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徽派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初探
2024-08-09
来源:易榕旅网
第21卷第5期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21 No.5 2013年10月 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Industry oct.2013 新徽派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初探 刘仁义, 秦旭升 (安徽建筑大学建规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徽州建筑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其精髓已经 成为目前众多学者致力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传承创新为宗旨,尝试探索新徽派建筑创作方法,引导新徽派建 筑创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关键词:新徽派建筑;理论与方法;创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540(2013)05—038—04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 technique of new Hui—style architecture LIU Ren-yi, QIN Xu—she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f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Hui—style archite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ui culture which is one of China’S three regional cultures。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ts essence has become a popular issue which many scholars committed to research currently.For the purpos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this article trying to explore the methods to construct new Hui—style architecture,and guide th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Hui—style architecture. Key words:new Hui—style architecture;theory and method;construct technique 1前 言 筑的研究序幕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徽文化及 徽州建筑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积极探索新 徽文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受到了海 徽派建筑设计的创作理论与方法,同时创作出诸 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并成为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 多优秀作品。本文从传统徽派建筑的特征要素着 峙的我国三大地域文化[1]。徽文化不仅是古徽州 手,梳理新徽派建筑设计创作理论与方法,以期为 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徽州 徽派建筑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古村落的代表宏村、西递在1999年以其保存良好 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充分显示了徽 2新徽派建筑设计创作方法 文化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影响力。 新徽派建筑不仅传承了徽州建筑的特色文化 徽州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 与精髓,唤醒人们对传统徽派建筑的激情,同时满 统徽文化的具象代表。自20世纪50年代刘敦桢 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新徽派建筑设计创作理论 先生等人的专著《徽州明代住宅》揭开传统徽州建 收稿日期:2013—08—30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徽州传统聚落营建技术挖掘和传承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J08B03);安徽省软 科学课题“基于服务安徽城市建设发展的现代城市建筑地域特色重构研究”(11020503074)。 作者简介:刘仁义(1964一),男,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域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居住建筑设计与理论、公共建筑设计与 理论。 第5期 刘仁义,等:新徽派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初探 41 图5水的惹境 3结束语 毫无疑问,独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徽州 建筑曾经灿烂的闪耀在神州大地上,并且成为了 明清时代建筑文化的缩影。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 推移,孕育徽州文化的社会生产力、社会意识、科 技水平、文化氛围、地理环境等都已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以及唤 醒民族自尊心的使命感的召唤下,一些学者与建 筑师在对传统徽派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 础上,设计出一批极富徽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建 筑。但是同时不得不承认,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 践探索上新徽派建筑都还是刚刚起步,许多问题 仍需要认真探究解决,比如不少城乡新建筑对徽 派古建单体建筑符号粗劣的简单仿制,以为这就 是坚持徽派建筑的特色,这一误会的产生,说明对 徽派建筑特色的理性开掘和把握还很不够,缺少 对徽派建筑人文内涵和建构特色深刻而又全面的 思考。。。]。总的来说,新徽派建筑探索的成功与否, 首先在于学习传统徽派建筑的经验而又不拘泥它 的经验;其次,从实际项目出发而不是套用、克隆。 新徽派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也是一代人甚至数代 人的努力才能成熟的。 随着市场经济热潮及全球化发展形势的到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可谓是任重而道 远,徽文化的延续也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徽文 化及徽派建筑的研究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 的一直关注,同时“新徽派建筑”这一建筑流派的 出现也证明了徽派建筑已经走出了徽州,甚至是 走出了中国,被全世界所了解。我们在探究传统 徽派建筑特质的基础上,也应顺其时代发展的潮 流,在新徽派建筑的研究与创作中不断的探索与 创新,将徽派建筑引向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道路等。 以上仅为我们结合个人创作实践,对新徽 派建筑设计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索。我 们相信:在国内外建筑师及学者的一直努力下, 徽派建筑一定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扬 光大。 参考文献 1朱生东.徽州古村落民居建筑的文化心理解析[J].华 中建筑,2006,09(24):1—3. 2刘仁义.安徽民居色彩成因及其文化内涵研究EJ3.工 业建筑,2010,40(4):147—150. 3韩旭梅.从汤口镇谈徽派风格与现代建筑的融合[J]. 南方建筑,2006(5):117—119. 4聂玮.徽州古居的现代叙事——类型学下的新徽派建 筑设计I-J].安徽建筑,2011(1):28—30. 5朱薏婷.探析徽派民居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承—— 以“三吴”纪念馆的工程实践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 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系,2010. 6周蕾.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及其研究 [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系,2009. 7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F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崔淼淼.新徽派建筑研究ED3.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建 筑设计及其理论系,2006. 9吴振垠.皖南地区建筑创作中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发展 研究I-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系,2009. (责任编辑: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