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突破作文教学难点
作者:柳世清
来源:《课外语文·下》2018年第12期
【摘要】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若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对思维进行发散、聚合以及转化为语言文字,则能为写好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有利于学生在构思作文的时候通过思维的分级发散搜索作文素材,并学会从思维发散、聚合、转换以及迁移等多个方面进行作文的阅读学习、素材寻找以及作文构思等。本文将从思维可视化角度分析此技术在小学高年段语文作文中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技术;作文教学;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重要性
当前,语文作文教学处于一种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的胶着状态。为解决这一困境,小学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对作文教学进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为了打开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思维头脑,使其能对写作思维进行分级发散、聚合、转化以及迁移等有效的管理,合理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对于教师正确引导小学高年段学生写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思维可视化技术,就是将日常生活中无法察觉、无法观看的思维运作过程通过各种途径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技术。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对于新素材的搜寻与积累、写作思维的构思与整理,在日常生活中其对学生影响也颇深。这种技术能够通过直观的思维交流方式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往后的学习生涯中对学生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二、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突破作文教学难点 (一)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运用的可视化
一般情况下,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其抽象的,会在一定程度上混淆学生的认知,同时过于抽象的定义会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抵触情绪以及消极情绪。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于线条以及相应符号的重新组合,将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运用直观化。例如用一个单向箭头表示为“顺序”的写作方法,用一个短横箭头嵌于一个竖直箭头表示为“插叙”的写作方法等。这种直观易懂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易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为写作教学增添愉悦感。 (二)作文构思的可视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篇优秀的作文必定离不开合理的作文构思,为了使作文教学效果良好,文章构思的教学也十分重要。重视大括号以及线段的组合运用,将有利于向学生展示篇章结构的布局。通过用线段划分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将文章的结构整理出来,同时大括号的运用也有利于不同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整理。由此看来,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对文章构思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小学生对文章构思方式的理解与掌握。 (三)思维发散的可视化
写作困难主要在于难以运用合适的写作素材,学会思维发散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最终学会运用思维发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处理,将写作构思中的素材处理方式以直观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例如,在构思一篇话题为中秋节的作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在黑板中心用一个写有“中秋节”的椭圆表示这是作文的中心,并在椭圆的周围用短线辐射出多个与中秋节相关的词条,如文化、历史、经济等,然后分别对这些不同的词条进行再一次的思维发散,如在椭圆“文化”周围还可以衍生出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思维发散可视化处理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并运用此种写作构思方式,能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思维聚合的可视化
思维发散以后需要对其进行适当且合理的聚合,根据作文所需的具体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聚合,这将有利于对主题的深入以及思考。例如,以选择“中秋家人团聚”这个事件为中心,将家人团聚前、家人团聚时、家人团聚后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相关的动作、语言、表情以及心理描写进行深入的发散与聚合,在中秋家人团聚这一事件中就有了细节描写和富有深意的表达。这样不仅仅突出营造了中秋节和睦的氛围和中秋节特有的节日特点,又在文章中融入了作者本人的个性、感受以及风格。思维的聚合简单来说就是对发散思维的选择,通过对上一发散过程中列出的发散思维进行删减以及整合,就能突出此篇作文的个性化与独特性,因此思维聚合是写作过程中极其关键的一步。 (五)思维转换的可视化
只有在对思维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散以及整合之后,并将其转换为语言文字,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写出一篇作文。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处理,将转换这一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将有利于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三、结语
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使得小学高年段语文的作文教学能够突破当前的胶着困境。通过对于作文构思、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转换以及写作方式和写作语言的可视化处理,带给学生一种更为直观的、更为具象化的教学方式。同时,思维可视化技术能够以易于被小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展现文章形成过程中的思维进程,这就有利于学生对于写作重难点的理解与运用,使得课堂更加轻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尹晗,张际平.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未来课堂架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2). [2]王会霞,代朝霞.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 [3]刘濯源.思维可视化:减负增效的新支点[J].中小学管理,2014(6). [4]邢文利,李梁.思维可视化技术下的教学目标建构[J].教育科学,2013(2). (编辑:龙贤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