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各种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精编版)

2023-11-02 来源:易榕旅网
高中各种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一次函数

(一)函数

1、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二)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当b0时,一次函数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⑴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kxb,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

⑵当b0,k0时,ykx仍是一次函数.

⑶当b0,k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⑷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注: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 y=kx (k不为零) ① k不为零 ② x指数为1 ③ b取零

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kx(k是常数,k≠0)

(2) 必过点:(0,0)、(1,k)

(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 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

(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

3、一次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 y=kx+b (k不为零) ① k不为零 ②x指数为1 ③ b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

b,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k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0) (2)必过点:(0,b)和(-

b,0) k(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

k0k0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b0b0k0k0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b0b0

(4)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

(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轴.

(6)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

一次 kkxbk0 函数 k0 k0 k,b 符号 b0 b0 b0 b0 b0 yyOO b0 yOyOyOy图象 Oxxxxxx性质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

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

.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

b>0 b<0 b=0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经过第一、三象限 k>0 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经过第二、四象限 k<0 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及性质 概 念 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X为全体实数 一条直线 (0,0)、(1,k) (0,b)和(-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是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自变量 范 围 图 象 必过点 b,0) k走 向 k>0时,直线经过一、三象限; k<0时,直线经过二、四象限 k>0,b>0,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k>0,b<0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k<0,b>0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0,b<0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增减性 倾斜度 图像的 平 移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从左向右上升) 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从左向右下降) |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 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 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

6、直线yk1xb1(k10)与yk2xb2(k20)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k1k2且b1b2 (2)两直线相交k1k2

(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 (4)两直线垂直k1k21

7、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8、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9、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0、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图象相同.

(2)二元一次方程组acx的bba1xb1yc1ac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1x1和

b1b1a2xb2yc2y=a2cx2的图象交点. b2b2

二次函数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a0,而b,c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yax2bxc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b,c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① 一般式:fxaxbxca0

2② 顶点式:fxaxmna0 ③ 零点式:fxaxx1xx2a0

2fxax2bxca0

a0 a0

图像

bx2a

bx

2ab 2a

定义域 对称轴 顶点坐标

,

xb4acb2,

4a2a4acb2,

4ab,递减

2a值域

4acb2,

4ab,递增

2a单调区间

b,递增 2a2b,递减 2a当b4ac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x轴有两个交点M1x1,0,M2x2,0,

b24ac线段M1M2x1x2. aa当b4ac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x轴有两个重合的交点M22b,0. 2a特别地,当且仅当b0时,二次函数fxaxbxca0为偶函数.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yax2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a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向上 性质 a0 0,0 0,0 y轴 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0时,y有最小值0. 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0时,y有最大值0. a0

向下 y轴 2. yax2c的性质:

上加下减。 a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向上 性质 a0 0,c 0,c y轴 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0时,y有最小值c. a0 向下 y轴 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0时,y有最大值c. 3. yaxh2的性质:

左加右减。 a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向上 性质 a0 h,0 X=h x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h时,y有最小值0. x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h时,y有最大值0. a0

向下 h,0 X=h 4. yaxh2k的性 质:

a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向上 性质 a0 h,k h,k X=h x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h时,y有最小值k. x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h时,y有最大值k. a0 向下 X=h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2k;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yaxhk,确定其顶点坐标h,

k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⑵ 保持抛物线yax2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y=ax2向上(k>0)【或向下(k<0)】平移|k|个单位y=ax2+k向右(h>0)【或左(h<0)】平移|k|个单位向右(h>0)【或左(h<0)】平移 |k|个单位向上(k>0)【或下(k<0)】平移|k|个单位向右(h>0)【或左(h<0)】平移|k|个单位y=a(x-h)2向上(k>0)【或下(k<0)】平移|k|个单位y=a(x-h)2+k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值正右移,负左移;k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yaxbxc沿y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个单位,yaxbxc变成

22yax2bxcm(或yax2bxcm)

⑵yaxbxc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个单位,yaxbxc变成

22ya(xm)2b(xm)c(或ya(xm)2b(xm)c)

四、二次函数yaxhk与yax2bxc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yaxhk与yax2bxc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b4acb2b4acb2方可以得到前者,即yax,其中h,. k2a4a2a4a222

五、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yax2bxc化为顶点式ya(xh)2k,确定

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

c、以及0,c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c、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轴的交点0,0,x2,0(若与x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与x轴的交点x1,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轴的交点,与y轴的交点.

六、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b4acb2b1.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顶点坐标为,. 2a4a2a当xbbb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a2a2a4acb2时,y有最小值.

4ab4acb2b 2.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顶点坐标为,.当

2a4a2axbbb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2a2a2a4acb2. y有最大值

4a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2. 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

3. 两根式:ya(xx1)(xx2)(a0,x1,x2是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

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即b24ac0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

八、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

1. 二次项系数a

二次函数yax2bxc中,a作为二次项系数,显然a0.

⑴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反之a的值越小,开口越大;

⑵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的值越小,开口越小,反之a的值越大,开口越大.

总结起来,a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大小和方向,a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a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

2. 一次项系数b

在二次项系数a确定的前提下,b决定了抛物线的对称轴.

⑴ 在a0的前提下,

当b0时,当b0时,当b0时,b0,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左侧; 2ab0,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y轴; 2ab0,即抛物线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2a

⑵ 在a0的前提下,结论刚好与上述相反,即 当b0时,当b0时,当b0时,b0,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 2ab0,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y轴; 2ab0,即抛物线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2aab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x则ab0,概括的说就是“左同右异”

b在y轴左边则ab0,在y轴的右侧2a

3. 常数项c

⑴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⑶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c决定了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总之,只要a,b,c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才能使解题简便.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1. 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

2. 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 3. 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根式; 4. 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

九、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1. 关于x轴对称

yax2bxc关于x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2bxc;

yaxhk关于x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22

2. 关于y轴对称

yax2bxc关于y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2bxc;

yaxhk关于y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22

3. 关于原点对称

yax2bxc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2bxc; yaxhk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4. 关于顶点对称(即: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

22b2 yaxbxc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bxc;

2a22yaxhk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22

n对称 5. 关于点m,yaxhk关于点m,n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2m2nk

22

根据对称的性质,显然无论作何种对称变换,抛物线的形状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因此a永远不变.求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时,可以依据题意或方便运算的原则,选择合适

的形式,习惯上是先确定原抛物线(或表达式已知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再确定其对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然后再写出其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

十、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函数值y0时的特殊情况.

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

0,Bx2,0(x1x2),其中的① 当b24ac0时,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1,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b24acABx2x1.

a② 当0时,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③ 当0时,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1' 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无论x为任何实数,都有y0;

2'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无论x为任何实数,都有y0.

2. 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yax2bxc中a,b,c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

b,c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0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二次三项式的值可正、可零、可负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 0 0

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二次三项式的值为非负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二次三项式的值恒为正 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从函数观点来看,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

fxax2bxca0的图像上,位于x轴上方的点的横坐标的集合;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

fxax2bxca0的图像上,位于x轴下方的点的横坐标的集合;

一元二次不等式axbxc0a0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

2位于x轴上方的点和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集合; fxax2bxca0的图像上,

一元二次不等式axbxc0a0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

2位于x轴下方的点和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集合. fxax2bxca0的图像上,

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解就是二次函数fxaxbxca022的图像上,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图像中每一象限的每一支曲线会无限接近X轴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K≠0)。

2、性质:

1.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k>0时,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k<0时,函数

在x<0上为增函数、在x>0上同为增函数。

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

3.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

4.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K|

5.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y=x y=-x(即第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6.若设正比例函数y=mx与反比例函数y=n/x交于A、B两点(m、n同号),那么A 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7.设在平面内有反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mx+n,要使它们有公共交

点,则n^2+4k·m≥(不小于)0。

8.反比例函数y=k/x的渐近线:x轴与y轴。

9.反比例函数关于正比例函数y=x,y=-x轴对称,并且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10.反比例上一点m向x、y分别做垂线,交于q、w,则矩形mwqo(o为原点)的面积为|k|

11.k值相等的反比例函数重合,k值不相等的反比例函数永不相交。

12.|k|越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离坐标轴的距离越远。

13.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

指数函数

概念: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注意:⒈指数函数对外形要求严格,前系数要为1,否则不能为指数函数。 ⒉指数函数的定义仅是形式定义。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规律:1. 当两个指数函数中的a互为倒数时,两个函数关于y轴对称,但这

两个函数都不具有奇偶性。

2.当a>1时,底数越大,图像上升的越快,在y轴的右侧,图像越靠近y轴; 当0<a<1时,底数越小,图像下降的越快,在y轴的左侧,图像越靠近y轴。 在y轴右边“底大图高”;在y轴左边“底大图低”。

3.四字口诀:“大增小减”。即:当a>1时,图像在R上是增函数;当0<a<1时,

图像在R上是减函数。

4. 指数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比较幂式大小的方法:

1. 2. 3. 4.

当底数相同时,则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 当底数中含有字母时要注意分类讨论;

当底数不同,指数也不同时,则需要引入中间量进行比较; 对多个数进行比较,可用0或1作为中间量进行比较

底数的平移:

在指数上加上一个数,图像会向左平移;减去一个数,图像会向右平移。

在f(X)后加上一个数,图像会向上平移;减去一个数,图像会向下平移。

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

由于指数函数y=a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所以它存在反函数,

x

我们把指数函数y=a(a>0,a≠1)的反函数称为对数函数,并记为y=logax(a>0,a≠1).

x

因为指数函数y=a的定义域为(-∞,+∞),值域为(0,+∞),所以对数函数y=logax的定义域为(0,+∞),值域为(-∞,+∞).

x

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因此它们的图像对称于直线y=x. 据此即可以画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并推知它的性质.

为了研究对数函数y=logax(a>0,a≠1)的性质,我们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y=log2x,y=log10x,y=log10x,y=log1x,y=log

2110x的草图

由草图,再结合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可以归纳、分析出对数函数y=logax(a>0,a≠1)的图像的特征和性质.见下表.

a>1 a<1 图 象 性 质 (1)x>0 (2)当x=1时,y=0 (3)当x>1时,y>0 0<x<1时,y<0 (4)在(0,+∞)上是增函数 补充 性质 (3)当x>1时,y<0 0<x<1时,y>0 (4)在(0,+∞)上是减函数 设y1=logax y2=logbx其中a>1,b>1(或0<a<1 0<b<1) 当x>1时“底大图低”即若a>b则y1>y2 当0<x<1时“底大图高”即若a>b,则y1>y2 比较对数大小的常用方法有:

(1)若底数为同一常数,则可由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直接进行判断.

(2)若底数为同一字母,则按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对底数进行分类讨论. (3)若底数不同、真数相同,则可用换底公式化为同底再进行比较. (4)若底数、真数都不相同,则常借助1、0、-1等中间量进行比较.

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比

名称 一般形式 定义域 值域 函 数 值 变 化 情 况 x指数函数 y=a(a>0,a≠1) (-∞,+∞) (0,+∞) 当a>1时, 对数函数 y=logax(a>0,a≠1) (0,+∞) (-∞,+∞) 当a>1时 1(x0)ax1(x0) 1(x0)当0<a<1时, 0(x1)logax0(x1) 0(x1)当0<a<1时, 1(x0)ax1(x0) 1(x0)当a>1时,a是增函数; x当0<a<1时,a是减函数. xx0(x1)logax0(x1) 0(x1)当a>1时,logax是增函数; 当0<a<1时,logax是减函数. 单调性 图像 y=a的图像与y=loga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幂函数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幂函数yx随着n的不同,定义域、值域都会发生变化,可以采取按性质和图像分类记忆的方法.熟练掌握yx,当n2,1,从中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

nn11,,3的图像和性质,列表如下. 23① 它们都过点1,1,除原点外,任何幂函数图像与坐标轴都不相交,任何幂函数图像都不过第四象限.

11,,1,2,3时,幂函数图像过原点且在0,上是增函数. 321③ a,1,2时,幂函数图像不过原点且在0,上是减函数.

2② a④ 任何两个幂函数最多有三个公共点.

yxn

奇函数

y 偶函数

y 非奇非偶函数

y n1

O x O x O x y y y

0n1

O x O x O x y y y

n0

O x O x O x

定义域 奇偶性 在第Ⅰ象限的增减性

yx幂函数(xR,是常数)的图像在第

yx R 奇 在第Ⅰ象限单调递增 yx R 奇 在第Ⅰ象限单调递增 2yx R 奇 在第Ⅰ象限单调递增 3yx 12yx1 x|x0 x|x0 非奇非偶 奇 在第Ⅰ象限单调递增 在第Ⅰ象限单调递减 一象限的分布规律是:

yx①所有幂函数(xR,是常数)的图

像都过点(1,1);

1,2,3,②当点(0,0);

12时函数yx的图像都过原

③当1时,yx的的图像在第一象限是第一象限的平分线(如c2);

yx2,3④当时,的的图像在第一象限是“凹型”曲线(如c1)

⑤当

12时,yx的的图像在第一象限是“凸型”曲线(如c3)

⑥当1时,yx的的图像不过原点(0,0),且在第一象限是“下滑”曲线(如c4)

当0时,幂函数yx有下列性质:

(1)图象都通过点(0,0),(1,1);

(2)在第一象限内都是增函数;

(3)在第一象限内,1时,图象是向下凸的;01时,图象是向上凸的; (4)在第一象限内,过点(1,1)后,图象向右上方无限伸展。

当0时,幂函数yx有下列性质:

(1)图象都通过点(1,1);

(2)在第一象限内都是减函数,图象是向下凸的;

(3)在第一象限内,图象向上与y轴无限地接近;向右无限地与x轴无限地接近; (4)在第一象限内,过点(1,1)后,

越大,图象下落的速度越快。

无论取任何实数,幂函数yx的图象必然经过第一象限,并且一定不经过第四象限。

 对号函数

b函数yax(a>0,b>0)叫做对号函数,因其在(0,+∞)的图象似符号“√”

x而得名,利用对号函数的图象及均值不等式,当x>0时,axbbb2(当且仅当axxax即xbb+

时取等号),由此可得函数yax(a>0,b>0,x∈R)的性质: ax

当xbbb+

时,函数yax(a>0,b>0,x∈R)有最小值2,特别地,当a=b=1aax时函数有最小值2。函数yax(a>0,b>0)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因为函数yaxR)的性质:

当x-

bxbb)上是减函数,在区间(,aabb(a>0,b>0)是奇函数,所以可得函数yax(a>0,b>0,x∈xxbbb-时,函数yax(a>0,b>0,x∈R)有最大值-2,特别地,当aaxbb(a>0,b>0)在区间(-∞,-)上是增函数,axa=b=1时函数有最大值-2。函数yax在区间(-

b,0)上是减函数。 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