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2021-11-26 来源:易榕旅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莅临(lì) 吝啬(sè) 润湿(rùn) ....B.酝酿(niàng) 筋骨(jīn) 水藻(zǎo) 应和(yīng) ....C.黄晕(yùn) 蓑衣(suō) 暖和(nuǎn) 贮蓄(zhù) ....D.淅沥(xī) 捉迷藏(cáng) 静谧(bì) 梦寐(mèi) ....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宵 感慨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B.严厉 驾驶 截然不同 全神贯注 C.脊梁 跨进 浑为一谈 人迹罕至 D.缠络 暮名 不求甚解 废寝忘食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B.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的整饰,老城区的许多破旧房屋面貌一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C.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传遍大江南北。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能够陶冶性情,提升自我。 D.通过认真学习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1 / 8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____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B.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D.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 (3)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 / 8

(1)竟不可得 竟:______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______ ..(3)众服为确论 为: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4.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我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啰唆。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蔽,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含义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3 / 8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禀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1.请你说说题目“回家去问妈妈”的含义。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悟?

2、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4 / 8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5 / 8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同学们愉快地走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在体验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沟通、鼓励、合作……),使题目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写出真情实感。

6 / 8

参考答案:

一 C B B D D A

回乐烽前沙似雪 无人送酒来 思君不见下渝州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

1.(1)终了,最后(2)设馆教书(3)认为是

2.(1)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2)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3.讲学家“笑”,是他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笑”,

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4.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三

1.倾听妈妈讲述我们过去的事情,和她一起回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

3.结构上:过渡,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内容上:紧扣文题,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

4.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感悟: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②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 【答案】

7 / 8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四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