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摘要】新的世纪,要求幼儿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幼儿的各项能力之一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已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增强其社会性。笔者通过实践与研究,提出以下策略: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利用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努力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分享中体验交往的快乐;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 良好的; 社会; 交往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世纪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作为幼儿的各项能力之一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已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幼儿实施社会性发展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的需要,也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
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以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增强其社会性。 为此,我们应对幼儿进行了社会技能的培养,着重培养幼儿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的接触和交往,掌握一定的社会规则及交往手段的技能,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和尝试。
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入园前,幼儿生活在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保姆等组成的成人世界中,这些人往往对幼儿给予了莫大的爱和“谦让”,让幼儿不能认识自我。当幼儿入园后,将与成人交往的准则迁移到同伴之间时,立刻发生了矛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适应群体生活,学习与同伴交往的规则及与他人交往所需要的语言和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用游戏、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谦让、助人、抚慰等游戏和活动,通过鼓励幼儿之间找朋友,辅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活动中我们常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幼儿中去,当孩子们发生争执时,尽量不去充当“裁决者”,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去寻找争执的原因,又通过商量协调的方法,解决孩子们之间的争执。在寻找争执原因和商量协调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谦虚、诚实的品德,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勇于承认错误、敢于道歉的勇气,赞赏孩子们豁达、宽容、与人为善的大度。要以实际而又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2利用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是同伴交往,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初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景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遵守交往规则。孩子矛盾的产生多源于没有交往的方
法与规则。如:有的孩子独立解决一件事情或玩一件玩具,而另外一个或几个孩子则未经允许上前帮忙,或也想玩该玩具,于是争端又出现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责任应是教育幼儿要尊重同伴,先征得同伴同意后再行动。比如,可让幼儿问:“需要我帮忙吗?”、“我有个好办法,试试!”、“我们俩一起玩行吗?”、“你玩一会儿,也让我玩玩好吗?”等,请幼儿学会用友好的口吻协商、交往。
在生活中,我们采取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尽可能地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我们可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图书,鼓励他们主动与小伙伴们进行交换阅读,教育他们要爱护别人的物品。利用互借图书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互相交往互相帮助的机会。幼儿在园交往范围扩大了,幼儿要学会与同伴的交往、分享与合作。因此在活动中,要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我们还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并从中给予积极地引导,从而使幼儿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在活动中,要教育幼儿如何爱护玩具,如何在别人玩耍时不去抢夺别人的玩具或干扰别人玩耍等。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玩具让给谁玩了吗”等,让幼儿在交流各种交往时,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交往的兴趣,分享交往的欢乐。
3努力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分享中体验交往的快乐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以形成良性循环。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交往的能力。而愉快的交往离不开分享,分享对一直以自我为中心长大的幼儿来说是一件不容易接受的事。在他们心中,别人给自己是应该的,给予别人则是不行的。对幼儿的这种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他们“自私”,而是他们不会,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分享。如果孩子尝到分享的快乐,他们便会很快接受这一行为并付之行动。
我班幼儿年龄在3、4岁间,刚入园时,也不会与他人分享玩具、图书、食物,而且常发生争抢打架现象。于是我设计了一系列关于分享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故事《萝卜回来了》、情景表演《你和我玩皮球吧》、《我俩一起看图书》、讲述活动《我有玩具大家玩》;食物分享《我的小动物饼干》……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会主动邀请伙伴和自己玩玩具,有的还能主动把玩具让给同伴,有的主动从家里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来和小朋友分享,还有的悄悄把自己喜爱的食品带给小朋友品尝……幼儿之间的分享行为带来了快乐的交往活动。发动分享的幼儿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欢迎,而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又传达给其他幼儿,于是更多的分享交往活动随之产生。幼儿的自私、霸道行为减少了,愉快、和谐的交往则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受人欢迎的快乐。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培养幼儿从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到做一个社会的人,重要的变化发生在游戏之中。游戏活动是幼儿们非常欢喜的一种寓教娱乐的活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得到无穷的乐趣。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经。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
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 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不同的角色,孩子们在你来我往中,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同时,幼儿由于扮演着各种角色,并在游戏角色中活动,会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从中学习到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社会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在游戏中,对不合群的幼儿偶然表现出的良好交往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起到强化该行为的作用。如,原本不喜欢接受邀请的幼儿某次接受了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的游戏,就要及时表示认可和肯定;如果是幼儿主动提出要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更要给予鼓励;同时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场所和感兴趣的玩具,使他们能够很愉快地进行游戏和活动,在无形之中强化幼儿的交往行为。另外,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合作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最佳活动之一,也可让幼儿参与,例如:“公共汽车”的售票员搀扶老人上下车等游戏,培养幼儿尊敬老人的社会公德,引导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再如:利用音乐、体育、表演等多人参加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5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之间需要有个一致的需求,共同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孩子在家娇养惯了,比较霸道,到了幼儿园就可能与同伴发生冲突。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家访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存在哪些不良行为和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
除此之外,我们请家长多带孩子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扩大社会交往面。多让孩子去体验社会与家庭间的关系,在感受家庭温馨的气氛中,了解家庭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在孩子初步掌握了家人与社会交往的技巧之后,让孩子走出家庭多接触外部的社会。譬如: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邀请其他的小伙伴到家中来做客,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到小伙伴家中去玩耍等,用种种方式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总之,幼儿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幼儿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即使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技能,还会出现争、吵、哭、告状等现象,教师应充分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争端,提高其交往水平。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交往无处不在,并且一日活动丰富多彩,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交往、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充分利用交往资源,随时给予指导,对普遍性的问题还应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共同讨论、解决,以不断提高幼儿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使幼儿逐步成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