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2023-05-04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作者:罗高兴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6期

[摘 要]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其传播方式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朝代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因此,我国古代文学的形式众多。从历史的发展中能够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变化的历程。以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为线索,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我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及对其影响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 键 词]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180-02

中国古代文学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尤为缺失,在文学界,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状况也并不乐观。因此,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学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演变历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的起源一直存有争论,学术界部分认为从甲骨卜辞时代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便已经开始了口语传播。更多的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口语传播起源严格来说应该是起源于《诗经》产生的时代。但无论是甲骨卜辞时代还是《诗经》产生的时代,两者都同属于商周时期。从两者的传播形式来看,甲骨卜辞时代更多的是通过事物的外观形状向人们传播文学,而非利用口头语言传播。而相对来说《诗经》时代在语言传播上的影响力是远远大于甲骨卜辞时代的。由于口头语言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简单、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因此,在传播内容上《诗经》也更利于人们口口相传。 (二)抄写传播时代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过程中,抄写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抄写传播的起源始发于秦汉,自秦代时期便已初具雏形,到了西汉抄写传播已经成了当时最主要的传播手段。抄写传播的发展主要受秦代秦始皇颁布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和汉代颁布的“废挟书令”影响。通过文字统一和废除儒生私藏典籍当诛的法令,中国古代文学的抄写传播得到了大力发展。文字的统一使古代文学的传播更为便捷,而“废挟书令”大大刺激了儒生对古代文学的渴求,使抄写传播变得广泛。而抄写是需要书写载体的,在秦汉时代,古代文学的抄写载体主要分为简牍、绢帛、和纸质载体。在秦代和西汉时期,抄写传播的主要载体还是依赖于简牍。而到了东汉年间绢帛和纸质的传播载体才逐渐出现,在东汉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载体主要是依赖于绢帛,而纸质传播载体则在一些史书记载中才用得比较广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雕版印刷传播时代

在隋唐年间,印刷术的应用给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主要在传播效率上得到了大力发展。同时传播载体也得到了改良,纸质传播载体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都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雕版印刷传播时代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产生,政府大量整理中国古代文学,雕版印刷术的使用需求大量增加,大大刺激了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因此,在雕版印刷传播时代,我国古代文学传播开始呈现出以纸质书籍为主批量传播的模式。 二、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详解 (一)语言传播

语言传播是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中最为便捷、普遍的传播方式。在不同的文明时期,语言传播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从文学的发展上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口头传播、唱和、乐妓演唱。 1.口头传播

语言的诞生要早于文字的出现,上古时期由于文字还没有在人类的生活中出现,因此,先民早期的文学都是通过口头创作,然后经过人们口耳相传才得以保留下来。在最初的文学传播中,大多数的早期文学,都是由部落的祭祀人员构建的神话传说。在神话和传说中,先民也通过他们的智慧将神话和传说做了明确的区分。把纯粹的幻想和虚构叫做神话,把一些具有史事实影的叫做传说。同时在早期文学中,歌谣也是先民口头传播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们利用歌谣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同时通过歌谣歌颂自己心中的英雄形象。在早期的歌谣中,为了利于传播,大多数的歌谣都显得比较简洁、生动、形象。 2.唱和

唱和是一种诗词术语,是做诗与他人相酬和。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甲方赠予乙方诗词,乙方根据甲方所赠的诗词用原韵来回答。这种依韵唱和的诗唐代白居易、元稹二人的诗颇多。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的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唱和一词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陆德明释文:“本又作„唱‟。”晋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愉越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钟鼓之铿肱,有殷坻颓於前,曲度难胜,皆与谣俗汁协,律吕相应。”文学史上,许多名公先达曾以他们显赫的身份来辅助其作品的传播。这是由于在封建时代,信息的传播价值更多是由传播者本身的身份地位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诗词都是经过社会名流赞扬后才被广泛传播。 3.乐妓演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乐妓演唱融入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是从魏晋六朝开始,在唐宋时期,乐妓演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影响尤为深刻。自唐宋以来,乐妓向文人索词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而将词融入乐妓演唱,无论是对于乐妓还是词人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这种双赢的模式为乐妓演出和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文字传播

文字的出现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与语言传播的特点相比,文字传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更具有完整性和文学性。文字和语言在文学上的表现力度本来就存在差异,站在文学角度上说,文字传播更有利于文学的表达,因为文字不仅可以表达出许多口头语言,同时一些不适合口头表达的书面语言也能在文字传播中适用,因此,自文字出现以来,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便主要是以文字为主。而文字传播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题壁传播,二是文本传播。 1.题壁传播

题壁始于两汉,盛于唐宋。其中的文体形式主要是以诗歌为主。据《晋书》记载,汉末师宜官是可以考证的最早的题壁者之一。自汉代以后,题壁逐渐增多,以南北朝为界限,题壁开始得到发展,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一种风气。在唐宪宗时期题壁种类主要以官壁、驿墙壁题诗居多。而在唐宪宗时期,最为著名的两位题壁诗人便是白居易和元稹。元、白二人也亲为题壁。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云:“元白齐名,有自来矣。元微之写白诗于阆州西寺,白乐天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更相钦慕如此。”正如白居易在《答微之》诗中所说:“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与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而在宋代,题壁之风方兴未艾,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有题咏,叫人目不暇接。由此可见,题壁之风在我国古代盛行。而通过题壁的形式能够有效保留我国古代文人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在考究我国古代文学上有重要的意义。 2.文本传播

文本传播的兴起,主要是依赖于印刷术的出现,提高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效率。文本传播主要通过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印刷术兴起之前,我国古代文人为了读书常常采用借阅抄写的模式。二是在印刷术兴起的时期,我国古代文学得以广泛传播。对于抄写传播模式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但在效率上却远远达不到印刷术带来的影响。然而就算在我国古代印刷术成熟的时代,抄写传播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文本传播形式。对于贫寒子弟来说,由于缺乏经济支持,往往为了读书都只能采用借阅和抄写的方式来满足读书要求。而在历史上,由于部分书籍被政府定义为禁书,禁止在百姓之间传播,因此,为了不让这类书籍失传,通常部分文人都会采用借阅和抄写的方式达到传播目的。比如,《红楼梦》《金瓶梅》等。由此可见,通过文本传播,我国古代文学才得以在当今时代流传,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的完整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及其影响 (一)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

从语言传播的不同形式上看,语言传播主要分为口头传播、唱和、乐妓演唱这三种表达形式。口头传播除了宣扬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外最常见的便是先民的歌谣。尽管口头传播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从《诗经》和歌谣的传播中便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色彩。而在唐宋时期的唱和中,语言传播便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唱和本身就是一种诗词术语,因此,在文学艺术上表现比较强烈。而在唐宋时期,唱和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通过语言传播,同时文本传播也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比如,唐宋时期盛行的题壁之风便是其一。而乐妓演唱则是将中国古代文学和歌舞技艺完美结合的典范,通过乐妓演唱这种语言传播形式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同时对我国古代歌舞艺术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传播方式不仅对我国古代文学领域带来了剧烈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古代歌舞艺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文字传播带来的影响

文字传播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它的地位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文字传播中,它主要有题壁传播和文本传播两种形式。对于题壁传播来说,主要与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喜好山水的习惯有关,题壁的重点不仅是单纯地为了传播我国古代文学,同时,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在题壁过程中往往会注重山水的景观结构,既要保证题壁的内容意味深长,又要注重题壁与山水景观的融合。在构成上不仅具有文学作用,还表达了一种万物归于自然的景观思想。与此同时,印刷术的传播主要提高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效率,改变了我国古代文字的传播方式,为我国古代文学的流传做出重大贡献。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形式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正在逐渐进步,无论是通过语言传播还是文字传播,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加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力度,对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卓辰.简析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及其方式[J].品牌(下半月),2013(Z2):75. [2]杨雪梅,肖红.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121-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