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周检测题答案

2021-11-10 来源:易榕旅网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箪食(dān) 不屑(xiè) 弗得(fú) 妻妾(qiè) ....B.穷乏(fá) 寡人(guǎ) 怫然(fèi) 庸夫(yōng) ....C.休祲(qǐn) 徒跣(xiǎn) 缟素(gǎo) 不寐(mèi) ....D.唐雎(jū) 硕师(shuò) 逾约(yù) 谬称(miù) ....一、1.A 【解析】B.怫然(fú);C.休祲(jìn);D.逾约(yú)。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粮,这种不受嗟来之食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B.七年级(4)班班长不仅学习成绩好、工作好,而且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

C.大家对我们公司的新产品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孟子认为“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

2.B 点拨:对象误用。“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不能用来形容中学生。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B.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C.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D.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 3.A 点拨:B.成语使用不合语境,“忍俊不禁”应改为“忍不住”;C.两面对

一面,去掉“没有”;D.语义重复,删去“约”或“左右”。 4.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⑤②⑥①④ D.③②①⑥⑤④

4.A 点拨:本题③句为起始句,引出雪景;④句是总结句。因此此题关键在于对①②⑤⑥句排序。按诗词所写的时间,从傍晚到第二天的早晨进行排序为①⑥②⑤,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⑥②⑤④。据此,答案为A。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范仲淹谥“文忠”。

B.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论语》,“舍生取义”出自《孟子》。

C.“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

5.A 点拨:范仲淹谥“文正”。D

6.“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3分)(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6.C

7.仿照下面的句子形式,以“兴趣”开头写一段话。(3分)

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例: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17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长烟落日孤城闭

(3)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梦回吹角连营

(4)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俗子胸襟谁识我

(5)《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6)会挽雕弓如满月

(7)《定风波》中,一语双关,表现出词人无惧人生挫折的旷达超脱胸襟的诗句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9)《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0)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综合性学习(9分) 9.综合性学习。(9分)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3分) 感受:

9.(1)示例一: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示例二: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3分)

诗文名句示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示例:杯酒释兵权 醉打蒋门神

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3分)

(3)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您叫辆出租车,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6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代词,你。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则凡可以辟患者 ______________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______________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____ .(4)是贵义于其身也 ___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甲】文则用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3分)

13.【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10.(1)同“避”,躲避。 (2)所以,因此。 (3)仅。

(4)以……为贵,认为……贵重。 11.(1)不仅品德高尚的人(贤人)有这种思想。 (2)给你天下,但要把你杀死,你干不干呢? 12.万事莫贵于义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而取义 13.正义(或“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参考译文: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向某人说:‘给你鞋帽,但要砍断你的手足,你干不干呢?’(某人)一定不干。什么缘故?就是因为鞋帽不如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把你杀死,你干不干呢?’(某人)一定不干。什么缘故?就是因为天下不如生命可贵。(但是)为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二)古诗词赏析。(14分)

13、选择题:(8分)

(1)下列对苏轼《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描写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并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表现出此人与众不同的情趣。

B.“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坦然。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饱含人生哲理,也是词的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顺还是逆了。

D.词中描绘了一幅有趣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解析】C点睛之笔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下面对《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A.这首词以回忆洛中旧游起笔,首句写聚会英才,作豪爽语,为全诗奠定悲壮的基调。 B.“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造语更为生动、奇巧,巧妙地唱叹出令人难忘的往事。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画面清丽,宛如目前。 D.“二十余年如一梦”,既指洛中旧游之美如梦,也指国破家亡带来的空幻之感。

【解析】A上片写昔日群英聚会,月下弄笛,长夜畅饮。这种快乐不仅来自朋友的欢聚,也来自故土洛阳的美景,与眼下一人流亡对比,愈发加重了词人此刻的惆怅和怀念,抚今追昔,

徒增伤感。

(3)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解析】B.“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应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 (4)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 “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14、古诗词简答题:(6分)

(1)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一蓑烟雨任平生”指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这一生。表达了词人面对 人生挫折,无所畏惧的乐观豁达之情。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3)赏析诗句“北风吹断马嘶声”。 答:“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他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

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6.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3分)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 ②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17.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父亲别烧工具。 18.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19.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鹿义霞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屡屡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髓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着,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做人,影响着我们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

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20.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60个字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孟子作为我们的文化宝藏是一个丰富的多面体,你最喜欢文中所介绍的哪一个孟子?为什么?(含标点限120个字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说:“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请你引用《鱼我

所欲也》中的相关语句作为这句话的论据并作简要的分析论证。(含标点限120个字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号召人们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21.示例一:我喜欢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 示例二:我喜欢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孟子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的民众拥有高贵的精神,让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2.示例:孟子崇尚正气,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是浩然正气的重要表现。孟子心怀天下,关心民生疾苦,这是孟子的义之所在。为此,他奔走天下,游走列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