剧不再重演!) 2、学生讨论,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这场葬礼的“特殊”。 3、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悟葬礼的特殊性。
过渡:原来这场葬礼是为了一条瀑布举行的,主持人还是巴西总统呢!看看还有哪些人也来参加了啊?
4、这么多的人都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大瀑布)
5、大家猜一猜,他们此时的心情会怎么样?可以结合105页的插图来想一想。 6、每一个参加葬礼的人都这样的震惊与痛心,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一条怎样的瀑布呢?为什么要给它举行葬礼呢?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究。
五、指导生字的书写,布置作业
1、看生字表中的生字,记住字形,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 2、描红生字。 3、抄写词语。 4、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大瀑布的今昔变化,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
3、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 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语言文字中领悟大瀑布的壮美,从对比中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自然景观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特殊的葬礼》。
2、参加葬礼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悲伤、沉重„„)好,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呢?
过渡:是啊,葬礼都是为人举行的,但巴西总统却亲自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看来,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葬礼啊!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见识一下这条不同凡响的瀑布吧!(板书:瀑布)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播放大瀑布的录像 2、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被这画面吸引住了,你们觉得这瀑布怎么样呢,你想说些什么呢? 3、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这瀑布的?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你觉得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在书上划下来。
4、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等词语,让学生知道课文在描写瀑布时主要抓住了声音大,流量大,气势大三个方面来写。
5、同学们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吗?自己先试试看,等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
58
6、课文在描写瀑布时用了很多好的词语,同学们我们也可以来用一用这些词语,请你用这些词语来说几句赞美瀑布的话。可以用一两个,也可以用其中的几个。(出示词语: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同学们可以自己先说一说,然后把你的话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7、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个游人,看到这样雄伟的大瀑布,你会在他面前做些什么呢?
出示: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家,我会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会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一个歌唱家,我会_______。 „„„„
过渡:是啊,大瀑布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带来了快乐,然而有谁会想到,几年过去后,所有的美丽都成为了过去,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三、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播放瀑布枯竭时的录像。
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3、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想留住这瀑布,作者也一样,它用动情的笔调写出了大瀑布的现在,同学们来听老师读一读。
4、同学们,你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大瀑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可以在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做上些记号。
5、此时,如果你也是慕名而来的游客,曾经也欣赏过大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现在站在这逐渐枯竭的瀑布前,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自己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呢? 过渡:昔日的瀑布是那样的雄伟壮观,它就象是一个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充满了活力,而如今这瀑布却成
了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吧。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大瀑布不见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很难过,但是我们必须要从这悲痛中走出来,现在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问题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大瀑布消失的原因吧。 1、学生自由读。
2、完成填空。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大瀑布逐渐枯竭了。 3、小结:正是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盲目破坏,才使大瀑布逐渐枯竭了,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同学们,如果大瀑布它也会说话,它肯定有很多委屈要诉说,你猜它会说些什么呢? 五、学习课文第6--8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大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之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1、引读第六自然段:消息传开,许多人感到„„, 同时也唤起了„„ 2、引读第7、第8自然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引发了这样感人的一幕„„ (1)“葬礼”埋葬的是什么呢? (2)“葬礼”要唤醒什么?
3、假如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会说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拿出一份演讲稿,并推荐一位学生当总统来发表学说。写演讲稿时你可以参考老师的格式来写,你也可以自由发挥。 六、总结 同学们,象大瀑布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如果我们人类不保护环境,我们的结局也会一样。我们是地球上的小公民,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让我们齐努力,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吧!最后,让我们在《热爱地球妈妈》的歌声中来结束今天这堂语文课吧。 七、布置作业
59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一写菲格雷特的这篇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说辞。
板书设计:
特殊的葬礼 总统 大瀑布
昔日 ( 原因 ) 如今 (目的) 雄伟壮观 用水无节制 逐渐枯竭 保护环境 流连忘返 森林被砍伐 失望离去 爱护地球
19、沙漠中的绿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沙漠中的绿洲“白”与“绿”的颜色对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同学从电影、电视中一定看到过沙漠,那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沙漠有哪些特点? (板书:沙漠) (无边无际、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环境恶劣……) 2、提示课题(完成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3、解题。 绿洲(水中的陆地)
4、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 侍弄 适宜 培植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纠错。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60
(3)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过渡: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又怎么会有绿洲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简介阿联酋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哪个国家?(阿联酋) 2、简介阿联酋:阿联酋,全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与沙特阿拉伯、阿曼、卡塔尔等国家接壤,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位于海湾南岸,这里酷热少雨,年降雨量极少,平均气温在摄氏25度以上,夏季的气温可高达50度,是典型的沙漠中的国家,为什么称阿联酋是“沙漠中的绿洲”呢?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就给我们总体介绍了阿联酋国家的沙漠和绿洲,谁愿意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阿联酋沙漠和绿洲有什么特点? 2、交流反馈:这一段告诉我们阿联酋沙漠和绿洲有什么特点?
①到处是沙漠。你是怎么知道的?(到处,白茫茫等)可以看出沙漠很大,阿联酋地势低平,除东北部有少量山地外,大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上的荒漠。 ②有很多绿洲。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理解“星罗棋布”,体会绿洲极多。(可以问:假如把沙漠比作天空,那么,什么是星星?假如把沙漠比作棋盘,那么,什么是棋子?)可以联系生活,空中的风筝、三年级学过的南沙群岛等,练习用星罗棋布说话。
③朗读时:指导“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沙漠要读轻一点慢一点,读出惋惜、害怕等;“----那是城市”读出欣喜。
3、学习了这一自然段,能不能告诉老师,“沙漠中的星罗棋布的绿洲”到底指的是什么?(是阿联酋国家在沙漠中的许多充满绿色的城市)。“——”破折号,解释说明。
4、沙漠可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又怎么会有绿洲呢?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后来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愫。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阿联酋到处是„„,但在这沙漠中却有着„„。这是什么原因呢,阿联酋的人民是如何在沙漠中建造绿洲的呢?老师曾要求大家回家思考寻找答案,你们都找到了吗? 二、精读感悟
1、说到阿联酋,在世人的印象中,除了浩瀚无垠的沙漠、丰富的石油外,让世人惊叹的是他
61
的环境保护工作,短短的二三十年,在阿联酋人民的努力下,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征服沙漠,让沙漠变成绿洲的?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阿联酋的窗口城市----迪拜去看一看。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简要概括二三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征服沙漠,让沙漠变成绿洲的? 默读要求:三不,三到。
三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三到:眼到、心到、手到;
3、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告诉我们迪拜这所城市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介绍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①迪拜很美;(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②人们爱惜花草树木;(抓住:没有、更不见、或是等)。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投影图片),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5、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6、第三自然段。
①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②培植花草树木代价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④理解词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相机理解:恶劣,不毛之地)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等词,同时理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c、理解“纵横交错”,指导造句。
“纵横交错”什么意思?让学生用手比划,黑板上画草图;生活中,你注意到哪些物体也像这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请同学们用“纵横交错”造句。 d、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代价大)
代价大到什么程度,阿拉伯朋友怎样说的?(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四、小结:
1、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阿拉伯朋友又是怎样说的? 投影:“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2、学了这一段,你觉得阿联酋人民有一种中什么样的精神?谈一谈你的感受。
请大家再次大声朗读阿拉伯朋友的这句话,大声朗读“沙漠中的绿洲--阿联酋”,让我们把牢牢的记住这句话,记住这个杰出的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不怕困难把沙漠变成绿洲的这种精神。
三、扣住词眼,突出主题。
1、花大气力、大代价建设了沙漠绿洲之后,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对待这些花草树木的呢? 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2、“侍弄”是什么意思?阿联酋人是怎样侍弄花草树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把花草树木当作了孩子?请大家读4—6小节,找出答案。 3、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几个小节?为什么? 4、学生练读后指名朗读并作评议。
5、出示“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62
⑴这一句的意思与上文哪一句差不多?
⑵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将处在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中呢? ⑶小组间讨论后指名发言。
6、生存环境的好与差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阿联酋人民意识到了这一点,做得很好,我们是否都意识到了呢?请大家从海安找出一个人们破坏生存环境的例子,并想出解决方法,然后写一篇短文。 四、作业布置 1、造句 适宜—— 纵横交错——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星( )棋布 ( )( )交错 不( )之地 树( )花草 绿树成( ) ( )( )不断 ( )不夸张 鲜花( )地 3、给下面一段话填上合适的动词。
他们从国外( )来泥土、淡水,( )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 )去,( )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 )下自来水管。
板书设计:
19、沙漠中的绿洲 阿联酋
星罗棋布 城市 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不毛之地 环境恶劣
培植代价大 (买、挖、填、埋)
顽强、向往美好生活
20、云雀的心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复述课文。 2、会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心愿
什么是“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话课文,板书:云雀的 2、读题、齐读
3、读题后,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 二、初读课文
1、以你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可以默读,小声读书,大声读。读后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
63
(2)理清课文层次。
①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飞到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来。 ②根据地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3、讨论: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心愿是什么呢?
相机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植树造林。(四个字概括) 4、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小云雀的心愿很大?关键词“实在、太、一定、重新”。 5、指导朗读。方法:朗读要抓住关键词,体会心情。 6、第一个问号可以擦去了吗?
过渡:云雀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寻找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三、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并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内化、活用课文语言,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认真朗读,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森林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就是——(出示云雀图,生说),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还记得是什么吗?(生说,师板书:沙漠 绿洲)。 2、课文的哪一小节写了云雀的这个心愿?(生答) 3、(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生齐读这段话。
过渡: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云雀和他的妈妈一起去旅行吧! 二、细读课文,感受危害
小云雀和妈妈都飞到哪些地方呢?(指名说) 1、学习第2—4自然段
(1)他们先来到了哪儿呢?(沙漠上空),我们也跟着云雀一起飞去看看吧! (2)他们飞呀飞,飞到了一片沙漠上空(出示:沙漠漫天飞舞图),他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你喜欢这儿吗?小云雀喜欢吗?(指导读小云雀的话,“讨厌、埋怨”) (4)妈妈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看到茂密的森林逐渐变成贫的沙漠(出示对比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重点理解“贫瘠”“乱砍滥伐”等,你是什么心情,通过读体会出来。
64
谁愿意来读一读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对话?(指名读、齐读) (5)听了它们的对话,你觉得森林重要吗?为什么?(指名说)
师小结:森林可以保护土壤,所以小云雀会说——(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学习第5—10自然段
(1)他们又飞呀飞呀,飞到了一条大河的上空(出示大河图)
(2)观看课件:河水像脱僵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村庄被洪水淹没,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
(3)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深黄的河水像脱僵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自由地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很好!(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看到这么凶猛的洪水,小云雀不由地挨近了妈妈,害怕地说——(生读),妈妈叹了一口气说——(生读)。
(6)森林就是森林,为什么说是森林水库呢?
(出示第10节的2、3、4句)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静下心来思考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7)原来,森林还有蓄水的作用,你看(出示:森林不就是一座水库吗?)(指名读、齐读) 读了几遍之后,你读懂这句话了吗?森林是不是大水库?(出示: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生齐读,体会两句话的语气)
师小结:如果没有森林水库,许多地区将发生水灾,大面积的农田,村庄也都会淹没在洪水之中,看来(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学习第11—13自然段
(1)他们又继续飞呀飞呀,真是又累又热,赶快飞回家休息休息吧!(出示森林图)咦?这儿怎么这么凉快呀?(生说原因,齐读有关语句)
(2)森林长得这么葱郁,这么像空调器,难怪小云雀会说:“妈妈,我们的家——(生说) (3)师小结:(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迁移、延伸
1、森林的作用可多了,同学们课前一定搜集了不少资料吧!(交流)
2、森林有这么多的作用,难怪小云雀会说(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生齐读) 3、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为绿化祖国,美化校园做些什么呢? 4、(出示)“森林需要人类的呵护,我们要诊惜她,抚育她健康生长。”同学们想不想也设计这样的广告语呢?请各小组分工合作,设计一份绿化方面的公益广告语,可以配上图画,比一比,哪组作品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小组合作设计) 5、展示作品,汇报广告语及设计意图
小结: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填空
本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看到的和听到的,告诉我们,森林能
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小云雀和妈妈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3、设计一条环境保护的公益用语。
65
板书设计:
20、云雀的心愿
土地 贫瘠的沙漠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植树造林 大河 泛滥成灾
习作6
教学目标: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的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2、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3、有条理地记述讨论的经过或查看到的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从近期中的报纸、电视上乍到了哪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2、自由发表意见。 二、指导习作
1、书上给我们罗列了四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己读读。 2、你们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3、那么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书上教会了我们两种方法,是哪两种呢? 4、小结:
第一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第二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搜集报纸、杂志或其它书籍中有关这方面的材料。
5、自己先去请教书本,看看其他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6、组织讨论。
针对同不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要求:自己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7、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教师必要时作适当点拨。 三、练习习作
1、同学们讨论得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66
2、那么可以用书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第一种讨论式的,那就把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经过写下来。 如果是用第二种方法,就要把书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文章。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继续完成草稿。 二、讲评习作。 三、修改草稿。
第三课时
(誉写习作)
练习6
教学目标: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开近字。 2、熟记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4、学会鼓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
2、开动脑筋编一则顺口溜,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 教学过程: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话。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67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
须要: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4)你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编。 6、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理解其意思。 2、正确、美观地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一)熟记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4、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 5、指导朗读、背诵。 (二)读背《小池》
1、讨论,你们看,天气逐渐热出来了,夏季即将来临,谁能给大家背背描写夏天的诗?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交流诗句意思。
(1)再读说说初夏时节,诗中为我们描写了哪些美丽景物。
(2)全班交流,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以及原因。(一个“惜”化无情为有情,一个“爱”字给绿树生命”。“才露”与“早立”,诗人勾画了一幅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妙趣横生的景象)
5、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节奏。 6、齐读。
7、读外延伸:收集杨万里的其他作品或者其他描写夏天的古诗朗读积累。 二、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68
3、小结:
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左边的“土、石、立”书写时要小一点,位置都应偏上一点,否则会觉得左肩耷拉着。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培养学会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他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 教学过程: 写好钢笔字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练习的要求。 二、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 4、分角色扮演。师生评议。 三、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能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学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小池》。 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生字新词的含义和诗意。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荷池美景和稚子学犯错误的形态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3、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的含义。 (2)小组逐句内容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69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意思。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诗句,边读边想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3、配乐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谈理解。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情趣地朗读。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五、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依据《池上》这首诗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总结学法
二、学习《小儿垂钓》 1、指导解题。“垂钓”指钓鱼,“小儿垂钓”即小子学钓鱼。 2、简介作者——胡令能。 3、自学古诗。
4、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 (1)指名读全诗,读准字音。 (2)齐读诗句。
(3)理解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蓬头:头发散乱。
稚子:稚,幼小。指小孩子。
垂纶:纶,诗中指钓鱼用的线。指钓鱼。 (4)指导看图,讨论。
哪个词写出了小儿的外貌特征?哪个词写小儿垂钓的姿势?路人向小儿问路,小儿为什么“遥招手”、“不应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儿垂钓得怎样? (5)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6、小结。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一个小孩?
(2)引导学生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方法,课外自学其它古诗。 三、作业
默写古诗《小儿垂钓》,再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70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6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
1.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2.领会樟树那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3.解题。
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指导分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教学新课
1、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一段写到了周总理,还写到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 (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
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
轻声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映示画有樟树的投影片。
②默读课文,书上用哪个词概括樟树的外形特征?“蓬蓬勃勃”什么意思? ③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
④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
71
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⑤轻声读课文,读出樟树的特点,使听者印象深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要求:
②问:这一自然段分哪两层?这两层分别写“别的树木 ,而樟树 ”,主要写樟树,为什么却先写别的树木?
③出示重点句,品评: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④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⑤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指导背诵。
⑥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高贵之处是它本身有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能永久保持。
(3)指导概括第二段段意。 3、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提问: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从哪个词可看出? (2)“崇敬”什么意思?与“尊敬”比较有什么不同?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4、小结全文。 教后感:
23.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
1. 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理解带生字的词语。 2. 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说说哪些字音需要注意艄,翘舌音,读第二声;履,边音;注意“骇”的读音。
72
(2)理解生字词如履平地:履,走。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 用钢笔描红 三、分段
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怎样分段
第二课时
一、 讲读课文 第一段:
1.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2. 你感受到什么?黄河水流很疾,气势很大。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小结:第一段写了黄河气势很大,使人害怕。 这节写了什么?(“我”看到河心里有个东西在鼓浪前进) 第二段:
理解“鼓浪前进”为什么产生“强磁力”呢?( “我”望着它时有什么感觉呢? 小结:这是远望时所见的形象。
过渡:仔细看是什么样的呢?那东西上有六个人,像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人如贴着水面漂流”这说明了什么? 这到底是什么?板书:羊皮筏子。 这节写了什么?
小结:这段主要介绍了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说说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第三段:
你能分别用两个词语概括艄公和乘客的表现吗?(沉着 从容) 1. 为什么“我”提心吊胆呢?(联系前文回答) 2. 从哪些地方反映出艄公的沉着和乘客的从容呢?
3.想一想:乘客的从容和艄公的沉着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过渡:所有坐羊皮筏子的人都是这么从容吗?第一次尝试的人要小心和大胆。 学习第8小节
这一节写了什么? 这一节哪一句是点明了课题,同时又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为什么值得敬仰和赞颂?
从哪里看出艄公任务艰难,责任重大? 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习作7 记一次体验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
73
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体验,学会积累。 教学难点:能有详有略地写出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表达真情实感,达到“言为心声”的写作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读例文的要求,对此次习作有一个大致了解。 2、你对“体验”是怎么理解的?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体验。 二、学习例文
1、自己读读例文,边读边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 2、例文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作者“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 3、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描写的护蛋经过是扣住了文中哪一句话来写的? 5、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这叫做“乎尾呼应”。 6、小作者在“护蛋”的经过中,还写了什么呢? 三、提出活动内容,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体验
1、同学们,看看我们今天教室里的摆设,猜猜:老师想让同学们干什么? 2、谁想来试试?不过,在比赛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大家要注意了: (1)选手必须蒙 眼,学着盲人的模样进行接力比赛。
(2)从本队的独木桥上走到对面的桌前,那到放在桌上的苹果后方可摘下眼罩径直跑回前点拍同伴的手后下一位同学才能开始比赛。最后一个比赛的同学回到起点方算胜利
(3)观赛的同学不许有任何形式的提醒、帮助,否则队违规,必须重新比赛。
3、听清楚了吗?谁来? 四、通过游戏,指导体验 五、指导学生写作 六、练习习作
练习7
教学目标:
1、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2、学会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并弄懂意思,积累语言。 3、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4、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学会善于排解心中的烦恼。 教学重点: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学会善于排解心中的烦恼。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教学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2、小组讨论“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输棋一着”的意思,可以借助工具书。
74
3、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4、你可以选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三、教学第二部分
1、你们想学象棋吗?这儿有一首歌诀,告诉我们了一些下棋规则。 2、自己读读,读后在自己做的棋盘中试一试。 3、同桌一边背诵一边演练歌诀所提示的下棋规则。 四、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就是著名的象棋大师,看看下面这段话是怎样写他的? 2、自读,指名读。
3、这段话后面的问题,你们会回答吗?可以联系上下文想想。 4、小组内互相讨论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看看你们想得对吗? 5、指名说词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自读成语,把字读准。
2、指名读,师生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3、这些成语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4、第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第二组是表达睦邻友好相处的;第三组关于举荐和使用人才;第四组关于科教兴国。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今贤文》
1、自读、指名读、齐读。
2、你对哪句的意思不明白?谁可以帮助他? 3、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认读。
2、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才能写美观?仔细读帖。 3、指名说,相互交流。 4、师范写。 5、学生练习。
第三课时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75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
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