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七大题,
19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学号、学校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3.所有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收答题卷,试卷请自行保存。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喟叹(kuì)B. 狡黠(xiá)C. 拮据(jié)D. 愤懑(mèn)
悲天悯人莫名其妙鸦鹊无声异想天开
幽咽(yè)沮丧(jǔ)饶舌(náo)冗杂(rǒng)
自出心裁言简意赅叱咤风云迟疑不决
2.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莎士比亚说:“富有升平喂养懦夫,困苦是意志之母。”但生为现代人,既不能________,能有栖身之所,维持生计,进一步追求精神的富足,的尺度。A. 事事
浑浑噩噩
醉生梦死
醉生梦死
安居乐业
安贫乐道 D.
B.
无所事事
锦衣玉食
锦衣玉食
安居乐业
安贫乐道
C.
无所
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
________,________
沦为物质的奴仆,也不能为了理想不顾生计,如何选择一个精神与物质都不贫乏的局面,不
浑浑噩噩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电影《流浪地球》以坚实的科幻理念、壮阔的宇宙景观、深厚的家园情怀,让中国甚至部分世界范围的观众领略到中国科幻片的独特魅力。
B. 武汉军运会是否制定相关兴奋剂的检测,决定了军运会各个项目比赛结果的公平与否。C.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紧紧围绕以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套现事为中心,向读者传递了学会改变敢于拼搏的道理。D. 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
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
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
15亿的故
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种随遇而安的泰然,没有什么坎坷和荆棘会阻碍自己给自己营造美好的梦境!也没有什么外力可以拒绝处处安身的泰然和平和!B. 在“知音号”游船上,
以猜灯谜、看舞龙、观大剧、学非遗等活动为主的“汉味”民俗文
化节正式开幕。在播出的画面中,剪纸、汉绣等武汉非遗、民俗表演闪亮登场。
C.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D.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来临。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担忧,人脸识别技术足够安全吗?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7题。
“刷脸时代”已经
公共知识分子为何被迅速淡忘
如果要评选近四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李敖绝对榜上有名。李敖集誉谤一身,他的去世也引发了舆论的沸腾,但有趣的是,过去这一年除了纪念日,很少再有人谈李敖,不仅是大众,也包括知识分子群体,昔日在两岸三地一呼百应的他,却在死后遭遇冷落。评论人宗城认为:李敖现象的冷落,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文学问题,而大部分公共知识分子,其实都难逃速朽的命运。
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一股李敖热潮,李敖的批评文章传遍千家万户,借助书本和电视传媒的推动,他和龙应台、王小波等人一道,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启蒙。但时过境迁,李敖离开了,他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却大幅消散了,如今依然有很多人知道李敖,但他的作品却很难深入青年人了,仿佛对今人来说,李敖成为一个过去时。这个变化究竟是怎么造成的,李敖乃至一大批公共知识分子,为何都迅速被淡忘了?这要从他们走红的原因说起。
到九十年代,港台风吹入内地,李敖痛快洒脱的文风,正和当时青年的口味,尤其是他评论台湾政治的文章,引得媒体和报刊竞相转载。李敖现象和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依托于当时浓厚的公共论政氛围,不只是李敖,王小波、龙应台、陈文茜、柏杨等人也在那时候声名鹊起,知识分子以公共议政为习惯,真切盼望通过言论影响中国。
但近十年,李敖的声势不如从前了。在台湾,他的名望依托在速朽的时事上,在公共言论兴盛时还可以一呼百应,时过境迁便迅速冷落了。在内地,李敖关心的问题不再合新一代青年口味,中国的公共议政热情也不再如九十年代那般热烈,网络上很少再有《李敖有话说》这样的节目,互联网的公共知识分子也转向保守,李敖还是那个李敖,但适合他的土壤已经消失了。
李敖生前身后讨论度的悬殊,表面是个政治问题,实则是个文学问题。李敖的大部分时事文章离时局贴得太近,好处是发出来时紧跟热点,能迅速引起大众共鸣,坏处就是缺乏余韵,由于仓促写就而在文学性上有所欠缺。今天再看李敖的作品,会有种散漫的感觉,李敖的快意让他的文章非常好读,但也因此牺牲了文本的层次感。
这不只是李敖个人的困境,中国大部分公共知识分子都逃不掉。我们现在还能想起鲁迅、钱钟书、王小波,但让我们再回顾八九十年代的公共知识分子,还能想到几人?那些能留下来的知识分子,大多数依靠的也不是他们的时政评论,而是无心插柳的小说、散文、诗歌乃至戏剧,王小波最耐读的不是他的随笔集和评论,而是《黄金时代》此刻仍煜煜生辉。
那么,知识分子是决计很难挣脱时间之壁吗?那些关心公共政治的知识分子,真的只能接受速朽的结局吗?
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宽,就会发现能留下来的公共知识分子并不少,他们未必在公共领域发出激进言论,但他们都有思想上创新的精湛作品。从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进行社会学分析的《论美国的民主》
,到葛兰西探讨革命运动领导权的《狱中札记》
,再到鲁迅对国
民性的精准论述,他们都凭借前所未有的洞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公共记忆中。知识分子在纵向时间上的传播更依靠思想力,思想的纯度越高,这个人被后世讨论的可能也就更大,知识分子的留名主要通过同行的传播,他影响了越多后世学者,他就有可能打破时间之璧,但如果他的思想没有创新,只是一些时髦词汇的新瓶装旧酒,他就逃不过速朽的命运。当然,对一个具有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来说,改变社会比扬名立万更令他牵挂。知识分子的希望在于他的言论实实在在地落地,知识分子的沮丧则在于被彻底遗忘,一切话语都沦为自说自话。
福柯认为:“知识分子就是由于道德上的、理论上的、政治上的原因自觉地成为(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普世、大众价值的代表。”在一段历史时期内,
凭借着在公共领域的发言优势,
知识分子在诸多“关键时刻”扮演着重要角色。德雷福斯事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月风暴等,都能见到知识分子慷慨激昂的身影,他们扮演意见领袖,通过评论、演讲、小说甚至发起运动等方式,参与或制造公共事件,推动社会变革。
《红拂夜奔》这些小说,我
们如今也很难记起来瞿秋白、胡适等人发表的评论,但他们写就的隽永散文、深刻理论,到
到如今,依然会有人为知识分子的呐喊而心潮澎湃。有名者,如胡适,学成归国,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倡导组建一个开明的政府;
如鲁迅,一笔惊雷,“吵醒了铁屋中的昏睡者”。
知识分子曾有兼济天下之心、安邦定国之策,是转型中国的重要参与者,但九十年代至今,知识分子的力量明显减弱,学者、作家乃至更广泛理解的文化人士中,真正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少,曾经“铁肩担道义”的勇气,似乎也被步步驯服,所以今天重提李敖,其实还有社会层面上的意义。
(选自《凤凰网》,有删改)5.
下列对“李敖被迅速被淡忘了”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台湾当时浓厚的公共论政氛围已时过境迁,公共言论没有他在世时兴盛。B. 李敖关心的问题不再合新一代青年口味,C. 他的作品缺乏余韵,在文学性上有所欠缺。
D. 网络上缺少类似《李敖有话说》这样的节目,适合他的土壤已经消失了。6.
下列对“公共知识分子”如何“逃脱速朽的命运”的做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中国的公共议政热情也不再如九十年代那般热烈。
A. 凭借前所未有的洞见,在思想上有创新的精湛作品。B. 依靠思想力,通过同行的传播,影响了后世诸多学者。C. 在公共领域发出激进言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公共记忆中。D. 肩负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革。7.
从全文来看,下列对本文主要观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大部分公共知识分子,其实都难逃速朽的命运。B. 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之心、安邦定国之策。
C. 知识分子应自觉地成为普世、大众价值的代表,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发声献策。D. 李敖现象的冷落,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文学问题。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0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
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②,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节选自《宋书·循吏传》)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②理:司法衙署,狱官。③谭:通“谈”,与…
、《新渠》诗
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8. 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