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蓬勃发展的禹州中医药产业

2021-04-07 来源:易榕旅网


蓬勃发展的禹州中医药产业

禹州市地处中原腹地,背扼伏牛山系,俯瞰豫东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岗、平地形地貌错落有致,山水园林风光秀丽。全市辖26个乡镇(办)、657个行政村,面积1500平方公里,人口125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省级文明城、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保平安、促发展、抓保障、争示范”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2.2亿元,增长13.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5亿元,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亿元,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8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增长12.5%;中药材种植面积40余万亩,年流通量突破50亿元;中成药、西药每年的流通量在30亿元左右。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第64位,在2010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居第74位,继续保持“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秉承悠久的历史传统,依托优

1

越的区位优势,以河南省被国家确定为中医药现代化建设省份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目前,中医药产业己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内涵丰富、门类齐全、经济效益明显的特色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药业文化优势。市委、市政府以药源、药魂、药都为主题,注重药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加强对黄帝、朱棣、褚澄等圣贤大医在禹州研究医学活动遗迹的系统整理,把唐代药王孙思遂作为禹州千年药都发展的主线,突出了药王文化研究和学术研讨内容,并对逍遥观、药王祠、周定王陵、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等一批中医药文物的修缮与保护。丰富了文化内涵,形成了系统的药业文化体系。

二、营销网络优势。禹州药市始于唐,盛于明清,明太祖时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禹州至今还保存着“药王祠”、“药行街”、“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等禹州药市兴盛时期的古迹。现在的禹州市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过市政府的两度升级改造,已形成占地400余亩,街道三纵十三横,三层以上经营2000余间的现代化专业市场,截止目前,市场己有固定药商650余家(工商局注册),从业人员2万余人,上市品种2600余种,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购销触角延伸到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为加强横向联合,活跃医药经济,进

2

一步提高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扩大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动禹州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自2002年以来,禹州市委、市政府己连续举办八届以“文化、和谐、共赢、发展”为主题的药王孙思邀医药文化暨中医药交易大会,并借助盛会平台,其它合作领域签约逾百亿元,成为禹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三、中药资源优势。中药材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种植,为专业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1万亩,主要有牛蒡子、杭白菊、迷迭香、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黄、杜仲、山茱英等200多种,其中木本药材近3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5个,被河南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评选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2005年,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四个品种取得国家道地药材原产地地域保护。

四、产业基础优势。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而著称于世,在“浸、泡、锻、垠、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在国内久享盛誉,为中医药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先进的加下技术和广泛的营销网络。

禹州市规划了面积19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为中医药食品和机械装各业。我们将充分利用传统

3

优势,依靠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名商、大商投资药业,兴办实体,尽快形成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科研含量高的企业集团和龙头骨千企业,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做大做强药业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原药谷”。

五、存在的问题

中药材行业受等众多因素制约,还存在以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1、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如2011年由于早春低温,春夏干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已成为制约中药材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市的很多药材种植在丘陵岗区,因种植区域无水利设施,农民靠拉水种植中药材,加之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不仅严重影响中药材的适时播种,而且也严重影响种植面积的落实。如今年规划种植迷迭香1.2万亩,由于干旱缺水,尽管采取了种种的场中措施,只种植了9000亩,占计划面积的75%。

2、是生产成本增加。农村劳力缺乏,种植成本的提高,也严重影响中药材种植的发展,尤其是需用劳力较多的高效益药材的发展。以杭白菊为例,杭白菊采摘的价格2010年为采摘1公斤鲜花1.5元钱,2011年增加至2元钱,翻了一番。

3、是龙头企业拉动地产药材生产能力弱。我市虽有中药制药企业两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三家、中药提取企业1家、杭白菊种植加工企业2家、兽药生产企业一家,其他涉药加工企业10余家,但规模小,年消耗地产药材的能力差,订单药业的面积有限,加之药材市场千变万化,弄明种植药材的效益保障能力弱。

4、现有仓储条件严重制约中医药的发展。

4

中医药作为禹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禹州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有的状况是没有现代化的大型仓库,成为制约医药行业长足发展的瓶颈。中成药、西药的仓储是中成药、西药经营企业大部分租用仓库,这些仓库虽经GSP认证,但由于现实条件局限,限制了药品经营企业在药品仓库方面的长期投入,长足发展。中药材仓储更是捉襟见肘,大部分中药材经营户都是在经营地点临时租用仓库,或者禹州市近郊租用仓库,更有甚者,中药材经营户干脆在中药材产地或采购地租用仓库。这样,既造成中药材在储存环节容易出现问题,使中药材的质量难以保证,又增加了中药材经营成本。

六、未来的发展预测及规划思路

禹州未来的中药材生产紧紧围绕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工作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发挥中药材各类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提高科技和经营创新能力,改革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集散功能,挖掘禹州中药材传统优势和特色,形成全国闻名的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集散地和药王、药都历史文化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亮点。在具体发展上,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市场导向原则。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效益为中心,适时调整种植品种和产品结构,努力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5

二是规模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形成主导品种突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三是标准化原则。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制订并实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和无公害中药材炮制技术规范,建立健全中药材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确保药材质量“安全、稳定、可控”;

四是订单种植原则。以中药材经营加工公司为依托,实行产业化经营,公司根据需求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具体目标任务是:

一是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调整结构、建设基地,优质高效”的要求,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其中效益低、周期长的木本药材调减到25万亩左右,草本药材扩大到15万亩左右,建成15个20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形成5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品种;

二是引进3-5家中药材加工或中医药生产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中药材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其中中成药工业5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

(一)规划布局

1、建成5万亩迷迭香标准化种植基地。以森源本草为

6

依托,主要分布:(1)西部山地0.3万亩,主要分布在方山、鸠山、神垕镇西部;(2)西南部丘陵区0.5万亩,主要分布在鸠山乡以东、文殊镇以西、方山镇以南、神垕镇以北和接近鸿畅镇的地带。以文殊镇老君垌村、曹璜村的丘陵地带为中心;(3)北部山岗丘陵区0.8万亩,主要分布在苌庄乡、浅井乡和无梁镇;(4)颍河两岸岗地3.5万亩,颍南主要分布在文殊、方岗、花石、张得、范坡乡,以文殊韩洼村为中心。颍北主要分布在朱阁乡、顺店镇、花石乡,以朱阁乡北郝庄村为中心。

2、建成1万亩杭白菊标准化种植基地。以春发菊业为依托,在山货、小吕、张得、朱阁、郭连、范坡等6个乡(镇)建成5000亩杭白菊标准化种植基地。到2015年,杭白菊面积达到1万亩。

3、建成0.7万亩板蓝根和金银花种植基地。以“黑马药业”为依托,以朱阁乡为重点建成0.2万亩板蓝根种植基地,以鸠山魏井、文殊边庄、浅井张地、方山夏庄、无梁王家门为重点建成0.5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

4、建成0.7万亩洋姜、龙葵种植基地。以“森源本草”为依托,以郭连乡境内狼丛岗和无梁北部为重点,建成0.5万亩洋姜生产基地;以朱阁乡为重点,建成0.2万亩龙葵种植基地。

5、建成0.5万亩荆芥种植基地。以湖北省药材公司为

7

依托,在小吕、张得2乡建成0.5万亩荆芥种植基地。

6、建成0.5万亩金银花、薰衣草等种植基地。以许昌横山中兴生态园林有限公司为依托,在“药王文化旅游区”建设0.1万亩金银花、0.3万亩连翘、0.1万亩薰衣草等仿野生药材种植基地。

7、建成5万亩道地药材种植基地。重点搞好以小吕、张得、浅井、苌庄为重点的3万亩豫西丹参种植基地,以古城镇钟楼村和郭连乡韩楼村、大墙村、张涧村为中心的0.5万亩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种植基地。

8、建成2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结合山区绿化和旅游景区建设,以浅井乡、文殊镇、苌庄乡、鸠山乡、方山镇、神垕镇为中心,建成2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

9、规范种植25万亩木本药材基地。以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为突破口,以杜仲、石榴、山楂、皂角、连翘、黄柏、木瓜、辛夷、五味子等木本药材为主导品种,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巩固、完善和规范种植25万亩木本药材基地。

(二)主要措施

1、搞好规模种植,实行产业化经营。以禹州森源本草、春发菊业、襄城县景春堂中药饮片进出口公司等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农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桥梁作用,打造企业与农户“利益共

8

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采取“企业+药材种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在土地流转的具体实施中,合作社可因地制宜的采用“土地租用、社员土地入股、与农户合作经营土地”三种形式,以有效解决基地建设中连片成方难的问题。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深加工增值,实现中药材生产的高效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2、大力培植医药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要加快中药材领域龙头企业的发展,尽快形成生产、加工、炮制、制药、流通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对现有的制药、加工、炮制和销售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引进技术设备或资金,嫁接改造,尽快形成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市场份额大的企业集团,使其真正成为推动禹州中药材产业化的骨干力量。二是把引进中药加工、炮制、制药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利用禹州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优势,以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吸引国内外中药制药、加工、炮制、经销企业前来投资办厂、联合建设种植基地,尤其要加大对北京同仁堂、天津天士力等国内著名制药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中药制药、加工、炮制业,新增一批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四是充分利用中医药龙头企业及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建成的标准化大型

9

仓库,解决中成药、西药及中药材的仓储瓶颈问题,使医药行业获得健康,长足发展。

3、搞好科技创新,提升中药材产业科技水平。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拓展中药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一是加快“禹州白菊”、“禹州迷迭香”新品种认定和产品标准的制定工作。充分发挥“禹州茶白菊”具有药理功效的黄酮类、绿原酸等含量显著高于其原产地浙江桐乡杭白菊的优势,“禹州迷迭香”叶片中所含护肝、抗氧化作用的有效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原产地(地中海地区)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搞好洋姜有效成分提取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大力支持“森源本草”与省科学院的合作,利用洋姜提取物生产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保健饮料及食品的工艺,抓紧实施建设5000亩洋姜生产基地和年产2000吨功能性养生饮料生产项目。三是抓好龙葵繁育基地和龙葵有效成分提取项目建设。要深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合作,利用已掌握龙葵草的生物学特性,完成由野生向家种驯化的技术优势和龙葵草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及工艺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保护的有利条件,搞好龙葵种子繁育,抓好0.2万亩龙葵基地建设和龙葵有效成分提取项目建设(龙葵所含龙葵碱、龙葵定碱、澳茄胺是治疗皮肤癌、牛皮癣的特效药)。四是支持“森源本草”在以迷迭香为原料生产天然抗氧化剂和精油的同时,大力开发具有改善记忆,

10

改善视力, 营养补充功能的“迷迭香益智仁丸”,用于治疗青春痘的“迷迭祛痘胶囊”等。

4、挖掘传统优势和特色,发展中药文化旅游业。以禹州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为基础,建成5个中医药旅游景点。一是以逍遥观景点为基础,以黄帝率歧伯、雷公等在具茨山一带活动的传说为内涵,以“歧黄之术”的广泛影响为引力,建设“岐黄文化园”,开发“岐黄文化游”。二是以孙思邈隐居地无梁镇的太白山为基础,以药王文化为内涵,对药王遗迹“杏林坡”、“太白崖”、“太虎石”、“青龙岭”、“山泉树”、“卢照邻墓”等自然景观进行修复,建设药王养生庄园和药王观,集药王孙思邈隐居地观光、药王祭奠、药王文化展示、周定王陵参观、中药养生为一体,开发“药王文化游”。三是以省药用植物园为基础,开发“中药资源游”。四是以怀帮会馆和十三帮会馆为基础,建成禹州中医药博物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禹州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开发“中药集散地游”。五是对大鸿寨次生原始森林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开发“中药野生资源游”。

5、改革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药材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借鉴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地的成功经验,将中药材市场由政府管理改为企业化管理,增强市场活力,提升带动能力。要利用好“全国中药饮片配送中心”这张名

11

片,整合资源,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医药物流企业,逐步使药材专业市场兼具中药业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在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搞好服务,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在市场内设立中药业信息技术咨询机构,增设农民能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中药材的交易区。使市场真正成为药材及药材加工品经销商的交易场所,成为药农销售药材的直销场所,成为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信息的传播场所。在监管上,要推行仓库备案制、明码标价制和购销业务台账制等,以监管促规范,以规范促繁荣,以繁荣促发展。此外,要通过两年一届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繁荣中药材市场,进一步提高禹州中药材生产、加工、交易的知名度。

6、加强地理标志认证,打造中药材知名品牌。对禹密二花、禹全虫、禹州漏芦、九天阿胶、禹粮石、九蒸九制大熟地、九蒸十制黄精等道地药材以及“禹州白菊”、“禹州迷迭香”申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同时,完善中药材标准化体系,按照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要求,制定中药材生产、加工操作规程,引导和鼓励制药企业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中药材生产加工质量,打造禹州中药材知名品牌。

12

二○一一年六月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