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
1、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韦伯
2、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B.长远全局性决策
3、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计划 4、管理的主体是()D.管理者
5、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是()B.社会属性 6、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B.社会人
7、()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C.概念技能 二、多选题
1、制定事业层战略框架时,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有三种基本战略,包括下面()B.成本领先战略C.目标聚集战略D.产品差异化战略
2、在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中,条件评价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任务结构和()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C.领导者的职务权力
3、按计划的时间期限可以把计划分为()B.短期计划D.中期计划E.长期计划 4、法约尔认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包括()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 三、判断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进行劳动效率的研究。(√)
2、决策的最终目标是要选出一个最佳的、最满意的、最合理的方案。(×) 3、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4、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四、简答
1、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如果现在让你去分析一个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3、“无效的沟通主要是由信息发送者引起的”,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4、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如何领导下属的看法。 5、何为控制?控制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6、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假如你是销售部经理,你手下的员工出现工作不积极的现象,你如何激励你的下属?
9、如果你有机会创办一家企业,在没有资金限制的情况下,你会创办怎样的企业(做什么?多大规模?)?你会为你的企业设置哪些部门?每一部门的责职是什么? 10、某公司为扩大市场,要举办一个展销会,会址打算选在甲、乙、丙三地,获利情况除与会址有关外,还与天气有关,天气可分为晴(N1)、普通(N2)、多雨(N3)三种。根据天气预报,估计三种天气情况可能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25、0.50、0.25,其收益情况如表所示。单位:万元
自然状态 选址方案 天气 晴(N1) 普通(N2) 多雨(N3) 概率 0.25 0.5 0.25 甲地 4 6 1 乙地 5 4 1.5 丙地 6 2 1.2 请用决策树进行决策。
11、何为管理?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1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你对人际关系学说的看法。 13、画出分部型组织结构的图示,并分析其优缺点。
14、如何理解社会责任?对社会责任有几种观点,其观点内容是什么? 15、谈谈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与联系。
16、组织的任务环境包括那些?各自如何对管理产生影响? 17、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
18、沟通中有哪些障碍?你觉得应该如何克服?
19、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
20、面对飞速变化的管理环境,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的计划,在变化面前都没有什么用途,对制定计划意义持怀疑态度,轻视企业的计划工作,请结合所学内容对此现象做出评价。 答案
1、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题思路:管理的基本只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你需要分别介绍这四大职能,然后论述四者之间的关系。详细参见教材第一章。
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功能,又称管理的要素,是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的具体体现。管理职能的划分有许多学派,国外普遍将管理职能分为五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一)计划。计划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工作过程。在具体内容上,它包括组织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实现组织目标方法的确定和抉择,计划原则的确立,计划的编制,以及计划的实施。计划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实施其他管理职能的条件。计划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管理活动。
(二)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和计划,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在这一结构里,把为达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管理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人员,并规定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为有效实现目标,还必须不断对这个结构进行调整,这一过程即为组织。组织为管理工作提供了结构保证,它是进行人员管理、指导和领导、控制的前提。
(四)领导。领导就是对组织内每名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努力。指导与领导所涉及的是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与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目前已形成了专门的领导科学,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新分支。
(五)控制。控制是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
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以达预期目的。控制工作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反复发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组织实际的活动及其成果同预期目标相一致。
管理职能循序完成,并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这就是管理的基本过程,其中每项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以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上述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个方面,使之形成前后关联、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要正确理解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在管理实践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一般是顺序履行的,即先要执行计划职能,然后是组织,领导职能,最后是控制职能.但另一方面,上述顺序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管理中这四大职能又是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正确处理管理职能的普遍性与差异.原则上讲,各级各类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具有共同性,都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但同时,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执行这四大职能时的侧重点与具体内容又是个不相同的.
2、如果现在让你去分析一个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此题考查组织的管理环境,思路是组织面临的环境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物质环境;外部环境又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详细参见教材第三章。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对组织的运营方式和业绩具有现实及潜在影响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的集合。
根据环境因素存在于组织内部或者外部,管理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组织环境)和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物质环境;外部环境又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物质环境。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并且对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和激励力的价值系统。在组织文化中,核心内容是组织的价值观,它为组织员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和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从宏观上讲,组织文化是现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上讲,它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下,共同认知、继承、更新和创造的基于共同的价值和信念所形成的团体精神。认识组织文化的构成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把握组织文化内在规律、主动地建设组织文化的前提。组织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结构内容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三个层次。组织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组织文化的整体。其中,精神层决定制度层,而制度层是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同时物质层和制度层是精神层的体现。
物质环境是指工作地点的空气、光线和照明、声音(噪音和杂音)、色彩等等,它对于员工的工作安全、工作心理和行为以及工作效率都有极大的影响。物理环境因素对组织设计提出了人本化的要求,防止物理环境中的消极性和破坏性因素,创造一种适应员工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工作环境,这是实施有序而高效管理的基本保证。心理环境指的是组织内部的精神环境,对组织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外部环境又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一般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人口等。它们对所有的社会组织都发
生作用,但又不是全部因素都对某一组织发生直接作用。任务环境,它具体地与某一组织发生作用、直接影响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活动方式。不同组织的具体环境各不相同。
在现代社会,组织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变化速度加快,综合性的作用日益显着。 3、“无效的沟通主要是由信息发送者引起的”,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造成无效沟通的因素有哪些,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题目中的问题是不全面的,造成无效沟通的因素是很多的,可以从信息沟通过程的角度进行阐述,详见教材第128页,还可以参考第五节的相关内容。
赞同。无效沟通主要原因是由信息发送者没有充分的沟通前准备.作为主动方,他应该就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应对措施,比如:前期破冰、中期的引导和后期的引起共鸣都是他要提前根据不同的被沟通人要作为不同方案的.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件事情是否完成的好,事情本身是其次的,主要是做事的人,他的水平、方法等才是关键。如果信息发送者无法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就没法理解并进行准确的反馈(也就是回复),这就是无效的沟通。
无效沟通的因素主要有:1、表达的障碍2、倾听的障碍3、反馈的障碍 造成无效沟通的原因有:1、没有正确阐述信息。整理思路、组织信息、选择媒介、清晰发送。2、给人以错误印象:外表、措辞、拖沓、迟到;3、接受信息的障碍:判断、偏见、情绪;4、没有选择合适的渠道。
4、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如何领导下属的看法。
答题思路: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详见教材第十章第二节,结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situationalleadershiptheory,SLT)是由科曼首先提出,后由保罗·赫西和肯尼斯·布兰查德予以发展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也称情景领导理论,这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赫西和布兰查德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功。
赫西和布兰查德重视下属在领导效果方面的作用,是因为下属可以接纳或拒绝领导者的命令,领导者的领导效果经常取决于下属的行为和活动。然而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却被许多的领导理论所忽视或低估。赫西和布兰查德将成熟度定义为: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它包括两项要素:工作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前者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工作成熟度高的个体拥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而不需要他人的指导。后者指的是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动机。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他们主要靠内部动机激励。
领导方式。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使用的两个领导维度与菲德勒的划分相同: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但是,赫西和布兰查德更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们认为每一维度有低有高,从而组成以下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
四中领导方式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折叠命令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低关系) 在这种领导方式下,由领导者进行角色分类,并告知人们做什么,如何做、何时以及何地去完成不同的任务。它强调
指导性行为,通常采用单向沟通方式。
折叠说服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高关系) 在这种领导方式下,领导者既提供指导性行为,又提供支持性行为。领导者除向下属布置任务外,还与下属共同商讨工作的进行,比较重视双向沟通。
折叠参与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高关系) 在这种领导方式下,领导者极少进行命令,而是与下属共同进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工作的进行和沟通。
折叠授权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低关系) 在这种领导方式下,领导者几乎不提供指导或支持,通过授权鼓励下属自主做好工作。
第四阶段。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有效领导方式的选择方法:·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一阶段时,选择命令型领导方式。·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二阶段时,选择说服型领导方式。·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三阶段时,选择参与型领导方式。·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四阶段时,选择授权型领导方式。
领导生命周期曲线模型概括了情景领导模型的各项要素。当下属的成熟水平不断提高时,领导者不但可以不断减少对下属行为和活动的控制,还可以不断减少关系行为。在第一阶段(M1),需要得到具体而明确的指导;在第二阶段(M2)中,领导者需要采取高工作一高关系行为;高工作行为能够弥补下属能力的欠缺;高关系行为则试图使下属在心理上“领会”领导者的意图;对于在第三阶段(M3)中出现的激励问题,领导者运用支持性、非领导性的参与风格可获最佳解决。最后,在第四阶段(M4)中,领导者不需要做太多事,因为下属愿意又有能力担负责任。 5、何为控制?控制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题思路:此题需要详细解释控制的概念以及控制的过程,详见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
控制是对员工的活动进行监督,判定组织是否正朝着即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采取矫正措施.1)事前控制。指组织在一项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所进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它主要是对活动最终产出的确定和对资源投入的控制,其重点是防止组织所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2)事中控制。在某项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始终给予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 (3)事后控制。它发生在行动或任务结束之后。这是历史最悠久的控制类型,传统的控制方法几乎都属于此类。
控制是系统地设置标准,以此对照进程,必要时采取矫正措施,将工作纳入规划和预定的轨道。管理控制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方法进行,若有偏差,就要分析原因,发出指示,并做出改进,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过程:
一、确定标准。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的重点?制定标准的方法。制定标准的方法有三种:统计分析法、工程测量法、经验估计法。标准应当明确。定量标准优于定性标准。标准应符合实际
二、衡量工作。衡量什么(制定的标准所对应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员的的追求);如何衡量。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抽样调查等是常用方法,在实践中可同时合用以相互补充,更符合实际。
三、分析衡量结果。计划或标准本身存在偏差;组织内部因素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具体分析。理智分析。一是要尽量建立客观的衡量方法,对绩效用定量的方法记录并评价,把定性的内容具体化;二是管理人员要从组织的角度来观察问题,避免个人的偏见和成见,特别是在绩效的衡量阶段;三是明确这些信息不是整人的证据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因为谁也不愿意提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四、纠正偏差。改进工作绩效;修订标准。 6、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科学管理院里的主要内容,详见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内容: 一.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一,开发一门新的科学,以专门研究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次取代昔日粗糙的经验法则。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诚心诚意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管理人员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管理人员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
推到了工人们身上。
二.科学管理原理的内容
1.作业管理。这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分为:
(1)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在泰勒看来,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适合于他,就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他经过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别不是在智能,而是在意志上的差异。有些人适合做这些工作,而有些人则不适合做。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作业而又努力工作的人。因此,在各行业中的工人都应是最适合该项工作的人。这其中就体现了泰勒的“专业分工”的思想。
(2)实行工作定额制。泰勒认为在旧的管理体制下,不论是雇主还是工人对于一个工人一天应该干多少活,都心中无数。雇主或管理人员对工人一天的工作量的规定是凭经验来确定的。缺乏科学依据。在他看来,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工人一天的工作量。即选择合适而熟练的工人,对他们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以此确定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实行工作定额。
(3)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能够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改进,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标准的作业条件。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动作标准化等标准化管理。只有实行标准化,才能使工人使用更有效的工具,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最大的
劳动生产率
(4)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它包括三部分:①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②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给报酬,以表示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并发给一张黄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进就将被解雇。③及时发放酬金,即酬金必须及时地在工作完成后立即颁发。这样做就能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的现象
2.组织管理。
(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为此,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在旧的体制下,所有的计划工作都是凭工人的个人经验来决定的,但在新体制下,这种计划工作必须由管理人员依据科学规律来制定。因此就需要一种事先作出工作计划的人员。即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其主要任务是: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②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执行的职能由工作现场的工人和工长从事,他们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
(2)职能工长制。这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泰勒主张设立八名工长来取代旧式的单个工长。为了使工长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细化,使每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
以便教导和监督工人更好的完成工作,达到高的生产效率。 7、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题思路:此题详见教材第226页。
答影响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对一个组织来说,其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1、 决策的代价2、政策的一致性3、组织的规模4、组织的成长5、管理哲学6、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7、控制的可能性8、职能领域9、组织的动态特性 8、假如你是销售部经理,你手下的员工出现工作不积极的现象,你如何激励你的下属?
答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如何激励下属,相关理论见教材第十一章。
激励员工的方法有很多种,从宏观上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中员工考核、薪酬、福利等都可以围绕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展开。而精神激励以其低成本高效果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师傅型的管理方式”和“赏识”的管理方法不断的在吸引企业的目光。
领导者不是运用自己的权力去命令一个员工做些什么,也不是让员工害怕他,而是要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能,并与他们深入的沟通,像师傅一样辅导培育他们,带他们并教他们怎么去做,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大家共同奔向一个目标,让员工由衷的尊敬,心甘情愿的去追随。
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思想动机制约的,而思想动机又来源于人们对社会的需求。通过适当的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物质、精神奖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褒奖,会使人才加倍地努力工作。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詹姆斯教授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做过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发挥20%~30%;如果得到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可发挥80%~90%。相反,如果企业领导嫉贤妒能,看不到人才的成绩,不能及时给予人才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甚至搞平均主义,不兑现承诺,或窃取人才的科技成果,对人才极易造成伤害。
在当今企业管理中,企业人才的优化使用和有效的管理对策,能给企业创造无限的利润。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
1.建立完善的激励性薪酬体系。必须让员工明白,惊人的创造是获得巨额经济报酬的最可靠途径。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奖酬计划,并力求使报酬金额与工作业绩紧密地联系起来。此外,要为人才提供诸如住房、班车、人寿保险、孩子入托、养老金、带薪休假等福利,这是吸引人才必不可少的措施。
2.职业发展规划。帮助每位知识型员工制订中长期职业规划,使其个人发展目标尽可能地与企业发展目标吻合,以实现“双赢”。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包括为员工在科技开发中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和培训费用。科研经费充足,可以为员工的创造性劳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如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员工不必为跑经费、争项目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能加快成果创新的步伐,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与丰厚的利润。提高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企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最大化,还可以体现员工的自身价值。
3.授予员工恰当的权利。现代人力资源的实践证明,现代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
求的愿望。任何员工都不想只是一个执行者,都有参与决策的需要。满足员工的这种需要,不仅可以激励员工,还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授权一定要恰当。权利过大,员工无法驾驭;权利过小,员工无法完成工作。授权后,不要对员工的权力乱加干涉,否则会使员工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4.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当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时,当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员工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员工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愿意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
5.注意管理中的细节。细节是管理的缩影,在细节上体现对员工的关怀,是真正贯彻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一个小礼物,一声问候更能体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
6.尊重激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领导者和员工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7.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恰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之所以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是因为目标是组织和个人的奋斗方向,完成目标是员工工作结果的一种体现,是员工成就感的体现。员工的目标要与组织目标一致。企业与员工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之间往往会有矛盾,协调好这对矛盾,使企业与员工的目标一致是目标激励得以实现的基础。
8.鼓励竞争。很多管理者害怕企业内的竞争现象,认为这样会破坏企业的秩序。
其实,只要管理者对竞争进行合理引导,竞争还可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对于企业中的后进员工,管理者要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对于企业里的先进员工,管理者要勉励他们继续领先。在企业内提倡个人竞争,提倡团队竞争,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可以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竞争是必须的。竞争的有序性除了靠道德约束外,企业也可以制定一些奖惩措施,规范竞争。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还必须和员建立工作的平衡,也就是对下平衡,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尽量避免独断专行,善于激励员工工作创新。对下要有宽容的态度,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避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自己要言出必行不随意许诺避免失去诚信,工作人文化多关心员工,尽可能的帮助解决员工遇到的困难,尤其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使得员工更加死心塌地的追随自己。
管理是一门艺术,如何激励员工是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也是企业具有团结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保障,把握适度才能更好的发挥人员潜力,发挥企业战斗力。
9、如果你有机会创办一家企业,在没有资金限制的情况下,你会创办怎样的企业(做什么?多大规模?)?你会为你的企业设置哪些部门?每一部门的责职是什么? 答题思路: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回答问题时尽可能的解释清楚你所创办的企业,相关内容可以捡参考第八章第三节。 开一家贸易公司
有这么个说法,你只要一间办公室,五万块的资本注册,一部传真机,一部电脑,
一部电话。如何开一间贸易公司[引用2011-03-2423:25:38]
你想自己开一个贸易公司吗?你不要想都不敢想,我在这里很负责的告诉你,它不是多么难得事情,只需要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正确的方法,坚持去做,1-2年之后,也许更短的时间,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了。
你所在的地区有许多生产型企业,他们的产品非常的好,在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许多地方都有需要,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和他们合作赚取你的启动资金。 第一步启动资金:
第二步注册自己的公司: 第三步打造自己的品牌:
第四步:加大力度利用网络推广产品,把自己的公司做大! 财务部:管理帐目
销售部:揽货,寻找客户
操作部:具体可分为海运、空运、和陆运
行政部:管理网络的维护,公司的宣传一定要做好,以及负责公司一些杂事 客服部:负责业务的咨询等
如果是小公司的话,我想有这些职务的人就够用了,总体就是这些,也可以从中在细分,在扩充
10、某公司为扩大市场,要举办一个展销会,会址打算选在甲、乙、丙三地,获利情况除与会址有关外,还与天气有关,天气可分为晴(N1)、普通(N2)、多雨(N3)三种。根据天气预报,估计三种天气情况可能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25、0.50、0.25,其收益情况如表所示。单位:万元
自然状态 选址方天气 晴(N1) 普通(N2) 多雨(N3) 案 概率 0.25 0.5 0.25 甲地 4 6 1 乙地 5 4 1.5 丙地 6 2 1.2 请用决策树进行决策。
答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决策方法,详见教材第五章第三节,主要一定要画出决策树。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以下决策树:
计算各点的期望值为:
点2:4*0.25+6*0.5+1*0.25=4.25 点35*0.25+4*0.5+1.5*0.25=3.625 点46*0.25+2*0.5+1.2*0.25=2.8
可知点2的期望值最大,因此选址甲地的收益期望最大。故选址甲地为最优方案。 11、何为管理?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答题思路:此题需要回答管理得概念,以及管理者需要的技能,详见教材第一章。管理者技能见第14页。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搜索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
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管理技能主要有: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的理解和熟练。它包括专门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的能力。技术技能主要是涉及到“物”(过程或有形的物体)的工作。
2、人事技能
人事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并能够在他所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努力,也即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使员工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为完成组织目标应具备的领导、激励和沟通能力。
3、思想技能
思想技能包含:“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包括识别一个组织中的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一部分的改变如何能影响所有其他各部分,并进而影响个别企业与工业、社团之间,以及与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这一总体之间的关系。”即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4、设计技能
设计技能是指以有利于组织利益的种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发现问题,还必须像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那样具备找出某一问题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如果管理者只能看到问题的存在,并只是“看到问题的人”,他们就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还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即能够根据所面临的现状找
出行得通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这些技能对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技术技能、人事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下降,而思想技能和设计技能则相反。对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具备人事技能在同下层的频繁交往中也非常有帮助。当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组织层次从基层往中层、高层发展时,随着他同下级直接接触的次数和频率的减少,人事技能的重要性也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下降,而对思想技能的要求上升,同时具备人事技能仍然很重要。但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思想技能和设计技能特别重要,而对技术技能、人事技能的要求相对来说则很低。当然,这种管理技能和组织层次的联系并不是绝对的,组织规模大小等一些因素对此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你对人际关系学说的看法。
答题思路: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详见教材第31页。然后要谈谈你的观点,也就是要评价一下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
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
人际关系是社会中生存的人都无法所避免的,而一个人所能感受到的在社会中生存的所谓的幸福感等都和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就像我们生活的小团体,比如工作团队,如果公司中大家都积极合作,不互相推诿,那个人工作起来就有积极性,成效也会比较大。反之,则结果亦不同。
13、画出分部型组织结构的图示,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题思路:此题详见教材第八章第三节。
14、如何理解社会责任?对社会责任有几种观点,其观点内容是什么?
答题思路: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对社会责任的观点见第四章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Coope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最早由OliverSheldon(1924)提出,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营者曼泽企业内外各类人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内含有道德因素。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中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像依法纳税、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等;道德责任包括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保护环境、对产品负责等。作为一个企业,的确是需要不仅要履行法律责任,同时要承担道德责任。
在社会责任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传统经济学观点: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企业,幸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赢得组织
的责任.社会经济学观点: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15、谈谈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与联系。
答题思路:此题比较宽泛,你需要熟知管理与领导,然后进行区分,要参阅第一章和第十章第一节。
区别:1.管理是日常性的、非决策性的工作;领导主要是负责方向性的工作,起带领和引导作用。2.从事管理的管理者主要凭借正式职位发挥作用,而进行领导的领导者则主要凭借影响力去发挥作用。管理本质上是一种职能关系,领导本质上则是一种追随关系。3.管理的科学性大于艺术性,而领导的艺术性大于科学性。管理追求的是精确,领导追求的是生动。4.管理主要强调控制,侧重从人的行为上进行规范;而领导则更注重从人的内在心理方面去感化人。5.管理通常解决常规问题,具有确定性;而领导则通常处理非常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6.管理的功能在于维持秩序;领导的作用在于规划愿景、创新求变。7.管理比较重视权力的作用,而领导则重视个人魅力的作用、重视影响力等。
联系:1.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2.领导和管理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以及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3.领导是管理的一个职能(领导职能)但管理的其他职能不属于领。4.领导工作既包括管理行为,也包括业务行为。5.最终目的一致,不论是管理还是领导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6.行动一致,企业活动中,领导与管理相互完善、相互补充、统一行动,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16、组织的任务环境包括那些?各自如何对管理产生影响?
答题思路:此题参阅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3.2.3任务环境(taskenvironment)
任务环境是指与组织实现其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它是由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关键顾客群或要素组成的,一般包括供应商、客户或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集团。 3.2.3.1供应商
向企业供应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即为供应商。
现代企业倾向于选择较少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以便及时获得高质量的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过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通常充满了火药味,制造商越来越发现,唯有与供应商精诚合作,才是节约资金、保证质量和加快产品上市速度的关键之所在。 3.2.3.2顾客
所谓“顾客”是指从企业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作为企业产品的接收者,顾客决定了企业的成败。顾客数量、类型的变化,以及顾客口味、需求的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机会或威胁。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对顾客需求及其变化的正确反应之上的。 3.2.3.3竞争对手
所谓“竞争对手”,是指与本企业处于同一行业,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换句话说,竞争对手是与特定企业争夺消费者的企业。
竞争对手之间的对立是管理者需要处理的最具威胁性的一种力量。高度对立的结果往往是价格竞争,而价格的下降则会导致企业利润的降低和获取资源能力的下降。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潜在竞争对手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威胁力量。潜在竞争对手是指在当前任务环境中并不存在,但可能进入该领域的企业。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企业之间的竞争狼烟四起,但很多企业发现,通过合作而非竞争,同样可以达到原来确定的目标。 3.2.3.4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
有关政府部门在若干方面对企业实行严格的监督。例如,航空局对飞机是否合格、能否飞行,实行严格监督,同时,管理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在政治、法律框架内所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压力集团”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17、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答题思路:此题参阅教材第202页。
常见的组织变革阻力主要有如下三种。 1.个体因素
任何一场变革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人。由于不同个体对组织变革的结果接纳
性及风险意识不同,因而对变革的态度就会不同,所以人的因素是组织变革的核心问题,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变革的成败。变革中个体的阻力源主要来自于基本的人类特征如知觉、个性和需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变革导致个人对未来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2)变革与个人以往的习惯、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也会引起员工对组织变革的抵制。
(3)能力或资源不足产生的阻力。
(4)对变革倡导者的不满或变革倡导者个人能力不足。 (5)性格因素。 2.群体因素
组织变革的阻力还会来自群体方面,对组织变革形成阻力的群体因素主要有群体规范和群体内聚力等。
(1)群体惯性。
(2)对专业知识的威胁。 (3)对原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3.组织因素
在组织变革中,组织内部体制、决策程序、组织文化和奖励制度等组织因素以
及变革的时机也会影响组织变革的进程。
(1)领导班子没有达成共识、班子缺乏强势作风及紧盯不懈。 (2)管理层不积极参与。
(3)没有与改革相适当的组织结构或管理制度。 (4)忽视了文化的重塑,没有将变革根植于企业文化。 18、沟通中有哪些障碍?你觉得应该如何克服?
答题思路:此题可以参阅教材第六章第五节,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回答。 沟通障碍分类
沟通障碍主要包括:主题障碍、信息障碍、媒介障碍、客体障碍和反馈障碍等。 主题障碍
主题障碍是指发送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人的想法、意图不清晰。 信息障碍
信息障碍是指词不达意,不能用很好的方式把真实的想法和意图恰当、准确地表达出来。
媒介障碍
媒介障碍是指在想法清晰、表达话语正确的前提下,所使用的媒介不对,也称为通路选择障碍。例如,账号、电话号码、详细的地址等可以用书面文字进行确认,如果只是通过口头语言传递就有可能出现信息偏差。
客体障碍
客体障碍是指接收方有问题,接收方从自己的地位、角度、立场、需求和价值观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理解信息内容。
反馈障碍
反馈障碍是指信息传递后,对方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研究表明,工作中70%的错误是由沟通不善和沟通障碍造成的。
在组织沟通时,会碰到很多障碍,这时要充分运用沟通的基本原理,进行双向完整的信息沟通,并获得及时反馈,运用多媒介和其他辅助工具,确保体态、表情、动作和所表达的内容完全一致。
1.改进组织沟通的准则
为了使组织沟通更有效,改进组织的沟通主要有以下准则: 第一,清晰的信息和目的,能够具体化、数量化; 第二,制定符合实际的沟通计划; 第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第四,充分考虑信息接收者的需要; 第五,确保信息被完整地理解; 第六,调整感情和心理状况;
第七,牢记有效的沟通是双方的职责。 2.检讨信息沟通的渠道
在企业中进行信息沟通时,要做一些渠道检讨: 第一,属于政策、程序、上下级关系的管理性网络;
第二,解决问题、涉及会议和改革建议等的创新活动性网络; 第三,表扬、奖励和满足企业目标与个人需求的整合性网络; 第四,组织出版物、布告栏、小道新闻等的新闻性、指导性网络。 3.认真聆听双方的意见 4.书面沟通的改进
19、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
答题思路:参阅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结合自己的工作再进行一下阐述。 (1)本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已成
为一门科学。
(2)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采取适宜措施,高效地实现目标,所以管理是一门艺术。
(3)学习管理知识,能为培养有效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理论知识方面打下基础,但仅靠背诵管理原则、原理进行管理活动,必然难达效果,甚至无效。 (4)不学习管理知识,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也难取得有效成果。
(5)联系实际说明。
强调管理是科学是因为管理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科学管理程序,它是用
象的、逻辑推理的方法去研究管理,把管理看成是规律性起作用的领域;
把管理看成一门艺术是用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去研究管理,把管理看成是
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领域;
管理是科学,强调的是其原则性,强调管理学是向管理者提供在管理活动中须
遵循的概念、理论、原则、方法;
管理是艺术,研究的是其灵活性,强调对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的
灵活运用。管理中从来没有一套通用的模式,因为每个企业都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它是一门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一个管理者应当像个
艺术家,把自己的心血同自己的事业融合在一起。
管理学是一门纯书本的课程,但用科学的方法运用可以把他用活,而管理的对象主要人,人与人之间沟通\\接触是要有技巧的,即一些手段\\方法,照搬书本上的东西只会把关系越处越差,所以说科学地艺术地运用才是最佳的方式.即活学活用.而这个艺术就是指一种巧妙的手段. 管理是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是长起以来人门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发展。人们将这些作以分析,整理并形成系统。成为理论。因此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何况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开设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课程,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说管理是一门艺术。此话亦真,我们谈管理,不只是单纯的形式上的管理。理论上的管理。而是多姿多彩的全面的管理。管理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很高,要他同时具备多种素质。有一篇文章曾将管理人才的素质分为几类:“一个管理人员应该同时是一个军师,一个元帅,一个花匠、一个战士等。”因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统帅全局、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作谋划,必须身先士卒和有缜密的思维。因此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也不足为过。何况当今的高级管理人才毕竟少的可怜。
管理肯定是科学,但同时又是艺术。因为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机器,所以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是艺术了。有些管理者懂管理理论,但不会做人的工作,结果与愿望相反,有些管理者可能不是很懂理论,但会做工作,结果与希望相一致。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所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
自然,管理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项职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有管理学、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等形态;从艺术角度来看,则有具体的管理艺术,特别是在度的把握以及在具体应用时一些微妙的变化……所以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象一台运转的机器,它遵循着它的运作模式,但是在机器陈旧的时候就需要改进和维护,从而为企业进行更好的服务,这时就产生了艺术,而管理步伐中的细小环节,模式所不能解决的它就必须有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新的做法去解决,根据环境和问题的不同,作出不同的结论,这本身也是艺术,所以管理是科学,但是它同时也是一门最好的艺术!!!
20、面对飞速变化的管理环境,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的计划,在变化面前都没有什么用途,对制定计划意义持怀疑态度,轻视企业的计划工作,请结合所学内容对此现象做出评价。
答题思路: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获得相应的分数。相关内容见第七章。
一、沟通指可理解的信息在活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 有效沟通的要求
(1)及时:及时沟通是指沟通双方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沟通,并使信息发生效用。
为此要做到:①传送及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用最短的时间
传递;②反馈及时:接收者接到信息后,应及时反馈,这有利于发送者修正信息;③利用及时:双方要及时利用信息,避免信息过期失效。 (2)全面:要求发送者在发出信息时完整全面。
(3)准确:准确的信息,可充分反映发送者的意愿,使接收者正确理解信息。 二、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即“一个人,一个头”;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优点:1、结构比较简单;2、责任与职权明确。缺点:1、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2、部门间协调差。
2、职能型组织结构: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机构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可以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下属。优点:1、管理工作分工较细;2、由于吸收专家参加管理,减轻了上层管理者的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注意力以实行自己的职责。
缺点:1、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容易千万管理混乱,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2、各职能机构往往从本单位的业务出发考虑工作,横向联系差;3、对于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性差,不够灵活;4、强调专业化,使管理者忽略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不利于培养上层管理者。现实不存在
3、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
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这种组织结构实行高度集权。优点:1、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2、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缺点:1、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2、部门之间互通情报少,不能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3、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的目标不统一,容易产生矛盾,协调工作量大;4、难以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5、整个组织系统的适合性较差。中、小型组织
4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结合了直线-参谋型组织和职能组织特征
5、事业部组织结构: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独立经营、单独核算。大型的或跨国的企业
6、矩阵结构:有职能划分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优点:1、灵活性、适应性强;2、集思广益,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缺点:1、小组是临时性的,所以稳定性较差;2、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不一致时,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临时性项目 7、多维立体组织结构:跨国公司或跨地区的大公司
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计划是对未来情况建立一个假设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安排资源的运作。这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模型不能完全符合未来。另一个是,模
型是静态的反映,而现实的未来是一个动态过程。也就是说基于模型的计划没有办法反映动态变化的未来。
至于解决的办法,目前企业中大致有两种方向:一是加强模型的健壮性,多多考虑干扰因子。另一个是,缩小计划的时间跨度,建立积极的正负反馈机制。
但是,事实上,计划没有办法完全赶上变化的程度。只能尽量逼近,就像微积分那样。
因此,要把各种可变因素全部计算在内的计划才算是真正可行的计划,但是现在生活中基本不可能把所有的变化全部计算在计划之中,所以就需要对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尽量减少变化对计划产生的影响。
例如工作计划的制定,一般都是在通晓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出可行的计划,同时在完成时间上给予一定宽余,以便减轻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
1.比特丽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联合公司,总部设在芝加哥,下属有450个分公司,经营着9000多种产品,其中许多产品都是名牌产品。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90多亿美元。
多年来,比特丽公司都采用购买其他公司来发展自己的积极进取战略,因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公司的传统做法是:每当购买一家公司或厂家以后,一般都保持其原来的产品,使其成为联合公司一个新产品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对下属各分公司都采用分权的形式。允许新购买的分公司或工厂保持其原来的生产管理结构,这些
都不受联合公司的限制和约束。由于实行了这种战略,公司变成由许多没有统一目标,彼此又没有什么联系的分公司组成的联合公司。
2009年,负责这个发展战略的董事长退休以后,德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任命为董事长。新董事长德姆的意图是要使公司朝着他新制定的方向发展。根据他新制定的战略,德姆卖掉了下属56个分公司,但同时又买下了西北饮料工业公司。
据德姆的说法,公司除了面临发展方向方面的问题外,还面临着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下属各分公司都面临着向社会介绍并推销新产品的问题,为了刺激各分公司的工作,德姆决定采用奖金制,对下属干得出色的分公司经理每年奖励1万美元。但是,对于这些收入远远超过l万元的分公司经理人员来说,1万元奖金恐怕起不了多大的刺激作用。另一个面临的更严重问题是,在维持原来的分权制度下,应如何提高对增派参谋人员必要性的认识,应如何发挥直线与参谋人员的作用问题。德姆决定要给下属每个部门增派参谋人员,以更好地帮助各个小组开展工作。但是,有些管理人员则认为只增派参谋人员是不够的,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必要增派参谋人员,可以采用单一联络人联系几个单位的方法,即集权管理的方法。
公司专门设有一个财务部门,但是这个财务部门根本就无法控制这么多分公司的财务活动,因此造成联合公司总部甚至无法了解并掌握下属部门支付支票的情况等等。 思考题:
1)比特丽公司可以在分权方面做得更好吗? 2)你对德姆的激励方法有何看法?
1、比特丽公司可以在分权方面做得更好吗?
要点:公司在分全方面可以做的更好。该公司在分权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因为该公司在分权的同时牺牲集团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 2、你对德姆的激励方法有何看法?
要点:德姆的激励方法不能真正的起到激励的作用,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必须考虑到员工的真正的需要,从而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和激励的强度。德姆的物质激励对分公司极力来说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需要,其激励的方式和强度不够。要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可以从两方面改进,一是提高物质的额度,这样对分公司经理这样高收入阶层才会起到刺激作用;二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能否起到激励作用取决于人们取得的成绩和他们对不同需要的追求程度而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除了这样的回答,只要考生能给出自己的观点,且观点明确,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1)比特丽公司可以在分权方面做得更好吗?
比特丽公司可以在分权方面做得更好。现在的比特丽公司分权程度非常高,各下属分公司基本上是分而治之,这样的管理架构使得组织十分松散,总部也缺乏控制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组织需要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好比拳头打出去比每一根手指更有力。比特丽公司需要平衡集权与分权,只有在现在的基础上适度集权才能形成更大的整体合力。
(2)你对德姆的激励方法有何看法?
德姆的激励方法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微薄的奖励起不到足够的激励作用。要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可以从两方面改进,一是提高物质的额度,这样对分公司经理这样高收入阶层才会起到刺激作用;二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能否起到激励作用取决于人们取得的成绩和他们对不同需要的追求程度而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3)参谋人员有何作用?如何协调直线和参谋人员之间的关系?
参谋人员可以为直线主管提供信息,出谋划策,配合主管工作。在协调直线和参谋人员之间的关系时很有讲究:首先,直线主管不能为参谋左右。参谋人员所拥有的只是辅助性职权,比如提供咨询、建议等,直线主管广泛听取参谋的意见后应做出决策。注意,只有直线主管才是决策者。其次,参谋应尽可能的独立提出建议,直线主管不应过多干涉
2.某市建筑工程公司是一个大型施工企业,下设一个工程设计研究所,三个建筑施工队。研究所由50名高中级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施工队有400名正式职工,除少数领导骨干外,多数职工文化程度不高,没受过专业训练,在施工旺季还要从各地招收400名左右农民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
张总经理把研究所的工作交给唐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全权负责。唐副总经理是一位高级工程师,知识渊博,作风民主,在工作中总是认真听取不同意见,从不自作主张,硬性规定。公司下达的施工设计任务和研究所的科研课题,都是在全体人员共同讨论、出谋献策、取得共识基础上,做出具体安排的,他注意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尊重个人兴趣、爱好,鼓励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克服困难。在他领导下,科技人员积极性很高,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年年超额完成创新计划,科
研方面也取得了显着成绩。
公司的施工任务,由张总经理亲自负责。张总经理作风强硬,对工作要求严格认真,工作计划严密,有部署,有检查,要求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不允许自作主张,走样变形。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要坚决返工、罚款;不按期完成任务的扣发奖金;在工作中相互打闹、损坏工具、浪费工料、出工不出力等破坏劳动纪律的都要受到严厉的批评、处罚。一些人对张总的这种不讲情面、近似独裁的领导方式很不满意,背后骂他“张军阀”。张总深深地懂得,若不迅速改变职工素质低、自由散漫的习气,企业将难以长期发展下去,于是他亲自抓职工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张总的严格管理下,这支自由散漫的施工队逐步走上了正轨,劳动效率和工程质量迅速提高,第三年还创造了全市优质样板工程,受到市政府的嘉奖。
张总经理与唐副总经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导方式在公司中引起人们的讨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张总经理与唐副总经理各自采用的领导方式是什么?两种方式相比谁优谁劣?
(2)结合领导方式理论分析为什么他们都能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1)张总经理与唐副总经理各自采用的领导方式是什么?两种方式相比谁优谁劣?
答题思路:张总经理属于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唐副总经理属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没有谁优谁劣之分。后面可以简单说明二者的优缺点 (2)结合领导方式理论分析为什么他们都能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答题思路:结合案例说明这两种方式的为什么都能取得好成绩。主要阐述跟环境相适应
2010年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根据上述资料,张总经理和唐副总经理的领导风格有明显的区别。 张总经理属于指导型领导者,他很明确的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工作计划要求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不允许自作主张、走样变形;
唐副总经理属于参与型领导者,他和下属共同决策,其角色定位在于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对于公司下达的施工设计任务和研究所的科研课题,都是经过全体人员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具体安排。在过程中,他注意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尊重个人兴趣,鼓励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协作。
唐副总经理的科研团队年年完成创收计划,科研取得显着成绩;张总经理的施工队伍劳动效率和工程质量迅速提高,第三年还创造了全市优质样板工程,受到市政府的嘉奖。实践证明,两位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都很有效,不分伯仲。 (2)张总经理和唐副总经理在各自的工作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在于其采用了适宜的领导风格。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每个领导者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因此,领导者必须根据下属的水平高低适当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本案例中,唐副总经理的科研队伍具有较高的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即科研人员多数具有与完成任务相关的技能和技术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高成熟度的下属既具有能力又有信心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唐副总经理作为科研领导者的工作就是尊重每个人的专长,调动其积
极性,协调相互关系。张总经理领导的施工队伍相较于科研队伍成熟度低,多数职工文化水平比较低,没受过专业训练。低成熟度的下属或者欠缺完成任务的能力或者没有信心,或者都欠缺。因此,张总作为施工队伍的领导者必须明确每个人的任务,严格要求、严厉惩罚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3.飞跃自行车厂是一家以生产燃油助动车为主的国营老厂,现有职工850人,其中500人左右的年龄处在40—50之间,厂长张耀明本人已经53岁。全厂80%的销售额和90%的利润额来自于燃油助动车,该厂生产的燃油助动车90%是在当地销售的。然而,当地政府已发出通知,该市将在一年内禁止销售、三年内全部淘汰燃油助动车。飞跃厂面临了空前的困境。
以张耀明为首的厂领导班子做出了迅速减产并开发和转产新产品的决定。但是这两项决定遇到了多重的阻力。
迅速减产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大量的员工将失业待岗,同时,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因而要给那些下岗员工支付国家规定的工资将变得不可能。减产的方案还没有具体实施,一批又一批的车间工人已经来到厂部,表示坚决不同意下岗。
开发新产品的困难同样不小。飞跃厂如果转产电动自行车虽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当时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尚不成熟,飞跃厂对电动自行车技术的了解掌握还不够充足。有人给张厂长举荐了一位工程师,他具有一项电动自行车的重要专利。张厂长很想该工程师加盟飞跃厂,但该工程师开出的条件却让张厂长犹豫不决。工程师的条件是飞跃厂一次性支付他50万的购房款以及每年不低于12万的年薪,另外按销售额的0.1%提取奖金。张厂长认为,如果工程师的专利能够用得上,飞跃厂付
出这样的代价还是值得的。问题在于,对于平均年薪只有2万元的全厂职工能够接受这样的条件吗?
后来,有家大公司主动上门提出兼并的方案:工厂整体迁移郊区,80%的员工继续上岗,原厂址另作他用。张厂长举棋不定,想想企业,想想职工,在想想自己本人兼并以后的安排,还有那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副职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张厂长在一次陷入沉思……
问题:减产和转产以及兼并方案对于飞跃厂来说,面临的制约因素分别是哪些? (1)减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员工失业等;转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和人才等;兼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迁址和员工失业等。
1)外部环境的因素影响和制约了组织及其管理目标的制定,它制约着一个企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暂时不能做什么。燃油助动车被禁止,显然是政府政策对组织的限制。张厂长可以提出各种转产的目标和方案,但是,目标和方案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制约,比如如果提出转产太阳能自行车,恐怕就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因为从外部的技术条件来说,近期内实现太阳能自行车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是不大可能的。
2)当张厂长在外部环境变化前,想通过自身的变化来摆脱困境时,显然又遇到了来自内部环境因素的制约:(1)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制约。飞跃自行车厂现有的人力资源是与几年来的燃油助动车生产和销售相匹配的。飞跃厂缺乏转产电动自行车所需要的技术和生产条件,另外,目前助动自行车的技术条件还不成熟。(2)资金资源。当发现一位拥有电动自行车专利技术的人才,张厂长很想该工程师加盟
飞跃厂,但该工程师开出的条件过高,使得张厂长犹豫不决。(3)张厂长犹豫不决的原因一方面是飞跃厂资金资源的限制,但更主要的一个阻力因素来自于职工的思想以及组织内部原有的利益格局。张厂长认为,如果工程师的专利能够用得上,飞跃厂付出这样的代价还是值得的。问题在于,对于平均年薪只有2万元的全厂职工能够接受这样的条件吗?职工和干部对是否应当花那个代价、是否应当让一个外面的人来打破组织内原有的分配机制的认同。由此我们也可以引发出另外的一个问题是,组织内的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哪怕是技术变革,其面临的最大阻力有时候并不是技术性,更多的可能是来自文化的阻力,因为任何一项变革都将打破组织内原有的关系格局和利益机制。
3)当有家大公司提出兼并方案时,张厂长本人的需要和动机又成为影响怎样决策的一个内部因素,52岁的张厂长不可能不考虑自己本人在兼并之后的安排,还有那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副职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来自于人的因素的阻力。
4)可见,对于张厂长来说,当他在上述方案中做出决策的时候,内部人员的因素是要特别予以考虑的。
4.朱彬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他把公司里最好的推销员李兰提拔起来当销售部经理。李兰在这个职位上干得并不怎么样,她的下属说她待人不耐烦,几乎得不到她的指点与磋商。李兰也不满意这项工作,当推销员时,她做成一笔生意就可立即拿到奖金,可当了经理后,她干得是好是坏取决于下属们的工作,她的奖金也要到年终才能定下来。人们说她是被高度激发了,她拥有一幢价格昂贵的市区住房,开着奥迪车,全部收入都用在生活开销上。李兰现在和过去判若二人,
朱彬被搞糊涂了。
问题:
1)请用所学的激励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2)请你给朱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3)你认为在企业实施激励时应注意什么?
可以采用书上的激励理论,比如:期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双因素理论等进行分析,只要能够理论跟案例结合即可,无具体答案。
李兰在这个职位上干得并不怎么样,缺少做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她的下属说李兰待人不耐烦,几乎得不到她的指点与磋商。李兰也不满意这工作,当推销员时,她做成一笔买卖就可立刻拿到奖金,有成就感。李兰偏重于物质需求和享受,她拥有一幢价格昂贵的市区住房,开着“奥迪”车,全部收入都用在生活开销上。这说明李兰对经理这一职位没有多大兴趣。
激励理论认为,激励首先要考虑员工的需要,按员工的需要来设计。李兰对管理没有什么兴趣,也不擅长人际关系和管理工作,偏向于个人奋斗和物质享受,不适宜提拔为经理。所以,专家认为“她不会卖力工作以追求成功。” 三个方面:
1、朱彬将李兰提拔为销售经理,目的在于,李兰是最好的推销员,希望她能在经理的岗位上将其成功经验传导给手下员工,提高整个部门的业绩。
2、李兰个人是个好的推销员,但却并不一定具备领导的能力与觉悟,且个人生活方面的原因,需要每月都能得到支付生活费用的奖金,销售经理按年领取奖金显然不能让她应付日常生活并产生领导的意愿。
3、员工希望能得到李兰的指点和磋商,但是李兰因为上述的原因既不具备领导的能力也不具备领导的意愿。
4.请用所学的激励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答题思路:可以选用我们学过的期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中的任何一个理论进行分析,分析的时候需要把握的是找到造成问题的冲突点,也就是所选用的激励方式与需要之间是不匹配的。
1)请你给朱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答题思路:结合上一问题的回答,提出你的建议,只要建议合理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
2)你认为在企业实施激励时应注意什么?
答题思路:没有标准答案,把你自己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