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有何意义?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全面发展。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观念的恰当与否紧密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改变过去课堂上的“老师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必要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地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大脑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柯新的理解、新的创新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主动地建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摈弃过去那种从灌输的教法,直接将教科书的概念知识搬给学生,这种像蚂蚁搬家式的教法早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了,取而代之的必然是适合时代前进、能促进社会进步的新理念和新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积累主动地积极地去认识知识、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重点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究,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认识过程中去优化组合,去再认识,去再建构,实现意义重构的目的。
不难看出建构主义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重新的定位: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它要求学生:
①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究、思考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大量信息和资料;③需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①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