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导生制
B.设计教学法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2.将教育评价的结果作为决定升留级、分班编组、选择教程及指导职业定向的依据。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A.调节功能
B.激励功能
C.诊断功能
D.管理功能
3.“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4.在大教室上课,教师借用扩音设备让全体学生清晰感知。这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5.教师答疑时,能迅速灵活地提取头脑中的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题。这体现了记忆品质的( )。
A.准确性
B.持久性
C.敏捷性
D.准备性
6.人们偶然看到天上的白云,会下意识地说出它像棉絮、小山等。这是(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幻想
D.幻觉
7.某学生学习英语字母“b”时,总是发出汉语拼音字母“b”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晕轮效应
D.思维定势
8.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 )。
A.操作整合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模式
9.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 )。
A.自制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觉性
10.有大器晚成者,也有少年早慧者。这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参考答案解析】
1.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设计教学法的概念。
2.D【解析】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 在客观上能起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鉴定和分等的作用。所以,世界各国无不利用教育评价的结果, 作为决定升留级、分班编组、选择教程乃至指导职业定向的依据, 同时也作为向家长报告和解释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依据。当然, 社会各方面选拔人才、各级学校决定新生的录取,也同样需要对学生学习的测量和评价。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管理功能。
3.A【解析】题干的全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上天将要把重大职责降临到某人身上的时候,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遭受折磨,使他的筋骨经受劳累,使他的身体肠胃忍受饥饿,使他的全身困苦疲乏,使他的行为总是遭受困扰麻烦。这样,便可使他的心态受到震动,使他的性格更加坚韧,从而增加他所未具备的能力。显然,这体现了实践锻炼的重要性。
4.B【解析】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5.D【解析】记忆的准备性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6.A【解析】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棉絮”“小山”正是人们看到“白云”后,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7.D【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
8.B【解析】在操作技能形成中的操作熟练阶段,其动作结构方面的特点是: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9.C【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10.B【解析】题干所述是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这是个体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一种表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A.神话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
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学家是( )。 A.夸美纽斯B.杜威 C.康德D.赫尔巴特
3.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这是考试的( )。
A.显性正向功能B.显性负向功能 C.隐性正向功能D.隐性负向功能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目的的功能的是( )。 A.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B.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C.对教育活动的监督功能D.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5.“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教师普遍较低的( )。
A.政治地位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D.专业地位
6.坚持知识统一性观点,而且可以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
7.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是( )。 A.《学记》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8.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是( )。 A.“道尔顿制”B.“巴达维亚法” C.“圣路易编制法”D.“导生制” 9.班级组织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是( )。 A.班主任B.班委会 C.任课教师D.班长
10.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B.发展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D【解析】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D【解析】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隐性教育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而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题干中的“书呆子型”即体现了伴随着考试的评价功能而出现的阻碍个体发展的隐性功能。
4.C【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5.B【解析】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指将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其劳动报酬的差异状况及其经济生活状态。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体现。自古以来,除少数大师鸿儒外,普通教师的经济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两袖清风”等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6.C【解析】综合课程坚持知识统一性的观点,把所有的知识视为一个整体,采用综合课程的形式教授。心理学家认为,综合课程可以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常常会把某一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
7.A【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8.D【解析】在诸多教学方式中,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当数“导生制”,“道尔顿制”“巴达维亚法”“圣路易编制法”这三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对班级教学进行的改造。
9.A【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10.C【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计划或产品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在课程评价领域,形成性评价是指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多尔 C.布拉梅尔德 D.奈勒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程应以( )。
A.经验为中心 B.活动为中心 C.儿童为中心 D.社会为中心
4.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地方以及( )。
A.特色课程 B.选修课程 C.学校课程 D.创新课程
5.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制度,不包括( )。
A.国家 B.校长 C.地方 D.学校
6.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7.国家对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做出规定的指导性的文件称为( )。
A.教学计划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
8.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指的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内容 D.教学大纲
9.( )是一个自由的、有计划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系统化过程。
A.课程设置 B.课程设计 C.课程目标 D.课程计划
10.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所具备的特征是( )。
A.强制性、思想性、基础性 B.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
C.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D.普遍性、基础性、科学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
2.【解析】A“以学生发展为本 ”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3.【解析】A杜威提出的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其中经验的改组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
4.【解析】C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学校课程。
5.【解析】B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
6.【解析】C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7.【解析】D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8.【解析】B。
9.【解析】B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系统化的活动。
10.【解析】C。
1.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
A、发展性评价
B、综合性评价
C、多元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
A、合格制
B、综合制
C、等级制
D、学分制
3.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叫作()。
A、绝对评价法
B、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C、相对评价法
D、平均评价法
4.教学前阶段实施的评价是()。
A、准备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5.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是反思()。
A、教学态度
B、教学理念
C、教学行为
D、教学规则
6.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做出反应
B、命题比较简便、比较省时
C、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识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
D、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7.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量化指标
B、常模参照
C、学业测验
D、教学目标
8.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A、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C、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D、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10.下面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A、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
B、随堂小测验
C、高考
D、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解析】
1、A【解析】 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发展性评价。
2、C【解析】 略。
3、B【解析】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把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例如,把某同学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评价,或者把该同学的纪律情况、学习情况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比较评价,从而找出其中的差异。A选项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C选项相对评价法是
指在某一团体中确定一个基准,将团体中的个体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评出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
4、A【解析】 准备性评价也称诊断性评价或前置测评,其评价是在教学实施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通过诊断性评价,既可以了解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还可以了解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对待。
5、C【解析】 教师行为模式的形成与确立常常受一定“先在”观念(或知识)的影响,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实践想象成为习惯的、自我显露的或不可避免的。我们还看到,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一旦形成某种结构或体系,便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态,除非受到有意的挑战或者在实践中碰壁,否则难以改变。因此,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因此,本题选C。
6、D【解析】 在纸笔测验中,主观题的题目考查学生的回忆,不会给被试提供猜测答案的机会。而像选择题、排序题、判断题等题型的客观题是有猜对的机会的。
7、D【解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最终是否得到落实。ABC三个选项并不能作为评价依据,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老师会以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这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有关,而评价的依据应是学生的掌握目标。只要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点即可,不需要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8、B【解析】 题干的表述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可以排除CD。AB两项都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9、A【解析】 B项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分类依据的是评价的功能或是评价的时机;C项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分类依据的是是否采用数学方法;D项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分类的依据是评价的范围。
10、B【解析】 A项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前进行的;高考和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后进行的;而B项随堂小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属于形成性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